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苯吖啶的临床药物动力学及其在急性白血病化疗中的意义

来源 :中华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holar1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测定血药浓度,对23例使用国产胺苯吖啶的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了Ⅱ期临床药物动力学研究,探索血药浓度及代谢动力学过程与毒性、疗效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消除半衰期、C12小时/C6小时(给药后12小时与6小时血药浓度之比)、分布容积与疗效呈正相关,K21与疗效负相关,峰浓度与毒性也具有一定关系。因此可以根据峰浓度(Oh)、6小时及12小时血药浓度三点来调整给药剂量。

其他文献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544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总的完全缓解(CR)率为82.7%,单用全反式维甲酸组为85%;合并化疗组为76.4%。达到CR时间分别为44.5±15.6天和49.6±23.0天,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率低,治疗中为2.2%,无骨髓抑制,副反应较轻。
我们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对1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在诱导缓解及巩固1~3疗程后外周血粒/单祖细胞(PB CFU-GM)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目前国内治疗ANLL的两个主要方案即DA和HA方案对外周血干细胞(PBSC)均具良好扩增作用;采集PBSC的最佳时机是完全缓解巩固1疗程的造血恢复期;血小板和网织红细胞的恢复速度(日增值)是预测PBSC水平的简便可靠的临床参数
期刊
期刊
期刊
用1α,25二羟维生素D3(VD3),13-顺式维甲酸(RA)诱导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原代细胞,观察硝基蓝四氮唑还原能力、膜抗原、细胞化学及细胞形态的变化。发现VD3、RA均能不同程度地诱导ANLL原代细胞分化,联合用药可降低VD3用量并且能增强诱导分化作用。ANLL-M3较其它各型更易被诱导分化,而且分化更完善。白血病细胞的分化方向受诱导剂和白血病类型的双重影响。
应用较敏感的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IgH重排产生的CDR-III序列和TcRγ基因的重排序列,检测2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骨髓标本,其中11例初治或复发的标本中有6例发生基因重排,5例为IgH重排,1例TcRγ基因重排。15例获得缓解的标本中,有4例检测到残留的白血病细胞,有1例在复发前3个月出现持续存在的残留白血病克隆并增高。应用PCR-EB法,检测肿瘤细胞的敏感性为(5~1
应用单克隆抗体对34例白血病细胞进行了免疫分型与形态分型比较,发现有4例形态与免疫分型不一致,而分子生物学免疫球蛋白(Ig)基因和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均支持免疫分型,说明免疫分型比形态分型更为确切。分子生物学的分析更进一步补充了免疫分型的不足之处。7例免疫分型为未分化型细胞均出现Ig重链或轻链基因重排而被肯定为B细胞型。本组还发现2例T及B双标记细胞。但TcR重排比较复杂,常与Ig重排有
从四川籍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β地贫)患儿脾脏提取DNA构建的基因文库中筛选出含β地贫基因克隆,并进行亚克隆,部分基因进行DNA序列分析,发现为-29( A→G)突变,经标记寡核苷酸探针分子杂交证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