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学生的语文基础相对薄弱,一提到写作文,学生就会觉得肚中无货,畏而远之,应付了事。这样长期下去,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思想、内容、方法等方面都步入了一个令人担忧的误区。主要表现在:
(l)作文教学缺乏计划性,随意性大。虽然初中的语文教材几经改版,日趋完善,但仍缺少一套完整的作文同步指导与训练。而各类作文选却是满天飞,质量上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这些情况令许多语文老师无从下手,只好各自为战,或是照搬教材,缺乏明确的目标思想和系统意识,根本不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2)脱离了新世纪的具体实际,未能做到有的放矢。
(3)作文的设计平板枯燥,缺乏真情实感。一方面不能反映瞬息万变、丰富多彩的生活,时代活水注不进作文教学的死水中;另一方面又牵强附会,不论什么题目总要联系当前的形势。
(4)由于学生的作文水平普遍较低,造成相当多的教师忽视了作文的批改和评讲工作,马虎应付,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
作为语文教师,应正视这些问题,分析其原因,研究改进方式方法,从根本上走出误区,从整体上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首先,从作文教学指导思想上高度重视。由于初中的三年语文教学中,每一学年作文训练的重点是不同的,七年级侧重在记叙文,八年级转向说明文,到了九年级则将重点放在了议论文上。教师要明确这一时期作文教学的整体要求和各学段训练的重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初中生成长的特殊性,从误区的盲目性、随意性中走出来。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当代中学生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需要交流,需要沟通,需要渲泄,需要慰藉,作文是他们的情感通道之一,教师是他们诉求对象之一,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作文教学中表现得极为灿烂。因此,应把作文教学定位为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应主张学生作文有讲真话的权力,即不在作文指导批语及评讲中钳制他们的思想观念,剥夺他们的言论自由,而是让他们真实地反映他们不同的人生追求和不同的价值取向。这样,作文教学就能循序渐进,实现教学目标。
其次,要根据初中生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有的放矢地进行作文教学。初中学生活泼伶俐,思想较活跃,反应较迅速,但一上作文课,学生便陷入无话可说,无从下笔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一是教师没有指导好,二是学生不善思考。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在“导”与“思”上多下功夫。
导入文题后,让学生分组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从中启发学生谈身边事、身边人、心中情,使学生明白:“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只要留心生活,细心观察,勤作记录,善于积累,就会拥有永远写不完的素材,说不定信手拈来的,就是一篇原汁原味的好文章。这正如古人所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曹植七步成诗,李白斗酒诗百篇,都源于灵感。灵感如不及时捕捉,则稍纵即逝,学会用最简洁的词语把灵感思维的轨迹记录下来,这就是写作的提纲。有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加上捕捉住了灵感,经过精心的谋篇布局,文章就会脱颖而出。因此,教师应善导,学生要善思。也就是说,教师导入学生所喜欢的东西,学生才会写出令人满意的作文。
再次,指导学生摒弃定向思维的陋习,对文题进行多角度透视。面对具体文题,学生容易受定向思维的局限,只见一斑不见全豹,出现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现象,解决的最好办法是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对文题进行多角度透视。
所谓多角度透视,就是全面分析文题所提供的材料,找出可以进行写作的多角度,从中筛选出最优一个,观全豹而写一斑。通过对材料的分析、透视,可以全面地认识事物,培养创造思维能力。从多种角度中选择自己认为最佳的一种来写,闪现创造的火花,就会写出别出心裁的文章来。写这类文章要注意言之有理,自圆其说。
最后,坚持正面教育,认真批改作文,做学生的贴心人,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初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时期,自尊心极强,渴望得到老师的充分肯定,希望老师能看到他们作文中的长处。因此,在作文评改中,切忌不能因为学生作文水平低而应付了事。应坚持正面教育,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和进步,使学生不断改善写作行为,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
责任编辑 潘孟良
(l)作文教学缺乏计划性,随意性大。虽然初中的语文教材几经改版,日趋完善,但仍缺少一套完整的作文同步指导与训练。而各类作文选却是满天飞,质量上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这些情况令许多语文老师无从下手,只好各自为战,或是照搬教材,缺乏明确的目标思想和系统意识,根本不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2)脱离了新世纪的具体实际,未能做到有的放矢。
(3)作文的设计平板枯燥,缺乏真情实感。一方面不能反映瞬息万变、丰富多彩的生活,时代活水注不进作文教学的死水中;另一方面又牵强附会,不论什么题目总要联系当前的形势。
(4)由于学生的作文水平普遍较低,造成相当多的教师忽视了作文的批改和评讲工作,马虎应付,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
作为语文教师,应正视这些问题,分析其原因,研究改进方式方法,从根本上走出误区,从整体上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首先,从作文教学指导思想上高度重视。由于初中的三年语文教学中,每一学年作文训练的重点是不同的,七年级侧重在记叙文,八年级转向说明文,到了九年级则将重点放在了议论文上。教师要明确这一时期作文教学的整体要求和各学段训练的重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初中生成长的特殊性,从误区的盲目性、随意性中走出来。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当代中学生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需要交流,需要沟通,需要渲泄,需要慰藉,作文是他们的情感通道之一,教师是他们诉求对象之一,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作文教学中表现得极为灿烂。因此,应把作文教学定位为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应主张学生作文有讲真话的权力,即不在作文指导批语及评讲中钳制他们的思想观念,剥夺他们的言论自由,而是让他们真实地反映他们不同的人生追求和不同的价值取向。这样,作文教学就能循序渐进,实现教学目标。
其次,要根据初中生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有的放矢地进行作文教学。初中学生活泼伶俐,思想较活跃,反应较迅速,但一上作文课,学生便陷入无话可说,无从下笔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一是教师没有指导好,二是学生不善思考。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在“导”与“思”上多下功夫。
导入文题后,让学生分组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从中启发学生谈身边事、身边人、心中情,使学生明白:“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只要留心生活,细心观察,勤作记录,善于积累,就会拥有永远写不完的素材,说不定信手拈来的,就是一篇原汁原味的好文章。这正如古人所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曹植七步成诗,李白斗酒诗百篇,都源于灵感。灵感如不及时捕捉,则稍纵即逝,学会用最简洁的词语把灵感思维的轨迹记录下来,这就是写作的提纲。有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加上捕捉住了灵感,经过精心的谋篇布局,文章就会脱颖而出。因此,教师应善导,学生要善思。也就是说,教师导入学生所喜欢的东西,学生才会写出令人满意的作文。
再次,指导学生摒弃定向思维的陋习,对文题进行多角度透视。面对具体文题,学生容易受定向思维的局限,只见一斑不见全豹,出现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现象,解决的最好办法是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对文题进行多角度透视。
所谓多角度透视,就是全面分析文题所提供的材料,找出可以进行写作的多角度,从中筛选出最优一个,观全豹而写一斑。通过对材料的分析、透视,可以全面地认识事物,培养创造思维能力。从多种角度中选择自己认为最佳的一种来写,闪现创造的火花,就会写出别出心裁的文章来。写这类文章要注意言之有理,自圆其说。
最后,坚持正面教育,认真批改作文,做学生的贴心人,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初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时期,自尊心极强,渴望得到老师的充分肯定,希望老师能看到他们作文中的长处。因此,在作文评改中,切忌不能因为学生作文水平低而应付了事。应坚持正面教育,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和进步,使学生不断改善写作行为,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
责任编辑 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