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新课改推行以来,小学语文教学较之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也在进行着不断地优化和创新,并将改革的侧重点更多地转向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和对学生综合素养與能力的培养。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需大胆革新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以便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取得最大化的教学收益。下面,本文就对新课改下小学语文的有效教学方法做些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就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而言,仍以“师讲生听”为主,由于教师习惯性地占据主体地位,这便在极大程度上压缩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这对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是十分不利的。此时,为从根本上扭转语文教学长期低效的现状,教师就需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学结构,将新课改理念潜移默化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并不遗余力地探索和寻求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与发展。
一、注重导入,提高实效
一个成功的课堂导入往往具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聚焦学生的思绪,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由于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包罗万象,新课导入并无固定的模式可循,这就需要教师在准确把握文本特点的基础上,贴合学生的思维水平,对其进行灵活设计,以便为有效教学目标的实现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以《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在导入环节,我对学生说道:“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两位朋友。看一看,老师手里拿着的是什么?”之后,我让学生上台敲一敲,看一看,判断是陶罐还是铁罐。在这之后,我向学生问道:“同学们,如果让你选择它们其中一个装东西,你会选择哪一个?为什么?”有的学生说自己会选择陶罐,因为铁罐容易生锈,而有的学生则说自己会选择铁罐,因为陶罐易碎。待学生充分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后,我利用课件出示了书中陶罐和铁罐的插图,并顺势引出了新课:“观察陶罐和铁罐的表情,它们之间好像发生了一些争执。那么,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如此导入,环环相扣,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二、直观呈现,深化感知
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中既有曲折离奇、发人深省的小说、童话,亦有充满诗情画意的诗歌、散文。鉴于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多以感性内容为主,且更为注重对学生积极情感的调动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借助多媒体这一现代教育手段将文本中冷冰冰的文字以直观化的形式呈现出来,以此来深化学生的理解感知,优化语文教学效果。
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时,我先是运用多媒体展示了威尼斯的风光图片,以使学生对这座水上城市的特点进行初步感知。待学生初读文章过后,我利用课件呈现了小艇的样子,并指导学生图文对照,直观体会文章描写之生动形象。之后,我结合船夫的图片,介绍了其服饰特点和相关传统,并播放了有关视频,以引导学生体会船夫驾驶技术之高。最后,我展示了朦胧夜色中的威尼斯。如此,通过借助多媒体将文本环境、情景及背景进行直观呈现,不仅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内涵,而且还使学生领悟了威尼斯独特的异国风情及小艇的构造特点。
三、分层教学,以学定教
由于受到多方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及个性特点都不尽相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承认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现象,继而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面向全体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分层,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潜能和禀赋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和释放,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定教”。
在学生阅读完《梅花魂》一文后,我提问道:“文章围绕梅花回忆了外祖父生前的哪些事?”由于这一问题比较简单,只要认真阅读过文章便可轻松作答,所以这一问题主要针对后进生。待学生回答完毕,我继续问道:“找出表现外祖父喜爱梅花的语句,多读几遍,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这一问题较之前者在难度上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且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具有一定的要求,所以这一问题主要针对中等生。而针对优等生,我的问题则是:“文章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样,通过分层提问,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差异,又有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这便为有效教学的实现提供了一个可靠保障。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之风大力盛行的今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和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语文的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展开有效的教学指导,并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当中与其不相适应的环节进行及时的调整优化,以促进有效教学目标的更好达成与实现。
参考文献:
[1]林锦秀.浅析关于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经验的总结[J].课程教育研究,2017(22):52-53.
[2]常凤侠.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32):153.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就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而言,仍以“师讲生听”为主,由于教师习惯性地占据主体地位,这便在极大程度上压缩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这对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是十分不利的。此时,为从根本上扭转语文教学长期低效的现状,教师就需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学结构,将新课改理念潜移默化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并不遗余力地探索和寻求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与发展。
一、注重导入,提高实效
一个成功的课堂导入往往具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聚焦学生的思绪,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由于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包罗万象,新课导入并无固定的模式可循,这就需要教师在准确把握文本特点的基础上,贴合学生的思维水平,对其进行灵活设计,以便为有效教学目标的实现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以《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在导入环节,我对学生说道:“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两位朋友。看一看,老师手里拿着的是什么?”之后,我让学生上台敲一敲,看一看,判断是陶罐还是铁罐。在这之后,我向学生问道:“同学们,如果让你选择它们其中一个装东西,你会选择哪一个?为什么?”有的学生说自己会选择陶罐,因为铁罐容易生锈,而有的学生则说自己会选择铁罐,因为陶罐易碎。待学生充分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后,我利用课件出示了书中陶罐和铁罐的插图,并顺势引出了新课:“观察陶罐和铁罐的表情,它们之间好像发生了一些争执。那么,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如此导入,环环相扣,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二、直观呈现,深化感知
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中既有曲折离奇、发人深省的小说、童话,亦有充满诗情画意的诗歌、散文。鉴于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多以感性内容为主,且更为注重对学生积极情感的调动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借助多媒体这一现代教育手段将文本中冷冰冰的文字以直观化的形式呈现出来,以此来深化学生的理解感知,优化语文教学效果。
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时,我先是运用多媒体展示了威尼斯的风光图片,以使学生对这座水上城市的特点进行初步感知。待学生初读文章过后,我利用课件呈现了小艇的样子,并指导学生图文对照,直观体会文章描写之生动形象。之后,我结合船夫的图片,介绍了其服饰特点和相关传统,并播放了有关视频,以引导学生体会船夫驾驶技术之高。最后,我展示了朦胧夜色中的威尼斯。如此,通过借助多媒体将文本环境、情景及背景进行直观呈现,不仅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内涵,而且还使学生领悟了威尼斯独特的异国风情及小艇的构造特点。
三、分层教学,以学定教
由于受到多方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及个性特点都不尽相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承认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现象,继而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面向全体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分层,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潜能和禀赋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和释放,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定教”。
在学生阅读完《梅花魂》一文后,我提问道:“文章围绕梅花回忆了外祖父生前的哪些事?”由于这一问题比较简单,只要认真阅读过文章便可轻松作答,所以这一问题主要针对后进生。待学生回答完毕,我继续问道:“找出表现外祖父喜爱梅花的语句,多读几遍,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这一问题较之前者在难度上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且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具有一定的要求,所以这一问题主要针对中等生。而针对优等生,我的问题则是:“文章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样,通过分层提问,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差异,又有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这便为有效教学的实现提供了一个可靠保障。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之风大力盛行的今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和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语文的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展开有效的教学指导,并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当中与其不相适应的环节进行及时的调整优化,以促进有效教学目标的更好达成与实现。
参考文献:
[1]林锦秀.浅析关于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经验的总结[J].课程教育研究,2017(22):52-53.
[2]常凤侠.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3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