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党创造中国奇迹的思想密码

来源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l200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百年历史中,中国共产党创造了诸多令世界惊叹的“中国奇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从思想武器来说,靠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全党同志必须念好马克思主义这个“真经”,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这既是百年大党创造诸多“中国奇迹”的思想密码,也是党的百年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更是新时代把握历史主动、锚定奋斗目标,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的必然要求。
其他文献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在百年践行中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人民当家作主制度是党致力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制度架构,在治国理政战略部署中占据重要地位。明晰理论与实践的互动性关系,可以把握人民当家作主制度的理论根据和实践证成;洞察历史与现实的连贯性承续,有助通晓人民当家作主制度的历史传承和现实推进;审视挑战与机遇的关联性影响,则能研判人民当家作主制度的风险挑战并助益科学治理。站定于建党百年的重要时刻并着眼长远,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仍将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教师能否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践行公平取向的行动是教育过程公平能否有效推进的关键所在。以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为基础,教师行动始终处于学校结构的弥散之下并表征出“结构性特征”,结构对行动兼具使动性与制约性。通过田野研究发现,公平取向的教师行动体现在教师信念、现实行动与反思实践三个环节中。从规则与资源两方面对结构进行解构与分析,对教师行动与学校结构之间的张力进行考察,探寻教师如何在结构的促进与约束的双向辩证作用下实施行动。最后,要从加强宏观教育政策引领、发挥中观学校结构导向、提升微观教师专业发展三方面促进教师公平行动
鉴于民族地区高校生源类型多样、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文化环境特殊等特点,其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有其特殊要求。在新时代国家大力发展民族教育事业的背景下,民族地区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应明确双重需要的培养目标、优化课程内容设计、聚焦高质量教学以及规范方案评价机制等,以期探索出更加适宜民族地区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
《豆棚闲话》作者“圣水艾衲居士”是明末清初杭州一位特立独行的下层文人,书中描写“闲话”人“老者”和“陈斋长”即作者自己的影子。这位作者有可能活到康熙三十九年(1700)前后。《豆棚闲话》则成书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至三十九年(1700)之间,它不是“闲书”,而是一部“发泄”之作和“劝世文”,但是并无“反清”之意,客观上反而有为清朝维稳的作用。《豆棚闲话》的艺术特点包括反映社会问题的寒士视角、“豆棚闲话”之模式创新、“虽曰短篇颇同长制”和“豆棚”如诗“闲话”如画的语言风格等,是拟话本小说中的一部“非典型
新闻文体宣传范式实质是运用新闻进行宣传,其强调新闻承载的是意识形态功能,体现的是政治力量对于新闻的征用。“新华体”源自新华通讯社的文体实践与推广,历经多个历史时期,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发展成为“宣传范式”基座上的典范性文体形态。其中,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宣传需求和现实条件,规约了“新华体”的文体类型和报道风格,毛泽东同志的“身体力行”奠定了“新华体”的文体理念与文体技巧,新华社“国家通讯社”地位的确立、“通稿制度”的形成以及新中国成立之初宣传社会主义成就的需要,推动了“新华体”全国性地位的确立与巩固。改
社会稳定问题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极为重视的问题。20世纪70年代后期,改革开放给社会发展带来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给社会稳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邓小平社会稳定思想在此背景下酝酿形成,主要包括政治稳定、思想稳定、经济稳定、社会秩序稳定、民族团结等方面的内容。邓小平社会稳定思想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遵循,为实现社会稳定提供了科学方法论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入到攻坚期和深水区,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要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风险挑战,牢固树立社会稳定的底线思维
网络思想文化阵地是思想文化在网络空间的固结形式或存在状态,它有自身的边界特征、构成要素和运行方式,具有特定的静态表征、动态表征和价值表征。其静态表征是网络思想文化的空间视图、结合形式和依存状况,是相对静止的形式;其动态表征主要表现为流行性特点,包括流动的现代性、流动的行为、流动的生活等方面,是绝对的动态形式;其价值表征体现了网民的思想关怀,是深层次的东西。网络思想文化阵地与现实的疆土阵地不同,其标志性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的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探索两者辩证关系的标志性成就。在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中,生产力的增长、提高有两种视角,一种是通过解除外在束缚、消除外在阻碍来促进,另一种是通过优化生产力内部要素如工具、技术及其组合来直接提高。中华人民共和国早期的探索创造性地将前者称为“解放生产力”,后者相应地称为“发展生产力”。但早期探索时也存在过于重视革命而忽视了改革对生产力的解放作用,进而主张基本制度确立后,社会主义存在的只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问题。“两个讲全了”在具有鲜明的
对社会本质的认识形成不同的社会观,影响着社会学者的学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对社会学学科建设和学人学术研究具有根本的重要性.本文基于对费孝通晚年对自己一生学术生涯的回
社会心态治理的内容与逻辑应置于国家治理的宏大语境中加以理解。社会心态具有强情感驱动、易于极端化、包含潜在政治诉求和具备形塑公共性的可能等特征,使得其治理区别于其他问题的治理。在相关治理实践中,应注重遵循谦抑治理的原则,以慎处罚、重激发、促合力的多元治理方式疏导不良心态、培育积极心态,从而实现社会秩序与心态秩序的和谐统一,朝“善治”之理想不断提升国家治理水平。亦需要社会心态研究不断地增加对社会心态的本质属性、动力机制、治理手段等内容的科学研究与理论洞察,从而为丰富治理工具和增进治理效能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