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存在的理由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sac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能化和功利化的学习正逐渐消解着本属于象牙塔内的求知欲,我该如何摆脱功利性学习的怪圈呢?
  困惑关键词:功利学习 浮躁 恐慌
  提问者:郭晗
  西北大学
  石述思老师您好!
  我叫郭晗,进入大学以前,我所憧憬的大学生活是深入到一个相对广阔的世界里,去构建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的过程。然而如今我觉得目前的学习与当初的期待早已背道而驰。虽然看书阅读,但学习的范围已经缩小到如何提升自己的所谓“核心竞争力”方面,但无论是英语、计算机考级,还是专业证书的考试,这种技能化的学习让我开始怀疑自己在这样的学习状态中能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这是一种心理状态,也是一种社会现实。如今不管是博士加冕,还是公考大热,许多人都被这个社会的潮流裹挟着向前,却迷失了自己的方向。想来如今的浮躁,是与功利性学习相生相伴的,而人的内心似乎应该有更加丰富的东西来填充,才会不那么苍白,才能够感到踏实吧。
  这就是我面对的矛盾。一方面,不停地进行技能化和功利化的学习;另一方面,又时常觉得内心恐慌,觉得自己偏离了读大学的初衷。这样日复一日,我们的努力目标是什么,我们奋斗的意义何在?我深知大学教给我们的不应是生存的技能,也时常在想能否去突破一些常规的界限,过一种不一样的人生,然而却始终不敢跳出这个圈子,每当遇到自己不愿意去做的事,但可能对我的前途有益时,我就会逼着自己去完成。我依然随着大流起起伏伏,与绝大多数人保持一致,以使自己获得一种安全感。
  也许功利性学习也有它的功用,但它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它永远无法让我看到另一番更为广阔的天地。怎样才能消除这种内心的浮躁与恐慌,跳出功利性学习的怪圈呢?
  郭晗你好!
  看到你的来信感触良多。也许是命中注定,你们这代人注定要经历特殊的磨难——改革开放的红利可能没有享受太多,却承受了太多阵痛。这样的一代人其实更有希望出大师——你们以个体的名义实现了独立,而苦难又是卓越的催化剂。
  “凤凰生于火,珍珠生于伤痕。”希望这不是现实。因为只有少数人能达成理想,获取成功,其余人终将集体回归大多数人的生活轨道,但你仍不能轻言放弃,因为你正在经历人生最宝贵也是最容易虚掷的青春。
  记得在我十八岁的时候,感觉自己终于摆脱了家长的束缚,自信地开始了有生以来的第一次独自远行。那时,大学校园的广播站为我们这些新生播送的是一篇激情昂扬的散文,名叫《天之骄子》,很蛊惑人心,搞得很多同学都将当总理当成自己奋斗目标,如果安排他当个部长他肯定当成一种侮辱跟你急。当时的我还不知道自己未来会成为什么人,只知道听从内心的召唤,任兴趣像野草般自由地疯长。我认为大学的氛围和老师推荐的课外书都很重要,惟独通过课本学不到真正有价值的知识,于是开始理直气壮地逃课。为了解一下自己未来的办公地点捎带脚见识一下北京的伟大,我还跑到天安门广场照相留念,留影时的衣着、神态都和今天的农民工没有两样。
  那时的我年少轻狂而不修边幅,觉得整个世界就是一个任意驰骋的舞台。我坚信,人生有无数明天组成,即使犯过再多错误都有机会挽回。直到发觉生命竟然是一张来自拉登的机票,单程的。期间种种难以抗拒的磨难和时光雕琢让心高气傲的我无奈慨叹:自己向往原野,怎么每次走到的都是马厩。
  后来,我开始学着自己对很多重要问题做判断,向所有师长传授的经验说不(若干年后,我看到美国作家约翰·韦恩写的一本名叫《打死父亲》的书,对这个年纪的成长叛逆描绘得相当传神。直到我历尽沧桑,才明白世界上最爱你的人还是最初这些烦你的人)。我知道每月给我寄生活费的父母很辛苦,于是萌生了要独立生存的冲动,便开始四处找校园热门话题写作,然后拿着点灯熬油写的各类作品到报刊杂志登门投稿,被不断拒绝的同时也被更多好人鼓励,每一次稿费的来临都换来一次生活质量的改善,一年后,我的日常生活接近自给自足。
  我相当怀念十八岁那段闪亮的日子——关于理想、关于伤痛、关于奋斗都那么明澈而纯真。不管哪个年代的年轻人,都是这么叛逆着、摸索着经历和长大的。其实从技能的角度来说,我们上大学只为得到两种能力:独立生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会成为很多人一生的必修课,但起步却在大学。如果没有做好准备,毕业后进入社会的适应期会很漫长而痛苦。顺便说一句,这跟学历无关,跟能力有关。
  无论现在大学的校园里多功利,人文精神多稀薄,社会竞争的硝烟多浓烈,你都要明白:单纯从大学硬件和物质条件的角度来看,你们已经是我们的天堂。至于你对社会的困惑不满,那恰恰成为你们存在的理由——改变它。自古以来没有一个人可以通过抱怨成功。
  不管怎样,你们注定会将我们这代人拍死在沙滩上,这也符合生理规律和社会发展运行规则。直到今天我仍然相信,也许十八岁时没意识到自己已经独立,但每个遽然降临的第一次都可能决定未来的命运。愿你能在适应这个社会的一切之际,能保留内心理想的火光。记住,这个火光最终能决定你生命的成色。由衷地希望你们能活得比我精彩!
其他文献
在职场,清华人的盲点就是虽然能力很强,但是不能吃苦,希望人家把什么事都给准备好。毕业生进的多是大型跨国公司,待遇很不错,但这也隐含着危机。比如你去了英特尔,突然英特尔宣布上海裁员2000人,那你可能就要面临失业。在就业道路上你会遇到很多陷阱,但我想这也是可以摆脱的。我上学那时候,学校的南大门贴着标语:清华,工程师的摇篮。学一门手艺,工作有很高的收入是挺好的。但你有没有思考为什么要上清华?要有思考的
清华人有很多优点,比如说专业知识好、学习出色、干活努力,毛病相对少一些。众所周知还有4个字是蒋南翔校长非正式提出来的,广为流传,即“听话出活”。团结友爱,同学活动比较活跃,工作好找,出国申请比较容易,这些都是优点。但是所有这些优点都隐含着缺点,我可能为了让你有较深的感受,会说得比较极端。    不要总想着考试得第一    在校期间,我认为很多同学都存在两个盲点:一是学习非常刻苦,花费了很多时间,但
今年年初,我们两口子带着孩子一路北上,到北大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其实我对孩子的自主招生考试没有太高的要求,我只希望她能顺利通过高考。我们是山里人,早就知道北大的自主招生不是那么容易过的。我当时特别心疼孩子,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结束后,我们在考场外面看着她走出来,两只眼睛眯成一条线,一脸倦意,一天的考试下来,她累得不行了。我看见有的孩子一出考场就哇哇大哭,虽然不是自家的孩子,但是看着也很心疼。我知道这群孩
看过体育节目的同学们都应该知道,田径中有一个项目叫三级跳远,简称三级跳。它是由单脚跳、跨步跳和跳跃组成的。现在想来,我在學生会里的两年可不就是一次三级跳嘛!    积极起跳式——打杂人才    我那时还是新生,大学课程也就上了七天半,夹着书剔着牙,前脚刚从食堂正门跨出便被二十分钟前还没有的人山人海给震慑住了——食堂门口各种招新摊子长龙似的一直摆到宿舍楼下。这个时候,机会更像放在你面前的可口大餐,如
我想做到不可复制——但我做着与大家相同的事情,怎么能与众不同呢?  困惑关键词:与众不同 人生规划  提问者:刘毅晨  西南财经大学  史航老师您好!  我叫刘毅晨,从小学到高中,我的学习成绩从来都名列前茅,也已经习惯了“好学生”的身份。但读了大学之后,我发现真正优秀的人不只是学习好,更重要的是他们有各自独特的地方。我也不想在上学、上班、买房、结婚的轨道中度过。我想做一名记者,可以到处采访,去了解
2011年底,瑞德第三届Golden Frog Award优秀毕业设计获奖作品揭晓。瑞德优秀毕业设计邀请赛立足于选拔优秀的设计作品,要求参赛设计作品既强调市场价值又强调学术价值。由长三角地区和台湾地区高校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带来的作品,让我们从全新的角度看到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激发作品潜在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眼光。    最具社会价值奖 脑瘫儿童行为辅具设计(中国美术学院 潘丹)
8月2日,作为媒体代表,我来到了位于山西大同文瀛湖畔的2013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的大本营——太阳宫,一睹了各个参赛队伍的太阳能小屋。  最先我来到的小屋是上海交通大学的“日上江村”,以传统的江南民居为原型,他们将中国江南地区依水而生,因水而繁荣的特点同“光”结合起来。在亭台流水的院落中,可种绿植、瓜果菜蔬,也可以养殖小鸭,鱼贝,针对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以及渴望回归田园生活的城市人群和旅游
一个故事讲起  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大学里,一个高富帅和一个凤凰男,同时追一个女孩。女孩很可能选高富帅,因为凤凰男不帅,家庭条件也没有高富帅的好。但是凤凰男有志向、未来和目标。10年后同学聚会,在停车场,当年的高富帅、女生和凤凰男偶遇。高富帅和女孩开辆QQ参加聚会,而凤凰男开宝马740。原来,高富帅家道败落,而由于没有追到女孩,凤凰男发愤图强,成功了。看到凤凰男成功了,女孩的心怦怦直跳,尽显后悔
摘 要:目前对档案的形成有“自然形成”“直接形成”“有意识形成”三种观点,从档案的本质属性和一般属性分析入手,可以看到无论是“自然形成”还是“直接形成”论下的档案,也都是“有意识形成”的。明确档案“有意识形成”的观点,能够在理论上为我们给档案下定义指出可行的方向,在实践上可以有利于档案工作实践中的判断。  关键词:档案;有意识;形成  在关于档案形成问题的研究中,除了明确档案的前身是什么、档案的前
8份工作没留住我  我,是个职业旅行者。可能有人会问,旅行怎么会是职业?这工作一定很棒,成天吃喝玩乐。  其实,我是糊里糊涂入了行。在我之前,没有任何前辈的经验可以借鉴,这话还得从我本科毕业时的一次背包旅行说起。  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正是被这句宣传词蛊惑,我在本科毕业时来到了阳朔。当地的确是山美水美,很不错,但是更吸引我的是当地人的生活。我所谓的当地人,不是那些土生土长的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