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生“思”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yffgf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话1】
  师:怎么读“ 1/2”这个分数?
  生:读作“一分之二”。
  师:为什么?
  生:因为是把1个饼平均分成两块,就是一分为二的意思,当然读作“一分之二”。
  师:……(哑然!)
  【对话2】
   师:你认为最小的自然数是“0”还是“1”?
  生1:是1不是0,因为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自然数是正数,所以最小的自然数从1开始。
  生2:是1不是0,我爸爸、妈妈都说最小的自然数是1,不是0,他们的老师就是这样教的。
  师:告诉你们,“0”现在归队了,归为自然数,所以0是最小的自然数。
  生:为什么要把“0”归队呢?
  师:……(唉!)
  【对话3】
  师:以前学习的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你们认为平行四边形具有稳定性吗?
  生1:平行四边形不稳定,因为平行四边形的框可以拉大拉小。
  生2:平行四边形的框子钉紧了就拉不动了,也就是具有稳定性了。
  师:……(无可奈何!)
  【对话4】
  师:以前学习的长方形面积=长×宽,今天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猜一猜,平行四边形面积该怎样计算呢?
  生:长边×短边。
  师:你怎么猜的呢?
  生: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也就是长边×短边,而你说过平行四边形可以拉成长方形,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可以用长边×短边。
  师:……(苦笑!)
  【对话5】
  师:测量角用什么工具?
  生1:当然是量角器。
  生2:为什么量角器上的角不画出来呢?
  师:……(无所适从!)
  【对话6】
  师:平行线生活中经常见到,如铁轨等。
  生1:铁轨的弯道处是平行线吗?
  师:平行线是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弯道处是曲线,所以不是平行线。
  生2:你说过平行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弯道处距离不是处处相等吗?
  师:……(不知所措!)
  【对话7】
  师:用实验的方法我们得到圆锥的体积公式。
  生:用装水、沙来做实验得到公式,我总感觉有误差,不是多一些,就是少一些,不能让人心服口服。
  师:有误差是正常的,没有误差反而不对头了!
  生:我们能像推导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那样来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吗?
  师:……(一头雾水!)
  以上师生对话,是笔者从教以来在自己的课堂或别人课堂上的真实“意外”,每次都让人始料不及,汗颜不已。多年来,我们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事先预设的思路进行教学,课堂上一旦遭遇“意外” “不测”,便想方设法根据自己的设计强行拉回或回避和忽视、或搪塞和敷衍、或因紧张而不知所措等。 试想以上学生的回答哪一个不具有合理性,哪一个不是学生真实的想法,哪一个不具有深层思考的价值?但遗憾的是我们总把这些“意外”当成了“负担”“累赘”“多余”“惊慌”等,从而不加以说明,不能正面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案。究其原因有很多,可能是教师审视课堂能力偏低,判断迟缓;也可能是教育机智不强,而显得无所适从。但最根本的是教师的数学底气、教师的数学素养、教师的教育理念等本体性知识的缺失或是不足导致。长此以往,我们的课堂就不会有生气,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下面结合以上“对话”,谈一谈自己是如何对待“意外”的。
  一、矫正“意外”,顺势而为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如果我们能把以上“对话”看做是可遇不可求的难得的教学资源,我们的课堂就会逐步深入,渐入佳境。因为数学知识不仅仅是教师、教材直接给予,而且也是学生在充分经历数学活动过程中,随着课堂活动不断深入而自行生成的。当遇到的“意外”恰好是内容、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时,教师要能抓住“意外”的生长点、闪光点,顺着学生的思维线,捕捉学生的信息,吃透学生的意图,提炼学生的思考,化解学生的疑惑,为学生搭建一个讨论的平台,给“意外”进行矫正,就能变“意外”为惊喜。如“对话4”我是这样处理的,当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面积=长边×短边时,我就立即拿出长方形框子,拉成平行四边形,重合、叠加、比较,让学生直观感受长方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到底是否一样大。当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拉成长方形时,虽边的长短不变,但面积已经发生了变化时,就顺势让学生采用“剪—拼”来求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样借学生之势,学生也就一定能豁然开朗,印象深刻。
  二、破解“意外”,反客为主
  “问题是从学生中来,理应让学生自行解决”,这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极好途径。当学生在课堂上提出“意外”见解时,教师不要慌张,先要鼓励学生讲明意图,且不要急于给学生的问题马上评价,以免误解学生的原意或引入误区,要能意识到如“意外”有价值,这就是启迪学生思维深入的千载难逢的机遇。这时通常可以先把学生出现的“意外”问题反抛给学生。“他的见解有谁能回答?”“你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能解释吗?”“这样的问题价值在哪里?”等等。
  三、探究“意外”,留有悬念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经说过:“学生的尝试越是五花八门,探究活动越是新颖灵活,那么他们也就越有可能得到异乎寻常的结果。”非预设性教学过程中突遭“意外”,教师不知所措的情形会时常碰到,也属正常,因为谁也不能保证当今课堂学生生成性问题不会难倒教师。如遇到自己确实不懂或不理解的一类“意外”,教师要保持好心态,应把它当成成就自己专业提升的契机。如“对话7”我是这样处理的:师:为了使实验更加准确,我们可以采用实心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放入水中,分别测出它们的体积,然后比较得出结论。这样不仅使实验准确,而且还能解决以容积代体积的不严谨做法。至于证明,只能告诉学生,凭着小学掌握的知识还不够,到中学可以利用“祖暅定理”来加以解决,到大学可以采用“微积分”加以证明,至于什么是“祖暅定理”“微积分”,同学们课后可以查阅资料,让探究这一悬念成为学生以后的思索。
  教师对课堂中随机性的一个个“意外”要能保持清醒的认识,是从之还是顺之,是破之还是探之,这需要教师作出明智的选择,并科学合理地处理。当然,课堂上出现消极的“意外”,教师就要毫不犹豫地进行转化或抛弃,不能听之任之,防止出现被牵着走的被动局面。
  以上“对话”,假如发生在您的教学过程中,您会怎样处理?请同行们不吝赐教。
其他文献
<正>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学校在活动课时间,开设了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其中,书法兴趣小组,是重要的一个。本人长期担任学校书法兴趣小
【正】 在浩莽宇宙中,对天、地、人的沉思是哲人们永恒不竭的智慧之源,而对其中“人”的研究,特别是对人性的探讨则更是一个亘古常新的哲学话题。历史上中外芸芸众家,高论短
2020年11月30日,《现代地质》编委研讨会在地大国际会议中心胜利召开。期刊中心分管校领导刘大锰副校长、《现代地质》主编邓军教授、编委李曙光院士及诸在京编委、部分职能
本文首先通过对速度经济的现实出发引出敏捷企业,进而对敏捷企业的内涵的特点进行了阐述.其次构建了企业组织选择的交易成本模型和组织成本模型,为企业组织选择进行理论铺垫.
作为班主任和语文老师,我经常发现许多学生写错自己同班同学的名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想到语文的课程资源本来就是非常广泛的,“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也是其中的一部
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是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因此,英语也被列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基本学科之一,它肩负着提高中华民族综合素质的任务。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当怎样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呢?我在多年的英语教学中体会到:调动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一、调动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  素质教育的宗旨是面向全体学生,即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充分发展其个性。教师应
语文是活的,语文所反映的是精彩纷呈的主客观世界,使用者又是一个个个性迥异的人,这样的语文怎能不活?然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并不活。一方面表现为教师唯教材是瞻,奉行“本位主义”,忽视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内在需求;另一方面表现为教师忽视学科之间的联系。另外,教学过程中的选择通常由教师一人决定,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生自由、主动地发展。教师只有重视语文课的时空拓展,积极地引导学生放飞时空的翅膀,才能
高校“三结合”是指教学、科研、生产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办学体制,它是摆脱教学、科研与生产相脱离的办学体制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为了做到这一点,就应建立教育适应经济建
美术课上的体验是指教学过程,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的一些教学环节,它在整个美术活动中表现较为突出。学生对绘画语言的学习,对美的法则的理解,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受是无济于事的。因为每个人都会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反应,对美的认识也千差万别。教师如果想象过于简单,用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体验,就忽视了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通过体验来实现的这一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机会,让他们充分体验
【正】 如何认识和评价十一年改革的实践和理论,是关系到能否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最终取得改革成功的关键问题。为此,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