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素蛋白连接酶1在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新生内膜中的表达及意义

来源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lbuph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胞质泛素蛋白连接酶1(KPC1)在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的蛋白表达情况,探讨其在新生内膜形成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 将成年雄性SD大鼠(450 ~ 50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组,建模后以左侧损伤动脉为实验组,同时以假手术组的左侧正常颈动脉为对照组.实验组大鼠于损伤后1d、3d、7d、14d、28d分别处死并取材,采用Western blot检测KPC1蛋白、内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情况,以qRT-PCR检测KPC1的mRNA表达,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比较内膜增生程度;采用体外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建立增殖模型,运用Western blot及qRT-PCR检测其KPC1蛋白、KPC1 mRNA表达特征.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实验组KPC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PCNA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qRT-PCR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KPC1的mR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E染色结果示颈动脉球囊损伤后1d、3d时光镜下血管内膜增生不明显;7d时光镜下可见新生内膜,增生的VSMC向内膜下迁移,管腔开始狭窄;14d时,可见明显新生内膜,VSMC排列紊乱,内弹力膜断裂,管腔明显狭窄,内膜厚度超过中膜;28d时,血管内膜继续不规则增生,血管腔狭窄程度继续加重,狭窄超过50%.体外培养并模拟VSMC增殖,提取细胞进行Western blot和qRT-PCR检测显示,KPC1蛋白、KPC1 mRNA表达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刺激增殖后开始逐渐减低.结论 抑制KPC1基因表达可促进损伤内膜增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VSMC增殖有关.
其他文献
衣原体是一大类严格真核细胞内寄生、具有独特发育周期、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的细菌。近年来衣原体遗传学特别是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和新发衣原体如朱鹭衣原体、鸟衣原体、家禽衣
达格列净(dapagliflozin,1),化学名为(2S,3R,4R,5S,6R)-2-[4-氯-3-(4-乙氧基苄基)苯基]-6-(羟基甲基)四氢-2H-吡喃-3,4,5-三醇,是由美国Bristol-Myers Squibb公司和Astra Zen
期刊
@@
咸阳市某污水处理厂原工艺功能比较单一,出水氨氮超标严重,采用倒置A2/O工艺进行升级后,仍不能稳定达标,应用固定化生物催化剂(IBC)解决了这一问题。结果表明,投加IBC后,系统
内-8-甲基-8-氮杂二环[3.2.1]辛烷-3-甲磺酸酯与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三水合物反应得外-8-甲基-8-氮杂双环[3.2.1]辛-3-基-N,N二乙基氨基二硫代甲酸酯,经水解后,与截短
以泊洛沙姆407和泊洛沙姆188为温度敏感基质材料,海藻酸钠和羟丙甲纤维素E50LV为离子敏感基质材料,制备盐酸莫西沙星离子-温度双敏感眼用原位凝胶。通过考察不同基质对成胶温
采用正交试验,以外观性状、离心稳定性、黏度、流动性、pH值和药物晶体析出情况为评价指标,筛选含硝酸益康唑(1)和曲安奈德(2)的o/w型凝胶处方.所得优化处方为:1,2-丙二醇用
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吗替麦考酚酯微丸,以单因素试验优化了挤出-滚圆工艺参数及黏合剂、崩解剂和微晶纤维素用量等处方因素。所得优化工艺为:吗替麦考酚酯75%,微晶纤维素15%,
依据工程(火用)传递原理建立1-N型热交换链的(火用)传递模型,并确立相应的评价准则.对动力锅炉内热交换过程的各输(火用)元及全过程进行了(火用)传递计算及分析,并与传统的传
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了北京城乡结合区和郊区冬季大气颗粒物中饱和烃组分,检测出C11~C35正构烷烃及18种甾烷和32种萜类化合物,分析了它们在不同粒径颗粒物中的分布特征.运
ZrO2 thin films were deposited by r.f. reactive unbalanced magnetron sputtering. The influence of electromagnetic coil current on microstructure and optical 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