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职电影编辑,业余自由撰稿。沉默若失语,多言如八婆。一直忠于理想,坚持面对现实。
继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帝国创造纽交所最大规模上市IPO之后,又传来一件撼动整个互联网界的事件——新浪网执行副总裁兼总编辑陈彤(网名“老沉”)在其新浪微博上正式宣布离职,加盟雷军和他的青年近卫军——小米科技,任职副总裁,分管内容投资和内容科技。
消息一出,业界震惊。无论是投身互联网界的普通编辑、高薪码农,还是置身事外的报纸刊物、电影电视,都几乎在同一时间内做如此解读:陈彤的离开,意味着互联网内容“门户时代”的终结;而加盟小米,更昭示了互联网内容“掌上时代”的风起云涌。
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国内地的媒体从业者尤其是互联网媒体从业者中,“陈彤”这个名字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某种程度上,这个名字与“新浪”这块金字招牌的捆绑程度之紧密,甚至远超创始人王志东以及茅道临、汪延、曹国伟等历任CEO。原因无他,正是在陈彤的领导下,新浪网才稳坐“中国门户之王”的宝座。其盈利之道在于利用优质内容吸引广告投放,基本拷贝自美国曾经的网络王者——雅虎。而不幸的是,雅虎早已经在Google、Facebook等网络新贵的冲击下轰然倒地。
根据IT业界公认的规律:科技的发展不是均匀的,而是以浪潮的形式出现。无论对企业还是职场中的个体,只要能看清浪潮,赶上浪潮,哪怕只有一次,此生也堪称不虚此行。新浪创立之初是由四通利方和华渊资讯网合并而成。sina一词源于拉丁文中的“中国”sino。在拉丁语系中,sino是 “中国”之意,而在古印度语中,cina也是“中国”的意思,与英语China 合拼,遂取名为sina,意为“中国”。这个中国人硬生生创造出来的域名不仅表达了新浪“打倒旧媒体”的野心,更彰显其跃上互联网“浪潮之巅”的决心。
曾几何时,新浪的生猛、创新、活力为其创造了一流的、优质的互联网内容,也吸引来了大批客户和资源。而那时的新浪,毫无疑问正处在“门户时代”的浪潮之巅,挟科技之力将纸质媒体打得落花流水,而一手打造、奠定了新浪内容的陈彤,则在幸运和必然的交错中,在恍惚和清醒的边缘间,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内容之王”。
互联网界有一条人人皆知的“基因决定”定律,即“一个公司进入成熟期后,因为自身诞生、发展形成的特定基因,而很难在新领域里获得成功。”正如手机领域里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一样:第一代的霸主摩托罗拉因为不思进取而被“北欧之王”诺基亚拉下马,而注重功能性忽略审美性、易操作性的诺基亚又被乔布斯和他的苹果手机一举击溃。新浪的风头被微信、小米等超越,已经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如果不能尽快利用微博等产品赶上甚至创造“新的浪潮”,那么显而易见,这位曾经的巨人将像IBM、雅虎等前辈一样深陷泥潭,甚至就此止步。
由于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框架基本照搬自美国,因此大洋彼岸的浪潮衰退波及中国无可避免,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美国华尔街资深人士曾分析道,在不久的将来,也许全世界只剩下五家半互联网公司:Google、亚马逊、Facebook、Twitter、阿里巴巴以及半个腾讯。而现在华尔街已经迅速加上了一个看涨人选,那就是雷军和他身后的小米。
小米的入围,在于其在互联网时代天生的用户导向运转理念,以及以智能手机为主的产品业务。所有成功的大公司都有好的商业模式,很多大公司的兴起,不是靠技术的革命而是依赖商业模式的转变。在这个维度上,智能手机老大Apple之所以被看轻而小米被拔高,正在于Apple软硬件的封闭之路以及小米创立之初就果断拥抱Android系统。而陈彤的加入,则能够令硬件的小米插上软件的“翅膀”,打造适合掌上阅读的内容。
再回到陈彤离开新浪、加盟小米的职业选择,这位已过不惑之年的职场人之所以令人钦佩,在于其把握“职业生命”的敏感嗅觉和果断魄力。人到中年却拒绝死气沉沉,坚持做一名“弄潮儿”,从门户时代的内容之王,冲击掌上时代的内容事业。在工业史上,一种新技术代替旧的技术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人生最幸运的事,就是发现和顺应这一浪潮。
继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帝国创造纽交所最大规模上市IPO之后,又传来一件撼动整个互联网界的事件——新浪网执行副总裁兼总编辑陈彤(网名“老沉”)在其新浪微博上正式宣布离职,加盟雷军和他的青年近卫军——小米科技,任职副总裁,分管内容投资和内容科技。
消息一出,业界震惊。无论是投身互联网界的普通编辑、高薪码农,还是置身事外的报纸刊物、电影电视,都几乎在同一时间内做如此解读:陈彤的离开,意味着互联网内容“门户时代”的终结;而加盟小米,更昭示了互联网内容“掌上时代”的风起云涌。
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国内地的媒体从业者尤其是互联网媒体从业者中,“陈彤”这个名字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某种程度上,这个名字与“新浪”这块金字招牌的捆绑程度之紧密,甚至远超创始人王志东以及茅道临、汪延、曹国伟等历任CEO。原因无他,正是在陈彤的领导下,新浪网才稳坐“中国门户之王”的宝座。其盈利之道在于利用优质内容吸引广告投放,基本拷贝自美国曾经的网络王者——雅虎。而不幸的是,雅虎早已经在Google、Facebook等网络新贵的冲击下轰然倒地。
根据IT业界公认的规律:科技的发展不是均匀的,而是以浪潮的形式出现。无论对企业还是职场中的个体,只要能看清浪潮,赶上浪潮,哪怕只有一次,此生也堪称不虚此行。新浪创立之初是由四通利方和华渊资讯网合并而成。sina一词源于拉丁文中的“中国”sino。在拉丁语系中,sino是 “中国”之意,而在古印度语中,cina也是“中国”的意思,与英语China 合拼,遂取名为sina,意为“中国”。这个中国人硬生生创造出来的域名不仅表达了新浪“打倒旧媒体”的野心,更彰显其跃上互联网“浪潮之巅”的决心。
曾几何时,新浪的生猛、创新、活力为其创造了一流的、优质的互联网内容,也吸引来了大批客户和资源。而那时的新浪,毫无疑问正处在“门户时代”的浪潮之巅,挟科技之力将纸质媒体打得落花流水,而一手打造、奠定了新浪内容的陈彤,则在幸运和必然的交错中,在恍惚和清醒的边缘间,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内容之王”。
互联网界有一条人人皆知的“基因决定”定律,即“一个公司进入成熟期后,因为自身诞生、发展形成的特定基因,而很难在新领域里获得成功。”正如手机领域里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一样:第一代的霸主摩托罗拉因为不思进取而被“北欧之王”诺基亚拉下马,而注重功能性忽略审美性、易操作性的诺基亚又被乔布斯和他的苹果手机一举击溃。新浪的风头被微信、小米等超越,已经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如果不能尽快利用微博等产品赶上甚至创造“新的浪潮”,那么显而易见,这位曾经的巨人将像IBM、雅虎等前辈一样深陷泥潭,甚至就此止步。
由于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框架基本照搬自美国,因此大洋彼岸的浪潮衰退波及中国无可避免,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美国华尔街资深人士曾分析道,在不久的将来,也许全世界只剩下五家半互联网公司:Google、亚马逊、Facebook、Twitter、阿里巴巴以及半个腾讯。而现在华尔街已经迅速加上了一个看涨人选,那就是雷军和他身后的小米。
小米的入围,在于其在互联网时代天生的用户导向运转理念,以及以智能手机为主的产品业务。所有成功的大公司都有好的商业模式,很多大公司的兴起,不是靠技术的革命而是依赖商业模式的转变。在这个维度上,智能手机老大Apple之所以被看轻而小米被拔高,正在于Apple软硬件的封闭之路以及小米创立之初就果断拥抱Android系统。而陈彤的加入,则能够令硬件的小米插上软件的“翅膀”,打造适合掌上阅读的内容。
再回到陈彤离开新浪、加盟小米的职业选择,这位已过不惑之年的职场人之所以令人钦佩,在于其把握“职业生命”的敏感嗅觉和果断魄力。人到中年却拒绝死气沉沉,坚持做一名“弄潮儿”,从门户时代的内容之王,冲击掌上时代的内容事业。在工业史上,一种新技术代替旧的技术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人生最幸运的事,就是发现和顺应这一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