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拂晓,岁月传香

来源 :幸福·婚姻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son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伍剑是一位实力儿童文学作家,从儿童校园生活的书写到童年文化的书写,他的创作顺利地实现了艺术转型。《外婆》和《西大街》这样的小说,为他赢得了好的声誉,也使他在儿童读者中更加具有威信。
  最新由长江少儿出版社出版的《西大街》,是一部不可小视的佳作。它的故事从一条熙熙攘攘、充满生活气息的老街说起,在对街坊邻里间琐碎而饶有韵味的生活画面的细致刻画中,展开了一幅独具楚风汉韵的令人回味悠长的画卷。小说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塑造了诸多形象鲜明、丰富立体的人物形象。“我”与童年玩伴启善、建国三个楚地少年,勤劳温柔且具有朴素智慧的外婆,古朴热情的赵二爷,仁厚仗义的萧海师傅,看似严肃古板实则热情赤诚的李希仁老师……作者用清新质朴、含蓄克制的文字,使一个个血肉饱满的人物流动在细致真实又不失诗意渲染的历史场景中,有意淡化苦厄,传颂出楚地人民柔软坚韧、安然自若的乐观态度。
  少年启善是《西大街》里的主角,在整个故事中占据了大量的篇幅,可以说,整个故事是以启善的成长历程为线索。在故事中,启善父亲因为“犯错”回到乡下,在事故中意外离世,这是启善整个成长历程发生变化的转折点。在启善一家还未发生变故时,他还是个正直而胆小的孩子。父亲离世之后,瞎奶奶带着启善再次回到老街,他的变化令大家感到陌生。在店铺偷鸡蛋、抢女孩的冰棒,带走“我”家的香炉,被惩罚后离家出走……启善做了许多的“坏事”,令西大街的人们对他产生道德上的恶评。但事实上,作者有心为这些情节解释了一套属于孩子的逻辑。启善的这些行为,符合了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以及突然的家庭变故之下,一个孩子会做出的行为反映,展现了一个男孩独自成长的道路上所遇到的困惑和困境,一种叛逆与依赖的矛盾心理。事实上,对于启善来说,他是不幸社会生活中的受害者,但作者有意弱化时代的悲苦,只以一个儿童天真的眼光去看待一个同龄人,这也恰恰符合了儿童文学创作中儿童的心理与视角。对启善这个角色,作者有着诸多的谅解和同情,也展示了他以丰沛的爱为底色,以孩童敏锐客观的视角展开现实书写的创作特点。每一件偏离道德轨迹的事件,恰恰是他善良本真的激发与流露,作者在启善最终奋不顾身挽救落水之人的事件中,将这样一种孩童的天然野性与本真,升华为传统道德审美中“善即美”的审美理念。
  对成人世界的深度观照,也是《西大街》的魅力所在。整部故事对于启善父亲这一形象的刻画也是举足轻重的。从瞎奶奶、萧海师傅、戴眼镜的娃娃脸老师等众人的话语中,一个英勇的,沉默的,为人民牺牲的英雄形象深入人心。父亲的角色在一个男孩的成长过程中的分量不言而喻,故事中父亲虽然并没有直接参与启善的成长,但是深刻地影响着他的行为路径,这也恰是一种善良本性的回归与传承,凝结着作者对父子间代际传承的思考。作者着意刻画了孤苦伶仃的章道士与同样孤独的启善结为父子的情节,并将历经世事后的启善的纯良本性表现在对章道士的生前与死后的孝道中。由此,“父亲”抽象为一个意象,一种精神传承的符号,使得一个少年的成长之路得以圆满回归。
  很有意思的是,《西大街》还有一条颇具深意的线索,即“我”学书画的经历。故事中的“我”应该是作家是伍剑先生少年的化身,在“我”向建国父亲学画的过程中,展露出了对于书画的天赋;得到李希仁先生亲传与教导后,终有所成,并且深刻地影响了“我”的精神品格。这一情节在故事叙事中绝不是赘笔,而是作者颇具深意的安排。在“我”学书画渐入佳境的过程中,启善先是以“我是粗人,讨厌读书”来掩饰自己的敏感自卑,继而又偷学我写字读书,最终得到李希仁老师的教导,能够自豪坦然地贴出自己写的“大红纸春联”。在同龄人伙伴“我”的影响下,自然地唤起了启善“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的深刻变化。教育是什么?雅斯贝尔斯给出了詩意的阐释: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
  童年是一个人一生的起点与归宿。那是一片朴素、自然的天地,亦是人追寻人生终极意义时终将回归的路径。伍剑先生的《西大街》以其回望童年,在真实细致的生活情景和浓郁悠远的乡土情结中,勾勒出一条少年成长的路途,途中有迷失,有矛盾,亦有一夜长大的天光拂晓,散发着墨香、酒香、人情香……于是,我们可以断言,《西大街》的出版不仅仅是一部适合儿童读者的作品,还将把成人读者带到一个朴素自然的时空里!
其他文献
第二天,我们在扎通寺见到了丹增的奶奶和他在那里出家的弟弟。  丹增的弟弟小时候身体不好,总是咳嗽发烧,但是一遇到扎通寺的江白活佛,马上不烧不咳,后来父母就把他弟弟许给寺庙,在那里当了和尚。  丹增的奶奶和弟弟住在扎通寺后山上的一个院落里,房子是由寺庙出地、家里出钱盖的。这个院落里还有其他五六间类似的房子,也都住著小和尚和陪伴的家人。这样就在扎通寺内部形成了一个小型“社区”,妇孺老幼,炊烟袅袅,鸡鸣
期刊
从重丁教堂出来,道路顺着江流左拐右拐,经常会出现很急的弯,我们捏紧刹车,不敢把速度放得太快。好在靠江的一侧建有护栏,不至于担心冲进江里。  骑了两三公里,前方又出现一个九十度大拐弯,只好把速度压得更低,小心翼翼地转过弯去。顿时,一股挟裹着水汽的强劲大风向我们袭来,同时天色一暗,有泰山压顶之感。我倒吸一口凉气,本能地抬头一望,只见两道绝壁拔地而起,兀然立于眼前。这绝壁分列江的左右,夹岸而立,高耸入云
期刊
作者简介:谢春枝(笔名茹冰,紫藤冰冰),女,湖北人,现居武汉。博士,研究馆员,业余时间从事文学创作,创作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近百万字。发表中长篇小说多部,出版长篇小说《紫藤》,作品散见于报刊与网络,现供职于省级公共图书馆。  悲与喜,否与泰  转换不过瞬间  植物和阳光不解盛极而衰的风情  正好供我们肆无忌惮地挥霍  让绿叶覆满象牙色肌肤  百合沿指尖暗香跳跃  长发牵牛缠绕,所有的蓝  都不许泄
期刊
在一家网店订购了一枚篆刻印章,看完客服发给我的设计图样后,我觉得“之”字的刻法不对。客服说:“这是参照唐代某位大家的印章刻法,很有底蕴,刻章师傅特别讲究。”听他这么一说,我还有点不相信。我查了这位大家的印章,发现他的几十个印章图样就没有这种刻法。我再次问客服,客服一开始还辩解,后来不好意思地说:“这种刻法比较省事。”  ——504010  有一次,我在网上买了一支500块钱的百乐笔。因为在那家店我
期刊
我在一个类似于大杂院的公寓里长大。我家所在的公寓一共有八户人家,有不少同龄的孩子。不管是同岁的,还是稍稍大点的,或者小点的,大家都在一起玩耍,不管什么时候,身旁都不会缺少玩伴。  住在公寓里的人,关系都十分融洽。即使是大人,也可以自由出入别人家,甚至对别人家抽屉里放了什么东西都了如指掌。不管是去小巷子还是公园、空地,抑或车站内的糕点店,只要在家的周边,去哪儿都没有不认识的人。邻居家晚上做的是土豆烧
期刊
石階把拢起的折扇藏在山林  拾级而上,一步步撑开  扇骨的缝隙  鹰翅扑来汹涌的沉默  连篇累牍的算术  如松涛过境,答案敲打出  光阴断裂的声音  有的,如繁星落地  开枝散叶果实累累堆积  有的,卷面清癯  凝着墨水里化不开的泪滴  纵然可以共衾取暖  喧嚣和悲喜,枯叶标本般  定格在,方寸漫漶的数字里  生命,需要一次救赎和逃离  有多少灵魂  经得起频繁的开阖,探秘  摩肩接踵地展示  不
期刊
只到現在,我都不好定义一款在宜昌很有名的小吃“凉虾”,到底应该算饮品还是小吃?  从文本角度看,宜昌所有关于“凉虾”的介绍资料,都把“凉虾”归于小吃的类别,最近宜昌的烹饪专家、媒体、市民代表共同评选出“宜昌十大名小吃”,“凉虾”赫然在列,并向全国发布;从宜昌市民日常食用“凉虾”的习惯看,无论是过早还是吃正餐,市民们都接受把“凉虾”划入小吃的现实,从未有过什么疑议。但以我的看法,似乎把“凉虾”归为饮
期刊
1984年,我因为学习偏科而高考溃败,连预选都没选上。无奈,只好背着铺盖卷灰溜溜地回家,内心十分沮丧,生怕父母亲怪罪,可又不得不面对现实。  一个农民的孩子,考不上学,就意味着这辈子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修地球。  走进屋,父亲见我背着行囊,一副狼狈不堪的样子,问我:“咋这早就放假了?”我耷拉着头,低声回答:“没预选上。”便一头钻进了屋里。父亲再没说什么,只顾干他的活儿。  那段昏暗的日子好难熬,整
期刊
连续三天了,她不断地猜测和追问男朋友,为什么比往常晚了半小时回来,他开始不耐烦,开始发脾气,开始怪她太幼稚、太烦人。  他的话让她受伤害,她开始哭,不,应该是哭喊。她大声地哭喊说,我这样还不都是因为在乎你,因为爱你?我这么爱你,你却觉得烦,这简直太讽刺,太悲哀了……  其实,事情的起因,只是因为连续三天,小伙子都晚了半小时回来,而这半小时里,他只是和兄弟们在街边的小吃摊上坐了一下,喝了瓶啤酒。事实
期刊
2013年,我是与家人一起在迪士尼乐园迎接新年到来的。总而言之,这是一次很好的出行,给我留下了很多记忆,而且有一个是我特别想与大家分享的……  经过一整天的排队等候,玩各种项目,我们全都很累了,所以就找了一家餐馆坐下来吃饭。吃完饭之后,我走出门外,遇到了一名工人,他正低着头专注地打扫扔在地上的垃圾。  我在他面前停下。过了一会儿,他抬起头看着我,我们的目光相遇了。我完全沉浸在当时的情景之中,沉默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