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教具,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654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践规划课《寻香记》的教学,借助教具,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三个环节中,“识谷辨香”乐实践,借助“样本盒”,提高学生的实践认知;“叠图寻香”促实践,借助“地理图层板”,培养学生读图、指图、绘图的地理实践力; “提香助农”拟实践,借助“尚学平台”,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具;地理实践力;《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地理实践力作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具体表现为: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地理工具,在室内、野外和社会的真实环境下,通过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获取地理信息,探索和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具备活动策划、实施等行动能力。教具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入掌握和理解学科知识,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教具的多样化使用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借助教具,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笔者在实践规划课《寻香记》的教学中做出了尝试。
  一、教学背景分析
  本课内容为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拓展,主要针对传统油料作物之一的油菜的价值、产地分布及因地制宜安排油菜生产等实践内容展开教学。对于这堂指向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实践规划课,学生既熟悉又陌生:食用油每天都在被食用,但生活在城市里的学生对农业生产却十分陌生。不过,八年级学生对地形、气候有一定的了解,在读图分析、解题能力上已经初步具备一些实践的条件,部分学生甚至有种植油菜的经验。此外,学生有较好的协作能力和学习习惯,小组合作能力和動手能力也比较强。
  二、教学活动呈现
  基于上述教学背景,笔者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参与度和课堂的实践性,围绕油菜籽这一食用油的重要来源,确定了“寻香记”这一主题,并借助教具,开展了相关活动。
  (一)借助“样本盒”,“识谷辨香”乐实践
  播放纪录片《川味》片段后,笔者导入本课教学:“隔着屏幕我们都能闻到美食的香味。食用油激发出了食材的灵魂,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味来源。你知道这些食用油都是从哪里来的吗?你认识哪些油料作物?”接下来,笔者出示农作物样本盒(如图1所示)。制作这一教具的灵感来源于矿物标本盒。笔者参照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塑料首饰盒,将一个塑料大盒隔成了八格,分别放置玉米、油菜籽、大豆、小麦、小米、水稻、葵花籽、核桃等八种较常见的作物。每小组配备一盒,供学生观察。
  由于大部分学生生活在城市,接触的基本都是制作好的食物成品,对食品的“前身”农作物知之甚少,缺乏必要的生活常识。因此,本活动的目的是借助少量样本,提高学生的实践认知。
  学生兴致勃勃地观察农作物样本,小组讨论后挑选出油料作物。笔者收集数据,详细讲解学生判断错误率较高的油菜籽、水稻、小麦三种作物,重点指导学生认识油菜籽:“别小看这黑乎乎的小油菜籽颗粒,它可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呢。”
  鉴于学生仅了解油菜籽可榨油、油菜花可观赏这一常识,笔者补充了小油菜的蔬菜食用价值及油菜籽榨油后可以制作饲料等知识,增加学生对油菜的认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借助“地理图层板”,“叠图寻香”促实践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油菜籽后,笔者播放十大油菜花田(分别是内蒙古呼伦贝尔、青海门源、湖北荆门、江苏兴化、江西婺源、云南罗平、陕西汉中、重庆潼南、广东英德、新疆昭苏)的美景视频,供学生欣赏。
  接下来,笔者出示了“地理图层板”这一教具(图略),请学生利用图层板的叠加功能,找一找这十大观赏地所在的省区和地形区,探究各地开花的时间以及开花时间可能受哪些因素影响。
  初中生读图过程中较为困难的环节就是地图的叠加。课件中的地图叠加更多的是酷炫的一闪而过,而纸质地图又很难呈现地图的叠加信息。因此,笔者选择了适合的纸质地形图作为背景地图,另外绘制油菜花观赏地分布图,实现地图的双层叠加,辅助学生读图、指图。
  通过叠加地图,学生能更直观地发现油菜分布地与地形区的关系,能很快判断出油菜的主要的分布地为长江流域;此外,通过地图的叠加,学生还能迅速发现各地油菜的花期有明显差别,如青海门源和内蒙古呼伦贝尔两地油菜要到7—8月才开花,而广州英德的油菜1月就开花了。此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水性笔在自制地图上个性绘制,区分出冬油菜和春油菜的分布界线,并引导学生思考种植时间、开花时间有所差异的影响因素,由此激发学生注意不同地区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的差异,培养学生读图、指图、绘图的地理实践力。
  接下来,笔者出示了学生课前对本市各大超市成品菜籽油的主要原料产地的分组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针对表1,笔者提出如下问题:
  (1)“同学们之前去超市调查了我们常州市场上的菜籽油的主要原料产地,并绘制了分布图。你们能从地图中发现油菜的分布特点吗?”(学生回答:主要在长江流域。)
  (2)“为什么前面提到的十大观赏区中的新疆、青海、内蒙古、云南等地不是菜籽油的主要原料产地?”(学生思考:交通运输不便、产量低、油菜种类不同、人口稀少、地形复杂等。)
  (3)“常州人吃的菜籽油有没有在常州种植的呢?”(学生回答:郊区有种,但产量少,都是自给自足,很少大量出售到工厂加工。)
  笔者补充:“常州溧阳别桥也有部级油菜生产基地,这里的机械化种植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还被中央电视台报道过呢,大家有机会可以去看看哦。”
  以上一系列的问题和引导,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地理来自生活、也为生活服务的本真。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综合考虑地理问题,如思考交通、劳动力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此外,将地理教学与乡土地理特征相结合,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地理实践认知,更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自豪和热爱,进一步提升学生爱国、爱家的情感。   (三)借助“尚学平台”,“提香助农”拟实践
  学习理论知识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实践中去。该环节,笔者设置了一个情境任务:“北方某乡镇也想引进油菜生产,他们提供了当地的气候统计图和局部地形图。大家是否可以利用我们对油菜习性的认知并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为他们简单规划一下,如何种植油菜,并选择合理的农业技术为其提供帮助。”
  笔者首先邀请体验过油菜种植的学生上前介绍种植要求和注意事项。随后在“尚学平台”为学生提供相关气候、地形资料(如图2、下页图3所示)。
  仅提供气候和地形资料,学生依然无从下手,因此,教师还需搭建适宜的“脚手架”,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该地的气候特征。“尚学平台”集绘画、拖动、旋转等多种操作于一体,方便学生实践。笔者利用“尚学平台”的答题功能,设计了以下几道题目作为线索,引导学生在规划前思考:
  (1)该地气温年变化有何特征?
  (2)该地种植油菜应该在什么季节播种?
  (3)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有何特征?
  (4)该地在油菜生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气象灾害?
  学生可以翻看题目旁的“提示”信息,作出判断后,答案会上传至“尚学平台”;还可以翻看每题的“答案解析”。一系列的自主学习及评价反馈,能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综合思维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在进行农田规划时,笔者将图例设计成能自由拖动并旋转的模式,方便学生操作。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图3中的输水管、大棚、地膜等工具的功能。学生通常熟知大棚是保温工具,输水管是灌溉输水工具,猜测到地膜可以覆盖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此时,笔者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他们继续猜想:为了适应该地的气候特征,这些技术还可以发挥哪些功能?此时,学生考虑到输水管不仅可以用来灌溉,还可以排水排涝;地膜不仅可以覆盖地表进行育苗保温,也可以起到保水的作用等。表2是两组学生的规划方案及其他小组的点评。
  三、教学过程反思
  本课聚焦“寻香记”这一主题,结合学生已有的油菜种植体验和市场调查经验,利用适当的教具,引导学生参与农业实践规划,整体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当然,也有一些需改进之处:
  首先,在教具制作方面,农作物样本盒可考虑增加隔层或者活动插片,用来调节格子的空间大小,方便重复使用。制作叠加地图时,首先要扫描原稿的空白图,不能用手机拍照,否则会出现高度差导致地图变形,使制作的图层与底图轮廓不一致,无法实现地图叠加;其次要使用专用胶片,并用专用的激光打印机,防止普通打印机加热打印将胶片融化;再次,地图叠加的设计以两张地图为宜,底图可以不透明,其余皆为透明图层,图片信息尽量精简,过多信息不利于学生读图、指图。另外,利用“尚学平台”时,要尽量给予学生个性化操作空间,让学生随时可以将结果截图上传,方便不同小组互相交流展示。
  其次,在实践活动方面,由于学生种植油菜的实践活动是在一年前,很多細节和资料记录有缺失,使得学生对油菜习性的认识不够全面,以后需要更注重过程性材料的积累。
  *本文系2018年度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依托学科教室建设转变学习方式的实践探索”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超,周丹,刘宁波.课堂教学活动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以“寒潮”为例[J].地理教学,2019(5).
  [2] 丁生军.地理实践能力及其养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基础教育版),2018 (1).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教学应始终保持它的格调。《鉴赏家》一课教学借助问题与审美的双线教学,较好地体现了格调语文的教学主张。在任务驱动与审美鉴赏的双重推动之下,以题目(文眼)“鉴赏家”为突破点的问题设计与引导自然诞生:创设情境,准确定位,指向学习任务;涵泳品味,深入研读,完成学习任务;诗理融合,体悟训练,巩固学习任务。  关键词:格调语文 任务驱动 问题 审美  语文教学应始终保持它的格调。我们主张的格调语文是
期刊
摘要:近几年来,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语文教学与情境学习理论结合愈加紧密。各地中考语文题命制呈现更为明显的情境化设计倾向,命题重视选取适宜的多个语料,以个人体验、社会生活、学科认知等情境为载体设计典型任务,促使学生在任务解决过程中提升“学习理解、实践应用、创新迁移”等关键能力,以应对未来社会复杂的问题。从教学评一致性来看,这种命题趋势也对初中语文的教学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中
期刊
摘要:由一道限定工具作图题反思初中尺规作图教学的现状、价值与方法。尺规作图作法的生成过程是应用几何原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也是执果索因思考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探索性思维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因此,尺规作图教学不应该局限于技能的传授,而应该让学生充分经历作法的生成过程。  关键词:限定工具作图;尺规作图;作图道理;作一个角的平分线  一、九年级学业质量监测中的一道限定工具作图题  近
期刊
摘要:地理教学中,将真实社会情境和复杂技术情境引入课堂,让学生置身其中,就可以搭建一系列促进学生学习的场景。场景初建阶段:融入场景,联系已知;依托场景,提炼本质。场景改造阶段:场景由小到大,实现纵向迁移;场景由近到远,实现横向迁移。场景组合阶段:多场景并用,整合多重信息;多场景比较,感悟人地关系。  关键词:场景;高中地理;知识理解;能力迁移;素养提升  20世纪40年代,美国堪萨斯大学的心理学家
期刊
【编者按】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如何在学校场域贯彻落实劳动教育?作为常州市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常州市第三中学在开展劳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本期《专题研究》栏目的3篇文章,从宏观到微观,依次介绍学校劳动教育的整体目标与实施途径,展示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统领的学校劳动教育体系,并呈现学校劳动
期刊
摘要:主题式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解决驱动性问题,在持续性的实验探究过程中,实现对概念的理解与应用,并逐步发展科学思维,培养“带得走的能力”。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主题为中轴,基于生物学科素养、课程标准及教材,以实验为载体,围绕主题下的核心概念设计实验体系,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构建概念并尝试应用。  关键词:主题式实验教学;初中生物;光合作用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基本形
期刊
摘要:如何让学业质量监测命题既能实现对学生学情的诊断和评价,又能通过“关键题”传递重要的教学导向,是很多命题人的共同追求。2021年江苏省海安市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卷最后一题的重要教学导向是引导师生纠错。由此出发,得出一些思考:学测试卷命题要通过“关键题”指明教学重点,关注经典问题,传递好的学法。  关键词: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命制;关键题;教学导向;纠错题  每个学期期末(期中)的学业质
期刊
摘要:依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修订编写的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基本不等式”(第1课时)编写的变化比较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强化几何直观,拓展知识结构。其教学价值(立意)有:挖掘知识源头,凸显数学文化;揭示知识演化,促进分支融合。  关键词:几何直观;知识结构;高中数学新教材;基本不等式  2020年秋学期,江苏省大部分地区开始在高一年级使用依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
期刊
摘要: 语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绝佳载体。语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语言知识和文本内容,还应该在探究文本主题意义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Giant pandas一课教学,在语篇信息梳理环节,通过深耕语篇,发展思维的逻辑性;在拓展资源解读环节,通过深挖资源,训练思维的批判性;在真实情境迁移环节,通过深化主题,培养思维的创新性。  关键词:思维品质;语篇教学;逻
期刊
中小学语文教育,很多属于常识,并没有艰深的知识系统,也并不需要很精细的教学技术,听、说、读、写,重在实践;不宜把简约平易的教学弄得太复杂,一旦繁复深奥,课堂教学很难有实效,不但学生感到枯燥无趣,教师也困苦不堪。中小学其他学科的教学也有类似问题。我的这个观点,让一些同行困惑。大家认为,既然职业资格证书上印的是“专业技术”,有职称等级,那就是“专业技术人员”,不能自我贬低。其实,中小学教师有职称之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