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职服装设计教学中传承民族文化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ux_sec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其中包含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怎样在高职服装设计教学中传承这种民族文化,成为目前重要的研究课题,它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发散思维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给予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思想意识、见识开始变得开放,服装设计也变得更为多样化。我国文化底蕴深厚,有着丰富的民族服饰文化,怎样将自身优势转变为新的服饰设计形式,继而设计出端正高雅、民族气息浓厚的服装作品,有待进一步研究。
  一、着眼于思维模式引导
  信息技术引领时代发展已经成为发展共识,知识搜集与保存变得尤为便捷、多样化,而知识的整合与创新成为重要内容。高职服装设计教学中,相对于填鸭式的灌输民族文化,不如研究怎样引导能够学生自主感受民族文化精髓,进而将其应用在服装设计中。以苗族服装设计为例,苗族服装从颜色搭配上分析更具特点,视觉感强烈。苗族人在服装设计装饰上如同他们热情、奔放的性格,善于应用高纯度的颜色装饰搭配深蓝、深紫。苗族文化发展与服装设计相连接,传递出浓郁的民族情怀。在较长一段时间,苗族人经历着民族变革与残忍的压迫,而勇敢、坚强的苗族人并没有被困难所击倒;苗族人英勇反抗,在逆境中求得生存并创造了属于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化。苗族人就像民族服装中绽放的花朵,将民族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做服装设计工作时,人们应该将创新的视角与着眼点落实在深入挖掘每一个民族文化的精髓上,不断发展创新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
  在高职服装设计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在逆境、困难中依然不放弃、勇往直前、心怀希望的精神内涵。将民族精神作为教学核心,再与当下服装设计特点结合,利用民族元素展开服装创新与文化继承,意义深远。
  将廓形线条的大气简单与面料的悬垂性作为民族文化背景下的雄伟与庄严,采用活泼大胆的颜色充分展现苗族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这也就是对苗族文化的继承。在服装装饰、材料、图案设计上,教师不必过于严格。因为,传承并非代表复制,抓住重点给予学生更多创新、想象空间也未必不好。此外,在形式美教学中,教师也要对学生有着较多的包容与指导。传承民族文化需要人们在生活中感受与汲取,但也无需过于强调民族情怀、传统文化,这对学生思想意识创新具有消极作用。因此,还需要教师立足于思维模式的引导。
  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采取寓教于乐形式
  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发现,相对于理论教学,实践手工制作更能够让学生提起兴趣,更能够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另外,高职院校更多地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在综合文化素养上有待进一步关注。因此,怎样在服装设计教学中根据学生特点、扬长避短传承民族文化,成为教师教学重要研究课题。笔者建议,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展现和动态化的教学模式。
  第一,苗族民族文化中最为显著的地方在于歌曲内容,苗族人将文化历史发展以故事的形式展现出来,再制作成曲进行演唱进而传承。例如,蜡染的故事,相传有一位爱美的苗族女孩,因为喜爱蝴蝶的美丽想捕捉蝴蝶以装饰自己,当蝴蝶知道后则用翅膀的鱗粉在女孩的衣裳上作画,进而逃脱被抓。有了美丽的衣裳后,女孩开心地放走了蝴蝶。但很快她发现鱗粉在长时间自然环境影响下逐渐脱落,于是她开始到处搜集染色固色的方法。最后,她的坚持感动了蜜蜂,蜜蜂告诉女孩如果你让我免受风雨催打我可以教你蜡染。于是,蜜蜂被人们喂养起来,女孩也学会了蜡染。尽管故事内容是虚构的,但是其中传达了较多信息,蜡染中的蜡液就是从蜂蜡中提取的。苗族人将这种民族文化编为生动、有趣的小故事继而传承,这给现代教学带来了启示。
  第二,当学生了解苗族文化后,教师带领学生深入苗族人的生活,学习苗族文化。这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具有重要作用。此外,教师也要引导学生主动研究苗族服装设计精髓,学习其中的图案、色彩搭配等,再结合自己的创新思想与技巧进而达到学以致用。这一方法有助于学生学习民族文化,激发学习兴趣。相对于教师一味的理论讲解,这种教学形式效果更佳。
  三、结语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幅员辽阔的国土养育了众多民族,而每个民族又都有其光辉灿烂的历史文明和独具特色的服装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的民族服装文化是由汉民族服装和少数民族服装共同组成的,形成了中华文明独有的服装文明体系,产生了各民族服装独具的特色,以及各有其内在联系和渊源的民族服装文化风格。中华民族服装文化历史悠久,民族服装文化底蕴深厚,这是非常形象的教科书,对高职院校服装设计教学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理论元素,因为服装设计是一门综合知识相结合的学科,民族服装文化能够让服装设计理念得到升华,能够培养学生对服装设计学习的兴趣,能够促进学生在服装设计时灵活运用民族元素。
  总之,民族服装设计是服装设计的特殊形式,在时尚设计中占据重要比重。而作为一名服装专业教師,有义务引导学生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并将其应用到服装设计中。当然,教师还要不断探索、实践,进而更好地发扬民族文化。笔者分别从两方面进行分析,即着眼于思维模式引导、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采取寓教于乐形式,希望对高职服装设计传承民族文化教学有所
  帮助。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其他文献
《白鹿原》被称为记录中国人心灵和传统分化变迁的一部史诗,聚焦关中平原白、鹿两个家族跨越几代的各种社会政治环境中的恩怨纠葛,其人物丰满、线索复杂,曾经被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西安市第一秦腔剧团曾在2001年将小说《白鹿原》改编成同名现代秦腔戏。2002年,由石良改编、李志武绘画、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连环画本《白鹿原》发行。2005年,经过总政话剧团著名编剧孟冰的改编,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著名导演林兆华将《
期刊
马浩,江苏邳州人,现居南京。作品见《散文海外版》《散文百家》《延河》《雨花》《牡丹》《读者》等海内外数百家报刊。著有文集《指间的沙》《给窗口加块玻璃》《万物有灵》《都将诗情付酩酊》等。  镇尺  镇尺,又称镇纸。大凡沾染点文气的东西往往会给人文质彬彬的感觉,镇尺却是另类,镇尺的本质是镇压,有用武的意思,用时髦的话说,是“文汉子”。  书房中,有时我会对着镇尺发呆,纷杂的有趣的想法就在这呆想中生发开
期刊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构造了“月亮”意象,他利用这一意象诠释了西方文化领域的现代主义。这一诠释不仅完成了对传统的颠覆,同时又实现了西化之路——对月亮颠狂意象的借鉴。  《新青年》杂志1918年第4卷第5号上刊登了鲁迅的白话文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填补了中国现代文学领域没有现代体式创作白话短篇小说的历史空白。文中以“今天晚上有很好的月光”作为开头,不仅颠覆了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月亮意象,也引发出狂人对当时
期刊
“体性”一词最早见于《国语·楚语上》,“且夫制城邑,若体性焉,有首领股肱,至于手母毛脉,大能掉小,故变而不勤”,意为“身体”;法家的《商君书·错法》则进一步将其表意为“禀性”,“夫圣人之存体性,不可以易人”;《庄子·天地》也提到“体性”概念,“体性抱神,以游世俗之间者,汝将固惊邪”。成玄英作疏“悟真性而抱精淳,混嚣尘而游世俗者,固当江海苍生,林薮万物,鸟兽不骇,人岂惊哉”,意为“体悟真性”。由此可
期刊
漫漫数千年,泱泱中华一路走来,一路沧桑,一路辉煌。盛唐万国来朝的繁华,两宋琴棋书画的风雅,文人墨客的吟咏抒怀,才子佳人的风花雪月,旌旗猎猎的肃杀征战,或凝成诗,或聚成词,一字一句,跟随着历史的年轮,时间的轨迹,向我们诉说着几千年前华夏大地的物华天宝。  站在盛唐的大兴宫之巅,我看见那个风流倜傥,惊才绝艳的大诗人,从川蜀大地走來,欣赏“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月光洒落,为他平添几分才情,勾
期刊
张中儒,1962年生于山西省平遥。1992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吴道子神笔绘嘉陵》,2002年连载长篇小说《天下第一号》,目前已发表小说及散文二十余篇。  这株唐柏的来历,被刻在一块入土千年又重见天日的唐碑上,它与慈云寺同龄,碑文写于唐文宗太和元年,由一位法号慧显的长老所书。碑文记述了慈云寺的建造过程,唐柏也记录在内,它原本是一棵长在寺旁崖壁处的幼柏,由慧显和尚移植而来。  红墙碧瓦的慈云寺,最初的规
期刊
潮汕地区文化灿烂,在各种民族融合的情况下,各种各样的文化差异带来文化碰撞。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等的冲撞、融合,使潮汕文化形成一个特殊体。在宗祠、神祠等的统治基础下,潮汕人民形成“唯灵则信、泛信不专”的信仰特征,信仰仪式不仅带有以血缘、统治为核心的宗法制度特征,还具有重要的集体精神寄托作用,成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着重讲述道家的“贵生恶死”思想对潮汕地区祭拜仪式的影响,从而为潮汕文化的研究者
期刊
陕北民歌是陕北这幅美好画卷的点睛之笔,它让陕北更加富有自己独特的韵味。要想了解陕北的民歌,人们就要先了解这里的特点和风土人情,进而探索陕北民歌的特点和根源。只有熟悉陕北民歌的特点和代表作,人们才能更好地将其传承和发展。想要更好地了解陕北民歌,人们就要了解它的风格和演唱技巧,全方位地了解和发现陕北民歌独特的风华和美丽。  一、陕北的地域特点和民歌类型  (一)陕北的地域特点  中国的国土非常非常广阔
期刊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将信息以声音、动作、文字、图画等方式传递给他人。其中,图画往往加插在文字里,用以帮助人们理解文字内容。现代设计中,插画是重要的视觉形象要素,同时插画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插画的历史从传统的壁画、木刻版画到现在的电脑绘制,已经成为受众所接受的表现技法,并成为新的艺术形式。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插画的表现形式变得多种多样,插画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审美习惯,使得设计师也必须改变设计思路
期刊
横空出世的《舌尖上的中国》,瞬间成为全社会共同谈论的话题和全媒体争先报道的对象,铺天盖地,不可不谓中国电视传播史上的一个极富研究价值的案例,更是中国纪录片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它作为一部成功的纪录片IP,每一季都备受关注,第一、二季都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舌尖上的中国3》换了整个制作团队,解说还是由李立宏配音,2018年2月19日在中央电视台每晚八点播出,共分八集:《器》《香》《宴》《养》《食》《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