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见你不肯示人的忧伤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04050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常在路上遇到许多与人有关的风景。
  阳光很好的冬日,小区里坐在轮椅上的老人,会被他们各自的保姆推出来,晒温暖的阳光。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已经老得无法言语,或者近乎呆滞。时光在他们身上像是停住了,他们在各自的时代里冥想或者沉思。不理会外界的纷扰。而打扮朴实的保姆们,则生机勃勃地拉着家常。
  我每次经过,总喜欢看他们在那里微闭着眼睛,神情单纯地晒着太阳,喜欢那些嗓门粗犷的农村保姆们,坐在她们对面谈天说地。这些老人年轻的时候,在这样好的天气里,或许也会下楼来,聊聊工作和儿女的烦恼,憧憬着儿女长大之后安度晚年的幸福。可是如今,他们在如此适宜散步遛狗的冬日里,却因为不可扭转的衰颓而无法走动,亦无法言语。甚至连对面轮椅上当年把酒话青天的老相识,都不能再认出来。
  与这样的风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每天早晚背着书包上学放学的小孩子。我喜欢跟在他们身后,看他们昂首挺胸地在晴朗的天气里走路。对于这样朝气蓬勃的一群,我总是充满了感激。感激他们让我想起我曾有过的童年,寂寞的、纯真的、美好的童年。
  我曾在一次下班的路上,碰到小区里一个背着太犬的书包、趿拉着拖鞋、低头沉默不语又倔强走路的小男孩。我在他的身后跟了许久,他都没有回头看我一眼。在这个冬目寒冷的黄昏,他没有父母接送。没有爷爷奶奶迎接,他的落寞犹如傍晚最后一缕阳光,或者风中飘摇的一片树叶。人们只顾紧着衣领急行,根本无暇关注他的失落。在那一刻,他是一个被世界遗忘的小人儿。而我,只不过是恰好窥见了一个小孩子脆弱无助的内心。
  我还记得,在小区旁边的自助餐店里见过的一个打扮光鲜的女子。她面无表情地夹了一些菜后,让忙碌的服务生帮忙给她端一杯果汁到餐桌上去。服务生繁忙之中抬头冲她抱歉地一笑,说:这是自助餐,请您稍后自己来取好吗?我们将会有更新鲜的果汁对顾客提供。
  换做别人,定会谅解此刻忙得分不开身的服务生况且,自助店里当然以自理为主,可是这个女子却变然将手中的东西狠狠摔在地上,而后厉声喊叫:不吃了,退钱!那一刻,所有人的眼光都集中在她的身上。她怒气冲冲地转身去收银台,顺便又带倒了几把无辜的椅子。
  没有人知道这个女子的怨气究竟从何而来。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在享受美食的时候,依然一脸晦暗的中年女子,一个浓妆艳抹却掩不住愤怒与焦躁的职场白领,一个因自己的一点不如意便意欲投诉的上帝。或者是一幅色彩混乱、人物突兀的风景画。
  而我们每一个人,也都曾这样被人当做风景,远远地欣赏或者审视着。当我们看到一个人失魂落魄的背影,当我们窥见一个人苍老容颜后的悲伤,当我们看到一群人狂欢背后的孤单,当我们在拐角处偶遏一个人隐匿的哭泣,或许那一刻,也正有人这样经过我们,并窥见我们不肯示人的忧伤、疼痛,或者故意炫耀的欣喜、荣光。
其他文献
近日有两则新闻读来颇让人义愤填膺,不吐不快。一则是黑龙江方正县给侵华战争时期的日本“开拓团”立碑,被网友称作是“中国式悲哀”;另一则是安徽黄山风景旅游区,推出扮“鬼子”进村抢“花姑娘”的旅游项目,引起全体网友的质疑和公愤。  这两件事太伤自尊!  我们无法理解,甚至是无法想象,为日本所谓的“开拓团”立碑,黑龙江方正县相关执政者到底是怎么想的?又对中国那段特殊的历史了解多少?所谓的日本“开拓团”,大
当看到美国《时代》周刊公布的2010年“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的候选名单时,很多人吃惊不小,甚至很受刺激——韩寒,这个“狂诞不羁”、不被我们的“主流”媒体待见的毛头小伙子,竟然榜上有名!  质疑声纷纷而来:他不就是写了几部《三重门》之类的“边缘”小说嘛,怎么就有了那么大的“影响力”?有人甚至提醒韩寒,这不过是《时代》的陷阱,目的是使你成为众矢之的,或者变成向风车开战的堂·吉诃德……“陷阱”之声,怎么
在一个群体里,如果一个人太在乎自己,便会不择手段地争取一切出头露脸的机会。结果,周围的人似乎都成了“敌人”,这个人则变成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  记得单位里的牛女士,总是利用一切机会让人们知道她的存在。一位老兄遗憾儿子差两分没被清华大学录取,牛女士生怕没了机会:“真是的,我那儿子也不争气,要升初中了,才考了个99分。”旁人不难看出,她到底是自贬还是自夸。  去年秋季,她办完调动手续,送行的只有一名例
上世纪90年代初,我曾经在《大寂寞中读自己》一文中,对自己的过去进行“悔省”。正在这时,《光明日报·文荟副刊》主办的以“永久的悔”为题的无奖专题征文开始了,我一看到主持人语和季羡林先生的开篇《赋得永久的悔》,就立马惊住了。以后每逢星期四,就第一个跑到收发室取《光明日报》,伏案细读“永久的悔”的征文。每读过一篇,就珍藏在文件夹中,不时取出悉心体悟。一直到现在,我的藏报中还保存着“永久的悔”的报纸,虽
《做人与处世》是一本面向青年为青年负责的杂志。编辑们对人的真诚与友爱。严格选稿几近苛刻的程度,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所选文章做到了思想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的完美结合。在道德淡漠、快餐文化铺天盖地、精神花园日益荒芜的今天,它不只是智慧与成功的启示。更是真、善、美的启迪。不让孩子们误入歧途常年守候在悬崖边,这是《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向往,而这,也是《做人与处世》编辑们的向往,更是编
卢森堡位于德、比、法三国之间,是一个袖珍内陆国,国土虽小。却丝毫不影响卢森堡人的胸襟。  随摄影家协会在卢森堡采风时,我们遇到了摄影界的同行保尔,吉约姆——一个戴着眼镜、看上去斯斯文文的年轻人。保尔不善言谈,陪我们游览市政大厅、大公宫殿、天主教堂等名胜时,很少能听到他以地主身份的介绍。这让本想从保尔嘴里了解更多有关卢森堡风土人情的团员们有些失望。临近中午,保尔却突然告诉翻译和团长:一定要我们去他家
1990年,清怡公司还是台湾一家生产女士用品的小公司,总经理刘伟40多岁,英姿飒爽。言谈举止中透着一股成功人士的优雅气质。那年。巴黎举办女士用品展销会,吸引了很多大公司,清怡公司虽然没有名气,但刘伟还是飞去了巴黎。  接待各家公司的是个叫杜克雷的法国人。杜克雷很幽默。他指着走在大街上的法国女郎说:“展销会5天后才举办。哪住先生要是嫌闷。可以尝试一段浪漫的异国恋情。”众人大笑起来。  展销会迫在眉睫
年轻的优势是你可以有无数次开始    她是我的一位远房亲戚,典型的“富二代”,父亲有家规模不小的公司,但她毕业后却选择了自主创业。她与三个同学创办了一家微型广告公司。她不知从哪里得来的灵感,要在全城所有的酒店餐馆免费安装自己设计的电子菜单牌——正面是餐馆的菜单,背面投放广告。  创意不错,但真正跑下来,她的合伙人不到一个月就都败下阵来。只有她坚持着,把全城划成六个区域,每天一早就背上大背包、戴顶太
我曾经自以为是诤友。  一个好友,鬼使神差爱上了有妇之夫。我道德感一向松散,从不认为奸夫淫妇该被沉塘,却替她感到不值。一个矮胖寻常的中年男人,有什么可取?这其实是我庸俗的审美观的体现,但当时我确实觉得,朋友应该找一个同龄的男人,一起唱歌跳舞,笑声似阳光雪片。  她和男人纠缠了三四年,男人终于向元配提了离婚,元配打电话来骂她是婊子……   一团乱麻,每一个绳结她都向我倾诉,我无一例外说:“何苦趟这浑
“多么美好的一天,雾早就散了。我在花园里干活,蜂鸟停在忍冬花上面……”仰起脸庞,用力地吸一口秋天的味道。这潋滟的秋阳,这拂面的秋风,这沁人心脾的空气,都是大自然充满温情的馈赠。大自然于每个人而言都是平等的,也绝不吝啬地将自己最美好的芳华献给献给每一个人。每个人都在尽情享受这免费的礼物。  在这个纷繁奢华的时代,人们大多随波逐流,忙忙碌碌地追求那所谓的权利,却时常忽略了一直静静处在我们身边、默默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