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小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来源 :幼儿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rtless8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规则就是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是幼儿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所需遵守的行为规则。常规的建立不仅是集体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条件,更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生活、学习和行为习惯,促进幼儿生活和活动能力的提高,增进幼儿之间的交往。
  作为初入幼儿园的小班幼儿来说,为了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对他们进行一些规则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如集体活动中要听从老师指令、上课时坐姿要正确、玩玩具时要先后有序、不争不抢等等。但小班孩子年龄小,他们还处于“自我”阶段,崇尚自由,因此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规则意识,让孩子的个性和社会性相得益彰,和谐发展便成为教师关注的焦點。通过小班带班中的观察、摸索,我尝试了以下几点做法,颇有成效:
  一、借助故事、儿歌等教育活动帮助幼儿理解规则的含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它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对于刚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他们从充满宠爱的小家到幼儿园这个大家,要养成幼儿良好的规则习惯,教师先应帮助幼儿理解规则的意义。而儿歌、故事是幼儿所喜闻乐见的形式,教师可事先找一些相关的故事,或把有关规则贯穿到儿歌、故事中,这样幼儿不仅轻松地理解了规则,也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规则的教育。如在对幼儿进行拿放玩具规则教育时,可先选择《玩具玩具我爱你》这首儿歌,让幼儿在倾听后说说儿歌里的小朋友是怎样拿玩具、放玩具的,接着再让幼儿学一学、做一做。孩子在以后的桌面游戏中,便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儿歌的影响,把它当朋友一样,爱护玩具,拿放时自然就下意识地跟着做这些动作。久而久之,轻拿轻放的习惯就易养成了。又如在对幼儿进行爱护环境,垃圾要放纸篓的习惯教育时,可编一些如《干干净净的小花狗》《可爱的大嘴巴》等形象的故事,让幼儿在有趣的情节中快乐地懂得纸篓喜欢吃纸屑、果皮,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这样既避免了教师单一的说教,也无形中让幼儿自觉遵守了各种规则,而且幼儿也特别喜欢接受和执行。
  二、运用标记帮助幼儿形成规则意识
  幼儿期孩子们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什么事情都似懂非懂,对于“小朋友之间不能打架、吃饭时不能讲话”等说教更是听了就忘,教师为之通常是磨破嘴皮子,效果却收乎甚微。而根据幼儿的直观思维特点,运用形象的标记易于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易于幼儿对于规则的模仿。如在寝室里贴上小花猫的图片,以小花猫走路时轻巧的动作来感染幼儿,孩子们有了具体参照,非常乐于模仿。久而久之幼儿就有了进入寝室走路要轻的意识,只要一进卧室便睹物思“轻”,养成午睡时自觉保持安静的良好习惯。又如在盥洗室里孩子们经常是你推我挤互不相让,甚至大动干戈。为了让孩子养成排队等候的习惯,我不仅给他们讲故事《整整齐齐开火车》,还利用相机记录下大班哥哥姐姐洗手时排队等候时的图片,张贴在洗手池墙壁上。虽然这是无声的画面,却是孩子们真切的生活,给孩子们最自然、最直接的体验,看到照片就想到自己,同时也会提醒同伴共同遵守这良好的规则。
  三、利用幼儿之间的对比竞争,鼓励、强化幼儿对规则的遵守
  “自我中心”是幼儿期社会性的一个显著特点。特别是小班幼儿,由于受“自我中心”意识的影响,幼儿的行为大多从“利己”的观点出发,这严重影响了幼儿与同伴的交往,是规则意识发展的一大障碍。因此,教师要帮助幼儿克服“自我中心”,发展利他行为,利用幼儿之间的对比竞争让幼儿学会谦让、同情、助人为乐、合作共享,鼓励、强化幼儿对规则的遵守。
  教师要为幼儿营造一个弘扬利他行为,排斥“自我中心”的环境氛围。如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抓住每一个机会,采用暗示、启发、鼓励等手段,激励、强化幼儿的利他行为。当幼儿洗手、喝水拿杯子、拿图书出现拥挤时,教师亲切的语言暗示幼儿:“老师来瞧瞧谁是好孩子,会让别人先去拿”,激发幼儿相互竞争,帮助幼儿养成一个跟着一个排队的好习惯;当看见小朋友能与同伴分享玩具、合作游戏时,以极大的热情加以赞赏让孩子体验遵守游戏规则带来的快乐;当有幼儿抢夺了别人的玩具、破坏了别人的作品时,及时引导幼儿讨论、评判,使幼儿明白是非,这种未遵循游戏规则的行为,会使自己失去心爱的伙伴,是大家不喜欢的行为。让幼儿的利他行为得到老师和小朋友的赞许和认可,从而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进一步强化规则,形成一种愉快的心理环境氛围。
  四、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体验遵守规则的快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每个游戏的规则是每个幼儿必须遵守的,游戏对幼儿诱惑,游戏所带来的快乐,会使他们乐意控制自己的行为去遵守规则,也让幼儿从新的角度看问题。这样,幼儿在与同伴游戏中掌握了规则,从而形成人际协调的合作关系。例如游戏“钻山洞”它的规则是:每个幼儿边念儿歌边一个一个从“山洞”下钻过。对于这类游戏孩子们乐此不疲,但是,少数顽皮的幼儿难以遵守,一窝蜂似的涌进山洞,这时我们老师便停止游戏请幼儿讲讲游戏的规则,顽皮的孩子为了能再次参加游戏而很快就按照规则控制自己的行为,协调了与别人的关系,真正体验在规则约束下与朋友一起游戏的快乐心情。
  五、共同制定规则,互相督促,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因此,在引导幼儿提升规则意识和养成规则行为时,教师应该强调发展幼儿的自主意识。在一日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小班幼儿的实际情况适时适当放手,以尊重为原则,以引导为手段,允许幼儿自己去思考规则和要求,探索规则和要求的合理性。
  区域活动是小班孩子最爱的游戏了,尤其是像“娃娃家”这样的角色游戏,这种游戏的材料通常是一些日常生活中家居设备的仿真器具,如厨房用具、儿童床、布娃娃等,幼儿在这个游戏中可以学着他们平时所见到的爸爸妈妈的样子去带宝宝、收拾房间、烧饭做菜等,由于这种游戏生动有趣又非常贴近幼儿的日常生活,受到很多幼儿喜爱。但因为一个娃娃家中需要的角色有限,一般情况下包括爸爸、妈妈和一个孩子,有的可加上祖辈亲人,最多也不过五个,同时又因活动区空间的限制,人多会影响游戏,所以我们在玩游戏时大都是老师分配幼儿去玩。可仍有很多小朋友不顾教师的指令,抢着去玩。针对这一情况,我抓住时机,组织幼儿一起讨论这种现象:小朋友应该怎样玩区域活动?如果你每次都玩自己喜欢的区域,那别的小朋友怎么办?通过讨论,教师和小朋友们共同制定了以下游戏规则:按星期和你所在的小组序号匹配轮流去玩娃娃家,每组五人;对违反规则,影响他人的,停止下一次在这区域的游戏。由于规则是幼儿自己制定的,规则的存在及其重要性已经深入到幼儿的意识深处,活动中他们能主动认同规则,并通过相互监督,心甘情愿地遵守规则,不再为自己喜爱的游戏争吵。
  总之,当幼儿成为制订规则的主人时,对规则的理解有了感性的认识,执行规则的自觉性就增强了。而同伴间的监督、提醒,比教师一遍遍强调规则的效果要明显得多。这意味着教师要改变向幼儿传授规则的传统做法,引导幼儿自主建构规则。
  “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建构积极的师幼互动,在一日活动中长期持久地对幼儿进行培养,让幼儿感性的理解规则、体验规则,潜移默化中遵循规则,促进幼儿良好规则意识的形成。
其他文献
民间游戏作为一种基于当地传统文化背景的游戏,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教育性与趣味性,且不受时间、场地、材料等的限制,既能较好地满足儿童好玩、好动、好模仿的心理,又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成长。安徽凤阳有着丰富的民间游戏素材,有很多的经典游戏更是代代相传,几年来我园充分利用凤阳本土资源,努力挖掘本土民间游戏,将民间游戏渗透于幼儿园活动之中,从而让幼儿在民间游戏的伴随下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通过凤阳民间游戏,让
期刊
一位隐士住在山中,他很勤劳,每年春天,台阶上的野草刚探出头便被他清理掉了。  一天,隐士决定出远门,叫了一位朋友帮他看守庭院。与他相反,这位朋友很懒,从不修剪台阶上的野草,任其自由疯长。  暮夏时,一株野草开花了,五瓣的小花氤氲着一阵阵的幽香,花形如林地里的那些兰花一样,不同的是花边呈蜡黄色。这位朋友怀疑它也是兰花中的一种,便采撷了一些叶子和花朵去请教一位研究植物的专家。专家仔细地观察了一阵,兴奋
期刊
曾经有一则关于泡茶的故事引起很多人的共鸣,讲述两人同时泡茶,其中一人洗茶杯——倒茶叶——烧水——泡茶,毫无计划,而另一人则事先做好计划,先烧开水,利用烧水的时间做其他准备工作节省了时间。老师们也常常用这个故事教人们如何运用统筹法做事情,即如何有计划地安排做事程序,用最短的时间完成要做的事情,提高工作效率。这则故事使我们懂得了计划比做事更重要,多思考,巧计划,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儿的计划性
期刊
摘 要  3~12岁是儿童形成文明习惯的关键期,这一阶段的孩子认识和活动范围逐渐扩大,求知长技能的愿望强烈,容易接受成人对其行为的训练。幼儿时期的教育对人一生影响深远,它是幼儿健康心理养成的先决条件,也是完美人格形成的必经途径,也是习惯养成的基本阶段。要想培养文明人,培养合格的公民,就必须从培养幼儿的文明行为习惯抓起。  关键词  幼儿 家园共育 文明习惯  一、教孩子认识文明习惯要从身边做起  
期刊
摘 要  班级教学是教师与幼儿共同生活、游戏、学习的组织形式,也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保障。本文分析了乡镇幼儿园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成因,探讨了加强和改善乡镇幼儿园班级管理的若干对策,帮助幼儿教师积极利用有利因素,控制不利因素,有效协调各种因素于班级管理之中,使班级组织和管理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关键词  乡镇幼儿园 班级管理 秩序 规则  幼儿园的班级工作,从教师计划的拟订、实施记录的形成、
期刊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讲过:“科学的方法与知识的积累,具有相当的甚至更大的意义”。幼儿科学教育以丰富幼儿科学知识,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从小培养幼儿科学探索精神为出发点,从而促进幼儿认知、情感、个性等健康、自主学习行为的和谐发展。因此,教师要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各个教育领域中进行科学教育契机的捕捉,从而能随时了解幼儿的兴趣所在,能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更有效的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并从中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价值观念也日趋多样化。在一个家庭中人们已不仅仅注重于物质、精神上的享受,对于幼儿的早期文化教育也越来越重视。然而长期以来,这种教育走入这样的误区: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心目中的“好孩子”的衡量标准就是学习成绩,他们过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只要成绩好什么要求都答应;重智轻德,只注重智育,而忽视了思想品德的教育;只重视文化知识的灌输、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做人
期刊
摘 要  以基础教育闻名于世的芬兰,其幼儿教育主管与监督机制明确、教育机构类型多样、师资队伍完备、课程设置更是突出了寓教于乐的特点且有相应的政策法规做后盾。本文通过分析芬兰幼儿教育的现状及特色,结合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明确责任、建立与完善学前教育的政策与福利制度、发展多种形式的学前教育机构等建议来推进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芬兰 幼儿 教育 教育现状  “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期刊
音乐欣赏活动就是让幼儿通过欣赏音乐作品中高低起伏的旋律、快慢有序的节奏、丰富形象的音乐语言来理解和感受音乐。让幼儿在乐曲的熏陶下,愉快活泼、心情舒畅,增进身心健康,促进智力开发、形成良好的个性情操。在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调动幼儿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引领他们主动投入欣赏活动中,体验音乐的魅力。  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的身心特点,因而音乐欣赏活动时,要充分利用他们灵巧的形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里提出:“幼儿园应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组织与实施中,《纲要》又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幼儿园自然环境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促进幼儿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对于我们居民区幼儿园教育教学来说,应该充分发挥幼儿园中自然资源的作用,抓住周边的资源,把幼儿园教育与自然环境教育有机结合,将幼儿园的一切有利资源转化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