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军事史讲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53018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年制义务教育大纲》规定,初中一年级主要讲授中国古代史的内容。如按类别分,这部分内容可分为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专门史。这些专门史既具有通史的共同特征,同时兼有专门史的个性特征。
  
  一、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军事历史知识,科学揭示军事历史发展的规律
  
  《中国历史》第一、二册里,军事史知识除13课较为集中外,其余分散在各课各目中,有的是一场战役过程的叙述,有的是一位军事历史人物的生平介绍,有的仅列出了一幅兵器插图。平时教学中学生 所接受的军事史知识是杂乱的、零碎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教学时机,适时地把同类军事知识加以综合,使知识序列化、系统化,并揭示其发展的规律。
  如,教师在讲授第18课“高度繁荣的宋元文化(一)”“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这一课时,在讲到宋元时期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使用以及当时的火药武器时,可对中国古代的兵器发展史作一简单总结回顾:夏朝人使用铜兵器、商朝人使用青铜兵器、春秋时期出现了铁制兵器、东汉时期铁制兵器取代青铜兵器、三国时的战舰 、唐朝的火药武器、火箭,到宋元时期的突火枪、抛石机和铜火铳。在此基础上,可引导学生分析其发展线索 :中国古代的兵器经历了一个由冷兵器到火器的发展过程,冷兵器阶段经历了铜器、青铜器到铁器的过程。并同时揭示其发展规律:中国古代兵器的产生、发展和变化是伴随着中国古代的生产工具的发展
  变化而进行的, 军事技术和生产技术一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标志。
  
  二、注意挖掘古代军事史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教材中典型的材料为素材,适当增加一些内容,突出其世界史上的历史地位。如《 中国历史》第一册在介绍《孙子兵法》这部兵书时,仅仅指出该书“系统地叙述了战略战术的原则,提出集中兵力打败敌人的重要性,强调作战时要对敌我双方的情况作周密的调查”,只字未提其历史地位和历史影响。 教师可在讲授《孙子兵法》以上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该兵书所提出的政略和战略相结合、政治重于军 事、奇正相生、虚实结合、冲虚备实等战略战术原则,不仅中国历代兵书都以它为依据,而且波及国外。早在唐代中期,日本就把此书带回国内,因此影响到日本历代兵法,被日人称之为“将相秘本”、“东方兵学柱石 ”。据说,日本的武田信玄就将兵法中的“其疾如风”等词语写在军旗上。日俄海战时,日海军大将东乡也运 用了它的以逸待劳的作战原则。10世纪《孙子兵法》又传入法国,后又传入俄、英、德等国,成为资产阶级军事理论的一个思想源泉。据说,发动一战的德国皇帝在失败后读了此书,不禁发出“可惜二十年前没有看到这 本书”的叹息。直到现在,西方的一些军事著作还经常引用此书,它的不朽价值是世界所公认的。
  1、在讲授军事人物时要渲染民族英雄为国请命的悲壮事迹,以培养学生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情感。 《中国历史》第一、二两册多处出现了民族英雄生平事迹的史料,这应该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的教学热点。这是因为中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在思维发展上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著名的历史人物( 尤其是军事人物)及其事迹有极大的兴趣,由于人生观尚未定型,可塑性很大;由于自主意识和渴望成功的欲望增强,所以特别喜欢听历史人物的讲授,想从中找到自己崇拜的英雄,作为榜样,以便学习和模仿。而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军事名人灿若星汉,正好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要和寻求理想人物的愿望。
  2、在讲授农民战争时,要揭示农民战争的原因及其对历史进程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历史唯
  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揭示农民战争爆发的共同原因及其规律。教师可以秦末农民起义为例,加以进一步说明。
  
  三、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战争的不同性质,培养学生全面地、 辨证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国有着漫长而复杂的战争历史,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与之伴随的也有一部五千年的战争史。据《中国军事史》附卷一《历代战争年表》统计,从公元前26世纪至公元1911年,我国发生过3791次战争,其中古代战争 3608次,近代战争183次。《中国历史》第一、二两册提到的战争,大大小小就有近50次。如此繁多的战争,有的推动了历史的前进,维护了祖国的统一与安定,有的阻碍了历史的进步,给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在讲授战争史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区分不同的战争有不同的性质,不能一概而论。如:明朝戚继光抗倭的战争是抵御外来侵略的战争,属于正义战争;隋炀帝发动的三次对高丽的战争是封建统治阶级发动的对外侵略的战争,属于非正义战争。战争性质的区分主要通过对战争的目的和战争所起的历史作用诸方面的分析而成。
  通过对不同的战争具有不同的性质的分析和讲授,有助于学生多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全面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其他文献
由于学生在初二刚开始接触物理,所以初中物理教学带有启蒙的性质。一方面是要传授一定的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开创一个良好的开端。因而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逐步学会透过现象看实质,从物理意义上认识物理现象,逐步学会提出问题,逐步学会深入地思考物理现象的内在规律。  教师在教学中要为以上目标创造条件,而不能是相反,要注意使学生从一开始接触物理就努力养成良好的学习、思维习惯
期刊
思想政治课的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的加强都与老师的才能与素养的提高分不开。“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老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老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如下几点。    一、坚持学习    
期刊
对新课程标准下如何上好高中化学课,我作出了如下思考和归纳:    一、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    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课后辅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太多的精力和荣誉给予成绩好的学生,教学的重心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视为差生,对他们关注的太少,教师缺乏对他们的鼓
期刊
一部分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发生学习困难,导致化学成绩很差,中学生化学学习困难的基本成因试析如下:  学生升入初三后,往往在暑假补课时,就开始接触一门新的学科——化学,由于是补课形式,学生思想重视不够,若再加上教师准备不充分(备课和实验),学习化学就没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新鲜感随之消失,维持不了学习兴奋,给今后的学习造成不良影响。  信心不足,测验时,只做选择题(有时是用抓阄的方法确定
期刊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教师的法宝,”这句话是对应试教育最真实的写照,这也充分说明了应试教育给我们的正常教学带来的危害,即教师“死教”,学生“死学”。今天,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伴随着市场经济对多种人才的需求,迫使我们冲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模式,以全新的教育理念迎接新的挑战。由此,国家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素质教育目标,积极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
期刊
初中阶段是义务教育阶段,对于地理教育而言,着眼点不应是给学生传授学科知识,而应是通过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与能力,使学生学到“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终生有用的地理”。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在教学中进行恰当的情境创设,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达到情境交融,让学生愿学、爱学、乐学、会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故事激趣    地理教学有很强的人
期刊
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一环,也就是说素质教育要将德育放在首位。因此,做为一名地 理教师必须重视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实质乃是积极创造和利用一切有利的外部条件,使受教育者能够主动而非被动地将人类 科学的道德的、心理的、劳动的文化成果内化为自身的较全面的素质,使身心两方面的潜能都获得提高,使发 展呈现出一种生动活泼的态势。那么,如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呢?    
期刊
心理学中常说的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教学过程中之所以存在迁移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学习对象之间存在着大量的共同因素。教学中适用迁移规律,大多属于正迁移,亦称助长性迁移,表现为一种知识枝能的掌握能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其中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称为倾向迁移,后继的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称为逆向迁移。倾向迁移是以从前知识技能的学习为前提的。《青少年修养》、《社会发展简史》和《法律常识
期刊
所谓实验设计,就是要求学生确定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设计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分析实验的现象。它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步骤、设计实验改进方案等。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是否具有灵活运用实验知识的能力,是否具有在不同情境下迁移知识的能力。要答好此类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运用科学的原理指导实验    面对一个新的实验题目,一定要先认真审题,以确定实现本实验目的
期刊
中学的地理教学与物理教学是联系比较紧密的两种学科,深刻理解某些地理问题离不开物理知识,而地理知识又为许多重要的物理定律提供了现实依据。例如物理学的奠基人伽利略对天文学的研究亦有很大贡献,与他同时代的丹麦物理学家开普勒总结出了著名的行星运动三定律,在此行星运动三定律基础上,牛顿又总结得出万有引力定律,这些定律相当精确地描述了天体的运动,大大深化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并为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除天文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