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低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几点策略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iiii119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数学思维水平和数学学习能力。人教版教材在低年级安排了大量的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正确分析问题、理清数量关系,是促进学生发展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和载体。
  实际问题解答的成功与否,首先依赖于学生对实际问题内容的明确程度。新教材解决实际问题大多采用场景图的形式呈现问题情境,给学生创造一个模拟的“生活空间”,容易使学生体会到要解决的问题出自自己熟悉的生活原型,有身临其境之感。但是,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学信息是以对话、图画、表格、文字等多种形式镶嵌其间的,并呈现一定的无序性、隐蔽性,很难形成对问题的完整印象。
  我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就出现了尴尬局面,学生对计算兴趣盎然,争先恐后,而在解决问题难题上,学生就呈现出被动、沉闷、低效的状况,就出现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难题,无法独立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这反映了解决问题教学中的不足:我总是和盘托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亦步亦趋地引导学生一点一点地理解,却没有将自己获得思路的方法传授给学生,没有提升学生获取思路的水平。由此可见,向学生展现教师获取思路的过程,引领学生借助自己的思考来解决问题,逐渐提高学生自主获取思路的水平,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在解决问题教学实践过程中,我认为以下几条策略非常重要。
  1.理解题意是根本
  理解题意就是常说的“审题”,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审题正确与否决定了解决问题的方向与效果。从一年级起,就要慢慢地引导学生学会理解题意:
  读:弄清题意。给学生充分的读题时间,把实际问题认真仔细地逐字逐句读,边读边思考,学会抓住其中的关键字词,每一种新的形式呈现时,特别要花时间有序地读出图或表中的信息,在读中弄清条件和问题。
  画:弄清关系。在读懂的基础上,让学生分别用“—”和“~”划出条件和问题,圈出关键词,明确条件有几个,问题是什么。对于一些特殊问题要在读的过程中挖掘出隐含条件,还要看看有没有多余的条件,学会借助直观模型(如实物图、线段图、方格图、列表等)表示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沟通问题与条件之间的联系。
  想:理清思路。比如,条件与条件之间有无直接的关系?如有,由这两个条件可以推出什么结果(综合法的思路)?问题与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要求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条件,题中已知什么,需要什么条件(分析法的思路)?再根据自己的分析有序地进行梳理。
  2.思路训练是关键
  解决数学问题的实质是: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借助各种策略,构建从已知条件到达未知结果的逻辑链条的过程。因此,解题时的思路分析与训练是关键。将获得解题思路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不能就方法讲方法。
  3.站在学生角度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因为自身的知识经验和精心备课,与师生之间的交流是一种不对等的交流,这与处在“摸索前行”的学生,地位悬殊较大。我们也不太注意给学生完整地呈现获得解题思路的过程。其实,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不妨给学生呈现一个并不“高明”的自己,真实地再现自己在思考问题时的努力、失败、尝试、调整、猜测,甚至疏忽、错误,这样,学生不仅可能学会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各种为获取解题思路而使用的方法,而且还能学会一种思考的努力和坚持,包括体验失败的挫折。
  4.引领学生走向终点
  教学中遇到最多的问题是:很多时候,学生有一点朦胧的思路,却不能沿着自己的思路走到底。以至于他们会慢慢丧失自主获取思路的信心,渐渐地形成将难题交给教师和家长的依赖心理。因而,更好的做法是,教师要沿着学生的思考出发,带着半路抛锚的学生走向终点。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自己思考的价值,体验到思考的力量,从而提升解题的信心。
  5.破“线”立“块”,求深求广
  在解决问题策略的培养过程中,我们一般都是以具体方法的学习为主线开展活动,通过感悟、体验、概括等形成策略。但很多教学由于只注重围绕例题“单线条”推进,往往认为解决一两个问题后,学生就能形成策略,导致策略发育上的“营养不良”。于是,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现“学时会学后不会”的现象,究其原委是学生对策略缺乏丰富感悟和深刻认识。因此,解决问题的教学应注重求深求广。
  6.展现多种问题方式,拓展理解角度
  纵观一二年级教材中的实际问题,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呈现问题情境,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自觉理解题意,提炼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还要适度拓展一些灵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从中选择、综合已知条件,理解问题的本质。
  (1)舍弃多余条件。教材中呈现的问题大多数是“完整型”的,即条件与问题完全匹配,而实际生活中存在着一些有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如:“草地上有5只白兔,9只黑兔,7只灰兔。白兔和灰兔一共有多少只?”这个问题中的“9只黑兔”是多余条件。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适度增加这样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学会辨别与分析,从中灵活选用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来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挖掘隐含条件。现实中有些问题的条件隐含在题目的文字叙述中,需要学生仔细读题加以提炼与概括。如:“小亮做了8朵花,红红、明明和他做的同样多,他们一共做了多少朵花?”学生要解决“一共做了多少朵花?”就需要知道“每人做几朵”和“几人做花”,而“几人做花”这个条件是隐含的条件。结合教材适度拓展,能使学生逐步学会准确地把握问题的信息。
  7.检验与反思
  反思检验是解决问题的最后一个环节,目的是为了保证解题过程和结果的正确性。
  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教会学生怎样检验,慢慢学会自觉运用检验的方法反思自己的解题过程。比如,把求出的结果代到题目中去看看对不对,还可以再从题目出发,检查每一个步骤是否正确,由表及里,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很多时候,即便学生会解题了,可能只是记住了解题的步骤,而并未真正理解解题思路。教师可以针对这些步骤,深入追问:这一步算的是什么?我们是如何想到要先这样算的?这样做对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我们在寻找思路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麻烦?是怎样解决的?在这样的追问下,学生的思维就会从具体的算式深入到探究思路时所作的思维活动中去,从而逐步提高思维水平。
  综上所述,教师要掌握一些数学方法论的知识,并以此为指导来审视和优化平时的教学,关注学生获取思路的方法体验和思维发展,逐步提升学生获取解题思路的水平。
其他文献
利用MODIS实际净初级生产力数据与CASA模型估算得到的潜在净初级生产力,建立贵州省2000-2014年人类活动相对贡献指数(RCI),并依据各县喀斯特地貌面积和等级比例探究其年际变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多媒体电子化这等以前觉得遥远的教学手段也渐渐普及起来。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注重现代技术在教学中的英勇,把现代技术做为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工具,并且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多媒体教学以自身
【摘要】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同时,也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乐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能力。本文对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积极性提一些建议。  【关键词】数学 学习 积极性 方法  “积极性”是孩子求知欲的原动力,教师调动了“数学积极性”,学生就会无止境地去追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在工业化、城市化全面加速的今天,城市持续扩张发展,城郊结合部不断外推,在社会经济二元结构与城市发展博奕的过程中,城市里积累产生了种类繁多、错综复杂的城
考生之间的激烈竞争,高考试题的变化无穷,复习资料、试卷的铺天盖地,向高三学生的复习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高中数学经过了一个多学期的第一轮复习后,如何进行第二轮复习,下面就此问题作一探讨。  1继续坚持把“三基”作为复习的重点  第一轮复习,我们以《考试说明》为指导,以课本为“本”,以章为单位,对“三基”作了系统的梳理,也就是对所学概念定理、公式、数学理论、数学方法作了准确记忆和再现;对文字语言、符号语
全等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判断三角形全等公理有SAS、ASA、AAS、SSS和HL,如果能够直接证明三角形的全等的,直接根据相应的公理就可以证明,但是如果给出的条件不全,就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农村能否实现全面小康
自国家新安全生产法、环保法实施以来,对安全环保管控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油库是集高风险与高度社会责任于一体的成品油集散中心,安全环保是第一要务.本文主要从油库安全管理
幼儿园健康教育应以幼儿的身体健康为本,教师可以通过革新晨间体育运动的组织形式、适当开展特色体育活动、充分利用游戏等途径激发幼儿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幼儿园应加强健康
【摘 要】新课改下的数学课要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就得必须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课的兴趣着手。  【关键字】兴趣 新颖 趣事 师生关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人说:“天才的秘密在于强烈的兴趣和爱好。”甚至还有人说:“兴趣就是催化剂”。当然大家都知道,一个人只要有了兴趣,就能产生无限的热情和动力。因此,要获得持久不衰的学习动力,就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现在的学生,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