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在元同志当选“十大忠诚卫士”,将激励高原官兵更大的工作热情,对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武警部队需要这样的典型,阿坝州的人民更需要这样的榜样。他的当选必将激励全州各级各族干部爱岗敬业、勤奋工作、无私奉献!我们衷心地希望和诚挚地祝愿李在元同志能够当选“十大忠诚卫士”,是为全州各族人民的共同祝愿和期待!
这是中共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委员会给武警总部并“十大忠诚卫士”评选委员会信函中的最后一部分文字。时间是2008年5月23日。主人公李在元,就是武警四川总队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支队的支队长。
10年高原生活,书写他无私奉献的无悔选择
10年前,一纸调令把风华正茂的李在元从繁华都市调任阿坝支队参谋长,行车途中,在红军曾经翻越过的雪山前,他下车凝思。白雪皑皑,雄鹰高飞。他仿佛看到,60年前,衣衫单薄的红军小战士、饥肠辘辘的机枪手、步履蹒跚的指挥官从眼前一一走过,向远在天边的雪山之巅走去。有人倒下,又爬起来,再倒下去,再爬起来。
那一刻,他在内心深处起誓:继承红军优良传统,做一名真正的雪山卫士!
阿坝州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为了尽快适应这里的环境,他爬雪山过草地,用整整一个月时间走完所有的中队。看到官兵因长期吃不上蔬菜,缺乏维生素,嘴唇、手脚裂口,牙齿松动,头发脱落,他心如刀绞。
不解决战士的疾苦,就不配在这里任职
在随后的几年里,他顶风冒雪,辗转奔波,帮助每个基层中队建起了塑料大棚,种上了蔬菜。针对基层硬件设施滞后的实际,他和“一班人”积极主动做工作,争取地方建设资金2400多万元,新建、扩建9个中队,维修了7个中队的营区,解决了4个中队官兵吃水、洗澡难等问题,部队营区面貌焕然一新。
对李在元来说,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机会曾经很多,但是,每一次,在可以选择离开高原的关键时候,他都选择了坚守。
2002年,作为提拔对象,李在元去天津参加培训,毕业前夕,家人和朋友都劝他,利用这个重新分配工作的机会,离开高原,回老家任个职。李在元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说:“我带着高原官兵的嘱托和组织的期望来参加学习,没理由让他们失望。”
每次下部队或到基层蹲点,机关总安排李在元到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九寨去蹲点,李在元却每次都把自己的名字改写进去艰苦地方的工作组内。他说:“越是艰苦的地方越需要我去为官兵排忧解难。”
对于李在元的“高原情结”,他的女儿在给爸爸的信中写到:“过去,我埋怨你不能像别的家长一样,接送我上下学。现在,我理解了,你坚守的人生信仰就在高原群众和官兵幸福的笑容里,我为有你这样的爸爸感到骄傲!”
100次执勤任务,见证他智勇双全的指挥才能
2005年1月,马尔康县梭磨乡原始森林发生大火,李在元带领200多名官兵战斗了三天两夜,在最后攻坚阶段,风向突变,251名官兵和17名群众遭大火围困。怎么办?官兵中恐惧害怕的情绪悄然弥漫开来,几名地方群众更是绝望地放声大哭。
危急关头,李在元果断下令: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组成第一道人墙,将17名地方群众围在人群中间,迅速突围!熊熊烈火中,李在元第一个挽起战友的手臂冲进火海,官兵和群众突围了,一场重大的伤亡避免了,李在元和其余24名党团员却被火舌烧得面目全非。
一次挺身而出可以凭一时骁勇,一次化险为夷可以凭天时地利,屡战屡胜则取决于有勇有谋的过硬素质。
2006年6月,理县一个叫“一颗印”的村庄突发特大泥石流,接到抢险命令后,正感冒发烧在卫生队输液的李在元,拔掉针头带领部队向事发地奔去。沿途,迎面而来的是携家带口、慌忙逃离的群众,李在元却一个劲地命令部队加快速度向现场赶去。
汹涌的泥石流中,13名羌族群众有的被全身掩埋,情况十万火急,李在元一边判断形势,一边安排部队迅速展开救援。一位羌族大妈双腿被巨石压住,无法动弹,李在元和7名战士肩扛手抬将大妈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4个小时的紧张战斗,13名被困群眾一一得救。
2007年6月,阿坝州连降大雨,驻地梭磨河河水暴涨,沿岸部分地区连续发生河堤垮塌。位于梭磨河河边的该支队教导队、汽车排营区受到威胁。6月4日上午,因梭磨河河水上涨较快,李在元到河堤一线进行巡查,发现教导队以西支队汽车运输排厕所河堤基石被洪水冲掉一部分,有垮塌危险,70余名官兵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为了确保官兵绝对安全,他要求教导队和汽车排的70余名官兵立即转移至安全地带,并在地方抗洪指挥部技术人员的技术指导下,在危房处设置了警戒线和专哨,实施24小时巡查,每半小时向中队值班室报告一次巡查情况,中队值班室每小时向支队值班室报告一次巡查情况。由于李在元的高度警惕和科学预测,提前采取了相关安全措施,官兵得到及时撤离,70余名官兵化险为夷,避免了一场重大意外事故的发生。
诸如此类的执勤处突,李在元先后参加了121起,其中,整整100次任务都是他亲自指挥和参加。近年来,李在元带领官兵先后抢救遇险群众57人,抓捕犯罪分子30人,收缴各类枪支5支、子弹200发、手榴弹2枚、毒品4.9公斤、刀具13把,为维护民族地区和谐稳定,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1000条洁白哈达,传颂着他真情爱民的鱼水情歌
在李在元的家里,没有华丽的装修,最引人注目的是地上放的、墙上挂的上千条洁白的哈达,这些哈达正是上千名藏族同胞对他的褒奖,蕴含着上千颗感恩的心。
在他的书柜里,有几本厚厚的影集,其中,找不到几张家人的照片,却满眼都是和当地藏族老人、失学儿童的合影。
1999年,在一次助民活动时,李在元得知离支队不远的马尔康县俄尔雅村有两位藏族孤寡兄妹,哥哥昌旺今年92岁,妹妹阿地满81岁,生活清贫没有人照顾,他打听好姓名和地址,主动找上门来“认亲”,并从此结下了帮扶对子,定时送去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每逢过年过节,他都会亲自登门访亲。在他的帮助下,藏族两兄妹过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他们逢人就讲:“共产党好!金珠玛米好!”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阿坝州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阿坝支队的27个单位不同程度受损,7个中队与机关失去联系,波川、映秀、茂县成为“孤岛”。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李在元立即带领100名官兵,在余震、飞石和泥石流不断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穿越20余处危险地段,艰难跋涉23小时到达震中汶川县城,迅速展开救援。在搜救县看守所时,3号监舍被震塌,几名犯人被埋在废墟里。李在元立即带领官兵冒着大梁垮塌的危险和呛人的粉尘进入监区,用手搬、肩扛、铁锹铲,将他们一个一个抬了出来。获救后,几名犯人不顾伤痛长跪在地,久久不起,向武警官兵叩谢救命之恩,他们连声说:“感谢共产党!感谢武警!是你们让我获得了重生!”
距汶川县城20多公里外的姜维城,5月16日,在这里避险的3000多名藏族群众断水断粮,老人孩子都快坚持不住了。李在元得知情况后,下定决心:就是爬,也要把救命的物资送上去。他带着官兵,每人背着几十公斤的粮食和水,爬陡坡、穿乱石、过泥石流,想方设法往上送物资。由于在年初处突时负伤,身体虚弱的李在元双脚浮肿,穿袜子时,都要先将袜子剪开一道口子才穿得进去。每前进一步,都要出一身冷汗。许多战士心疼他,争着替他背东西,劝他停下来歇一歇,不要再往前面走了。但李在元知道,这个时候拼的是意志,自己挺住了,大家的精神就不会垮,因此再苦再累也必须坚持。经过连续两昼夜的艰难行走,他们终于使3000名受困群众喝上了水,吃上了饭。
这是中共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委员会给武警总部并“十大忠诚卫士”评选委员会信函中的最后一部分文字。时间是2008年5月23日。主人公李在元,就是武警四川总队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支队的支队长。
10年高原生活,书写他无私奉献的无悔选择
10年前,一纸调令把风华正茂的李在元从繁华都市调任阿坝支队参谋长,行车途中,在红军曾经翻越过的雪山前,他下车凝思。白雪皑皑,雄鹰高飞。他仿佛看到,60年前,衣衫单薄的红军小战士、饥肠辘辘的机枪手、步履蹒跚的指挥官从眼前一一走过,向远在天边的雪山之巅走去。有人倒下,又爬起来,再倒下去,再爬起来。
那一刻,他在内心深处起誓:继承红军优良传统,做一名真正的雪山卫士!
阿坝州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为了尽快适应这里的环境,他爬雪山过草地,用整整一个月时间走完所有的中队。看到官兵因长期吃不上蔬菜,缺乏维生素,嘴唇、手脚裂口,牙齿松动,头发脱落,他心如刀绞。
不解决战士的疾苦,就不配在这里任职
在随后的几年里,他顶风冒雪,辗转奔波,帮助每个基层中队建起了塑料大棚,种上了蔬菜。针对基层硬件设施滞后的实际,他和“一班人”积极主动做工作,争取地方建设资金2400多万元,新建、扩建9个中队,维修了7个中队的营区,解决了4个中队官兵吃水、洗澡难等问题,部队营区面貌焕然一新。
对李在元来说,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机会曾经很多,但是,每一次,在可以选择离开高原的关键时候,他都选择了坚守。
2002年,作为提拔对象,李在元去天津参加培训,毕业前夕,家人和朋友都劝他,利用这个重新分配工作的机会,离开高原,回老家任个职。李在元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说:“我带着高原官兵的嘱托和组织的期望来参加学习,没理由让他们失望。”
每次下部队或到基层蹲点,机关总安排李在元到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九寨去蹲点,李在元却每次都把自己的名字改写进去艰苦地方的工作组内。他说:“越是艰苦的地方越需要我去为官兵排忧解难。”
对于李在元的“高原情结”,他的女儿在给爸爸的信中写到:“过去,我埋怨你不能像别的家长一样,接送我上下学。现在,我理解了,你坚守的人生信仰就在高原群众和官兵幸福的笑容里,我为有你这样的爸爸感到骄傲!”
100次执勤任务,见证他智勇双全的指挥才能
2005年1月,马尔康县梭磨乡原始森林发生大火,李在元带领200多名官兵战斗了三天两夜,在最后攻坚阶段,风向突变,251名官兵和17名群众遭大火围困。怎么办?官兵中恐惧害怕的情绪悄然弥漫开来,几名地方群众更是绝望地放声大哭。
危急关头,李在元果断下令: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组成第一道人墙,将17名地方群众围在人群中间,迅速突围!熊熊烈火中,李在元第一个挽起战友的手臂冲进火海,官兵和群众突围了,一场重大的伤亡避免了,李在元和其余24名党团员却被火舌烧得面目全非。
一次挺身而出可以凭一时骁勇,一次化险为夷可以凭天时地利,屡战屡胜则取决于有勇有谋的过硬素质。
2006年6月,理县一个叫“一颗印”的村庄突发特大泥石流,接到抢险命令后,正感冒发烧在卫生队输液的李在元,拔掉针头带领部队向事发地奔去。沿途,迎面而来的是携家带口、慌忙逃离的群众,李在元却一个劲地命令部队加快速度向现场赶去。
汹涌的泥石流中,13名羌族群众有的被全身掩埋,情况十万火急,李在元一边判断形势,一边安排部队迅速展开救援。一位羌族大妈双腿被巨石压住,无法动弹,李在元和7名战士肩扛手抬将大妈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4个小时的紧张战斗,13名被困群眾一一得救。
2007年6月,阿坝州连降大雨,驻地梭磨河河水暴涨,沿岸部分地区连续发生河堤垮塌。位于梭磨河河边的该支队教导队、汽车排营区受到威胁。6月4日上午,因梭磨河河水上涨较快,李在元到河堤一线进行巡查,发现教导队以西支队汽车运输排厕所河堤基石被洪水冲掉一部分,有垮塌危险,70余名官兵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为了确保官兵绝对安全,他要求教导队和汽车排的70余名官兵立即转移至安全地带,并在地方抗洪指挥部技术人员的技术指导下,在危房处设置了警戒线和专哨,实施24小时巡查,每半小时向中队值班室报告一次巡查情况,中队值班室每小时向支队值班室报告一次巡查情况。由于李在元的高度警惕和科学预测,提前采取了相关安全措施,官兵得到及时撤离,70余名官兵化险为夷,避免了一场重大意外事故的发生。
诸如此类的执勤处突,李在元先后参加了121起,其中,整整100次任务都是他亲自指挥和参加。近年来,李在元带领官兵先后抢救遇险群众57人,抓捕犯罪分子30人,收缴各类枪支5支、子弹200发、手榴弹2枚、毒品4.9公斤、刀具13把,为维护民族地区和谐稳定,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1000条洁白哈达,传颂着他真情爱民的鱼水情歌
在李在元的家里,没有华丽的装修,最引人注目的是地上放的、墙上挂的上千条洁白的哈达,这些哈达正是上千名藏族同胞对他的褒奖,蕴含着上千颗感恩的心。
在他的书柜里,有几本厚厚的影集,其中,找不到几张家人的照片,却满眼都是和当地藏族老人、失学儿童的合影。
1999年,在一次助民活动时,李在元得知离支队不远的马尔康县俄尔雅村有两位藏族孤寡兄妹,哥哥昌旺今年92岁,妹妹阿地满81岁,生活清贫没有人照顾,他打听好姓名和地址,主动找上门来“认亲”,并从此结下了帮扶对子,定时送去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每逢过年过节,他都会亲自登门访亲。在他的帮助下,藏族两兄妹过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他们逢人就讲:“共产党好!金珠玛米好!”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阿坝州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阿坝支队的27个单位不同程度受损,7个中队与机关失去联系,波川、映秀、茂县成为“孤岛”。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李在元立即带领100名官兵,在余震、飞石和泥石流不断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穿越20余处危险地段,艰难跋涉23小时到达震中汶川县城,迅速展开救援。在搜救县看守所时,3号监舍被震塌,几名犯人被埋在废墟里。李在元立即带领官兵冒着大梁垮塌的危险和呛人的粉尘进入监区,用手搬、肩扛、铁锹铲,将他们一个一个抬了出来。获救后,几名犯人不顾伤痛长跪在地,久久不起,向武警官兵叩谢救命之恩,他们连声说:“感谢共产党!感谢武警!是你们让我获得了重生!”
距汶川县城20多公里外的姜维城,5月16日,在这里避险的3000多名藏族群众断水断粮,老人孩子都快坚持不住了。李在元得知情况后,下定决心:就是爬,也要把救命的物资送上去。他带着官兵,每人背着几十公斤的粮食和水,爬陡坡、穿乱石、过泥石流,想方设法往上送物资。由于在年初处突时负伤,身体虚弱的李在元双脚浮肿,穿袜子时,都要先将袜子剪开一道口子才穿得进去。每前进一步,都要出一身冷汗。许多战士心疼他,争着替他背东西,劝他停下来歇一歇,不要再往前面走了。但李在元知道,这个时候拼的是意志,自己挺住了,大家的精神就不会垮,因此再苦再累也必须坚持。经过连续两昼夜的艰难行走,他们终于使3000名受困群众喝上了水,吃上了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