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质量是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是教育人的追求,更是人民群众的期盼,那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呢?不同学段有不同理念和要求,但是作为中小学的教育人,共识就是实施有效教学。尤其是新课改,对小学语文人实施有效教学更是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主要就小学语文如何实现有效教学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探究,通过从教师导课、调动学生注意力、放飞学生的思维、重视课堂朗读、尊重每一个学生等几个方面的实践分析,最终提出了“五要五推”共同联动,打造精优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从而实现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目的。
五要五推;打造;精优高效;有效教学;语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5-0046-03
小学语文教学,由于教学对象年龄特征,往往使得我们的许多教师难以把握,要么因为内容太简单觉得没啥教,要么不经意把对象拔高成中学生来教。无论是哪一种做法,其结果都是可想而知的,也都是没有什么效果的,教师苦闷,学生无趣,这样就根本谈不上什么教学质量了。如不能正确的把握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不知道教什么,怎么教,不仅使自己的工作不好开展,而且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和兴趣的养成有很大影响,并且对学生今后更高阶段的语文学习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其实《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早就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暂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要彻底改变过去以教师的“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陈旧的教学模式,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的彰显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性,从而使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自觉成为精优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最终实现质量效益。那么如何实现打造精优高效语文课堂呢?我以为要从“五要五推”上下功夫。
一、要把握语文课堂导入艺术,推动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教师如果刚一上课,就能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就能够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就可能调动学生全身心的学习力量,其课堂教学效果自然是不可估量的,这就是导课。其实,语文课堂导入是一门艺术,如能合理运用,对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导课有很多方式,灵活地选择导入方式对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迅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是教师匠心独运的艺术呈现,如何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导入是第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好的课堂导入如三月的淅沥小雨,是美好春天开始的象征,是新的季节的预示,它能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气氛,在很短的时间里诱导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境地,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卢梭说过:“当这种学习兴趣已经成熟的时候,再交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可见,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而新鲜、灵活、易于接受的课前导入正是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并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作为经历和体验过很多语文老师讲课的学生来讲,一个好的课堂导入能更加引起学生的注意,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课堂效率得以提高。
如何导好课呢?就要求教师在到课前要真正明白导课的目的,那就是:安定学生情绪;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本课堂的学习目的,建立知识间的联系。明白了这个目的,就不仅能认识导课的重要性,而且还能积极探索每个课堂的导课方式方法,从而具有目的性、针对性、启发性和趣味性地进行课堂教学,其带来的课堂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如一位教师在讲《称象》一课时,设计的实物演示导课,效果就很好。他首先准备一杆最多只能称2公斤的杆秤和一块木头及一小块石头。一走进课堂,同学看到他带的“教具”就很感奇怪。这时他说,同学们谁能知道这块木头和这块石头的重量?怎么知道他们的重量?学生都说用秤一称就知道了,教师就开始演示了,很快木头的重量就称出来了,是1.5公斤。但是称石块,因为它超过了称的限量,结果当然称不出来石头的重量,老师就问同学们怎么办?学生有的说砸碎石块,一块一块称,有的说找大点的称等等,老师说如果称就这么大,石块也不许砸碎,你能知道石块的重量么?同学都陷入了沉思,这时,老师就说在几千年以前有个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孩子,他就遇到和我们同样的难题,但是他通过动脑子思考,最终解决这个问题,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他是谁?又是怎么解决的呢?学生异口同声的说想,老师说那么我们今天就学习《称象》。导课如此,其课堂效果自然就会很好。
二、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推动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
理论上,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实践中,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课堂更加充满活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就客观要求其脑、眼、耳、脚、手等多个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换句话,就是调动学生全身心力量来进行学习,这也是我们过去讲的,全神贯注,聚精会神,集中精力,一心一意。如果能这样,何愁课堂质量提不高呢。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有一位教学成绩一直很好的教师,在教学《称象》一课时,揭示课题后,他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要放飞学生的思维,推动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语文是语言工具,是培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效载体和平台。在当今的世界,思维多元化的今天,人们不再囿于一种思维,特别是要打破思维的定势。也只有这样培养的人才,才能在今后工作中富有创造性,才能适应今后的社会。因此教师在培养生时,不应以老学究的心态规范学生的行为和思维。特别在课文教学上,在首先把握作者原本思想的基础上,要助推学生放飞思维,教师不要用简单粗糙的评判来扼杀学生思维。其实,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的各抒己见,要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课文的内涵和外延。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在教学《称象》一文时,有老师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只有紧扣条件,善于动脑,就能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的很惊人,他说如果他在那个现场,他就可能接着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克服当时杆秤称量小的困难,说不定大磅秤早就发明出来了。呵呵,任何人听到学生的话一定会有很多想法的。这个老师因势利导,让学生们讨论。最后,老师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五要五推;打造;精优高效;有效教学;语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5-0046-03
小学语文教学,由于教学对象年龄特征,往往使得我们的许多教师难以把握,要么因为内容太简单觉得没啥教,要么不经意把对象拔高成中学生来教。无论是哪一种做法,其结果都是可想而知的,也都是没有什么效果的,教师苦闷,学生无趣,这样就根本谈不上什么教学质量了。如不能正确的把握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不知道教什么,怎么教,不仅使自己的工作不好开展,而且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和兴趣的养成有很大影响,并且对学生今后更高阶段的语文学习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其实《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早就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暂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要彻底改变过去以教师的“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陈旧的教学模式,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的彰显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性,从而使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自觉成为精优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最终实现质量效益。那么如何实现打造精优高效语文课堂呢?我以为要从“五要五推”上下功夫。
一、要把握语文课堂导入艺术,推动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教师如果刚一上课,就能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就能够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就可能调动学生全身心的学习力量,其课堂教学效果自然是不可估量的,这就是导课。其实,语文课堂导入是一门艺术,如能合理运用,对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导课有很多方式,灵活地选择导入方式对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迅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是教师匠心独运的艺术呈现,如何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导入是第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好的课堂导入如三月的淅沥小雨,是美好春天开始的象征,是新的季节的预示,它能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气氛,在很短的时间里诱导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境地,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卢梭说过:“当这种学习兴趣已经成熟的时候,再交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可见,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而新鲜、灵活、易于接受的课前导入正是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并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作为经历和体验过很多语文老师讲课的学生来讲,一个好的课堂导入能更加引起学生的注意,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课堂效率得以提高。
如何导好课呢?就要求教师在到课前要真正明白导课的目的,那就是:安定学生情绪;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本课堂的学习目的,建立知识间的联系。明白了这个目的,就不仅能认识导课的重要性,而且还能积极探索每个课堂的导课方式方法,从而具有目的性、针对性、启发性和趣味性地进行课堂教学,其带来的课堂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如一位教师在讲《称象》一课时,设计的实物演示导课,效果就很好。他首先准备一杆最多只能称2公斤的杆秤和一块木头及一小块石头。一走进课堂,同学看到他带的“教具”就很感奇怪。这时他说,同学们谁能知道这块木头和这块石头的重量?怎么知道他们的重量?学生都说用秤一称就知道了,教师就开始演示了,很快木头的重量就称出来了,是1.5公斤。但是称石块,因为它超过了称的限量,结果当然称不出来石头的重量,老师就问同学们怎么办?学生有的说砸碎石块,一块一块称,有的说找大点的称等等,老师说如果称就这么大,石块也不许砸碎,你能知道石块的重量么?同学都陷入了沉思,这时,老师就说在几千年以前有个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孩子,他就遇到和我们同样的难题,但是他通过动脑子思考,最终解决这个问题,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他是谁?又是怎么解决的呢?学生异口同声的说想,老师说那么我们今天就学习《称象》。导课如此,其课堂效果自然就会很好。
二、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推动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
理论上,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实践中,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课堂更加充满活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就客观要求其脑、眼、耳、脚、手等多个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换句话,就是调动学生全身心力量来进行学习,这也是我们过去讲的,全神贯注,聚精会神,集中精力,一心一意。如果能这样,何愁课堂质量提不高呢。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有一位教学成绩一直很好的教师,在教学《称象》一课时,揭示课题后,他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要放飞学生的思维,推动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语文是语言工具,是培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效载体和平台。在当今的世界,思维多元化的今天,人们不再囿于一种思维,特别是要打破思维的定势。也只有这样培养的人才,才能在今后工作中富有创造性,才能适应今后的社会。因此教师在培养生时,不应以老学究的心态规范学生的行为和思维。特别在课文教学上,在首先把握作者原本思想的基础上,要助推学生放飞思维,教师不要用简单粗糙的评判来扼杀学生思维。其实,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的各抒己见,要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课文的内涵和外延。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在教学《称象》一文时,有老师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只有紧扣条件,善于动脑,就能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的很惊人,他说如果他在那个现场,他就可能接着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克服当时杆秤称量小的困难,说不定大磅秤早就发明出来了。呵呵,任何人听到学生的话一定会有很多想法的。这个老师因势利导,让学生们讨论。最后,老师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