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因此,学校必须把班级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并认真学习德育工作政策文件,提高认识,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
一、存在的难点及原因分析
1. 学生言行规范差。中学生的行为习惯普遍较差,出现这些问题,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外,也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关。很多家庭教育就是疏忽了对养成教育的培养,长此以往,就导致学生出现诸多问题。此外,学校特别是班级,是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阵地,如果学校或班级的教育力度不够,管理的范围面过窄,时间一长,也容易让学生形成不良习惯;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也能给学生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
2. 学生的养成教育仍存在薄弱环节。长期以来,有些学校对德育重要性认识不够,存在“德育空泛化”的倾向,认为德育工作是务虚的,除了教学工作之外,其他工作似乎都可以划归到德育工作当中,造成班级的养成教育处于“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
3. 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仍欠和谐。学校、家庭、社区三方面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上还存在差异,有时步调不一,甚至相互矛盾。如学校要求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在家庭中,一些家长只强调子女的学习,其他事情全部包办代替了,使学校培养的良好习惯,在家庭、社会中被丢弃,影响了学生自立习惯的养成以及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整体效果。
4. 特殊群体缺乏关注。单亲家庭子女和留守学生在学生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家庭的残缺,总是或多或少地对孩子的性格和品行造成一定的影响。后进学生的群体、学生违法犯罪的案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是单亲家庭的子女和留守学生。
二、解决难点的策略
1. 展现文明形象,营造良好氛围。学生的问题,尤其是在学校里表现出来的问题大多是行为习惯的问题,如乱涂乱划、乱吐乱丢垃圾、说脏话、不尊敬老师、不团结同学、上课插话等,都是养成教育的缺失。一所学校,只要大多数或绝大多数的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这个学校的校风校貌就会上一个台阶,就会展现出良好的安全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因此,班主任要进一步提高文明教育的认识,结合班级学生实际,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如举办以“共建文明班集体”为主题的班会课,开展“文明之星”和“礼仪之星”评比活动等,加强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提升文明形象,营造一个文明、洁净的班级,这也就体现了德育的高水平。
2. 强化常规管理,形成养成教育。培养中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是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当前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难点、关键点和薄弱环节。结合教育部新颁发的《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的要求,作为班级直接管理者,班主任应努力加强学生基础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青少年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真正做到“严、细、实”。在落实过程中,要坚持“一项要求、百遍检查、千遍训练”,坚持“抓小事、抓小节、小题大做”。针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仍存在薄弱环节的问题,我们可开展以“做学习的主人,守纪的模范,环境的卫士”为主题的班会课,教育学生从身边做起,从习惯养成做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素养。推行“班干轮流制”“值日班长”等,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增长才干,培养集体主义、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同时加强卫生检查,配合学校开展“五星班级”和“卫生先进班级”的评比活动,坚持表彰先进,激励后进,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3. 构建合力体系,发挥整体效率。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因此,新形势下德育工作不应当将学校、家庭、社會教育割裂开来,而应该将三者有机结合,成为整体育人的系统工程,三者相互依靠,协调发展,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提高育人效果。如积极配合学校开办好“家长学校”,通过家访、家长到校回访等形式,建立经常性联系。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加强与自然村的沟通合作;面向社会开展丰富多彩、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等。
4. 关注特殊群体,促进健康成长。学校是学生生活的小社会,学生是小社会的主体。他们容易受所处的心理环境的影响,也即群体气氛的影响。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良好文化素质的熏陶,因此,营造充满关爱、自信、健康、向上的班集体氛围,对他们的身心发展尤为重要。作为班主任,要全面了解本班这群特殊群体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帮扶政策以及他们的具体情况,积极开展“牵手工程”,建立学困生、单亲家庭子女、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子女等学生名册,并递请级组要求全体任课教师结合自身实际,在班内各联系1-2名学生,并经常对这部分学生的生活、学习、家庭及家庭社会关系等情况深入了解,及时从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等方面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关心、辅导。同时还可使用各种手段加强与学生家长或其他监护人的联系与沟通,促进家校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突出整体育人效果。
5. 拓宽活动领域,提高德育成效。活动是德育的载体。只有通过实践、体验,才能让学生不断超越自我,从而扩展、丰富个体的精神世界,让他们在体验中成长。班主任要利用好活动这个阵地,大胆让学生参与和实践,进一步强化班级德育实效。我们可利用黑板报、广播站、礼仪岗、“国旗下的讲话”等活动,让学生自己去采稿、定版,亲自体验其中的辛苦和成就感。同时,积极开展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活动,在活动中受教育。如组织开展团员三人篮球比赛、学雷锋活动、感恩征文活动和古诗文朗诵比赛等,通过开展德育活动,使班级德育工作更活跃,效果更显著。
实践证明,只有通过落实有特色的班级德育工作,才会有力地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保证学校办学方针和办学理念的贯彻落实,为教育教学质量的稳定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存在的难点及原因分析
1. 学生言行规范差。中学生的行为习惯普遍较差,出现这些问题,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外,也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关。很多家庭教育就是疏忽了对养成教育的培养,长此以往,就导致学生出现诸多问题。此外,学校特别是班级,是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阵地,如果学校或班级的教育力度不够,管理的范围面过窄,时间一长,也容易让学生形成不良习惯;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也能给学生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
2. 学生的养成教育仍存在薄弱环节。长期以来,有些学校对德育重要性认识不够,存在“德育空泛化”的倾向,认为德育工作是务虚的,除了教学工作之外,其他工作似乎都可以划归到德育工作当中,造成班级的养成教育处于“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
3. 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仍欠和谐。学校、家庭、社区三方面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上还存在差异,有时步调不一,甚至相互矛盾。如学校要求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在家庭中,一些家长只强调子女的学习,其他事情全部包办代替了,使学校培养的良好习惯,在家庭、社会中被丢弃,影响了学生自立习惯的养成以及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整体效果。
4. 特殊群体缺乏关注。单亲家庭子女和留守学生在学生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家庭的残缺,总是或多或少地对孩子的性格和品行造成一定的影响。后进学生的群体、学生违法犯罪的案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是单亲家庭的子女和留守学生。
二、解决难点的策略
1. 展现文明形象,营造良好氛围。学生的问题,尤其是在学校里表现出来的问题大多是行为习惯的问题,如乱涂乱划、乱吐乱丢垃圾、说脏话、不尊敬老师、不团结同学、上课插话等,都是养成教育的缺失。一所学校,只要大多数或绝大多数的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这个学校的校风校貌就会上一个台阶,就会展现出良好的安全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因此,班主任要进一步提高文明教育的认识,结合班级学生实际,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如举办以“共建文明班集体”为主题的班会课,开展“文明之星”和“礼仪之星”评比活动等,加强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提升文明形象,营造一个文明、洁净的班级,这也就体现了德育的高水平。
2. 强化常规管理,形成养成教育。培养中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是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当前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难点、关键点和薄弱环节。结合教育部新颁发的《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的要求,作为班级直接管理者,班主任应努力加强学生基础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青少年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真正做到“严、细、实”。在落实过程中,要坚持“一项要求、百遍检查、千遍训练”,坚持“抓小事、抓小节、小题大做”。针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仍存在薄弱环节的问题,我们可开展以“做学习的主人,守纪的模范,环境的卫士”为主题的班会课,教育学生从身边做起,从习惯养成做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素养。推行“班干轮流制”“值日班长”等,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增长才干,培养集体主义、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同时加强卫生检查,配合学校开展“五星班级”和“卫生先进班级”的评比活动,坚持表彰先进,激励后进,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3. 构建合力体系,发挥整体效率。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因此,新形势下德育工作不应当将学校、家庭、社會教育割裂开来,而应该将三者有机结合,成为整体育人的系统工程,三者相互依靠,协调发展,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提高育人效果。如积极配合学校开办好“家长学校”,通过家访、家长到校回访等形式,建立经常性联系。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加强与自然村的沟通合作;面向社会开展丰富多彩、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等。
4. 关注特殊群体,促进健康成长。学校是学生生活的小社会,学生是小社会的主体。他们容易受所处的心理环境的影响,也即群体气氛的影响。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良好文化素质的熏陶,因此,营造充满关爱、自信、健康、向上的班集体氛围,对他们的身心发展尤为重要。作为班主任,要全面了解本班这群特殊群体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帮扶政策以及他们的具体情况,积极开展“牵手工程”,建立学困生、单亲家庭子女、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子女等学生名册,并递请级组要求全体任课教师结合自身实际,在班内各联系1-2名学生,并经常对这部分学生的生活、学习、家庭及家庭社会关系等情况深入了解,及时从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等方面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关心、辅导。同时还可使用各种手段加强与学生家长或其他监护人的联系与沟通,促进家校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突出整体育人效果。
5. 拓宽活动领域,提高德育成效。活动是德育的载体。只有通过实践、体验,才能让学生不断超越自我,从而扩展、丰富个体的精神世界,让他们在体验中成长。班主任要利用好活动这个阵地,大胆让学生参与和实践,进一步强化班级德育实效。我们可利用黑板报、广播站、礼仪岗、“国旗下的讲话”等活动,让学生自己去采稿、定版,亲自体验其中的辛苦和成就感。同时,积极开展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活动,在活动中受教育。如组织开展团员三人篮球比赛、学雷锋活动、感恩征文活动和古诗文朗诵比赛等,通过开展德育活动,使班级德育工作更活跃,效果更显著。
实践证明,只有通过落实有特色的班级德育工作,才会有力地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保证学校办学方针和办学理念的贯彻落实,为教育教学质量的稳定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