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微课进行《规则种种》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反思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eysa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2016年秋期开始,思想品德教材更名为道德与法治,重点突出法治意识,对学生而言,重点需要培养规则意识。在教科版教材七年级下册11课《规则种种》的教学中运用微课,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微课;课堂教学;设计;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28006002
  随着思想品德教材变更为道德与法治,基于人文法治核心素养的学科教学成了一线教师研究的方向。要更好地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探索,就必须不断对课堂实践进行分析研究。近日,笔者尝试把微课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教材分析
  《规则种种》是最新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1课第一框题的教学内容。和以前教科版教材对比,第一个有更改的地方是“规则的含义”。以前认为规则是一种“约定”,现在定义为“关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如何为人处世的一种规定或要求”,“规定或要求” 与以前的“约定”还是有所不同的。第二个有更改的地方是“规则的分类”,新教材弱化了理论知识,并没有对规则按照各种分类标准来进行理论上的分类,仅仅是列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可见,新教材重思想轻理论,于是在教学时就更应该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自己领悟。
  二、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思想品德课本中已经有规则意识的出现,小学阶段重在培养学生在学校和课间的规则意识。到了七年级还继续讲规则,是因为学生生活范围扩大了,就不能简单局限于学校生活中要遵守的规则,而应该扩展到社会公共生活,甚至应该包括人与自然交往、国家与国家交往、虚拟世界的交往中需要的规则等等。同时还需要结合社会生活的实际,一方面让学生观察社会生活中有没有不守规则的现象,自己应该怎么做,另一方面要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成长为一名遵守规则、守护秩序、倡导文明的社会成员。
  這样一对比和分析,笔者认为即使这一课的理论知识并不多,但仍然需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思考领悟和与同学进行讨论。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规则意识,自觉遵守纪律,维护公共秩序。
  2.能力:认识到社会生活处处有规则,懂得学校和公共场所应该遵循的规则。
  3.知识:知道规则的含义,认识规则的作用。
  四、学习重点
  认识到生活处处有规则。要参与社会生活就要遵守各种规则,了解规则的作用,树立规则意识,维护公共秩序。
  五、学习难点
  规则的表现形式。
  六、教学方法
  讲授、归纳、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展示。
  七、课前准备
  课前选取好教学资料、学生用的学习任务单,制作PPT课件和视频。
  八、学习重难点的突破
  要突破学习重点,就必须让学生充分讨论,体验规则的广泛性,并通过对生活经验的总结,认识到规则的作用。于是笔者在课前准备好“小明的故事”的视频,让不守规则的后果直观、集中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因为这些场景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片断,学生一听自然就能明白规则的重要性,而且生活范围自然就从家庭扩展到社区,从学校扩展到社会。再加上分组学习讨论,学生自然就会明白,生活中处处有规则,不遵守规则会给自己和社会带来许多麻烦,这样学习重点也就突破了。
  至于学习难点——规则的表现形式,在备课过程中,笔者把一张张的PPT图片也制成视频,把规则的表现形式集中展示出来,包括社会各个组织应有的规则、上网的规则、人和自然交往的规则、国家和国家交往要遵循的规则等,这样学习难点也得到了突破。
  九、教学过程
  十、板书设计
  第十一课 规则与秩序
  一、规则种种
  规则含义作用表现形式
  规则与秩序文明的关系
  含示:有规则意识,做文明公民
  十一、教学反思
  (一)优点
  1.小组自主讨论学习任务单,有助于学生有目标、有方法、有任务、有效地进行自我学习。
  2. 教学设计巧妙、自然,课堂引入有趣味性,学生学习兴致高,操作简单方便。
  3. 微课教学,目的明确,有的放矢,能够有效吸引学生注意,突破重难点方便、轻松。
  4.整堂课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展示,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较好地完成了引导作用,体现出新课改的理念。
  5.结合生活实际,反思自己行为,达到知行统一。
  (二)存在的不足
  1.具体实践时,忘记了板书。
  2.自我反思环节深度不够,没有及时结合最新时事。
  3.视频制作略显粗糙,对视频制作软件的使用水平还需再提高。
  一堂研究课在经过三次磨合后终于完成了,但对教学方式的探索特别是微课教学效果的研究还将继续。
  附1:
  小明的故事
  Hi,大家好,我是向往自由、爱好运动的小明。从小我就开启了追求自由的模式。可是在家里,爸爸妈妈却不允许我跳得太厉害,说是不能影响到邻里关系。小学时,我表现得可好了,光荣地加入了少先队。可是最近,我遇到了许多麻烦。有一天晚上,因为看足球比赛看到太晚,妈妈喊我睡觉我没有听,第二天,起床晚了。下楼去取自行车时,发现楼道里放满了自行车和电瓶车,而我的车被挤在最里面的角落,我花了好大工夫才取出来。一路上早点摊、菜摊到处都是,我好不容易才赶到十字路口,红灯却亮了。此时我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加速骑过去,恰好被一旁的交警喊住,批评了一顿。于是,我迟到了。我在课堂上向同学们讲起我的遭遇,老师却说我扰乱课堂,还批评了我一顿。由于没吃早饭,下课时我去学校小卖部买面包,看见好多同学都去,而且随意丢弃垃圾,我也把垃圾随手一扔,跑回了教室。下午放学了,我和同学踢足球比赛,却因多次撞人犯规被罚出场外,我只得扫兴地回了家。周末,表哥和我去看电影。上公交时,大家你推我挤,我被人踩了好几脚,差点挤不上公交车。电影院里,我旁边的观众打开手机,听他们的微信语言消息,严重地影响了我。我义正词严地向他提出抗议,周围的人却提醒我小声点,还反过来指责我。我想好了,我准备在网络上把我的经历晒出来,让大家都来评评理:明明我只是在追求自由,为何受伤的却总是我呢?
  附2:
  规则的表现形式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为了保证社会生活的有序进行,人们制定了一系列社会规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所谓规则,就是关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如何为人处世的一种规定或要求。那么,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规则呢?
  在家里,应有家庭规矩告诉我们该如何为人处世、孝敬父母。在社区,有市民公约、村民公约等告诉我们怎样协调处理好邻里关系。在学校,《中小学生守则》、校纪校规、班规、课堂约定、考试规则等纪律要求,提醒我们怎样成为一名合格的学生,以维护学校生活和课堂学习的顺利进行。当我们想加入少先队、共青团或是共产党等先进组织时,就必须明白这些团体的章程,并努力达到章程里提出的要求。来到各种公共场所,比如电影院、图书馆、广场、公园等地时,各种规章制度、温馨提示、须知等规则,告诉我们怎样保证公共场所的正常秩序。
  人们还共同约定了许多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以避免给他人的生活带来不便,并营造和谐、文明、温馨的社会生活氛围。国家也制定出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保障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可以有序运行。
  我们参与的各种游戏、比赛都有相应规则,上网也有共同的约定,以保证网络生活的有序与文明。我们与人交往有各种规则,与自然、动物交往也需要规则,所以我们除了尊重人类自身之外,还要尊重自然、爱护花草、爱护各种物品。除了人之间交往需要规则,国家之间交流往来也需要各国共同认可的规则来保证国际秩序。
  可见,社会生活时时处处有规则,社会生活的秩序离不开规则。那么,规则是通过哪些形式表现出来的,你知道了吗?
其他文献
[摘 要]现代诗歌是近现代诗歌的主体部分,以白话文的形式记录了自五四运动以来的人们生活以及时代变革,不管是从文学层面还是从历史层面分析,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新课标的施行,使现代诗歌在高中语文中占有一席之地。学习现代诗歌,对于提升高中生的文学素养,正确解读近现代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文本细读的角度对现代诗歌鉴赏做出研究,从而解决当前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文本细读 高
唐朝开国、立国重视历史,以史为鉴,唐人修史遂蔚为大观。通过对初唐人史编撰者的诗歌分析,反映了唐朝史学家的浓厚的诗人气质,这是唐朝鲜明的时代特色,对深入了解唐朝人风貌有着启
<正> 导言 0.1.本报告研究的主体对象是中国西部与少数民族地区(以下简称西部)的乡镇企业。这里的西部包括我国的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和陕、甘、青、云、贵、川等六省。西部11
(一)滞后与差距扩大:面临的突出问题民族地区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沿海先进地区相比,发展速度明显滞后,发展水平的差距迅速扩大。这已经成为分析90年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特别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崭新的科学技术逐步融入人们的生活,对于教育理念的革新也产生了强大的推动力,尤其是信息技术教学在高中课堂当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教学中,我们应革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完善评价体系,注重学生差异性,以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实效性;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
<正> “科技立省、科技兴陇”的提出,无疑是一项带有全局意义的战略问题,这意味着甘肃经济发展要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外延型向内涵型的战略转变。它抓住了经济振兴要靠
随着中国社会各层面的巨变,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新矛盾、新问题对人们原有的价值观念产生强烈冲击,使新旧价值观念发生冲突,进而引起价值观念的变迁.
[摘 要]摩擦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是物体接触面之间由于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而产生阻碍其运动的特性,其中阻碍物体运动或趋势的力称为摩擦力。但纵观中学物理教材,人教版必修1中3.3节、苏科版8.3节、人教版8.3节、沪科版6.5节等,对摩擦与摩擦力的涉及都显得简单粗略。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一些物理教师和学生对摩擦的认识还很模糊,因此有必要进行相关探索,以期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关键词]静摩
<正> 一、农村劳力分工的现状和特点分工,是人类社会经济进步的标志,经济水平越高的国家,从事农业的劳力就越少,农村分工的程度就越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