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哲学思想与古典建筑园林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wf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与古典建筑园林的关系。
  关键词:天人合一、虽为人作,宛自天开、阴阳、意念、意象、意境、境生于意外。
  传统的哲学思想科学建立在对物理世界中的天地,自然社会和人的认识基础上发起来了,它形成具有东方特色的体系。我国古典建筑园林起源于商周,到明清时已发展到顶风。他经历了数千年的不辍发展,形成了内涵丰富、成就辉煌、风格独具的特色。
  一、“天人合一”思想
  “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具有本体论的意义,深刻影响了整个古典建筑园林。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与天地并列为三,非天地无以见生成,天地非人,无以赞化育”,即自然的演化发展,也有“天道必赖中人成”《管氏地理指蒙》的一面,而人之参赞化育,又必以同自然天道相谐调与合同一致的行为准则来规范人伦道德,则亦即“人道”,形成秩序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使人以具社会性的整体存在,取得主动,在特定环境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荀子》或曰:“天道远,人道迩”《左传》但整体上,天道人道相通,最终导致从自然与社会存在中求取统一规律,把天时、地利、人和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强调天道人道相通,人与自然谐和统一即天人合一。
  中国自古以来有崇尚自然,喜爱自然的传统,不论是儒家的“上下与天地同流”《孟子.尽心》还是道家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都把人和天地万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视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从而形成一种主观力量,促使人们支探求自然、亲自然、开发自然。这样独树一帜的自然式山水园林得到了源远流长和波澜壮阔的发展,取得了艺术光辉灿烂的成就。
  明代江苏造园家计成在《园治》中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又说:“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功。掇石而莫知山假”,都是讲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改造自然,创造和谐不一的园林形态,即体现“天人合一”哲学观念。
  苏州拙政园雪香云蔚亭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南梁王籍词)。梧竹幽居亭的对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都点出拙政所创造的自然美境界。留园东部庭园的“借晴、喜雨、快雪”,无锡寄畅园人音涧的“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左思《招隐诗》)锦江漪映出的“鱼游于渊,鸟飞于云”的满眼生机,寄啸山庄的“月作主人梅作客”,“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荫”(《醉翁亭记》),都是古典园林的自然美的境界。
  古典建筑园林中亭、台、楼、阁,园路桥廊和种种人工设施,并没有破坏“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自然美,而完全容于自然,点缀了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
  二、阴阳
  《说文解字》“阴,暗了,水文南,山之北也”;“阳,高明也”段注:“同南日阳”等等,而天地与人世万物都有相反相成即对立统一的两面,恰如“阳阴之理”,于是阴阳逐渐为中国传统哲学最核心的范畴之一,而古典园林中在规划设计营造过程中处理势与形,虚与实,大与小种种关系,基本上遵循了这种相反相成阴阳哲学观念。
  颐和园有个匾额,叫“山色湖光共一楼”。军是说,这个楼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吸引过来。左思《三都赋》:“八极可围于眸,万物可齐于一朝。”苏轼诗:“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基电路数拾与闲人”,都是这个意思。“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从一个小房间通到千秋之雪,万里这船,也就是一门一窗体会到无限的空间、时间。这样描写的诗句很多,象“凿翠开户牖”,“山川府锈户,明近雕梁”。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亭云。“山翠万重当槛出,水光千里抱城来。”都是小中见大,从小空间进大空间,丰富了美的享受。园林中的借景、对景、隔景、分景、都是为了“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在有虚,”空间美感。
  苏东坡《涵虚亭》诗云:“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唯道集虚,建筑也表现中国人的宇宙意识,空寂中生气流行,鸢飞鱼跃是中国人艺术心灵与宇宙意向的“两镜相入”互摄互映的华严境界,“兰生幽谷中,倒影还自照。无人作妍媛,春风发微笑。”中国的兰生幽香,倒影自是照,孤芳自赏,虽感空寂,却有春风微笑相伴。一呼一吸,宇宙息息相关,悦怿风神,修然自足。
  中国人多受从窗户庭阶,词人尤爱从帘、屏、栏杆、镜以吐呐世界景物。我们有天地为庐的宇宙观。老子曰:“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庄子曰:“瞻彼阙者虚室生白。”孔子曰:“谁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中国这种移远就近,由近知远的空间意识,已经成为我们环境观。
  中国人不是向无边空间作无限制的追求,而是“留得无边在”,低徊之,玩味之,点化成了音乐。于是夕照中要有归鸦。“总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我们从无边世界回到万物;回至自然已,回到我们的“宇”。
  中国人于有限中见到无限,又于无限中回到有限。他的意趣不是一往不返,而是回旋往复的。苇庄诗云:“去雁数行天际没,孤云一点净中生。”杜甫的诗句:“水流心不竟,云在竟俱迟”都是写出这“目既雀还,心亦吐呐,情往似赠,兴来如答的精神意趣。”“云在意俱迟”,是庄子所说的“圣人达绸缪。同遍一体也。”也就是宗炳自所绸缪的境界,中国人抚爱万物,与万物同其节奏,静而阴回德,动而与阳同波,(庄子)我们的宇宙观既是一阴一阳,一虚一实的生命节奏,所以它根本上是虚灵的时空合一体,这流荡着的生动气韵。
  三、三意
  三意指:意念、意象、意境。
  中国传统艺术理论认为意应指向创作过程中的念、象、境这三个重要的层次(层面),才可能有真正的艺术活动和艺术创作,许慎《说文解字》:“念,常思也,从心。”意念即今天所说的艺术构思,设计思路或者叫做想法(idea)。意念作为一种主观意识形态,除了艺术的观点,还融入了艺术家作为人的情感、趣味。确立意念,简称“立意”,正是艺术进入创作的新起点。
  《周易》:“象也者;像也”,(《系辞下传》)是说象,即“万物现象,”这万物乃天造地成,如果说到人造形象,则它首先源于发现,即《周易》所谓的观物形象,再用以表达创作的意念,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经过许多艺术家的探索,南朝梁代刘勰在其名著《文心雕龙》中终于铸成名词意象完成这一切工作范畴。从哲学到美学的转换。“文心”所论为文学作家,援例却是建筑师,“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神思》),建筑施工之前必须设计、打样,使意象明朗,似便物化。
  古人解释,“曲尽为竟,画边为介”,“竟”“介”分别添上“土”“田”;时间概念便扩展成为空间范畴的境界。佛学西来,魏严之际盛行,为扩大教众,使老庄道学名词与世隔绝佛经术语互解,从而又赋予“境界”或“境”的精神内涵,使之成为“妙智游履之所”。至盛唐,王昌龄第一个明确提出中国传统文化所独有的审美范畴——意境,他言道,“诗有三境,一是物境,二是情境,三是意境。亦长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他的绝句“秦时明月汉时光”中,想必秦汉是意,月光是境,中国古代的文人,匠师们正是把这种文学空间渗透到园林中去,塑造容纳华夏文明的场所精神。
  中国古典建筑园林传统造园方法,一般要通过三个创作的“境界”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创造方法的高度结合,首先要创造富于生意的意念,进一步上繁荣昌盛为富于画意的意象,这可产生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高朝一意境。古人云:“诗言志,诗源情”,而诗中的志,诗中的情,就是园林意境中的“意”。中国园林中栽一株梅花,就表达了王冕咏墨梅诗中“不要人夸好颜色,留得清气满乾坤”的境景。中国建筑园林就是通过艺术加工过的高山流水,清风明月,鸟语花香激发游人的美的感情、美的理想,当游人进入这种美的感情,意愿和理想的境界时,才能与造园艺术家达到感情上的共鸣,是建筑园林艺术的最高艺术境界——意境。
  表达意境最为典型的园林要推苏州的耦园,“耦”字是两人一起共耕种,夫妻双双同归隐居的意思,耦园的主人沈秉成是清末安徽的巡抚,丢官以后,夫妻双双到苏州隐居,他出身比较贫寒,父亲是靠织帘为生,这个耦园是他请一位姓顾的画家共同设计建造的。归田隐居是陶渊明辞官归田所引出来的,陶渊明因“质性自然,非矫仿所得…。”,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大才疏。而辞官归田了。这是不满现状的态度。但是这个“耦园”的典型的意境,并不在归田二字,而是在于夫妻真挚诚恳的感情。而耦园住宅两侧,有东西两处园林。在西园有“藏书楼”和“织帘老屋”,织帘老屋四周象征着群山环抱的叠石和假山,整个造景为我展开了他们夫妻在山林老屋一起读书明志,一起继父业双双织帘劳动的园林艺术境界。在东花园部分,园林空间较大,其主体建筑北屋为“城曲草堂”,这个造景为我展示,这对夫妇不羡城市华堂锦帷的罪恶生活,而是自甘于城边草堂白屋的清苦生活。
  东园东南角上,临护城河,还有一座“听橹楼”,这为我们指出,他们夫妻双双在楼上聆听护城河上船夫彻夜不停地摇撸初打浆的声音。耦园中央还有一湾细流,四面有黄石假山回抱:中央架设曲桥,两端有水榭,名“山水间”(来自欧阳修: “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山水之间也”)。东侧山上建有“吾爱亭”这又告诉我们,他们夫妇在园中涉水登、互为知音,其赋“高山流水”之曲(伯牙、钟子期故事)于山水之间;又双双在吾爱中唱和陶渊明的“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的抒情诗篇。
  耦园的园林艺术竟境,抒写了这对感情真挚的夫妻,以及他们高尚的情操和清白的抱负。所以中国古典园林,其山水结合,不只是反映了大自然的风光美景,还表达了园主人的品行和学问。也就是说中国山水园林中的山水,不仅有写景的含义,而且更有写意的含义。
  四、境生于向外
  境生于向外,境是对孤立的有限的象的突破,“境”比象更能体现宇宙的本体和生命——“道”(“气”)所以,“竟境”可以人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产生一种富有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历史诗人一些咏 园林的名词,有“留得残荷听雨声”。一楼一夜听春雨,“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错,粉墙花影自重重,帘卷残荷水殿风。”说明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结构特点,对“境生于象外”这个命题作了最好的解释,“境”不仅要有“象”不仅要有“鸟”,而且要有象外之意,景外之意。“境”是庄子所说的“象围”。
  传统的哲学思想对建筑園林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建筑园林的好坏直接体现了对哲学思想的领悟。本文只是初浅的分析了传统的哲学思想与古典建筑园林的关系。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公司治理已经成为国际经济中的主要问题,它是公司持续发展和核心竞争能力的制度基础。当前,国有大中型企业普遍存在较为严重的所有者缺位问题,这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致命缺陷。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应进一步改进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法人内部治理机制,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多元股权结构约束,建立市场化的、动态的、长期的激励机制,进一步改进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法人外部治
期刊
小波分析是近二十年来很受关注的一个领域,它成为了信号分析等领域的重要工具之一。而提升小波作为第二代小波,以其独特的算法结构、快速运算能力以及低存储需求,且适合于自适应
超宽带(Ultra-wideband,UWB)通信近年来成了为业界研究的热点,尤其是在短距离多址接入无线通信系统中。超宽带系统具有低功耗、低截获率和抗多径衰落的特点,然而,超宽带通信系统
【摘要】建筑施工企业是高危作业行业,具有较高的安全事故风险,施工现场发生人身伤亡的事故屡见不鲜,政府出台有关施工安全的法律法规文件也为数不少。执行安全生产的制度政策,加强监督管理,购买工程事故保险等措施可以降低施工企业的安全风险,但规避和防范事故的基础工作是抓好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旨在树立安全第一的安全理念、遵章守法的管理理念、安全操作的工作理念,提高人员的安全保护意识。  【关键词】事故防范、文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对建筑施工管理的现状、理念及管理体制和模式作简要的初探。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现代化管理  1国内外建筑施工管理现状  1.1国外建筑施工管理体制  国外施工管理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发展到以管理为主的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其企业在人员机构的精简、管理的高效率方面值得我国企业研究和学习。  国外典型工程公司按照职能划分的组织体制,如图1所示。在这种集约化的管理体制下,
期刊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对土钉支护施工技术的探讨作出了相关的分析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土钉支护特点构造 施工  土钉支护技术始于法国,其名称原自法文(Clouage de Sol),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有不少专家和学者对该项技术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和实际应用,证实它是一种安全可靠,经济效益可观的技术,在我国某些地区,土钉支护最大垂直坑深已达21。5m。  1 土钉支护结构的特点及应用
期刊
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通信网络将是一个由多种无线接入技术支持的网络融合而成的异构无线网络,该网络提供了更多的接入方式的选择、不同的Qo S等级和无线特征,实现“5W”通
摘要:本文介绍了地下室结构设计中常出现的问题,在问题的基础上得出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关键词:高层建筑;地下室;结构设计;后浇带;外墙  1地下室结构设计问题  1.1地下室结构平面设计  地下室工程涉及的专业极为复杂,高层建筑的地下室结构设计,需综合考虑防火、使用功能、人防要求、设备用房及管道、坑道、排水、通风、采光等各专业的配合。例如地下室的长度超过设计规定的长度时,需要与结构专业
期刊
车载式卫星通信地球站是安装在汽车上的卫星通信站,它利用载车的快速机动性,可以快速赶到事件现场,构成高速信息信道,以满足实时通信的需求,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卫星通信产品。本课题
当前,物联网技术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相关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多。物品的相关信息的查询是物联网的重要应用之一。物品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会将相关信息保存在经过的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