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dell0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观察分析数学事实,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猜测、探索适当的数学结论或规律,给出解释或证明。由于探究学习突出强调了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学生切实处于主体地位,通过亲身体验和反复实践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包括逐步培养起一定的探究和创新能力,以及获得关于科学本质更深入的认识,它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着眼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在数学课程教学中得到大力提倡。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呢?本文就是对此所作的积极探索和思考。
  一、探究式学习的核心是激疑设疑
  在探究式学习活动中,核心的要素在于疑问。探究式学习有时也被人们称为“问题导向式”的学习,因此“问题”往往被视为探究式学习的核心。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提出,“科学与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愈来愈深化的问题,愈来愈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这对数学亦不例外。问题可以揭示学生认识上的矛盾,问题也可以对学生的心理智力产生刺激,所以“疑问”引导着学生探索: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当然这里的“问题”是对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起重要作用的问题。问题只是引子,在于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激发探究的兴趣,从而引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善于激疑,设疑是引发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核心。数学探究式学习的“问题”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是专题性的,也可以是对教材具体内容的理解。它可以从教材提出或老师提供的案例或背景教材中发现和建立,应该特别鼓励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技能、方法、思想的过程中发现和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加以探究。
  探究学习能否富有成效地开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选取适宜的探究问题。数学探究问题的选择除了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外,还必须考虑问题应由浅入深,有一定的知识量,涉及的知识面或涉及的数学思想的方法多,问题具有层次性、开放性和广延性,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有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特别是能让大部分同学甚至所有同学都参与相应的探究活动,因此所选问题不宜过大,要求不宜过高,应以一些容易见效的“问题”为主。
  二、探究式学习的关键是探究过程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要求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要“授之以渔”,指导学生学会自学。而这一方法的掌握在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能得到较好的培养,因此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也可以说探索的过程就是探究式学习方法养成的过程,也是探究式学习的关键所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了问题后,就要对问题进行研究解决。
  数学探究式学习,意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究发现和体验,学会对信息的处理、整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探究式学习更关注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关注培养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关键是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换句话说,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本身也就是它所追求的结果。
  探究过程中可以培养同学们的多种品质,提升同学们各方面的能力。在整个探究过程中,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识素养的不同,探究者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这种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探究者在相互倾听中,明白了别人对问题也可以有其它的不同解释,有利于他们摆脱以自我中心的思维倾向:在合作、相互表达与倾听中,探究者各自的想法、思路被明晰化、外显化,探究者可以更好地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审视和监控;在讨论中,探究者之间相互质疑,其观点的对立及相互指出对方的矛盾,可以更好地引发探究者的认知冲突和自我反思,深化各自的认识:探究者之间交流,争议,意见综合等有助于激起彼此的灵感,促进彼此建构出新的假设和更深层的理解:探究中的合作,分享与交流,可以使不同探究者贡献各自的经验和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使探究者完成各单个探究者难以完成的复杂任务。研讨、探讨、交流,彼此表达与相互倾听,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增益了知识,提升了见解,获得了能力,使各自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品质有所加强。因此说,探究式学习的关键是探究的过程。
  三、探究式学习的角色是师生合作
  探究式学习的角色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切不可越俎代庖,包办代替,当然也不能撒手不管,听之任之。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引领者,参与者和调度者,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研究应领先于学生,深刻于学生,并在参与交流中丰富、提升自己的见解,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对教师来说是一个研究教材和相关资料,研究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研究教学整体设计的过程,也是一个再学习,再研究,再发展,再提高的过程。研究性学习最理想的结果是最终达到师生共同发展。
  教师要以朋友、伙伴的角色融入到探究式学习中,同时教师又是一个导演,要发挥好“导”的作用。教师的“导”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拟题指导,方案指导,资料搜集方面的指导,分析讨论中的指导、结论落实方面的指导,而教师的指导更多地落实在探究方法的指导方面,指导学生如何去探究。
  整个探究过程中,要让学生怀着极大的热情,浓厚的兴趣进行主动地探讨研究,对学生探究过程中存在着的问题教师要客观地指出,对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付出要以高度的评价与充分的肯定,让学生从中学会探究学习的方法。
  (作者单位:江蘇省如皋市搬经中学)
其他文献
<正> (一)在坚持今年货币发行量和固定资产投资贷款规模不能突破的同时,对流动资金实行多存多贷、多收多贷,调动各地的积极性,大力组织储蓄。在现有银行机构吸收存款能力条件
<正> 初步显出的优越性:(一)信贷资金管理由按差额计划透支改为实贷实存,有利于人民银行控制全国信贷规模,有计划地调节货币流通。(二)实行自办联行制度,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
<正> 利率是一种灵活的经济杠杆,它与信贷、结算等相配合构成完整的金融调节体系,我国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银行利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必须在保证社会主义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
【摘要】平移是从方法论上对数学解题的一种界定,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广泛,本文拟通过平移研究解决学生在此问题上的学习困惑  【关键词】直线;平移;上下;左右;任意方向  图形的平移是中学数学中常用的一种操作方法,在中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常常涉及到图形的平移,如初中数学中函数图像的平移,很多学生往往容易混淆,造成学习困难,现就直线的平移做如下探究:  一、上、下平移  例:將直线y=2x-1向上平移3个
《汉语大词典》是目前我国最具权威性的大型语文工具书之一,然其在很多方面亦有疏漏。文章结合《论衡》中的反义相成词,择要举例说明其在释义、书证滞后、义项失收、词条失收等
根据数学研究对象在不同条件下的异同特征,将其划分为不同种类分别加以解决,最后综合得出整个问题的结论,这种方法为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分类讨论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它在高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分类讨论试题具有明显的逻辑性、综合性、探索性的特点,试题难度属中高档。分类讨论问题不仅是高考的重点与热点,也是高考的难点。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是找到分类的动机,即为什么分类,分类的对策如何,即怎样分类。现就近
<正> 农村金融企业管理研究会成立以来,积极组织开展了各项活动。85年7月,河南省农村金融学会在信阳召开了农业银行经营管理讨论会,会上主要就农业银行的经营目标、农业银行
近些年,党中央密切关注“三农”的发展状况。为了促进“三农”的又好又快发展,相关农业及农机组织建设的财政投入也是日益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农机的整体发展水平有了较大地
<正> 日本农协制度是明治后期(1889—1914)从西欧引进的,但受当时德国信用合作社的影响更大。因此,可以说日本农协从一开始就特别重视经营信用业务。(注1)现在日本农协的信用
一、数学学习焦虑的界定  国外的心理学界早在半个世纪前就展开了数学学习焦虑课题的研究,美国在1954年最早意识到“有大量害怕数学的人存在”这种现象,Dreger&Aiken注意到数学学习焦虑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并进行系统研究,他们发现,一些学生在处理与数字有关的问题时,明显表现出各种焦虑特征,如紧张、思维混乱等,而且这些焦虑往往导致他们的数学成绩很差,于是他们提出“数字焦虑”这一概念来描述和解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