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法西洋 纳为中用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xu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斋”是新加坡一位年轻收藏家的斋号,斋主曾国和被誉为继“香雪庄”的陈之初、“袖海楼”主杨启霖、“虚白斋”的刘作筹之后,最为引人注目的年轻收藏家。新加坡收藏中国字画虽然仅百余年,前面三位藏家不是殷实商户就是银行家,也已作古,但收藏家风范与优雅生活态度至今仍被传颂,是“雅好收藏”的极佳典范。
  曾国和是新生代藏家,无祖业传承也无企业奥援,纯靠兴趣放弃摇笔杆的卖文工作,一头投入字画收藏。他常自问:“我是靠卖画过日子的人吗?”从晚清到新世纪为重点的《秋斋藏画》已出版六集,是他集结自己多年珍藏画作,主题形式呈现,是研究近现代中国美术的可贵史料。
  国和选辑藏画六,主要以“洋为中用”为题材,这也是近几年來中国绘画市场经过西方洗礼、脱颖而出受到藏家青睐的作品,它们的出类拔萃也是不争的事实。
  最近十年,中国字画引人注目的所谓“海归派”画家作品,屡屡在拍卖市场创造佳绩。这些画家曾到过法国或日本,历经西风冶炼,又能以中国画为本,西画为辅,谱成东西融合作品,新颖又夺人眼帘,成功创新,受藏家高度肯定。
  千年以来,中国水墨画伴着东方哲思体系的转变而发展,源远流长,积淀出独树一帜的审美视角与逸趣。
  20世纪的到来,西洋船炮敲开中国大门,中国政治风向不变,艺术家们与社会时局互动进退,历经碰撞与交融,在吸纳、反刍、压抑、释放往来间,灵感深受启发,思想为之淬炼,酝酿出有别于传统的美学思想与潮流,其势锐不可挡。
  上世纪30年代,首批留学巴黎归国画家,坐言绘画艺术迥然不同的创新观点,起而行“振聋发聩”之举,虽然意旨不一,实践有异,然而理想原则却和谐贯通。前辈先驱如徐悲鸿、林风眠等,皆倡议“取法西洋,纳为中用”,作画写文先后历时50余年岁月,影响中国水墨画格局深远,也是至今中国美术史的重要转捩点;从创作的媒材到形式面貌,从绘画价值到目的,这笔、墨、形、色……没有一个能忽略,也惟其如此经过反复尝试突破与调和,才知此道必行、此道不孤。
  如今被称“海归派”诸大师背负留洋之名,回到中国,对20世纪的绘画发展,纵轴继承传统文化底蕴,横向反映时代特性,实为固立于传承本质上的革新与探索;无分文化优劣,只专注于视觉语言之精确,表现力道之完满,前辈大师各以开阔的眼界及胸襟,为中国传统水墨创作挹注生命力,使之饱满丰硕,继而异彩纷呈。
  见证此一时期,中西合璧、破旧立新、继往开来的绘画新象,所藏已属稀珍至宝;数十年的坚持与搜罗之路维艰,身处南洋蕉风椰雨的新加坡,更难得是那梳整汇齐之劳苦。《秋斋藏画》扛着藏界金字招牌,秋斋主国和兄肩负传承中国文化步履的重责大任,可说是“任重道远”,实乃狮城之光。
  张大千没有出国留学,但他曾游走各国,凭借过人的敏感度从事绘画。因为1953年前后他的眼睛受白内障之苦,不能描绘细腻纤巧线条,当时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兴起,新兴画派将颜料自由地泼洒,让水份与颜料自动在画面上流动、荫染、沉渍,造成一种特殊的视觉效果。
  他躬逢其盛、求新求变,虽是中国传统画,却在大胆泼洒大块墨色之后,用小笔小心整理导引和收拾,尤其在干湿之间,一层一层从浅至深,抽象与具象相互托衬,让墨染与线条可以彼此辉映。《国色天香》就是他强调画工笔花卉,要拿牡丹来代表。红花璀璨夺目,真是高雅,足可与古人争长短。张大千兼容上千年从敦煌的洗练,以宋元精丽浓艳的风格中求装饰效果,再掺入元明清宫廷与文人画风,调和到新的活力。
  20世纪初期,林风眠与徐悲鸿是首批越洋远渡巴黎接受西方美术洗礼者。林风眠吸收西方印象派以后现代绘画的营养,努力将中国传统水墨技巧和境界相结合,并融入个人经过蜕化以后的情愫。我们看他的人体画,横卧妩媚不正是莫迪格安尼?坐姿穿上薄纱睡衣,却看到了马蒂斯椅子上女人;但他舍弃西方色彩,用东方优美线条为主要诉求。
  林风眠笔下美女,有椭圆橄榄球式尖脸形,与古代东方女子柳眉凤眼的气质颇为搭配,那是毕加索《亚威农姑娘》立体派东方版,他把每个女人拆开来画。他赋予女人诗般优美体态,那是唐朝《丽人行》的优雅;他从不画张开眼的女人,都是轻轻一瞥,一双视而不见的双眼,不管是裸女或着衣,或动或静,千篇一律似闭似开,是思索是作梦?总让人猜不透;这个神秘的安排,有人请教过他,他只微笑不答,其实他曾说:“这个世界看太清楚,烦恼跟随而来。”
  他笔下美女如《抚琴图》册页,置身闲散自在、慵懒而又沉静情境中,没有野心,安份于一个自弹自唱小而精致的内心世界。甚至整幅用中国墨色与水彩融合,让人联想到中国青花瓷、宋官窑瓷、明甜白瓷、釉里红……恍惚中瞧见的又是传统的、典型的中国女人。
  林风眠是最早吸取西方艺术精髓,起而提出国画改革者,他探索油画与国画优点和美感结合,爱恋着自然、生命,憧憬着和平与宁静。无论仕女、风景、静物画……一种悲凉、孤寂、空旷、抒情氛围,就是那般让人难以割舍的感动孤寂之美。《芦塘飞雁》两只南飞的雁,配上疾风下苇芦花草,充满动人心魄的力量。
  吴冠中1946年考取教育部公费留学,1947年到巴黎高等美院接受西方美术教育,1950年返国。在他《东寻西找集》中,已看出他致力追寻中西方艺术的结合,放弃描写江南水乡如诗情般画趣,取而代之以点、线、面为基本元素,运用高度概括的绘画语言,似美国抽象画家运用滴彩效果。
  回到中国,正值年富力强的吴冠中将写实画风转向抽象。而跨入抽象艺术门槛的是他那双灵巧的手,画那行草般狂野逸趣如同音符的跳跃,摆脱水、墨、毛笔色彩堆叠的繁复厚重。《墙上秋色》虽以墨色为主,可是在水中加彩加墨,在宣纸上恣意挥洒,是那般活泼、轻松自如。
  1933年,傅抱石在徐悲鸿帮助下到日本留学,就读于东京帝国美术学院,成了金原省吾的门生。傅抱石的山水画受石涛影响甚深,大开大阖的章法源自石涛,不拘约束的皴法亦源自石涛,甚至连艺术思想也一脉相通。
  傅抱石长期对真山真水的观察,画意深邃,章法新颖,善用浓墨渲染等手法,把水、墨、彩融为一体,达到蓊郁淋漓、气势磅礴之效。他的画大处豪迈奔放,小处精妙耐看,这就是他“大胆落笔”“小心收拾”的技巧,粗犷中可以看到细致。
  人物画则受顾恺之、陈老莲影响,以形求神,表现人物内在气质,线条劲健,深得传神之妙。
  在日本研究绘画,傅抱石致力继承传统的同时,融会日本画技法,受蜀中山水气象磅礴的启发,以皮纸破笔绘山水,创独特皴法,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抱石皴”。
  抗战期间,随中大迁校到重庆歌乐山金刚坡,乱世中幸得一处安身,但拂散不了离乡背井、战火流离的愁绪。当时他常画山中多变的景色,纾解内心抑郁,仕女画也含带萧瑟飘零、落落寡欢之貌,像根据屈原《楚辞·九歌》中《湘君》以飘飞落叶烘托寂寥伤感的诗境。
  1919年徐悲鸿到法国,就读于巴黎高等美院。他在巴黎进行油画创作,看到传统中国画诟病决心改革,他的水墨画致力结合中西艺术的风格,虽有瑕瑜但已具新意。
  徐悲鸿从法国习艺归国,他反对八股,反对闭眼不看生活的文人画,八股和文人画都不师法自然造化,而是“人造自来”。他提倡写实写生、观察自然,像《猫与芭蕉》,应证他在《新艺术运动》中说:“用心观察,艺术家才找到力量,发掘自然之美。”
  徐悲鸿在法国学到严谨的素描基础,回国带给后学、学生最重要的是观念,他努力建立一个健全的写实学派,从而求得中国水墨画复兴。徐悲鸿更栽培新加坡杰出收藏家,黄曼士“百扇斋”、陈之初“香雪庄”、“袖海楼”主杨启霖、槟城骆清泉藏画,都是由徐悲鸿一一介绍鼓励的,这些老一代收藏的作品,不少亦流入“秋斋”国和兄珍藏。
其他文献
从道光帝登基的那天开始,他就没怎么消停过。张格尔叛乱、盐务危机、漕运危机、吏制积弊、烟毒流害,还有那影响弥深的鸦片战争。道光一朝30年,外事纷争不断,道光和清王朝在時代洪流的裹挟下一步步走上了中国历史分水岭的顶端。
期刊
旻宁的出生着实让年过七旬的乾隆皇帝心里乐开了花,因为这位皇孙的父亲永琰已被秘立为皇太子。其时,永琰的第一个儿子刚刚夭亡,乾隆十分悲痛,旻宁的适时出现让他重新看到了希望,后继有人了。  早起晚睡,修文习武,在近乎残酷的皇子教育制度下,旻宁进步得很快,琴棋書画、汉学经典、骑射武功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年仅10岁的旻宁便随行秋狝,竟射得小鹿一只,受赏黄马褂。  嘉庆十八年(18
期刊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刚刚入秋,嘉庆皇帝便率领着一干文武大臣从北京浩浩荡荡地出发了,这预示着大清王朝的传统盛事木兰秋狝很快就要再度上演了。嘉庆帝,对今年的秋狝满怀期待,然而,没有丝毫征兆,他甚至还没来得及踏进围场,就猝死在承德避暑山庄。木兰秋狝没有开始便结束了,大清王朝的政权也被撇在了崇山峻岭间。  新君匆匆换旧君  同往次秋狝一样,在正式开始行围之前,路途劳顿的皇帝先要在避暑山庄进行休整。
期刊
外事纠纷给道光带來的困扰并不是他生命的全部,走进圆明园,步入慎德堂,或许才会来到真正属于他的天地。一道院墙似乎挡住了令人心烦的世界,令人艳羡的帝王生活依旧存在,在这里,道光不再是权力、威仪的化身,而是一个真实的世人。
期刊
1936年,为纪念张元济先生七十寿辰,友好编印纪念论文集征文于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先生,马衡先生嘱朱豫卿代撰《关于鉴别书画的问题》一文。纪念《文集》刊发于1937年1月,是文收录其中。  “此文为易案而作”  大概是上世纪90年代初,我在旧书摊首次见到马衡《关于鉴别书画的问题》抽印本。尤为珍贵的是抽印本封三上有马衡亲笔写的《附识》,开篇即云“此文为易案而作”。直觉告诉我,这册抽印本对破解民国二十五年
期刊
清朝十二位帝王中,道光是人们较少提及的一位。没有留下壮怀激荡的豪言壮语,少有广为流传的轶闻奇事,也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作大为,甚至在位30年都未曾远出京师,平静如水的一个人很难被演绎得天花乱坠。  然而,道光一朝却并不平凡,正赶上了中国三千年历史所从未有过的内外交困的变局,走在了历史大分水岭的顶端,一边是古代,一边是近代。风云变化无常的時代,掌权者的每一个想法、每一个动作都决定着中国历史的走向。而“内
期刊
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想知道他的所作所为到底产生的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影响,最好的方法就是先将这个人从历史中剔除,再看一看没有他存在的情况下,历史会走向哪一方,是更好了,还是更差了,或许这样才能感受到他的重要与否。如此,我们不妨简单设想一下没有道光的中国。  没有了道光,轰烈一时的禁烟风潮也就不曾存在。没有那次虎门销烟,没有那场鸦片战争,烟毒在中国大地的泛滥愈演愈烈,白银飞速外流,国家和民众更加积弱不堪
期刊
《三闾大夫》作于“己卯夏五”,即1939年的6、7月间,其时日军大肆侵略中国,为防空袭,四川省政府下令疏散城市人口。早已回到四川的张大千遂与老友张目寒、黄君璧合家同往川北旅游,之后南返川中并住进了青城山中,此画正是在青城山中所绘并寄赠同样避蜀重庆江津的著名作家台静农的。  张大千与台静农何时结交不清楚,但从上款张大千署“静农老弟”的称谓来看,1939年的时候他们已经不生分了。台静农后来长期居住台北
期刊
中国嘉德:20年春拍  预展时间:2013年5月7日至9日  拍卖时间:2013年5月10日至14日  预展地点: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  拍卖地点: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  1993年—2013年,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将于今春迎来自己20岁的生日。作为国内最早的股份制综合性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20年来风雨兼程,在中国嘉德的拍场诞生了诸多令人欣喜的文物艺术品拍卖记录;在它的拓展下,内地艺术品拍卖的
期刊
慈禧是同治、光绪两朝的实际掌权者,统治中国达47年之久。当时,既有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也有史家所谓“同治中兴”之说。总体而言,中国社会和经济趋向进一步半殖民地化,民族工业日益衰退。那时候景德镇御窑厂的瓷业生产,也呈现出异于前代的景象。一方面,较康乾盛世有所萎缩,“造作法度诸多失质”;另一方面,为满足宫廷内府和统治阶层的奢华需求,也烧造了数量可观的精品美器。这其中,为迎合慈禧一人之享受,景德镇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