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愛之心 奉獻澳門幼兒教育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beibei1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澳門仁慈堂,可以說在澳門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作為澳門特別行政區的一所由葡人創立、具有最悠久歷史的慈善機構,擁有托兒所、安老院、盲人康復中心等多家機構,均奉行著為有需要的人提供幫助,為社會福祉作出貢獻的宗旨。
  剛剛過去的12月,特區政府向本澳50個社會個體以及機構頒授2014年度各項勛章、獎章及獎狀,身為澳門仁慈堂托兒所的校長馬韶漪女士榮獲仁愛功績勛章,以表彰她對澳門社會所作出的傑出貢獻。本刊人物訪談,記者與廣大讀者一道聆聽她的獲獎感受,以及分享她從事托兒教育三十多年的從業經歷和心路歷程。
  鐘情澳門 不曾移情
  初見馬韶漪校長,記者便被她超凡脫俗的氣質所吸引,絲毫看不出歲月在她身上留下的痕跡。當記者表示祝賀馬韶漪校長榮獲特區政府頒授仁愛功績勛章時,馬校長顯得非常的謙遜。問及當得悉將獲特首頒授功績勛章的感受時,她由衷的說到:“得知獲獎的那一刻很愕然,但是又很開心、感動。因為始終做了三十多年澳門托兒工作,這個是特區政府對我的一個認同,心情是很開心的。”
  原來,馬校長是土生葡人,從小就在澳門出生、成長,心就屬於澳門,因此即便大學前去葡國唸書,在畢業之後依舊選擇回到澳門,與這個生她、育她的城市一起成長。回想小時候的生活,記者能感受到馬校長發自內心的快樂和感恩。馬校長的母親是地道的澳門華人,而父親確是葡國人,當父親作為駐澳士兵來到澳門時,就再也沒有離開澳門。中西文化結合的家庭也讓馬校長從小接觸了兩個不同文化的生活習俗。她笑著說:“小時候每年都可以過好多節慶,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父母親都會做足各種傳統習俗。例如正月去媽媽家的親戚朋友那裡拜年,而聖誕節、復活節之類會有爸爸教授西方的風俗,我很幸運。”記者認為,應該正是這樣包容、交流的家庭教育,讓馬校長不僅熟識中、英、葡三種語言,並且繼承了中西的優良傳統,更培育有一顆仁愛之心。馬校長接著分享到,當年初入職場時,一方面爸媽都在澳門,家在澳門;另一方面,父母也一直希望她讀書後可以為澳門社會服務。正因如此,馬校長在前去葡國念完幼兒教育課程之後,即刻回到澳門,投身幼兒教育事業,至今工作也有三十多年了。
  說起為什麼當初會從事幼兒教育,馬校長告訴記者當時她在葡國所讀的是幼兒教育專業,那時候澳門嚴格來說是沒有這類專業人士。“我在高中畢業後,有機會接觸到教育界。我81年回來的,當時我讀書是葡文,澳門想升大學是沒有葡文學校讀的。我對小朋友已經很有興趣,也想對自己有個突破。”馬校長接著說道:“70年代澳門小學教師很多,0至6歲的幼兒教育都是由小學老師包辦的。有教育界的朋友推薦我去葡國讀幼兒專業。”源於這種機緣,馬校長成為第一個去葡國學習幼兒專業的人,並在完成大學課程之後,回澳門投身並發展本澳的幼兒教育。
  心繫幼兒 奉獻半生青春
  馬韶漪校長身為現任仁慈堂托兒所所長,從事幼兒教育逾30年。1984至1990年間,任松山幼稚園、民安中葡幼稚園及紅康琳中葡幼稚園校長,1999年擔任母親會屬下高士德托兒所及新口岸聖約翰托兒所所長,致力澳門幼兒及文化教育,關愛幼兒成長,絕對可以稱得上是本澳幼兒教育的前輩。
  當記者問及馬校長的工作經歷,馬校長滔滔不絕地訴說她的職場生涯。起初她是在澳門政府的教育司工作。大約在1984年,教育司計劃擴充幼兒教育,邀請一些優異的專業人士,幼兒教師,創辦了一個採用先進教育理念的幼稚園,這在澳門的幼兒教育發展上是一個很大的突破,而這個幼稚園,就是當時轟動一時的松山幼稚園。
  馬校長回想起第一個工作的地方,自豪之情油然而生,記者從馬校長的言語中仿佛就能看到昔日松山幼稚園的光輝之景。她說:“我們創辦了這個幼稚園,引用國外先進的教學方式,採用自然、開放性的學習,有利於幼兒的成長。”也正因為松山幼稚園的成功,讓馬校長和她的團隊贏得了家長的愛戴和信任,每逢幼稚園報名時,一定爆滿,成為家長的首選幼稚園。雖然松山幼稚園變更,但依舊不能磨滅馬校長在本澳幼兒教育的發展中所留下的痕跡。馬校長還告訴記者,現在很多送小朋友前來仁慈堂托兒所的家長,有不少就是當年在松山幼稚園唸書的學生,非常令人開心。對於大家的支持,馬校長倍感榮幸,她說:“我很感謝家長對我的信任,將小朋友送過來唸書。託管小朋友是需要信任的,家長通常都會質疑,這個托兒所會不會對小朋友不好之類的,如果小朋友出了一點事情,就會懷疑是不是在托兒所出現的問題,這個是可以理解的。所以得到家長的信任讓我們很開心,我們已經成功了一部分。”
  仁慈堂托兒所的創辦離不開馬校長的全程參與和付出。據瞭解,澳門仁慈堂托兒所是在1999年澳門回歸之後裝修和成立的,當馬校長和團隊都花了很多時間去籌備,並在2002年正式開辦錄取小朋友。當記者追問當初創辦仁慈堂托兒所的原因,馬校長告訴記者,在回歸之前,政府和仁慈堂就有協議,讓仁慈堂開辦托兒所,加上當時學位需求也有,雖然不像現在這麼誇張。仁慈堂本來就是一個社會服務機構,當時的值理會都覺得需要發展本澳的幼兒服務,所以就接受了幼兒教育的挑戰。其實追朔歷史,在好多年前,仁慈堂就已經有了當時的孤女院,也是為幼兒服務的前身機構。
  讓記者頗為關注的是,作為一位從事多年的幼兒教育者,想必也有不少難忘的工作經歷和印象深刻的挑戰。面對記者的疑問,馬校長稍作思索後說:“我們這個行業每一天都有挑戰,可以稱之為天天新鮮。而從創辦到今時今日依舊存在的困難,就是培訓更好的工作人員。”她接著為記者分析,“因為本澳沒有很多幼兒教育的課程,儘管我們創辦了10多年,也都培訓一些保育員和助教。但面對學位不足的情況下,人手依然不夠。”那麼,想成為一名從事幼兒教育的人士又需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呢?對此,馬校長分享了她面試人員的原則。對於仁慈堂托兒所來講,第一需要認識葡文、中文和英文甚至普通話的工作人員。馬校長說她已經很幸運有這樣一批工作人員;第二就是有愛心,不能為了工作而工作。這方面在面試交流和談吐中就可以感受到;第三就是要有相關的工作表現,試用期會用來衡量,沒達到標準會考慮放棄。   對於培育幼兒人員的方面,馬校長建議政府應該對教師一視同仁。一直以來,本澳托兒所都面臨工作人員不足的情況,並不是沒有人去學習相關課程,而是在學習之後,大部分人選擇去了幼稚園而不是托兒所。原來目前澳門政府將托兒服務納入社會工作範圍,幼稚園就屬於教青局管理的。如果是教青局的工作人員,會有一些補貼和福利,而屬於社會工作範圍的托兒所工作人員卻沒有。此情況下,導致不少幼師最終去一些幼稚園工作,這是很現實的問題。同時她也建議政府可以為托兒所的教師、保育員等做一個工作能力的認證,例如評級等,讓工作人員得到相應的認可,有利於提高托兒所員工的能力水平,更利於幼兒教育的發展。
  心懷感恩的幸福生活
  作為一個工作多年的成功人士,馬校長的工作量必定非常繁重。當記者問及馬校長日常是如何平衡工作與家庭生活時,她談到,她工作成家多年一直保持的習慣就是,週末一定是家庭日,會用來陪家人。讓記者頗感意外的是,原來馬校長的丈夫是本澳大名鼎鼎的建築師和文化人士馬若龍先生。馬校長直言:“我跟先生都是澳門的粉絲。澳門是我們的家。我們能做些讓澳門變得更好的事情就一定會做。這個方面我受我先生的影響很大,做事情不求回報,全心全意為澳門服務。”雖然馬校長和她先生工作繁忙,但是他們也有自己的約定,一有時間就一定會帶上兩個女兒接觸社會,去看畫展,欣賞芭蕾舞之類的,培養她們對文藝文化的觸覺。馬校長頗為自豪的告訴記者,兩個女兒,一個在英國學習建築,一個在葡國讀醫學。言語間都是對兩個女兒的濃濃愛意,一家的幸福生活真是羨煞旁人。
  在採訪的最後,記者問及馬校長今後還有什麼目標?馬校長笑著對記者說:“首先我會繼續服務仁慈堂。這麼多年,仁慈堂給了我不少機會去做很有意義的工作,謝謝他們對我們的信任,這個是需感恩的。”她還非常肯定的告訴記者,只要仁慈堂有需要到她的地方,她會去努力做的。她說:“我希望對這個社會貢獻多點,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做一件好事,是很舒服和開心的。我自己年紀大了,會特別關心澳門的老人家。一些年紀大的長者是特別需要我們關懷,希望未來有能力能幫助到這類的人士。”
  短短一小時的訪問結束了,馬校長在訪問中多次提到了感恩和奉獻。是的,從所有的言談舉止可以感受到,她一直身體力行的去履行自己奉獻和回饋澳門社會的諾言。當記者為馬校長拍攝採訪照片時候,不僅僅被她美麗的臉龐所吸引,更是被她眼神裡閃爍的仁慈所觸動。是的,沒有什麼比心靈美更重要,馬校長的仁愛功績勛章,當之無愧。
其他文献
澳門博彩監察協調局2015年1月2日公告,14年全年博彩收入下跌2.6%至3515億澳門元,較上年同期之3,607.49億元,下跌2.6%,為有紀錄以來首之出現全年下跌。另外,2014年12月份博彩收入按年下跌30.4%至233億澳門元,跌幅較11月份之23.2%為大。博彩收入自去年6月起7連跌,以12月跌幅最大。意味近年賭收年年增長的神話正式破滅,賭股全線面臨沽壓。
期刊
由體育發展局及澳門田徑總會主辦,銀河娛樂集團冠名贊助的2014澳門銀河娛樂國際馬拉松於12月7日圓滿結束。本屆有38個國家及地區共6000名運動員角逐多個組別賽事,其中特邀運動員肯雅的邁沙衛冕成功,在全場男子組以2小時14分45秒稱王;女子組后冠,同樣由肯雅選手卓芭贏得。在澳門運動員組別,陳頌業與許朗分別贏得男、女子組的桂冠。  踏入第三十三年的澳門國際馬拉松已成為年度壓軸體育活動之一,每年均受到
期刊
43歲梁女與一賭廳廳主相識多年,深得信任,廳主讓其擔當帳房總監,賭廳保險箱鑰匙、密碼均由她保管。2011年開始,梁女開始好賭並經常賭輸。2012年5月起她每月約兩至三次擅自取去保險箱內的現金籌碼,每次最少取100萬元,並在其他賭場賭廳開設對碼戶口賭博及賺取碼傭,最多在一個戶口中輸掉一億一千二百多萬元。2013年10月10日,梁女在公司保險箱偷走5個面值100萬元的現金碼,一半用作還債,一半兌換成現
期刊
2014年12月6日晚, 29歲香港女子陳某在路氹城某賭場一百家樂賭台賭博,將三萬元籌碼買莊,但結果開閑。吳女竟伺機偷走輸掉的三萬元籌碼並逃走,荷官見狀通知保安員將其截獲,報警處理。司警將其拘捕及起訴,落案起訴加重盜竊罪,移送檢察院偵辦。
期刊
30多歲本地賭場男公關於2014年12月6日在某微信社交群認識一女子,該女主動詢問男公關是否需要性服務,男公關答允,女子訛稱需到便利店購買點數卡作為肉金。男公關於是按指示購買十四張總值兩萬港元點數卡,並將有關帳戶和密碼拍照傳送給該女子後苦等不果,遂聯絡該女子,但對方得手後早已消失。男公關懷疑被騙,12月9日向司警求助,案件正進一步調查。
期刊
2010年開始,賭場女帳房何女經常替受害人以優惠利率將人民幣兌換成港元。2012年9月16日,何女發短訊給受害人表示有2000萬港元,有客人急換人民幣,換多少都可以。受害人信以為真,前後兩次將合共652萬人民幣存入何女的兩個內地戶口,結果何女私吞全數款項。2014年12月11日,何女在初級法院認罪,辯稱其借內地結識的人的資金用作遝碼,惟簽出記帳數的賭客未還款,資金無法周轉,又因欠下債務,一時想歪選
期刊
案事主報稱,2014年12月5日晚,在路氹城某賭場賭博,突然聽到有人大叫“偷嘢”,立即檢查自己放於賭台的籌碼,發現有十個面值一萬元的籌碼被偷,賊人逃去無蹤,報警處理。司警調查鎖定涉案目標。12月6日,37歲付姓涉案男子經關閘邊檢站離境時,被司警截獲拘捕,在其身上檢獲四千元疑賊贓。經查問,付某供認犯案,盜竊所得籌碼已輸光。其被起訴加重盜竊罪,移送檢察院偵辦。
期刊
在許多落馬官員的懺悔書中,或多或少地談到一個共同的細節:交友不慎。在畸形的政商關係影響下,在最大的腐蝕力量作用下,一些官員的“朋友圈”演變成沆一氣的“共腐圈”。心懷貪欲的官員成了被熟人、朋友、老闆們“圍獵”的對象,一步步逾越法律的底線,暗中進行利益勾兌,最終淪為階下囚。
期刊
52歲本澳居民陳某2013年開始任職路氹某賭場莊荷。司警2014年12月19日接獲該賭場舉報,指懷疑陳女工作期間偷碼。經翻查閉路電視錄像,發現她自2014年11月開始,先後15次上班期間偷走15個面值一萬元籌碼,每次得手後將籌碼收藏於鞋內。司警12月20日淩晨趁陳女上班時將其拘捕,起回兩萬元籌碼。陳女供稱餘款已全部輸光。  另一名54歲麥姓女莊荷同樣於2013年任職路氹某賭場。司警12月22日接報
期刊
眾所周知,當下澳門,一點也不缺少研究機構。但是,不論是公眾,還是政府決策機構,還是學術界、輿論,乃至於智庫局內人,對於目前澳門專以公共問題之實際研究為指向的智庫的狀況,不很滿意,甚至是很不滿意。研究經濟問題的大多數智庫,去年預言賭收將於今年“止跌回升”已成笑談,而政府作出的很多決策包括立法,也明顯讓人感到,政府沒有充分地理解社會的狀況,其方案也十分粗糙,甚至常有明顯疏漏與自相矛盾之處。問題出在哪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