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分析了“趣”、“情”、“美”是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体验音乐的重要因素,是我们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的重要手段,并且探讨了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关键词: 音乐课 参与意识 培养
1.引言
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这就首先要求学生有参与意识。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是现代课堂教学的趋势。从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布鲁姆的“掌握教学法”,布鲁纳“发现法”,到我国陶行知“教学做合一原则”,卢仲衡“自学辅导法”,顾冷沅的“青浦经验”,都强调了学生参与的思想和意识。因此,由“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特别是新课程的实施,我们应注意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
音乐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使他们从中收益。因此,音乐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在教师启发和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体验音乐的过程。那么,什么是学生主动参与体验音乐的重要因素呢?在音乐课堂中,我们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呢?
2.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
2.1 “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重要因素。
它可以激发学生保持旺盛、持久的学习热情,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而兴趣的培养,一靠强烈的求知欲望,二靠可见的成功喜悦。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在不断向学生提出新的要求,拓展新的视野的同时,还必须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让他们在学习之后,饱尝丰收的喜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紧扣新课标的要求,采用适应学生心理特点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理解音乐的含义,体会音乐的精妙之处,训练学生的乐感,开发他们的音乐潜能。
2.1.1 运用媒体,激发兴趣,培养参与意识。
教师应运用形象、直观、生动的教学媒体创设顺应学生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如在教学《今天是你的生日》这首歌时,我首先收集了部分“国庆”盛典的录像资料及反映祖国改革开放来取得辉煌成就的图片资料,在教学开始,先播发收集到的媒体资料,使学生对祖国富强有更加深刻和全面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使他们情不自禁地要“高歌一曲”来颂扬祖国,自觉参与到教学中去。
2.1.2 切合实际,激发兴趣,培养参与意识。
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景,唤起学生对往事的追忆,再迁移到教学内容。如在教学《难忘今宵》这首歌时,我首先提出问题:“说一说自己的生日过得怎样?”由于这个问题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学生争先恐后说出自己过生日的情景,学生说得特别多的是自己生日晚会的情景,在此基础上,我把话题引向《难忘今宵》这首歌,使学生对学习这首歌有了浓厚的兴趣,从而自觉参与到教学中去。
2.1.3 激励评价,激发兴趣,培养参与意识。
教师应尊重学生智能差异,采用激励性评价话语,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饱受成功喜悦。在音乐课堂上,我对学生表演、创造性的表现手法,不附和常规的推理、精彩的表述、丝毫的点滴的进步等都给予真诚的赞赏:如“你唱得很棒,你是小小音乐家,你真有一双音乐的耳朵,老师发现你真的很有创造力、想象力,你的才能使我佩服,你的乐感特别好……”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话语,让学生看到自己取得的进步得到了肯定,就激发起更强的成就动机,增强了对学习的自信心、上进心,从而发挥出更大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推动了他们自主参与学习热情。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激发兴趣作为音乐课堂中一种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手段,尤其适应学生的心理。如何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在这方面完全可以百花齐放,但在激发兴趣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三个结合”:①将“激趣”与乐感训练有机结合起来;②将“激趣”与音乐的特点和教学重点等有机结合起来;③将“激趣”与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激趣”的教学效应,才能引导学生走上由有趣到乐趣再到志趣的坦途,从而培养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2.2 激发情感因素,是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十分重要的心理因素。
“情”指情感,也是学习的动因,是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十分重要的心理因素。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中存在两条主线,一条是“认知对流”的主线,另一条是“情感对流”的主线。教学活动正是在认知与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完成的。知识训练往往通过情感这种媒介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所接受。学生在学习知识,发展个性,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情感的体验。由此看来,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要讲究情感激发的艺术,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创设情感场,促进教学过程中微妙的情感效应的产生,让全体学生的心真正动起来,自觉、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这方面,我的作法如下:
2.2.1 营造氛围,放松心情。
音乐课堂上,教师要注意结合音乐课的特点营造宽松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不要一味注重课堂纪律,否则会给学生带来一种紧张、压抑的心情,在这样状态下上课,学生怎么会快乐?学生的情感又怎能充分体现?学生又怎能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因此,在课堂上,我总是想方设法消除学生心中对音乐课的种种顾虑,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上课时,我首先保持良好的情绪,注重自己的语言艺术,将自己的快乐情绪“传染”给学生;其次用幽默的语言、亲切的微笑、鼓励的眼神,让学生不再怕我,敢和我贴近,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情感才能充分体现,学生才能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2.2.2 创设情境,诱发情感。
主要运用语言、实物、音乐、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如在教学《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时,我通过播放收集到的“5·12汶川大地震”那动人心弦的部分镜头,让学生充分感受人与人之间那无私的“爱”,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深化了学生对歌曲的意境、感情、声音要求等方面的理解,步步深入学生心田,达到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歌曲的目的。
2.2.3 展开想象,激发情感。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音乐的天空中自由地翱翔,这是激发学生情感,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的重要手段。如欣赏《西班牙斗牛曲》时,伴随着激情、欢快、热烈的音乐,我播放了“斗牛”片段,营造一种音乐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景、声交融的场面,真正领会作品带来的感受。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除镜头中看到的斗牛士的动作外,斗牛士还可能有哪些动作?斗牛士可能会遇到哪些危险?虽然有的学生的想象不合逻辑,有的用成年人的眼光去看似乎不合情理,但这恰恰反映了学生所特有的想象力。正是放手让学生去展开想象,他们积极参与的情感得到了激发,对斗牛士的勇敢、对音乐的表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一种十分微妙的心理活动。音乐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情感氛围,能有效调动学生自觉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但,这其中要注意两点:①不要忽视情感的具体性,不要脱离学生感情天地的具体性。②要特别重视情感内化,让音乐中所表现的感情都内化为学生的情感。
2.3 激励学生产生“美”的因素。
“美”是人们产生愉悦追求的激励因素。音乐课堂教学中,无论是运用音乐所表现美的东西去感染学生,还是教师运用组织教学的艺术美作用于学生,都要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让学生将音乐课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一堂成功的音乐课应如一曲优美和谐的乐章,给人以完美的艺术享受。因此,音乐课堂上,教师应该力求通过课堂教学整体构思的严谨巧妙、教学过程的张弛有致、教学语言的生动形象,努力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感到愉悦,感受美,从而自觉参与到教学中去。
如在教学《渴望春天》这首歌时,一开始,我运用必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去创设美的氛围:在美妙的音乐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了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春天美景。进而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春天的美,激发他们想去看看春天景色的欲望,激起了学生对所学的歌曲产生热烈情绪。再如欣赏《牧民歌唱毛主席》时,我让学生在《牧民歌唱毛主席》的音乐声中欣赏蒙古草原风光片段,通过镜头与音乐感受那一望无际的草原,感受骏马奔驰的壮丽场面,感受牧民的美好生活,感受牧民歌唱毛主席的情感,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融入音乐,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来感知音乐、认识音乐,获得审美满足,得到自我发展。
由此可见,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合理使用“美”的因素去激发学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体验音乐,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教师在使用以美激趣、以美激情、以美激乐时,还要注意科学性、针对性、整体优化的原则,防止单纯追求形式,耍花架子。
3.结语
综合上述,“趣”、“情”、“美”是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体验音乐的重要因素,是我们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的重要手段。当然,对于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的探索是一项长期而又艰辛的教学改革议题。由于教育技术、理论的不断前进和发展,它永远处于“现在进行式”,没有终结,这就需要广大音乐教师不断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王燕鸣.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师范音乐教学之我见[J].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3,(05).
[2]乔少伟,韩淑青.音乐教学与素质的培养[J].山西教育,2002,(07).
[3]李慧.音乐教学中的合作与创新[J].湖南社会科学,2005,(03).
[4]车玉华.让美贯穿于音乐教学中[J].教书育人,2005,(S1).
关键词: 音乐课 参与意识 培养
1.引言
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这就首先要求学生有参与意识。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是现代课堂教学的趋势。从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布鲁姆的“掌握教学法”,布鲁纳“发现法”,到我国陶行知“教学做合一原则”,卢仲衡“自学辅导法”,顾冷沅的“青浦经验”,都强调了学生参与的思想和意识。因此,由“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特别是新课程的实施,我们应注意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
音乐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使他们从中收益。因此,音乐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在教师启发和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体验音乐的过程。那么,什么是学生主动参与体验音乐的重要因素呢?在音乐课堂中,我们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呢?
2.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
2.1 “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重要因素。
它可以激发学生保持旺盛、持久的学习热情,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而兴趣的培养,一靠强烈的求知欲望,二靠可见的成功喜悦。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在不断向学生提出新的要求,拓展新的视野的同时,还必须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让他们在学习之后,饱尝丰收的喜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紧扣新课标的要求,采用适应学生心理特点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理解音乐的含义,体会音乐的精妙之处,训练学生的乐感,开发他们的音乐潜能。
2.1.1 运用媒体,激发兴趣,培养参与意识。
教师应运用形象、直观、生动的教学媒体创设顺应学生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如在教学《今天是你的生日》这首歌时,我首先收集了部分“国庆”盛典的录像资料及反映祖国改革开放来取得辉煌成就的图片资料,在教学开始,先播发收集到的媒体资料,使学生对祖国富强有更加深刻和全面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使他们情不自禁地要“高歌一曲”来颂扬祖国,自觉参与到教学中去。
2.1.2 切合实际,激发兴趣,培养参与意识。
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景,唤起学生对往事的追忆,再迁移到教学内容。如在教学《难忘今宵》这首歌时,我首先提出问题:“说一说自己的生日过得怎样?”由于这个问题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学生争先恐后说出自己过生日的情景,学生说得特别多的是自己生日晚会的情景,在此基础上,我把话题引向《难忘今宵》这首歌,使学生对学习这首歌有了浓厚的兴趣,从而自觉参与到教学中去。
2.1.3 激励评价,激发兴趣,培养参与意识。
教师应尊重学生智能差异,采用激励性评价话语,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饱受成功喜悦。在音乐课堂上,我对学生表演、创造性的表现手法,不附和常规的推理、精彩的表述、丝毫的点滴的进步等都给予真诚的赞赏:如“你唱得很棒,你是小小音乐家,你真有一双音乐的耳朵,老师发现你真的很有创造力、想象力,你的才能使我佩服,你的乐感特别好……”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话语,让学生看到自己取得的进步得到了肯定,就激发起更强的成就动机,增强了对学习的自信心、上进心,从而发挥出更大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推动了他们自主参与学习热情。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激发兴趣作为音乐课堂中一种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手段,尤其适应学生的心理。如何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在这方面完全可以百花齐放,但在激发兴趣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三个结合”:①将“激趣”与乐感训练有机结合起来;②将“激趣”与音乐的特点和教学重点等有机结合起来;③将“激趣”与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激趣”的教学效应,才能引导学生走上由有趣到乐趣再到志趣的坦途,从而培养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2.2 激发情感因素,是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十分重要的心理因素。
“情”指情感,也是学习的动因,是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十分重要的心理因素。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中存在两条主线,一条是“认知对流”的主线,另一条是“情感对流”的主线。教学活动正是在认知与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完成的。知识训练往往通过情感这种媒介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所接受。学生在学习知识,发展个性,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情感的体验。由此看来,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要讲究情感激发的艺术,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创设情感场,促进教学过程中微妙的情感效应的产生,让全体学生的心真正动起来,自觉、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这方面,我的作法如下:
2.2.1 营造氛围,放松心情。
音乐课堂上,教师要注意结合音乐课的特点营造宽松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不要一味注重课堂纪律,否则会给学生带来一种紧张、压抑的心情,在这样状态下上课,学生怎么会快乐?学生的情感又怎能充分体现?学生又怎能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因此,在课堂上,我总是想方设法消除学生心中对音乐课的种种顾虑,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上课时,我首先保持良好的情绪,注重自己的语言艺术,将自己的快乐情绪“传染”给学生;其次用幽默的语言、亲切的微笑、鼓励的眼神,让学生不再怕我,敢和我贴近,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情感才能充分体现,学生才能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2.2.2 创设情境,诱发情感。
主要运用语言、实物、音乐、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如在教学《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时,我通过播放收集到的“5·12汶川大地震”那动人心弦的部分镜头,让学生充分感受人与人之间那无私的“爱”,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深化了学生对歌曲的意境、感情、声音要求等方面的理解,步步深入学生心田,达到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歌曲的目的。
2.2.3 展开想象,激发情感。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音乐的天空中自由地翱翔,这是激发学生情感,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的重要手段。如欣赏《西班牙斗牛曲》时,伴随着激情、欢快、热烈的音乐,我播放了“斗牛”片段,营造一种音乐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景、声交融的场面,真正领会作品带来的感受。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除镜头中看到的斗牛士的动作外,斗牛士还可能有哪些动作?斗牛士可能会遇到哪些危险?虽然有的学生的想象不合逻辑,有的用成年人的眼光去看似乎不合情理,但这恰恰反映了学生所特有的想象力。正是放手让学生去展开想象,他们积极参与的情感得到了激发,对斗牛士的勇敢、对音乐的表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一种十分微妙的心理活动。音乐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情感氛围,能有效调动学生自觉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但,这其中要注意两点:①不要忽视情感的具体性,不要脱离学生感情天地的具体性。②要特别重视情感内化,让音乐中所表现的感情都内化为学生的情感。
2.3 激励学生产生“美”的因素。
“美”是人们产生愉悦追求的激励因素。音乐课堂教学中,无论是运用音乐所表现美的东西去感染学生,还是教师运用组织教学的艺术美作用于学生,都要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让学生将音乐课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一堂成功的音乐课应如一曲优美和谐的乐章,给人以完美的艺术享受。因此,音乐课堂上,教师应该力求通过课堂教学整体构思的严谨巧妙、教学过程的张弛有致、教学语言的生动形象,努力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感到愉悦,感受美,从而自觉参与到教学中去。
如在教学《渴望春天》这首歌时,一开始,我运用必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去创设美的氛围:在美妙的音乐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了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春天美景。进而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春天的美,激发他们想去看看春天景色的欲望,激起了学生对所学的歌曲产生热烈情绪。再如欣赏《牧民歌唱毛主席》时,我让学生在《牧民歌唱毛主席》的音乐声中欣赏蒙古草原风光片段,通过镜头与音乐感受那一望无际的草原,感受骏马奔驰的壮丽场面,感受牧民的美好生活,感受牧民歌唱毛主席的情感,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融入音乐,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来感知音乐、认识音乐,获得审美满足,得到自我发展。
由此可见,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合理使用“美”的因素去激发学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体验音乐,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教师在使用以美激趣、以美激情、以美激乐时,还要注意科学性、针对性、整体优化的原则,防止单纯追求形式,耍花架子。
3.结语
综合上述,“趣”、“情”、“美”是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体验音乐的重要因素,是我们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的重要手段。当然,对于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的探索是一项长期而又艰辛的教学改革议题。由于教育技术、理论的不断前进和发展,它永远处于“现在进行式”,没有终结,这就需要广大音乐教师不断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王燕鸣.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师范音乐教学之我见[J].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3,(05).
[2]乔少伟,韩淑青.音乐教学与素质的培养[J].山西教育,2002,(07).
[3]李慧.音乐教学中的合作与创新[J].湖南社会科学,2005,(03).
[4]车玉华.让美贯穿于音乐教学中[J].教书育人,2005,(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