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应如何撰写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2168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常规的教学管理中,教育部门会定期检查或抽查教师的备课簿。笔者多年来参与这项工作时,总会发现教师临时突击备课,应付检查的现象屡禁不止。每当批评这种现象时,也总会有一两个不以为然的教师发出这样的声音:“备教案增加教师负担。”原以为是这师德、师风的下降,但调查后发现,下这种结论不免过于武断,不得方法要领的备课确实让教师们苦不堪言。要想给教师的备课“减负”,需要引导教师正确认识教学设计,把握教学设计的撰写方法。
  一、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是前提
  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教学设计逐渐代替了教案,其主要原因是教育理念的变化。传统的课堂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的“教”为主,所以教师课前准备的是“教案”。新课程改革后,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当的是引导者、组织者、学习协同者的角色,包含“教”与“学”的教学设计就应运而生了。“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策略与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及教学评价的实施的过程。如果一位教师没有更新教育理念,还以教师为课堂主体,学生被动地接收知识,无论他怎样设计,还是教案,而不是教学设计。
  二、正确进行教学前需分析是基础
  教学前需分析主要指深入教学工作实际,通过细致的调查研究来确定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和学生特征,并以此作为教学设计的依据。但往往这些最易流于形式,教师们要么不懂得怎样分析,要么把握不准,从而造成误解:八股文般的分析,增加负担!
  1.教材分析
  新课改以后,教材与过去相比变化很大,但很多教师教材写什么就教什么,不去了解教材变在哪里,为何而变。教师只有认真分析教材的作用和地位,分析某节课具体的教学内容、建立起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才能准确理解、吃透教材。教师还要分析编者的用意。只有多对比同一知识,新旧教材或不同出版社教材的变化,从教材中教学活动的安排去揣摩编者的良苦用心,教师才能知道从什么角度去落实新课程理念。
  2.学生分析
  许多教师往往认为学生都是这个班的学生,没什么好分析的。其实,学生分析不是指分析学生的所有特征,而是指分析所备的这节课的知识内容,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学习兴趣、学习风格等。毕竟每节课都是同一批学生,要有针对性确实不易,我们可采用“逆推思维”,也就是想好这节课自己准备怎样教,从学生特征上找到的依据是什么。比如,在教学中有一个环节准备让学生上来介绍自己的作品,我认为这样做学生会踊跃参与的,依据就是我班的学生好表现、喜欢交流。这样,学生分析就成了教学方法和策略采用的依据。
  3.教学目标分析
  对教学目标的分类,最著名的就是布卢姆所提出的分类方法。他把整体目标分为认知、动作技能、情感三大领域,其中,认知领域又分为知道、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在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中,教学目标多侧重于认知领域的知识目标。新课程提出了“三维目标”。现在又有一些专家学者多加一项“行为与创新”,把“三维目标”发展到“四维目标”。还有一些专家学者认为教学目标不能人为地割裂,应还原为整体的目标。面对这些分类,教师们有些迷茫,教学目标应如何分析?笔者认为,尽管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有不同看法,但相对普通教师而言,直接采用新课程提倡的“三维目标”分类法,比较容易全面、客观、规范地分析教学目标。
  (1)“三维目标”为何必要
  如何理解“三维目标”?在此,我们不妨做个假设:有一种学生学习成绩非常好,每次考试都得满分,也就是我们传统评价中的优生,他们达到了第一维“知识与技能”目标;有一种学生反应总是迟钝点儿,知识掌握得慢,每次考试都不及格,这应该是我们传统评价中的差生,但他学习方法和过程是正确的,我们就不能把他当成差生,因为这样的学生达到了第二维“过程与方法”的要求;还有一种学生,知识掌握得不好,学习方法也不对,但他是认真的、要求上进的、遵纪守法的,我们也不能把他当成差生,应该评价这样的学生达到了第三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当然,一个真实的学生不会是这三个极端,而是在这个三维空间中的某个位置。既然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有没有达到预定效果的依据,那么,我们就应用这三把尺子衡量学生的学习有没有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要求。
  (2)“三维目标”如何描述
  对教学目标的阐述一般采用ABCD描述法。A阐明教学对象,即学生;B说明通过学习后,学生能做什么;C说明行为变化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D为达到所要求行为的程度。
  在“三维目标”的描述中,教师们最容易出问题的是“过程与方法”,往往忘记了它是教学目标,写成了对教学过程与方法的描述,如“让学生进行讨论,谈谈对电脑的认识”。这不是目标,只是教学的一个环节,这个过程背后隐藏的教学意图才是教学目标。还有一个问题是教学目标空洞,把目标分析成不可能达到的、没法落实的任务,使教学目标成为摆设。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小学信息技术《伙伴任我加——画图中的复制和移动》一课的教学目标值得参考。
  知识与技能:掌握通过菜单对图块进行复制、粘贴的操作;知道Ctrl 拖放的快捷复制方法;学会在不同文件之间进行图块复制;理解复制时各个操作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能尝试运用所学的多种技术组合解决问题;能在遇到问题时主动向同学或老师求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合作中能树立大胆表达自己观点及团结合作的意识;能感受家庭的温暖,认同爱家、尊敬父母的情感。
  4.重点、难点分析
  在重点和难点的描述上,应该描述的是教学内容本身,而不是教学过程。重、难点分析后,在后面的教学过程设计中就应体现如何突出重点、如何突破难点,否则就变成了为分析而分析。还需注意的是,重点不一定是难点,难点也不一定是重点。如果难点是本课的重点,那么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就应加重教学力度,突出重点。对于不是重点的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则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举重若轻的方法轻易过渡,而不是花大量时间和精力纠缠不清。
  三、准确把握教学过程设计是关键
  1.从“备知识点”转向“备教学活动”
  细看教师们的备课簿,教师们所写的教学过程往往是书本上知识的罗列,甚至全抄教材上的解题步骤。有些新教师的备课簿则是备好上课时讲的每一句话。在一些教学报刊中发表的教学设计,有一定比例写成了教学实录,甚至“排演”了师生的对话台词。其实,这些都是错误的备课方法,焉能不越“备”负担越重?避免这些问题的一个办法,就是要把“备知识”转移到“备教师活动”和“备学生活动”上来(如以下案例)。
  师:今天阳光灿烂,最适合郊游。下面,我们来跟小新一家到画图世界去郊游一番。(板书:画图)
  课件介绍后,打开“公园”图片。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师(引导观察):怎么有株花开到路中间去了?它应该在花坛中才对啊。谁能想出办法,将它移到花坛中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操作(板书:选定、透明、撤消)。
  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动手操作。
  设计意图:复习跟本课学习有关的画图技术,为新课练习与探究作铺垫。
  2.从“知识讲授者”转向“探究学习的主持人”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在讲台上不厌其烦地讲授知识,所以教案中难免要备下非常多的讲授内容。新课程提倡以学生为主的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那么教师就应像一位活动主持人,用寥寥数语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指示探究的方向。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备“活动主持人”也是一种“减负”,以下教学过程就很好地体现了教师的这种“活动主持人”身份。
  师:现在给大家5分钟尝试一下能不能摸索出画图中是怎样复制的,将小花复制10株,放在花坛中。
  学生自主探究尝试。教师给出三个提示:回想文件的“复制”、“粘贴”操作、看画图软件的“帮助”文件、小声问一问旁边的同学。
  师:有同学已经学会复制的操作了。现在,我想看看你们找到的方法跟我的方法是否一样。
  请学生到教师机上演示。教师板书相应步骤。
  3.从“侧重单一目标”转向“多维目标并进”
  教学过程应明显体现教学前需分析的结果,特别是在教学目标的落实上。在实践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最容易被教师忽略。下述教学过程则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目标,值得参考。
  师:有了这辆三人自行车,我们跟小新全家一起出发,游遍了公园,看到、学到了很多东西。现在,我们自己当一回设计师,把郊游的场景设计得更加丰富、美观,完成后创作一个你跟爸爸、妈妈去郊游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看谁设计的家庭最温馨。
  教师提供素材。学生利用素材设计、创作故事。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综合运用所学技术进行自主创作。
  师:完成的同学互相说说你的创作心得与故事。
  推选优秀学生进行汇报。
  设计意图:在创作故事中感受家庭的温暖,认同爱家、尊敬父母的情感。
  四、撰写教学后记是习惯
  教学设计的最后是教学反思,它是教师记录的、经教学实践检验后的教学经验和不足。经常性的反思有利于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笔者认为,不必课课反思,有感触则记录,无则免。教师建立自己的教学博客,养成记录教学日记、教学故事、教学反思的习惯,是行之有效的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
  
  (作者单位:广东电白县教育局教研室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青年课题(ECA090442)阶段成果。
  
其他文献
从幻灯片教学、录像教学、多媒体教学到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从网络整合教学到移动终端支持下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断地冲击着传统的课堂教学。尤其是“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为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深度融合提供了保障。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是指每人拥有一台数字化学习终端,并能够运用所提供的平台和资源进行有效的学习。由于它改变了以往教师讲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拓展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盛唐文士殷璠编选《河岳英灵集》序中说:“开元十五年后,声律风骨始备。”特别强调“开元十五年(727)”这一时间节点,并把唐诗繁荣的原因归结为“主上恶华好朴,去伪从真,使海内词人,翕然尊古,南风周雅,称阐今日”。这位雄主就是大唐盛世缔造者唐玄宗。  李隆基(685—762)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对唐代文学艺术发展影响最广泛也最深远的皇帝。《旧唐书·玄宗本纪》说“(他)性英断多艺,尤知音律,善八分书。仪
当学生借助微课在家学习,已掌握了原本课上教学的一部分内容后,在课堂上,学生会带着学习经验有备而来。带着问题而来,会出现由学生引导课堂的局面。如何引领学生的学习向更高层次发展,让课堂成为学生真正解决问题的场所,是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的应用题》是小学一年级教学的一个重点。在教材中,这是第一次出现两个数量之间的比较。这个知识点看似简单,但要真正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大课堂互动学习平台  北京金商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张 福  在金商祺数字校园产品中,大课堂互动学习平台是以支持教学服务为主的产品,是一个支持混合学习模式、贯穿于“课前—课堂—课后”的综合性互动学习平台。以老师和学生为中心来进行功能设计,以课程为中心来组织教学活动和资源,为老师和学生搭建一个易用、实用的学习平台。平台支持各种浏览器使用,同时自带基于Android和iPad平板的客户端,支持平板互动课
PPT中视频的美化特效处理  教师问题描述:  您好,我的PPT中插入了一个视频,没有全屏播放时的画面显示是一个黑色的大框,看着特别不美观,我想将视频中的一个画面设置成这个视频的封面,显示在PPT里,请问怎样操作呢?  工程师回复:  老师,这个可以利用 “格式”菜单通过选择和更改视频样式等选项来完成。   原图 效果图  工程师远程连接并操作该老师的电脑,做出以下操作步骤
“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迫切要求教与学的‘双重革命’,加快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转变,从课堂学习为主向多种学习方式转变。我们必须主动适应这一转变,加快推动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满足学习者的多样化与个性化需要,使教育更加体现以人为本。”这是刘延东副总理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提出,“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
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 高国军  信息素养是现代社会人才的重要素养之一。从人的成长和发展来看,信息素养的养成是一个动态和全息的积淀过程,不是仅在基础教育阶段就能够形成的,也并非学习一两门课程就能达成的。信息技术课程把培养信息素养作为课程目标,充分说明了课程的价值及先进性,但其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课程群中的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课程,其课程目标必须从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渐进至信息素养的培养
在研究利用网络辅助教学的过程中,笔者用Moodle(“魔灯”)平台设计了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一课;在对云计算辅助教学的初步探索中,笔者又利用微博、问卷星、Google平台等开放网络对同一课进行了设计。经过课堂实践后,我们对这两节课进行了细致的揣摩与比较,初步探索了基于局域网和开放网络的课堂的各自特点,进一步理解了如何开展云计算辅助教学。  ◇基于Moodle平台的局域网课堂  
中关村第二小学于1971年建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壮大,目前学校已成为拥有中关村、华清、百旺三个校区的品牌学校。面对一校多址的办学现状,如何让学校优质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竞争力,学校明确提出构建高效的“多校区管理模式”,以最大限度地确保各个校区的发展步调统一,确保中关村二小的优质品牌不缩水。  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是实现多校区管理的有效策略  多校区办学作为时代的产物,拓展了办学空间
本市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活动在我校举行,笔者有幸观摩。其中,数学特级教师黄德忠执教的小学二年级《认识角》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认为这是一节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相整合较为成功的范例,多媒体课件在导入、重点、难点、结尾几个关键点处恰到好处地运用,实现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一、在导入处娓娓道来,承载人文味儿  课件出示孔子雕像。  师:今天,我为大家请来了一位教师,认识他吗?  学生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