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及近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患眼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前后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对比观察

来源 :中华眼底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gnc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比观察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nAMD)及近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mCNV)患眼抗VEGF药物治疗前后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特征。

方法

前瞻性队列研究。2017年5~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诊断为nAMD的29例患者37只眼及mCNV 31例患者34只眼纳入研究。nAMD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68.20±8.76)岁。mCNV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43.10±11.80)岁,平均屈光度(−9.71±1.20)D。所有患眼均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或雷珠单抗0.05 ml(含康柏西普或雷珠单抗0.5 mg)治疗。治疗后随访时间3~6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1 d、1周、1个月及后续每个月均行OCTA检查,每次扫描均采用跟踪模式,保证扫描位置为同一部位。对比分析nAMD、mCNV患眼治疗前后CNV病灶面积、中心凹旁表层视网膜血管密度及血流灌注的情况。

结果

nAMD患眼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CNV病灶面积分别为(0.38±1.87)、(0.06±0.12)mm2;mCNV患眼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CNV病灶面积分别为(0.26±1.06)、(0.03±0.05)mm2。nAMD与mCNV患眼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CNV病灶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181、4.475,P<0.001)。nAMD与mCNV患眼治疗后1个月CNV病灶面积较治疗前面积变化绝对值(Z=1.853,P=0.064 )、面积变化百分比(t=2.685 ,P=0.01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相比,nAMD患眼治疗后3个月中心凹旁表层视网膜血管密度(F=8.997 ,P=0.003)及血流灌注(F=7.887 ,P=0.015 )处于明显降低状态;mCNV患眼治疗后1 d即可观察到中心凹旁表层视网膜血管密度(F=11.142,P=0.004)及血流灌注(F=7.662 ,P=0.013 )降低,治疗后1个月时有所回升。

结论

nAMD及mCNV患眼CNV病灶面积及抗VEGF药物治疗后病灶缩小程度存在明显不同。抗VEGF药物治疗对nAMD及mCNV患眼中心凹旁表层视网膜血管密度及血流灌注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单眼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双眼黄斑区视网膜结构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变化。方法前瞻性横断面研究。2018年1~ 3月在山西省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单眼急性CSC患者24例48只眼(病例组)纳入研究。将病例组患者的患眼、对侧眼分别设为CSC组、对侧眼组,均为24只眼。选取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1名21只眼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OCT及OCT血管成像(OCTA)
目的高表达多聚嘧啶序列结合蛋白相关剪接因子(PSF)对糖基化终产物(AGEs)诱导下视网膜Müller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体外培养的人Müller细胞分为正常细胞组(N组)、空白对照组(N+AGEs组)、空载体对照组(Vec+AGEs组)及PSF高表达组(PSF+AGEs组)。N组为常规培养的Müller细胞;N+AGEs组仅做转染处理并联合AGEs诱导;Vec+AGEs组、PSF+AG
目的观察视网膜光阈值波动(LTF)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高危人群中发生改变的时间关系和诊断准确率及敏感度。方法纵向队列分析。2009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且具有POAG高危因素者319例(319只眼)以及正常健康者50名(50只眼)(对照组)纳入研究。高危因素者每6个月、对照受检者每12个
目的观察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伴黄斑水肿(ME)患者抗VEGF药物治疗前后黄斑区微血管结构变化。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2016年11月至2018年6月在北京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单眼颞侧BRVO伴ME (BRVO-ME)患者32例3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4例14只眼,女性18例18只眼。平均年龄(57.81±10.58)岁;平均病程(12.13±7.13)d。将BRVO-ME眼静脉阻塞侧定
目的观察并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 )水平对黄斑区微循环的影响。方法横断面研究。2017年9~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理想眼科医院经眼底彩色照相检查明确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T2DM患者124例124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59例59只眼,女性65例65只眼;均为单眼。平均年龄(65.06±7.99)岁。均行BCVA、标准7视野眼底彩色照相、OCT血管成像(OCTA)检查;
目的观察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ICNV)患眼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后血流密度的改变。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FFA及OCT检查确诊的ICNV患者16例16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4例4只眼,女性12例12只眼。平均年龄(33.94±9.83)岁;平均发病时间(5.13±4.44)周。均为单眼发病。所有患者均行BCVA、FFA、OCT及OC
目的观察老年性黄斑变性(AMD)不同活动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OCT血管成像(OCTA)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经多模式眼底影像检查确诊的AMD患者33例42只眼纳人研究。其中,男性21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65.30±8.61)岁。均行BCVA、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眼底彩色照相、FAF、FFA、OCTA检查。根据眼底影
目的观察并探讨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患者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与中心凹形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2016年11月至2017年8月于中部战区总医院眼科临床检查确诊为IMEM的54例患者54只眼(IMEM组)及正常人50名50只眼(对照组)纳入研究。采用OCT血管成像仪测量黄斑区视网膜浅层、深层毛细血管层FAZ面积;采用扫频光源OCT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内层视网膜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