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名县大名镇回民中学 河北 大名 056900)
【摘 要】语文新课程的变革是为了适应新时代,去掉不合时代节拍的要件,体现时代要求。语文新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新课改实施至今,它以更高的目标、更新的意识和架构给高中语文教育带来了一股清风,社会的发展不可能是倒退的,我们的社会必将朝着更科学、先进、合理、人文化方向发展。语文新课程性质的定位正好顺应社会需求。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新课改
1. 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首先,转变课程观,从“文本”走向“体验”。传统的教学论中,“课程”被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学校和教师只有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权力,而无对课程进行创造、选择等权力。此次课程改革,我们力求将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学科走向学生,使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即课程不再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不仅是课程的传授者、接受者,而且成为了课程的主动参与者和开发者。
其次,转变教学观:从“传道”、“授业”、“解惑”走向“教学相长”,从“讲学”走向“导学”。我们现在追求的是“教学相长”——教学相长的过程,是师生思想、情感交融,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新的课程改革,倡导改“讲学”为“导学”,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就是把学习的活动定位于与书本对话,与老师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的过程,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实质性的变化,使教师的“教”真正让位于学生的“学”,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和交换意见者。
2. 改造课堂,改变方式 首先,教学模式:从“满堂灌”式教学走向“牧羊”式教学。“牧羊式”教学模式与“灌输式”、“填鸭式”教学的不同之处是,不是告诉学生“这种草好吃,应该这样吃,必须吃”,而是在指明所要达到的目标的基础上,把“羊儿”带到广袤的草地上,根据目标“吃什么草,怎样吃”是羊儿的事,教师只是一个“牧羊人”,只需小心地看护、组织和引导那些“羊儿”吃饱吃好,这种教学模式使课堂真正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展学生个性。
其次,学习方式:从“接受式”学习走向“探究式”学习。以往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单调的、被动的学习方式,不利于活跃思维、发展能力。因而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强调探究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提问时间、讨论交流时间和读书时间,让学生自己操作、思考、想象、观察、实践,增加课堂上学生参与分组讨论、全班交流、充分表达和展示自己的机会,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张扬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责任;注重科学、艺术、人文向生活、向自然的回归,向学生经验的回归,充分地挖掘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大胆地把游戏、故事、艺术、表演等带进课堂,如在上《羚羊木雕》时我让学生表演课本剧,在学《音乐巨人贝多芬》时我让学生听《命运交响曲》,感受人物的精神。
再次,教学方法:从“繁锁分析”走向“导学、导悟”。在较长一段时间里,教学的一个重要失误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厌其烦地分析讲解,不顾学生的感受,忽视学生的主动学习、亲身实践。从新课程标准中,我们领悟到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教师们从过去不停地讲解逐步走向引导学生自学、探究问题,组织学生合作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大胆地把游戏、故事、艺术、表演等带进课堂,让学生爱学、让学生乐学,还学生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最后,课堂评价:从“甑别式”走向“鼓励式和多元化”。课堂教学中教师不经意的一句带评价色彩的话语,都很有可能影响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情感和行动。因而课堂中的评价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过去的课堂评价,往往是“对”或“错”的甑别,是缺乏感情色彩的,有的甚至是冷冰冰的责备,因而丧失了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我们提出课堂教学评价的三大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并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张扬和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发展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责任”。力求在课堂上让每一个学生张扬个性,生动、活泼、全面发展。同时,我们的课堂评价的主体从单一走向多元,除了教师评价外,还组织学生评价、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并且破除答案的唯一性,珍视学生个人感受、独特见解,通过多样化的评价尺度,使学生乐在学中,以适合自己的方式不断求知。
3. 大胆地进行了评价和考试制度的改革 在我们传统的观念中,提及老师,头脑中都会显现出一副德高望重的、很庄重的权威式的样子,所以学生往往会敬怕老师,长期以来的师生关系大都存在一种长辈与晚辈的隔阂。《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教学应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要和学生实现平等的对话,加强沟通,摒弃权威式的教学态度。对教材的理解和解读,学生和老师的“权利”是平等的。对于学生的解答,教师不能只以“正确!”或“错误!”一刀切去做“果断”的判断结论,尝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体味学生的观点,如果学生的解答真的完全偏离中心,也不能用尖锐的语言去评判学生。
课程改革的深入必须要求改革原有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在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我们对考试和评价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华伦中学实施“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性评价”即“学生成长记录袋”等课改课题的研究。这些改革和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课程改革的真正落实和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对于考核学生方面,应该采取多元角度。以往甚至现在,考核学生往往以期末的一次考试为基准,一次“定生死”,不能体现出学生的真正水平。在非毕业班中,应当采取多角度多方面的考核方法,把过程与结果结合,把笔试与课堂、作业表现相结合。
要当作一名21世纪的及格的中学语文教师并不容易。唯有变革多年形成的旧的教学观念,与时俱进,从自身就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信息现代化的社会,才能为教育作出自己的贡献。
【摘 要】语文新课程的变革是为了适应新时代,去掉不合时代节拍的要件,体现时代要求。语文新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新课改实施至今,它以更高的目标、更新的意识和架构给高中语文教育带来了一股清风,社会的发展不可能是倒退的,我们的社会必将朝着更科学、先进、合理、人文化方向发展。语文新课程性质的定位正好顺应社会需求。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新课改
1. 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首先,转变课程观,从“文本”走向“体验”。传统的教学论中,“课程”被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学校和教师只有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权力,而无对课程进行创造、选择等权力。此次课程改革,我们力求将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学科走向学生,使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即课程不再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不仅是课程的传授者、接受者,而且成为了课程的主动参与者和开发者。
其次,转变教学观:从“传道”、“授业”、“解惑”走向“教学相长”,从“讲学”走向“导学”。我们现在追求的是“教学相长”——教学相长的过程,是师生思想、情感交融,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新的课程改革,倡导改“讲学”为“导学”,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就是把学习的活动定位于与书本对话,与老师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的过程,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实质性的变化,使教师的“教”真正让位于学生的“学”,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和交换意见者。
2. 改造课堂,改变方式 首先,教学模式:从“满堂灌”式教学走向“牧羊”式教学。“牧羊式”教学模式与“灌输式”、“填鸭式”教学的不同之处是,不是告诉学生“这种草好吃,应该这样吃,必须吃”,而是在指明所要达到的目标的基础上,把“羊儿”带到广袤的草地上,根据目标“吃什么草,怎样吃”是羊儿的事,教师只是一个“牧羊人”,只需小心地看护、组织和引导那些“羊儿”吃饱吃好,这种教学模式使课堂真正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展学生个性。
其次,学习方式:从“接受式”学习走向“探究式”学习。以往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单调的、被动的学习方式,不利于活跃思维、发展能力。因而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强调探究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提问时间、讨论交流时间和读书时间,让学生自己操作、思考、想象、观察、实践,增加课堂上学生参与分组讨论、全班交流、充分表达和展示自己的机会,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张扬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责任;注重科学、艺术、人文向生活、向自然的回归,向学生经验的回归,充分地挖掘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大胆地把游戏、故事、艺术、表演等带进课堂,如在上《羚羊木雕》时我让学生表演课本剧,在学《音乐巨人贝多芬》时我让学生听《命运交响曲》,感受人物的精神。
再次,教学方法:从“繁锁分析”走向“导学、导悟”。在较长一段时间里,教学的一个重要失误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厌其烦地分析讲解,不顾学生的感受,忽视学生的主动学习、亲身实践。从新课程标准中,我们领悟到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教师们从过去不停地讲解逐步走向引导学生自学、探究问题,组织学生合作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大胆地把游戏、故事、艺术、表演等带进课堂,让学生爱学、让学生乐学,还学生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最后,课堂评价:从“甑别式”走向“鼓励式和多元化”。课堂教学中教师不经意的一句带评价色彩的话语,都很有可能影响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情感和行动。因而课堂中的评价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过去的课堂评价,往往是“对”或“错”的甑别,是缺乏感情色彩的,有的甚至是冷冰冰的责备,因而丧失了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我们提出课堂教学评价的三大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并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张扬和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发展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责任”。力求在课堂上让每一个学生张扬个性,生动、活泼、全面发展。同时,我们的课堂评价的主体从单一走向多元,除了教师评价外,还组织学生评价、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并且破除答案的唯一性,珍视学生个人感受、独特见解,通过多样化的评价尺度,使学生乐在学中,以适合自己的方式不断求知。
3. 大胆地进行了评价和考试制度的改革 在我们传统的观念中,提及老师,头脑中都会显现出一副德高望重的、很庄重的权威式的样子,所以学生往往会敬怕老师,长期以来的师生关系大都存在一种长辈与晚辈的隔阂。《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教学应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要和学生实现平等的对话,加强沟通,摒弃权威式的教学态度。对教材的理解和解读,学生和老师的“权利”是平等的。对于学生的解答,教师不能只以“正确!”或“错误!”一刀切去做“果断”的判断结论,尝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体味学生的观点,如果学生的解答真的完全偏离中心,也不能用尖锐的语言去评判学生。
课程改革的深入必须要求改革原有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在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我们对考试和评价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华伦中学实施“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性评价”即“学生成长记录袋”等课改课题的研究。这些改革和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课程改革的真正落实和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对于考核学生方面,应该采取多元角度。以往甚至现在,考核学生往往以期末的一次考试为基准,一次“定生死”,不能体现出学生的真正水平。在非毕业班中,应当采取多角度多方面的考核方法,把过程与结果结合,把笔试与课堂、作业表现相结合。
要当作一名21世纪的及格的中学语文教师并不容易。唯有变革多年形成的旧的教学观念,与时俱进,从自身就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信息现代化的社会,才能为教育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