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草房的建筑结构与地域特征

来源 :建筑与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yue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海草房是山东半岛最具地方特色的民居。虽然现建的海草房增加了某些现代的元素,但海草房天然的生态性与传统的民俗性仍然得到充分地保留与体现。传统海草房的建筑材料全部取自大自然,其建筑群落布局反映了当地民居习俗;其建筑外观结构适应了北方沿海气候的特点;其内在平面布局反映了居民的生活习俗。了解海草房的建筑材料与建筑过程,有助于了解海草房的结构与功能;了解海草房的结构与功能,有助于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 海草房;生态性;民俗性
  海草房是山东沿海最具地方特色的民居。国家邮政部发行的 “中国民居” 系列邮票中,代表“山东民居”的就是海草房(1991年发行)。本文将从海草房的村落布局、外观结构、平面布局的角度,介绍传统海草房的建筑过程;以便使读者正确了解海草房的结构与功能,了解山东沿海居民的生活习俗。
  一、海草房的村落选址与布局
  海草房主要分布在山东胶东半岛的烟台、威海、青岛等沿海地带,其中,荣成地区更为集中。据考证,海草房从秦、汉至宋、金逐步形成,并在胶东半岛广为流传。到了元、明、清则进入繁荣时期。[1]
  海草房的村落选址与布局很好地适应了当地的地理风貌与气候变化。地处中国东部的胶东半岛,其沿海地带属于多山的丘陵地带;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为适应这样的自然环境,所以沿海地区的村落选址多是选在背靠大山的平缓地带,房屋的基本走向是座北朝南;当然村前有条小河也是必然的选择,尽管今日的小河水多数不再能够直接饮用。
  从海草房的整体布局来看,同一村落的海草房通常是一排一排地整齐建造;同一排的房子是相互连接的;房子东西两端的墙体外形像山,当地居民称之为“山墙”。后盖的房子通常以先盖房子的一面“山墙”作为墙体,俗称“接山”。 这种建筑风格,一方面降低了建造成本,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地居民相互帮助,团结协作的民风。
  一般情况下,同一地势、同期建造的同一排民房是等高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也会出现高低不同的情形。一方面,由于房屋的自然沉降,原有的地基有时会低于地平面,使得后盖者自然提高房屋的高度;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质条件的改善,居民的居住理念发生了变化,使后盖的房子更倾向于盖得更高。
  有学者认为,村民们从不会因后盖借山墙产生矛盾,也不会因屋高屋低产生“以势压人”的纠纷。[2]从笔者的亲身体验来看,这种看法过于理想化。因“接山”而产生的纠纷,是邻里纠纷中常见的严重纠纷。其原因在于,房屋是村民最重要的财产和最重要的生活环境,一旦受到破坏就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起居;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房屋的“接山”处经常会漏水,先盖者自然会以后是后盖者造成的。再者,如果后者的房子高于先盖者,其房顶的雨水自然全流到较低的后盖的房子上。这样难免会产生“以势压人”的判断。
  二、海草房的外观结构与建筑材料
  传统海草房的建筑材料,全部取自当地,主要有海草、石材、木材、高粱杆和黄泥。現建海草房增加了水泥和铝合金门窗。
  海草。关于海草的生物学特征,本人不是很了解,有关文献的介绍也有相互矛盾之处。
  海草,形如韭菜,生长在浅海的海水中,即使海水退潮时,一般也没有露出海面。新鲜的海草不能直接用于盖房。这种海草会随着海浪与潮汐的运动,冲刷到海边,干燥后收缩与变形,将干燥好后收集成垛,需要的人可自己收集或向他人购买。
  石材。主要用于建造墙体。当地花岗岩的石材很丰富。传统的海草房多用石材建造墙体,个别经济条件好的,也有选用砖头建墙体的。
  木材。主要用于房梁的建造,传统海草房的门窗全用木材制作。
  高粱杆。铺于房梁之上,再铺上黄泥,之上再铺上海草。
  黄泥。黄泥的作用类似于水泥,主要起贴合作用。墙体建造好之后,再用掺用麦杆或稻草黄泥摸平内墙体。
  三、海草房的建筑过程
  (一)建地基
  地基属于海草房的地下工程。其主要作用是增加墙体的承受力,避免墙体沉降。地基用石头砌成,其建造过程与建墙体类似,所不同的是,地基不分内墙与外墙。有时地基建成多年后,才开始建造墙体。
  (二)建墙体
  墙体主要用石材建造。理想或有条件的人,其外墙体一般用大小统一、外形平整有长方形大理石建造,内墙则用适当的碎石做支撑;过去一般用黄泥做贴合剂,现在多被水泥取代。条件不好的人,则用规则不一、外观还算规整的石头建造。外墙石材一般不是自己收集,而由专门的石匠人工制造。建造墙体的人在当地称为“瓦匠”。
  在房屋内部,用于区隔不同房间时,也需要建造墙体,我们称之为内山墙,其形状与外山墙相同,这种墙体主要起支撑作用,由于是在屋内不必防风雨,建造这种墙体通常用黄泥与掺有麦杆的土坯建成。
  (三)建造房梁
  为了扩大房内空间,有时在屋内不建墙体,而用三角形的大梁来支撑房项。不同的山墙之间,用粗且直的木杆,按一定的间距排列并固定;这样房屋的大致形状就形成了。
  由于木杆间距较大,不能直接铺上海草,所以需要在木杆之上铺上事先编织好、用高粱杆制成的帘子,这一工程在当地俗称“拉把子”;在高粱杆的帘子上再用掺用麦杆的黄泥摸平,这一工序俗称“压脊”。这层黄泥起保暖、防漏等多重作用。
  (四)苫房子
  海草房建筑的最大特点就是苫房子。
  盖海草房最特殊的步骤就是往屋顶上苫海草了,当地人俗称“苫房”或“苫房子”。苫房的原理跟建造瓦房安装瓦片有相通之处,只不过是用海草从下往上一层压一层地苫好。一栋海草房的好坏、使用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苫匠”的水平。
  海草房苫房绝对是一门手艺,那些专门苫房子的手艺人当地人称“苫匠”。与建墙体一样,苫房需要多人才能完成。
  首先,需要有经验丰富的人(一般不是苫匠)尽可能地将事先准备好的海草理顺,尽可能地使海草向同一方向整齐排列;然后把海草捆扎成一束一束的,以便往房顶输送。   其次,重要是苫匠的工作。苫匠所用的专业工具有三样,即拍子(俗称苫板)、刷子和棍子。
  棍子长约2米,直径约5厘米,其一头有钩子,一是用于方便接送成捆的海草;二是用于压实已经苫好的海草;拍子用木板做成,厚约1厘米,大小约30×40厘米,主要用于拍实和拍平海草;刷子类似于一般的钢丝刷,大小约15×30厘米的木板上布满了长约5厘米的钢钉,其主要作用是像梳头一样理顺海草。
  一般来说,苫得行数多些为好,也就是说,一次不得苫得很厚,这样苫得结实,下雨流能较好地排水,耐久性强。有的地方,顶部压脊较厚,而且屋顶要苫得较高,留出尖翘,如同船形,更加美观;另有两头房脊用半圆形瓦片压实,防止台风掀顶,同时又起到装饰的作用。
  苫海草时,通常是下面的海草较薄,靠房顶的越来越厚。海草苫好后,需要在海草的最顶部用掺有海草的黄泥压住海草(现在多用水泥)。新苫好的海草,还比较蓬松,所以,为了防止海草被强风吹落,通常用渔网盖住,这就是邮票上看到的海草房上有渔网的原因。通常海草房是不放渔网的。但是,应当提及的是,海草房的“天敌”是老鼠和麻雀,它们会在海草上打洞,造成房子漏雨。麻雀通常在海草房的房头上打洞做窝,所以有时在房头上会看到防麻雀的“网”。
  四、海草房的平面布局
  传统的海草房有三合院、四合院、正厢院等样式。每户农舍多为一进三合院或四合院布局,三合院由北侧的正房、东西两侧的厢房和南侧的院墙组成。在大家庭时代,厢房做儿子的结婚用房。现建海草房多只有正房,没有厢房;即使有厢房也不用海草作房项,厢房多为平项的水泥面,便于晾晒各种农产品。
  一栋传统的海草房通常分为四间或三间构成;房门正厅的前右侧是灶台,前左侧放置厨柜和水缸;正厅的北侧将放置体积较大的石磨磐,用于磨碎谷物。现在,由于机械磨面,传统的石磨已经消失。过去的家庭人口比较多,其余的房间通常用做卧室。
  由于建有厢房,传统海草房院落空间较为狭小,南北长度(正房与南墙之间的院落长度) 一般约9到12米。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农民(包括渔民)的生活方式基本上是原生态的。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许多村民共用的水井和天然的小河不再适合日常生活的需要,许多村民纷纷在自家的院子打井,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海草房传统的平面布局。
  五、海草房的地域特征
  海草含有大量的卤和胶质,具有防虫蛀、防霉烂、不易燃烧的特点,是理想的建筑材料;海草房适应了当地夏季多雨潮湿、冬季多雪、寒冷、风速较大的气候特征。由于海草屋顶的整体性较好,层层叠压结实,其保暖性与抗风性,明显优于瓦房屋舍。传统的海草房冬暖夏凉,保证了居住的舒适性。
  同时,海草房的进深通常不足4米,海草房的屋顶的三角形高脊大陡坡结构设计,便于快速排泄雨水,避免了海草的腐烂,适应了当地风多雨频的自然条件。一般情况下,海草房40年以上才需要修葺,而普通瓦顶房由于其刚性的外部结构,难以进行自身的自然调整,也难以适应房梁自然变形,往往需要经常修葺,最长也不会超过20年。而一栋海草房的寿命可长达百年,山东荣成市现存海草房中有许多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3]
  更为重要的,也是常常被学者们所忽视的海草房的另一个特征是,海草房的抗腐蚀性。居住在沿海的居民都会深切地感受到海风强烈的腐蚀性。包括钢铁、水泥、砖瓦在内,一般的建筑材料都会受到海风的强烈侵蚀,但是,海草与花岗石则不同,它们可以经受住海风的百年考验。
  总之,海草房具有显著的地方特色,蕴涵着丰富的地域文化,承载着浓厚的风俗习惯。盖房是一个家庭的头等大事之一。不仅在建海草房之前,要选定基地,择吉日动工;砌墙基时也很有讲究,在地基槽的四个角要压上元宝或象征元宝的东西,叫做“压宝”,以求富裕、吉祥;在这一天,还要煮一锅热腾腾的、象征“元宝”、寓意发财的饺子吃;上房梁时,房梁上要用铜钱固定红布,放鞭炮,发“红包”(有威望的人站在房梁上扔硬币),设大宴;海草房建成后,要举行“支锅”,俗称“温(三声)锅”、“祭祀”、“拉席上炕”、“糊窗(传统的窗都是用白纸贴的,所以叫糊窗)、贴窗花、挂门帘”等一系列活动。所有这些,无不渗透着浓厚的胶东沿海的风土人情,这些民俗一直沿袭至今。住过海草房的那些老人,提起这些习俗,仍充满了向往。然而,由于海草的日益枯竭和苫房手艺的逐渐失传,原有的海草房急待修葺,新建的海草房已经难寻踪迹,海草房或许会慢慢地退出历史舞台。
  参考文献
  [1] 郑凤新:《海草房》,《春秋》,2008年第1期
  [2] 張葳,王梅:《生态性与情态性的有机统一——海草房民居空间形态研究》,《艺术与设计》,2011年第2期
  [3] 王清文,谭明:《胶东地区传统民居的气候适应性研究初探》,《山西建筑》,2011年第7期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交通运输事业也随之不断发展,各城市除了大量的公路建设之外,地铁等隧道建设也逐步兴起。盾构法是隧道工程中的重要施工方法,本文就北京某地铁线路工程为例,来探讨盾构法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关键词】 地铁隧道 地铁 盾构法 方法应用  一、工程概述  北京某地铁线路中的某一标段,该标段包括一站三区间。在区间的施工过程中,采用了两台由德国海瑞克公司所研发生产的铰接式土压平衡盾
期刊
【摘 要】 建筑结构设计中,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房屋中基础梁的位置一般是在基顶与室内地面附近。而在实际施工中,通过对于实地测量与受力条件分析来进行基础梁位置确定,将更好地满足建筑结构需要。另外,还要注意增设基础梁后对于整个建筑结构的抗震影响。  【关键词】 基础梁; 基顶; 位置  1 结构设计中基础梁的设计处理方法  结构设计中基础梁的设计处理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位于基顶,与基础整体进行拉结。另
期刊
【摘 要】 当前房屋的测量成为了卖房人和买房人非常关心的重要问题,文中首先分析了房产测量的管理、经济以及法律方面的作用,在房产的测量方法讨论了房地产圈点的测量方法、房地产图的成图方法以及数字化成图测量的方法,由分析可知,房产测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充分重视细致工作才能更有效的实现测量。  【关键词】 房产测量;测量作用;测量方法;成图测量  引言  现今,住房成为我国国家和人民共同关心的问题
期刊
【摘 要】 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人类出现了第二次大分工,一批以商业手工业为主的劳动者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与此同时城市开始陆续出现。在55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西方受不同文化思想的影响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城市规划思想,但这些思想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试从各自思想对比中研究规划思想发展历程。  【关键词】 中外城市 规划思想 对比  1 影响中外古代城市建设共同因素  1.1 战争的影响  出于对
期刊
【摘 要】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加快,对公路运输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使公路路基设计面临着新的挑战。笔者就常见的骨架植物路基边坡的保护和软土地加固路基设计这俩方面常见问题展开研究。  【关键词】 公路路基;设计  1 概述  软土地地基是公路建设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它的设计有着一定的特点,如果按照一般的设计会造成运行后或施工时的路基沉降,这种沉降在一定的范围内会造成路面沉陷与路堤滑移等严重事故。因而,
期刊
【摘 要】 城市规划具有公共政策的基本属性,主要表现为空间性、过程性的等五个方面。我国之前的计划经济体制极大地限制了城市规划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得以渐渐体现。对于城市规划公共政策属性的正确理解,有助于发现我国目前城市规划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实现我国城市规划进一步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公共政策 属性 展望  城市规划作为一项公共政策或者说其具有公共政策的属性早已被
期刊
【摘 要】 在建筑创作过程中,建筑师对形态的最终意义会给予一个描述使大众对其有明确的认知,希望人们阅读建筑的同时能产生联想,比如迪拜帆船酒店,人们结合其所处环境可以自然联想起建筑与帆船的对应,这是一种直接关联,北京鸟巢则需要人们站在更宏观的意义上来理解,这是一种间接关联。直接或间接的表达,需要建筑师结合建筑所处的环境来综合考量,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切入点,本文以两个案例来说明间接的对话关联的入手办
期刊
【摘 要】 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工程的造价控制可以说是其一项核心工作。这项工作,于整个工程建设全过程予以贯穿,它存在于设计、决策和招标、承包、施工等阶段,乃至是在竣工验收的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工作,需要从每一级的管理人员的工作范围着手,通过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实现事前、事中和事后的造价管理,有效实现成本的降低和资金的节约,实现全过程的造价控制。  【关键词】 风电工程;建设过程;造价控制;有效措施; 
期刊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经济建设不断进步的同时,主要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发展,在城市开发新建筑规划方面,加强对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與抗震加固及增层改造一体化建设,增强对既有建筑的抗震加固增层保护设计,提高节能改造。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抗震加固增层一体化的进程,是保障老建筑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老建筑节能改造 抗震加固及增层
期刊
【摘 要】 本文根据郑武客运专线屈庄隧道工程,对隧道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进行了分析,包括上部弧形导坑开挖、左右侧台阶开挖、左右侧台阶开挖、上中下台阶预留核心土开挖、隧底开挖及光面爆破参数分析,为广大施工人员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隧道 光面爆破 施工工艺  1 工程概况  郑武客运专线屈庄隧道全长543m,进出口里程分别为DK953+245、DK953+788;隧线分界里程分别为DK95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