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实习!

来源 :职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hlesl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的毕业工资只有1500元l这样聪明的孩子,为什么会遇到这样的处境?我想,一定是因为他们没有找对门路。”群邑集团(GroupM)中国区人力资源总监李文海说。他被校园宣讲过程中看到的聪明、主见、积极的学生所打动。
  这是我们采访了近50家企业人力资源相关负责人之后最震撼人心的发现。我们请这些每年都和大学生直接接触的人力资源负责人说出年轻学生的最大弊病,有80%的人力资源部门发言人却回答:“没有什么大弊病”、“聪明的学生”、“优秀的年轻人”、“我们的未来”,就算是提到一些类似眼高手低、缺乏责任心的问题,也说是因为没有实际经验所致,需要的是教育的改良。
  如果说在人才的需求和供应量都很大的现代中国,却有着供需不能对应的困境的话,那么至少其中有一个原因在于教育的缺失,一个原因在于“没有找对门路”。
  当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这一点,自发地提供工作教育的机会——实习,以补充教育缺口的时候,我们那些充满梦想、激情与智慧的年轻学生,是不是可以完成另一部份的任务——找对门路?
  “快实习”既是一句发起动员令,也是指“快速找对实习门路”,这是《职场》在2008年招聘大潮到来前,能够给予所有大学生的最好工具。
  实习的误区
  误区1 有实习就去
  有一个办法可以帮助你衡量这个机会是不是自己需要的,那就是T型表。表的两边分别是“得到”和“失去”,尽可能地填上你能想到的理由。反正现在都是在线投简历,我们总是习惯把简历各处投遍,以为只要付出的筹码足够多,老虎机里的硬币总是可以倾洒出来。你错了,无目的的简历投得越多,你被选上的可能性就越低。
  误区2 只去大公司
  衡量一个实习机会是不是好,不应该仅仅看企业规模,也应考虑以下几方面:实习所在的公司是否注重实习生的培训,实习是否能够提供相对多的业务学习机会,学习到的东西是否与期望从事行业所需的素质相匹配。
  误区3 快毕业的时候再实习
  实习要趁早。现在,一些学生要么为考研或出国做准备,直到大四才开始琢磨实习,要么就是到了假期只是休闲。要想毕业获得好的工作,大二就应当开始实习。尤其是咨询或者投行领域的同学,都是大二暑假海外交流,大三暑假名企实习,有了这些才具备应聘的资格。
  误区4 认为实习时所做的琐碎的工作,没有任何价值
  通常企业让实习生做的很多工作都是基础工作,但这并不代表不能学到东西。大多数工作都是由无数简单重复劳动组成的。比如,做软件工程师,至少有一半的时间都是在维护别人的代码,在调试和除错。很多年轻人觉得计算机很酷,但他们只想编程创新,不想做维护、调试和除错等一些基础工作,这些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你必须把这些枯燥的事情当做追寻兴趣必须付出的代价。
其他文献
依靠多年的职场人物与事件的报道经验积累,《职场》杂志也深入探访和了解了许多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企业文化、人才诉求,整理成了系列专刊。这些专刊比较完整地呈现了企业的文化细节,让许多期待加入企业的人才得到了一个了解公司的入口。
期刊
从充满使命感的60后、到追求理想的70后、再到追求机会的80后以及与互联网时代融为一体的90后……从渴望“尊敬”到追求“至爱”,大学生至爱品牌反映的不仅仅是消费的变化,更是年轻人自我认知和定位的变化。他们的心理、他们的历史观和未来观,都在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决断。我们希望展示历史,也希望给未来以趋势性的展示。  目前中国有1700余所高校、2000多万名大学生,每年至少拥有800亿人民币的消费能力。当
期刊
《咨询顾问是怎样炼成的》是《职场》与埃森哲合作的出版物,书中埃森哲的创业元老们和年轻人共同分享他们在中国是怎样创造历史的。  埃森哲进入中国20年,这期间人们对咨询公司经历了从陌生、好奇到习以为常的认识转变。  20年间,位列世界五百强企业的埃森哲扎实前行,默默隐藏在明星公司的幕后。当很多咨询公司离场之时,埃森哲却在中国屡创佳绩。这背后既有创业人的努力,也有公司在制度设计中,将“人”视为宝贵财富所
期刊
“50佳”评选首先由企业填写“报名申请表”。根据报名表中可核查部分,我们从中筛出90家,在公共平台(如201O年的智联招聘和新浪财经)公布,交由大众评选。最后,结合专家评审团和高校就业机构的意见,将三者分数加权平均得出总排名。  10条评价最佳企业的标准  ★1.不在于是否经常有出国接受教育的机会,而在于你接受的培训是否能让你锻炼优势,或者能帮助你弥补致命的短板。  ★2.不在于你是否会犯错,而在
期刊
在《职场》杂志的协助下,全球信息服务领导厂商EMC公司前后推出了三本人力资源和企业文化专刊别册——《我们》,《你们》,《US》。三本书从谈公司丰富多彩的身边事,到年轻人以自身经历谈全球核心能力模型怎样塑造个人的成长路,再谈对多元化的企业文化的分享。EMC向《职场》打开心门,把自己完全置身于公众的视野之中。  因为报道的真实、鲜活、有趣,这三本小书成为大学生了解EMC的窗口。也让EMC校园招聘的录取
期刊
印度有12万MBA毕业生涌向求职市场,不过他们中大多数对薪金期望闭口不谈。印度一些专家预测,MBA将会成为继IT业后印度第二大惨淡“职业”,甚至印度外贸研究所安置顾问Munish Bhargava表示,“目前印度多数MBA毕业生认为他们反倒不如其他专业的本科生好找工作。”——作为和中国“龙象之争”的“象”的印度是这样一番景象。《职场》杂志做了相关调查,共有923名应届MBA参与了此次调研,他们中有
期刊
工资和薪酬是永恒的话题,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得到的不是最多、最好的;每个人都想知道最多、最好的是什么样子。如何设计“薪”生涯?  尽管每个人的薪酬路线都不一样,充满了随机性,幸运的是,它有规律可循。最重要的是,你得先弄清楚自己正处在什么样的薪酬阶段,投资期还是回报期?怎样去投资自己,又怎么把投资收回?  工资的多种可能性  工资绝对不是我们价值的全部,但工资对每个人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中国财经评论
期刊
让少年变成英雄的“武器”——知识已经大不一样了。现在的知识不再是线性的,而是相关的——只有和其他知识放在一起构成相互联系的内容时,点滴的知识才有了意义。同时,知识也不再是对抗性的,而是需要分享、需要嫁接的。当知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零成本传递,又极其便于携带时,关于知识的很小的灵光闪现就可以产生巨大的效益。  我们在这期一共采访了17位年少张扬的“80后”,他们各具特色、事业有为,7年后,他们已经成
期刊
经济衰退使我们认识到只有工作才是家庭财政稳定的真正来源。“工作财产”从来没有像此刻这样受到人们的投资重视。  《职场》杂志提出了一个“4+4=3”的模型,即通过人的四个内在积累:“兴趣、技能、价值观、个性风格”和四个外在因素:“职业机会、工作生活经历、学习经历、遇到的重要的人”相互作用,这八个因素最后会通过“自我认知、同理心、审时度势”这三方面表现出来。  四内因、四外因通过一定比例勾兑在一起之后
期刊
尽管“快乐工作”是《职场》杂志提倡的8个关键词之一,也是杂志的核心内容和理念,但我们深知如果假装忽视真实的痛苦和脆弱,快乐工作则是虚伪和短暂的,因为表象和浅层的快乐无法“可持续发展”。  亚洲积极心理研究院汪冰博士说:“人的情绪是一个钟摆,往快乐的一端摆得越高,往悲哀的一端也会摆得同样高。”  既然是钟摆,那么只有动力停止的时候才会停止摆动,所以我想我们不必为自己的悲哀情绪而过度悲哀,应该努力做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