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职业倦怠,永葆职业青春

来源 :学习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教育改革向着纵深方向不断深入,伴随而来的教师身心健康问题也愈发得到重视,而其中影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便是职业倦怠,并且已经造成一线教师的厌教与教师人才队伍的流失,特别是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和思想品德教师(许多地方两门课程一般由一位老师任教,合称社政教师)不适应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逐渐丧失工作热情和信心,慢慢形成职业倦怠。本文就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和思想品德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成因,以及如何克服并解决职业倦怠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职业倦怠成因对策分析
  
  一、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和思想品德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
  弗鲁顿伯格于1974年首次描述与界定职业倦怠这一现象,他用“burnout”一词来描述那些服务于助人行业(helping professions)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p.53)奋斗在一线的教师有着较大的工作压力,在日常工作中也会遇到各类矛盾冲突,换个角度看,我们可以认为教师的职业倦怠是在压力和矛盾等各种因素综合下对生理上和心理上疲倦的工作和生活状态。这种职业倦怠的心理与行为通常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表现如下:(1)精疲力竭,易怒无助,对生活与工作态度冷漠悲观;(2)拒绝接纳甚至蔑视教育对象,且缺乏耐心,更有甚者则麻木不仁;(3)缺乏成就感,工作态度不积极,效率低下,或是无用功。失去对探索的热忱与活力,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不愿做过度努力;(4)心理活动为逐步丧失乐趣及热情,厌倦工作任务,且容易在工作中产生疲乏感,心理长期处于焦急忧虑,消沉状态,情绪不稳定,对工作中新事物敏感度降低。(5)行为上变现为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只是满足于完结任务,恐惧竞争,对工作任务产生本能倦怠。
  “倦怠的感受正在打击着无数有爱心、有理想、乐于奉献的教师们---教师们已在逐渐地放弃他们的专业工作。” (P136)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有很多。如社会大环境因素、自身年龄因素、工作中所遭遇的各种各样的挫折、自身价值观的困惑等。而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和思想品德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产生除了与其他老师共同的因素外,还有着这两科教师特有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因社会偏见而倦怠
  社会舆论是职业精神的重要支柱。我们党和国家历来十分关心广大教师的地位与生活,近年来,教师的待遇确实有了很大的提高,当然社政教师也不例外。在社会评价上,相对于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学科,初中社政课的重要性就会低的多,当然这也与我国的教育惯例和中考科目分值的设置有关,在很多学生家长看来,社政课就是一门副课,甚至是可有可无的,社会上要求取消社政学科中考的声音也从未真正停止过。同时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发现,包括学校领导和教师在内的不少人对社政学科教育意义的认识,也是有失偏颇的。学校中有很多奋斗在一线的社政老师起初是很投入的,全心全意备课和上课,但是社会上的偏见,社政老师的满腔热血却得不到社会上的认可,从而心理上产生失落感,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让一部分教师心生倦意。
  2、因学生忽视而生倦
  2013年我们借课题研究之机向学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校81%的学生认为,学校对社政学科不够重视;而有一半的学生在问卷中答道班主任在找他们谈话时从来都未过问有关社政学科的学习状况;近60%的学生承认家长曾暗示过社政学科不重要。2013年,市教研室为了解初中社政学科教学现状,为学生学业评价方式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曾对初中生社政学科的学习状况进行了广泛、深入地调查,根据调查显示,有近90%的学生坦言对社政学科不感兴趣。原因是它不重要,因为笔者所在地区的社政学科中考是开卷考试。浙江有的地区是不作中考科目。“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去学”这是学生的原话。试想一下,当社政老师在讲台上满怀激情的讲课得到的确是底下学生冷漠的眼神和爱理不理的回答,那心理落差该会有多大,也不难想象为什么部分教师会出现倦怠的情况。
  3、因教师个人因素而生倦
  职业倦怠也不能都归因于外部因素,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是否会出现职业倦怠与教师的个人因素也就是内因相关。这与教师个人的性格、认知、素质特点等因素有关。根据调查我们发现。近几年社政学科教师的成分越来越复杂。具体表现为社政学科已经沦为副科,它的教学工作不少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或临近退休的老年老师担任,实在安排不下就由学校领导或总务后勤的同志来充实本学科的教师队伍。这样一来就会造成这样的局面。非专业老师担任社政学科的教学,由于学科知识的欠缺很难将课本讲透讲活,学生自然失去听课的兴趣。学生不感兴趣,老师自然就更觉得没有意思。如此这般的非良性循环更是让教师心生倦怠。
  此外,当今社会流行金钱至上的观念,让一部分社政教师看不到自身的真正价值,不理解所从事工作的社会意义。笔者就听身边的同事议论:“四十多岁的大老爷们当一个初中老师本来就觉得没有意思,更何况是社政这样的副科老师,就感到自己更没有出息了。所以,每当朋友问起,我都没敢说自己是教师。”一个人,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一旦不能悦纳自己的职业身份,肯定不会努力工作,心生倦意那就是迟早的事情。
  4、因成就感缺失而生倦
  教师的成就感大多来自学生的成绩和同事、领导、社会的认可与评价。近几年,许多社政教师时常会感到困惑,究其原因,大多源于社会的不认同。如今人们对老师大多很尊敬,但是一听说是教《历史与社会》和《思想品德》的态度就大为不同,都说社政学科是副科。而且现在社政学科采用开卷考试且中考也不计入总分,划划课本就行了。更有甚者连部分班主任也这样说。这种对社政学科的不理解和轻视让人感到非常无奈。每次开会时,看著班主任跟语数外老师探讨班级情况,社政教师像个局外人。身为教师感觉不到自己对学生、对学校、对社会的重要性,就连考上普高、重点高中的学生也没有社政老师所作的“分数”的贡献。一个教师当他感到自己对学生可有可无,对学校无所作用,对社会无所贡献时,定会因无奈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倦怠感。
  5、角色的价值观与个人价值观的冲突。
  “教师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无论是从社会文化角度,还是社会分工角度,人民教师一直被誉为道德楷模,是我国社会所推崇的价值磨坊,并且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作为价值传播的方式。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发展迅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价值观念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产生变化。处于整个大背景下的教师的价值观念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变化,于是就产生了教师角色价值观和教师个人价值观的冲突。这种冲突在社政教学中表现尤为明显。因为社政这一学科的特殊性本身就蕴含着学习者个体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导向。作为社政老师向学生所灌输的价值观念是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因此职业道德本身要求社政老师只能灌输书本上的价值观念,而不能将自己个人的价值观念强加于学生。因此当书本上的价值观念与老师个人的价值观念不一致时,社政教师只能压抑自己,久而久之便会对自己的价值观产生怀疑,从而导致个人价值观与角色价值观相互背离,最终引起他们对教师职业的失望。
  教师职业倦怠的不良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会阻碍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另一方面更为严重的是会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并出现教师队伍流失现象,甚至由于职业倦怠所形成的不良教学氛围,会让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在不良情绪的影响下,无心提高教学质量。所产生的连锁反应便是学生成绩下降,班级纪律松散,试想教师都倦怠了,又如何能教育出优秀至少是合格的学生呢?
  因此,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和发展的当今社会,社政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应该引起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且采取切实有效的相应对策。
  二、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和思想品德教师克服职业倦怠的对策分析
  1、挑战自我,不懈追求,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要克服职业倦怠,就必须不断地超越自我,创造性地积极向上地开展工作。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你的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因此不能把教书当做是一分养家糊口的职业,而应当把教书育人当作安身立命的事业。职业可以应付,但是事业必须坚持,必须不断追求。有追求才会有目的,有目的就会有干劲。就会提高人作的兴趣,转变工作的被动状态。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后谈心,无论是初为人师,还是人到中年,在每一个领域和每一个阶段,我们都应该有切实的目标,在对目标的追求中体味奋斗的快乐,在培育学生成长的同时获得自身的发展。面对每一次成功,都会带给我们充实、欢悦和成就感。把教育工作当作创造性的充满活力的工作来做,这项工作就会有吸引力,就会充满乐趣。不断地研究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使“课”常上常新。教师正是在这一次次成功的愉悦中不断培养和加深对职业的认同感、自豪感。试想,一位在事业上有所追求的教师,他还甘于平庸,敢于做一个无所事事的“教书匠”吗?
  作为一名教师,争取同事的认同,领导的支持,学生的爱戴,社会的关注固然重要,但是这些都属于外因。我们都知道内因才是主导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所以要克服职业倦怠,更重要的是要勇于挑战自己。从上好每一堂课开始,从认真批改每一次作业开始。试想经过我们自己的努力,将每一堂社政课上得趣味盎然,每一个学生都盼望着上社政课,享受课堂的乐趣,此时,作为一名社政老师还会觉得自己可有可无吗,学生、家长、社会还会认为社政教师只是人指导学生“划划课本”的可有可无之人吗?
  2、加快对社政老师的评价体系改革
  目前,义务教育阶段,评价老师的体系实质上还是停留在依据学生的考分和升学率的状态。这样就讲社政老师推入了尴尬的境地。因为社政是开卷考试,而且不计入中考总分。因而无法给予社政老师一个公平的全面的准确的评价。所以社政老师无论怎么努力都教得没有成就感。因此要让广大社政老师以教为乐,体会到自己的价值与意义,就必须对现行的制度进行改革,从操作层面来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的呼吁上。
  3、加强对社政老师的培训工作力度
  教师工作成就感的缺失是因为没有找到教育工作的乐趣,是因为没有领悟到促使孩子的成长是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这一教育的本质。一个教师把自己的生命融入到教育,就一定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而实际情况是我们的很多老师都无法体会到这一点,所以必须加强教师现代教育理论的培训和师德师风建设。同时,对教师专业化、业务能力的培训亦不可忽视。虽然许多学校领导已经认识到对教师进行再教育的必要性,但是在实际外派学习过程中往往没有社政老师的身影。这样不但伤了社政老师的心,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有效性。高质量的教学会进一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饱满的工作热情反过来优惠提升教学的质量。这样的循环良性互动一旦产生就能大大地促使教师克服职业倦怠。
  4、让社政老师多参与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
  笔者曾不止一次向学校领导建议:让社政老师参与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原因有三。(1)社政教师所任教班级较多,了解的学生比较广泛。拿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每个年级十到十二各班级,而社政老师就两位,每人平均承担五、六个班级的教学任务,这相对其他科目教师来说,社政老师所掌握的的学生情况要远远多于其他老师,这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有着得天独厚的的优势;(2)与其他教师相比,社政教师有着充裕的时间与精力来从事学生管理工作;(3)就专业知识来讲,社政教师更具备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与能力。从职業倦怠的角度来讲,如果能让社政老师来参与学校的德育工作,在日常管理中为学校分担一些工作,从中找到一些成就感,则更有利于社政教师克服职业倦怠。
  总之,只有我们自己从内心深处把教师职业当做一项事业而不仅仅停留在一个饭碗时,把教育工作当成是实现自身价值时,我们就会在工作中找到工作的乐趣,而不会沉浸在烦恼与自暴自弃的不良情绪中,远离职业倦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职业倦怠对每一个社政教师都是一个挑战。但是,只要高举理想之魂,保持奋斗之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我们终将克服职业倦怠,永葆职业青春,不断开创自己教育事业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R. L. Schwab. Teacher Stress and Burnout [J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 Sikulan Editor, Macmillan, 1996.
  2、苏素美. 美国教师的“职业倦怠”之探讨[J],教育资料文摘, 1995, (3).
  
  作者简介和收刊地址 胡振清,(1957- ),男,浙江省桐乡市,中学一级教师,大专。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基础教育要求将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生活化作为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产物,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们要清楚的意识到小学语文课堂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如何将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本文围绕这一中心思想,对师生关系生活化及课堂教学生活化两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活化、师生关系、课堂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基础教育要求将进一步提高,
期刊
摘要:新世纪的历史教学要求历史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努力培养学生创新欲望和创新思维能力,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要有知难而进的顽强意志,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解决现实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这也是历史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历史教学;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能力是课堂教学的三大任务之一。在诸种能力之中,思维能力又居于核心地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发展学生
期刊
摘要:从1998年开始,国家教育部就在全国中小学中推行素质教育,最近,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的发表,又使全社会掀起了关心教育、关心学生成长的热潮。在新形势下如何搞好教育,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教育教学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心的问题。我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根据自己多年来的工作情况谈一点体会。  关键词:乡村学校;教学  第一,要认识到在新形势下,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是广大教师
期刊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梦的实现者,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民族的兴旺发达。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及教子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现代城区小学生的成长环境、物质条件以及他们的心理特征都呈现出不同以往的特点。在信息时代的新起点上,如何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确保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呢?笔者认为,应依据信息时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探寻小
期刊
摘要: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学习交流的最佳地方,而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能够增长学生的知识,更能架起广大师生沟通的桥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厌恶学习并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教师和家长都应该以宽容的心和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加以规范和纠正孩子厌学的不良行为,从而使孩子兴高采烈的去迎接明日的朝阳和曙光,为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人生理想开始新的征程。   关键词:厌学;成因;信心;控制力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学习交流的
期刊
摘要:探究式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升教学成效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初中生物学科为例,对探究式教学的优势和作用进行分析,并就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实施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期望为广大初中生物教师提供可行的参考。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初中生物;优势;对策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生物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探究式学习。”对教师来说,要使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就要首先做好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充分
期刊
摘要:小学低年级阶段在儿童发展中处于非常重要的时期,当前许多教师由于对儿童心理特征把握不准,因此会产生一些不良倾向,本文分析了“成人化”倾向的表现:德育教育理念成人化;德育教育内容成人化;德育教育方法成人化;校园文化环境成人化。然后从重视游戏,尊重儿童的天性;教师要富有一颗童心;关注儿童体验,尊重儿童个性差异;优化育人环境几个方面来纠正这种不良倾向,让德育教育取得良好成效。  关键词:德育教育;儿
期刊
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兴衰,取决于教师。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则是教育之魂,是塑造学生的关键。  一、爱岗敬业——处事心中怀有大局之心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出“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做人处事有大局观念,淡泊名利,处处集体为先。我参加工作十年,生活上助人无数,工作上总是把轻的留给别人,重的留给自己,有时甚至一人干几人的活,而且都是发
期刊
【摘要】必须承认,历史学科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素质教育功能。由于教学内容不同,教师教法各异,学生水平不一,所以在历史课堂教学诸多的“教化”过程中,总会出现种种意想不到的情况,如何处理这些突发事件,表象上看是对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考量;实际上是对教师思想、知识、能力,素质以及个性修养的全面考验。其结果是和则两利  【关键词】关心国事 秦始皇牺牲风气    “读史可以明智”、“以史为鉴”、“前事不忘,
期刊
(一)双语教学概念溯源  双语教育的概念国内外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世界双语教育专家MF麦凯指出:“双语教育这个术语指的是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教育体制,其中一种语言常常是但并不一定是学生的本族语言,作为教育教学实施的工具。”我国著名学者严学窘认为:“双语教育即使用两种语言,其中一种通常是学生的本族语言,作为教育教学实施的工具。”笔者认为双语教育是使用两种语言进行教育的一种教育体制。具体说来,双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