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尝试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sui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地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的意义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滋养一方人的地域文化同样滋养着当地的语文教学。然而长期以来,很多语文教师似乎都形成了一种不成文的共识,教学中凡是跟考试有关的知识都重要,凡是与之无关的都不重要。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这样指明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关系:“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要求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要承担传承文化的重任。
  文化是什么,她是一条历史长河。地域文化,则是一个地方人文底蕴深厚的反映。她展示着一个地方历史的辉煌和悲壮。地域文化是一个深刻而厚重的教育课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地域文化是孕育中华精神文明的脐带,没有地域性的中国,便算不上真正的中国。千百年来,正是不同的地域文化交流碰撞,才汇聚成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大河。
  笔者生活在池州二十年,可以自豪地说,池州是一块风水宝地,她灿烂的地域文化十分丰厚多彩。这里自唐高宗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设州置府,迄今已有一千三百九十年的历史;这里地处吴头楚尾、北滨长江、东望金陵,南接黄山,西邻匡庐(江西庐山),置身“莲花佛国”(九华山)之中,独特的地理风貌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这里将吴侬软语、三处情思、中原雄风融汇流转,孕育了一代代文人墨客、俊才名流;这里“非常美,有河有湖,有山有水,生态环境很好”。今天的池州,无论是高山大野还是市井巷陌,人们都能倾听到历史的回声:儒、道、释交相辉映。中国传统文化在这里有机结合,人和自然在这里和谐共处。正如“五品池州”系列报道中所言:
  倘若有一双巨人的大手从池州这块土地上掠过,他除了抚摸到这里美丽的山川城镇外,他还将抚摸到生长在其间的一丛丛茂盛的别样“植物”——
  它们是诗文化。陶渊明、李白、杜牧、苏轼、包拯、岳飞……《秋浦歌》《清明》诗等等精美的诗篇,让这块土地戴上“千载诗人地”的桂冠。
  它们是佛文化。公元7世纪,新罗国王子金乔觉航海东来,遍访名山,卓锡九华,苦修数十载,从此这里被辟为地藏菩萨道场,同五台、峨眉、普陀共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成为特色鲜明和有重要影响的佛教圣地、底蕴深厚的文化名山。
  它们是傩文化。源于原始社会逐疫、祭祀的古老的傩事活动,历经数千年,竟然在这块土地上完好地传承下来,有“无傩不成村”之说,它的古朴、粗犷、神秘的气息,年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来此探寻。
  它们是戏文化。“戏剧活化石”的目连戏,“徽池雅调”的青阳腔,生长于“草根”的文南词,土腔土调的罗城民歌,这里是当之无愧的“戏曲之乡”。
  ……
  诗文化、佛文化、傩文化、戏文化……各种文化形式精彩纷呈。丰厚的文化遗产是池州的一笔宝贵财富。每一位生长、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池州人都有责任植根于这片文化厚土,积极保护和传承本地的优秀文化。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培养学生对我国文化,特别是本地区文化的感知和继承是一件多么重要和有意义的事情。笔者也试图在平日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适时适度渗入地域文化,让更多的学子去了解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神奇的土地,去发现、领悟、认识其中深厚的地域文化,去关心这块土地上的普通人民,和他们一起感受生命的快乐和痛苦,并把这一切融入自己的灵魂与血肉中,成为自我生命的底蕴与存在之根。无论这些学子今后是留在本地成为池州家园的建设者,还是远离故土、远走他乡和异国成为更多行业的佼佼者,這都将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丰厚的精神底子。
  二、地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1.在古诗文阅读中渗入地域文化
  古诗文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凝聚了我们民族太多的思想认识和情感,作为语文老师,要把古诗文作为塑造学生的优秀素材,最大限度地弘扬古诗文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着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笔者从教所在地——池州,有“千载诗人地”的美誉。历代文人在此地留下了很多的名篇佳作,这就为语文课堂古诗文教学内容注入了活水。在古代诗歌散文阅读选修课上,我们做了一些积极尝试。比如在学习李白诗歌作品时,开设了“诗仙池州流韵”专题课堂。课前调动学生通过上网、去图书馆、观清溪河桥头的石碑等途径,搜集李白来池州的历史资料。课堂上以各学习小组为单位,比一比哪一组吟诵李白的诗最多,哪一组对诗句的解读最到位。看到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吟诵《秋浦歌十七首》《清溪行》《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时露出的表情,那一刻,我知道这个专题阅读课是成功的:“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吾爱崔秋浦,宛然陶令风”“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学生在不断的吟咏中增加了审美体验,在优美的文字与意境中吸取了文化精髓。自豪感瞬间提升,朗读情绪饱满,他们不仅了解到池州是李白五次留恋往返的地方,而且从大诗人李白歌咏池州的清词丽句中感受到了家乡的美好,教学效果确实不错。
  2.在作文训练中凸显地域文化
  作文教学也是语文教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在我们周围,不少学生对作文课感到恐惧无奈,不是不愿意写好,而是无从下笔,无话可说。其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途径很多,但最根本的,是让学生获得写作的素材,这些写作素材从哪里来,那就是生活实践。
  如果我们能在众多的学生所熟悉的本土文化素材中,挑选出学生最感兴趣的融入作文教学之中来,应该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作文中言之无物、言之无情、言之无趣的问题,进而有效地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
  比如清明节到来,考虑到晚唐大诗人杜牧曾在池州任刺史,留过脍炙人口的《清明》一诗,我们会要求学生依据自己现在过清明的切身体验,在“清明时节雨纷纷”的特定场景中表达自己真实的心理感受。
  又如春节前夕,寒假作文中我们会以“年文化”为主要内容,有意识的让学生在春节期间观察池州当地风俗民情,亲身体验感受,自由作文。池州很多乡村每年正月初七有傩戏表演,正月十五会舞龙灯、猜灯谜,这些传统的地域文化活动形式有“团圆”“求福”“辟邪”之意,寄寓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祝福。学生们将身边的所见、所闻、所感诉诸笔端,写出了不少清新自然、情真意切的好作文,字里行间洋溢着热爱民风民俗的家园情怀。   3.在研究性学习中理解地域文化
  国家倡导的新课程改革,要义之一是“提倡学生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学生可以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主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由此,选择何种载体进行研究性学习,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地域文化教学资源是一种比较合适的载体,它对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活跃语文教学,丰富学习形式,贯彻“生活处处皆语文”等方面产生积极作用。地域文化具有范围广、区域性强、内涵丰富等特点,可以就地取材,结合当地历史、地理、人文、道德、品质、天文等各个要素,在研究性学习中加以充分利用。
  “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池州独特的地理位置,多元文化的交融汇聚,给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体验。例如,在进行池州民俗文化研究时,我们向学生推薦了图书馆的书目:《昭明文选》《历代名人咏池州诗选》《千古杏花村》《秀山志》《走进九华圣境》《文化苦旅》等,将自己搜集制作的PPT展示给学生看,让各个研究学习小组带着课题利用周末或节假日时间去参观游览博物馆、杏花村文化园、传统花灯、庙会及相关名胜古迹。并要求学生做到:活动前准备要充分,尽可能多地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研究性学习计划;活动中帮助学生找到研究的切入点,分解主题,确定阶段目标,认真做好问卷调查、访谈记录、考察日记;活动后期及时整理研究资料,进行分享和总结。通过学生们提交《追寻在池州留下足迹的文化名人》《徽派古建筑文化研究——以“三雕”(石雕、砖雕、木雕)为例》《古风歌曲流行原因探究》等优秀课题的成果展示,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对地域文化现象有了更多的审视和思索。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在“大语文观”的指导下,语文教师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将其融入语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提高阅读写作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精神,还可以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生活的热情,增加审美情趣。它是值得推广的有效尝试。
  “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地域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语文教学不能离开地域文化的滋养,语文教育应该植根于地域文化之中。
  [作者通联:安徽池州市第三中学]
其他文献
新课标以全新的理念谈阅读,要求“扩大知识面”“增加阅读量”“有较丰富的阅读”,因此指导学生阅读必须做到质与量的统一,既完成量的规定,更要让学生在阅读中真正受益,努力让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丰富语言和精神的有效阅读。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阅读教学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阅读是师生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课程。因此,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语言能力,就必须要发挥好阅读教学的关键作用。  一、阅读教学
随着新媒体行业快速的发展,传统媒体行业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与挑战,为了加强传统媒体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就需要对电视台编辑记者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所谓的新闻敏感度是指从
【正】在中国做过家长的,或目睹过父母做家长的,一定都会对"中国式家长"有着深切的感受。倘若我们把目光放到大洋彼岸的美国,就会发现不同。最关键的是,美国家长有组织。这里
很多学生一提起写作便怨声载道,百般推辞,大有“作文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味道。在这种畏难情绪的影响下,学生写作缺乏动力,写出的文章少创新、少个性、少真情流露,因而出现“千人一面”的“假、大、空”现象。他们的作文模式化严重,并且所选的都是那些“陈谷子烂芝麻”的材料,写老师总是“三课”:“深夜备课,带病上课,替我补课”,做好事总是“三子”:“坐车让位子,上坡推车子,出门捡皮夹子”,而且语言干瘪枯燥,读之
教学背景:《岳阳楼记》作为一篇经典,无疑是需要当"定篇"教的课文。其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透彻地理解蕴含于其中的忧乐情怀——范仲淹孜孜以求的古仁人之心。九年级学生的生
一、对高中写作教学的新认识  作文与写作,两个词语代表着两种不同的认知。我们通常所讲的“写作”其实就是作文,即写作常见的高考应试文体。而写作,不仅指高考常见应试文章的写作,其涵义和所指比“作文”更丰厚。认真研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便不难发现,高中写作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西南大学荣维东教授曾梳理了2017年版高中语文课标中的几种写作类型,并指出:“从各任务群涉及的写作类型看
互联网的推广和网络的普及,也推动了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发展。为了做好思政教学工作,全面深化职业院校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工作,进行思政教育模式的创新是极为重要的。
期刊
<正>目前的技术条件下,采用双UPS冗余并机供电方案是消除UPS供电系统出现"单点瓶颈"故障的最佳方案1.并列式冗余供电方案并列式冗余供电方案是通过将两台具有相同功率的UPS输
什么是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即指受教育者是自主地,能动地生成、建构的,而不是外部力量模塑而成的.因为任何知识学习都是—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