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梦里生活

来源 :广西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gxia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美凤 20世纪60年代生于广西荔浦得胜路,祖籍广东顺德莲滩。有剧作《千秋恨》《避邪铜钱》在广西剧展上演出。文学作品散见于《广西文学》《红豆》《北京文学》等刊物。结集出版散文集《一地落叶》《天涯神话》《柬埔寨·金边耀眼的地方》等。曾获“《广西文学》·青年文学奖”散文奖。
  1
  2018年12月18日这天早起,我以普通市民的身份去看荔浦撤县设市正式挂牌。扭秧歌、打腰鼓、放河灯、耍排灯、舞龙舞狮、燃放烟花爆竹等,一系列喜气洋洋的庆祝活动,在得胜路附近的滨江和湿地公园先后登场。队伍一支连一支,高潮一个接一个,“再见荔浦县”“你好荔浦市”的欢呼声此起彼伏,好一幅生逢盛世歌盛世的壮丽画卷。
  我凝视着这幅画卷,很难想象中国人民解放军抵达荔浦全境前的某天,我的父亲我的伯爷伯娘带着我的奶奶我的哥哥姐姐仓皇奔出得胜路,迅速卷进“躲共产”风潮的情景。我的叔叔却带着理想与抱负出城,沿山路去寻找一路南下的解放军。解放军的队伍兵分两路,朝荔浦疾驶。一路走小道,从阳朔金宝翻山越岭至荔浦花篢,到大塘,过青山,压向县城。另一路走大道,从阳朔抵马岭沿途畅通无阻,直插城门。那一天,是1949年11月26日,黑暗的旧荔浦结束了,新社会如同神话里的王国,光彩重生。
  胆大留城的人发现,所有解放军官兵都用亲切的语调跟老百姓说话,根本就不是国民党宣传的“青面獠牙,共产共妻”。藏在县境各地“躲共产”的芳邻陆续回家。他们先是试探着在门前走走,继而从街头到街尾作一个短距离散步观察,最后做生意的开门做生意,纺纱的开机纺纱,织布的染纱织布。那些喜欢哼着荔浦文场穿街过巷的人,习性也一如往常了。年底到来时,街上秩序全都恢复,广西全境插上五星红旗。不同的是,荔浦天主教堂成了人民医院,粤东会馆和关帝庙成了学校。许多无家可归的人,一夜之间有了房子。许多穷人家的孩子,一夜之间得以上学。南下干部带来的扭秧歌、打腰鼓、走高跷和歌剧《白毛女》,则在全县迅速流行起来,盛传至今。
  作为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写作者,自然对新中国成立即将七十周年的乡土满怀关注。那是2018年的初秋,我出发了,是朝印象中的解放军进城路线出发的。我对这条路线,如此向往。正是这种向往,把我带到这条路上。这条路忽而上坡,忽而下坡,忽而拐弯,却始终朝着和平美好,幸福光明。田野充满秋天以后将要成熟的农作物,比如水稻、甘蔗、马蹄、橘子。陆陆续续地,我对自己渴望了解的地方,进行了一圈访问。我终于清晰地看到,荔浦这片有着两千多年县治的热土,如何结束了人畜混居时代,又如何走进新中国的梦想时代。
  2
  在我访问过的村庄中,青山龙头山是我初中学农时住过的地方,距解放军进城的路线大约有几百米的长度。整个村庄不大,但很雅致。它依山傍水的样子,多好看啊。清晨薄雾轻飘的模样,又是多么美妙。只是每逢雨季,绕村而过的河流常常泛滥成灾,让人敬畏。1974年秋,我随学校学农大军在这里住了二十多天,任务是协助当地人修筑防洪堤。二十多天的劳动,让我见证了社会主义的集体力量。红旗飘飘的工地,筑堤人的梦想每天都在变化,在实现。离开时我带走了一小瓶细碎的龙头山沙子,用以纪念我战天斗地的青春。
  时隔四十多年再来,防洪堤的气息依然引诱着我。但我迷路了,大片大片的沙糖橘果园鸦雀无声。我完全可以想象两个月后的收获,匆忙的腳步,喜悦的心情,满载而去的车队。我的眼睛掠过盖满塑料薄膜的果园,从村边直达远处的龙头山脚,每棵果树都在向我细数园丁的理想和勤劳。突然场景变了,往事消失后复又重返。河边的近处就是防洪堤,河水的潺潺声非常清晰。垒石筑堤的人都走后,江边就只剩下一片空荡了。解放军从附近走过的壮丽,也被幽藏起来。
  一个杨姓青年,自告奋勇为我介绍龙头山的变迁。同时告诉我20世纪80年代那时,谁家率先购回电视机、洗衣机、摩托车。90年代后,谁先拥有手机、电脑、小汽车和太阳能。近年来,又是谁先用手机微信把农副产品卖出去,等等。微笑着向他道谢的我还知道,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村里的每户人家跟全中国的农民一样,都有大致相同的经历,先后经历过土改、农业合作化道路、包产到户、土地承包等历程。然后是改革开放的到来,一个社会纪录不断刷新的时代到来。
  我站在长满芦苇与芒草的堤上留影,与永不回来的时空重逢,再见。我因此还能看到年方十三岁的自己,与同学在堤上忙忙碌碌的画面。白天人山人海,战天斗地。我们把在河床捡起的石头,挑到正在修筑的坝上。夜晚,我在煤油灯下默读《雷锋日记》,同时使用雷锋的日记格式,记录我们的生活。整个画面以大堤竣工而结束,它把所有那个时代的特征都包罗进去了,达到了高度概括。其中贫下中农的诚挚感激与学生代表热情洋溢的感谢相得益彰,互为衬托,掌声经久不息。事实正是这样,20世纪70年代龙头山人所创造的集体力量,让泛滥成灾的洪水成为造福村民的幸福源头。此外,荔浦古信水库、大江水库、荔浦长滩河水电站等,则是另一些集体力量的见证,岁月的回声。
  3
  荔浦高速路口附近的白马厂,向我展示的则是另一个独特的乡村世界。那时我人还没有到达白马厂,就听朋友讲,整个村庄是个大花园,一大片一大片的格桑花一直延伸到很远的地方。这是一个不到两百人的村庄,五颜六色的种子撒在环绕村庄的土地上,鲜花漫天。记得我第一次到达时,村前的停车场早已挤满各式各样的小汽车。第二次来时,村路上还排起了弯弯的小车长龙,首尾难觅。在我转身上车离开时,又有几辆小车朝白马厂开进来了。我是说,在那鲜花盛开的季节,不断有人驾车来此谒见白马厂的美。花香在空中轻飘,让我想起1949年“躲共产”的街坊在这里惊惶而过,一抬头却真的遇见解放军的情景。他们犹豫不决地迎着解放军战士的笑脸走去,误会很快解除。扶老携幼的人群,紧跟着解放军回城。好奇勇敢的男孩,甚至还从解放军战士的手上,接过他们缴获敌人的小玩意儿当作玩具。当年的他们能否想到,有一天,这里的田地将变成花的海洋。   花色纵横交错,从一片花海到另一片花海,炫目又安静。若按品种分,可以分成三大块:格桑花、非洲菊、波斯菊。若按颜色分,却远远不止三大块:橙色、红色、白色、紫色等。与花海毗邻的,是百香果园、沙糖橘园、蔬菜园等。远看近观都仿佛自然界中的天上,天上的人间。花海边上还有荷塘,塘边有亭,可以左顾右盼,也可以四处瞭望。因为从没见过这么多花的缘故,我把一个上午的时间全留在了这里。体验到如同抵达高原,由近及远被花包围的眩晕感觉。
  告别白马厂数天,它的影像仍时常在我眼前闪现。再度来到白马厂,是精神层面的需要。我不知道它到底还隐藏着多少魅力,便沿环村的硬化道路而去。比起村前那个花香追人的世界,村里的景致是另一番风韵,游人也少了许多。村巷里的整洁程度令人意想不到,古老的民风也不示弱。光是古色古香的房屋装饰,你就知道民风民俗如何不朽。当村里的书屋出现在我眼前时,自是又一番惊奇。我一向有唯美情结,白马厂的美显而易见。花谢之后,整个村子依然有一种绿油油的色调。使用手机视频与亲朋通话的老人,打理果园的男子,开车回家的妇女,无一不在告诉我,他们的生活多么丰富。在一个拐角的岔道口,景色平静。阳光将某个屋门口的微型小花园暖暖地照着。一缕淡淡香气从那里散发出来,风将其中的精华部分吹远,直到云上。院子里,有稚童在做作业。是朗读。我停下来,想要看得清楚明白些,这幅古老的耕读传家图。书声缭绕在村庄的上空,像不朽的时光老人一样,穿越古今。我想知道白马厂为什么会这样美,就跟屋主攀谈。他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直是政府有计划、有步骤、一点一点实施的。村里的夜晚,还常常会有歌舞爱好者的合声。他们穿着光彩,在村庄的小小舞台上跳来跳去。快乐像汗水一样渗透衣衫,喜悦在四周流动着。劳动了一天的人,就在舞台前面的篮球场上坐着,在球场边的树影下面站着观看。我想不出那些有歌有舞的夜晚,歌舞者与观赏者谁更快乐。所谓幸福,就是能在人类社会里安居乐业、纵情歌唱吧。
  4
  太阳升起时,我又出发了,解放军南下的影子一直跟随着我。修仁镇柘村,一个拥有两百多户人家的村庄,也不偏僻,我居然没有早点留意,真是奇怪。柘村以家家户户拥有沙糖橘果园而著称,也以拥有无数3D壁画而名声在外。果园和壁画,把村民世世代代作过的努力和梦想联结在一起。而在村庄的远处,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公司和中国联通公司的通信网线绵延而过,令人遐想。
  村里的3D壁画,画在全村的墙上。或大或小,或动物或人物,或高山或大海,或果园或森林,一幅接一幅,就连转弯的地方,也有神奇的画面静立着。它们令人欢喜的美,几乎是以突兀姿态出现在我眼前的。那时我在村头的红色自行车道走下车子,看沙糖橘的长势,与画在一堵墙上的果树,天衣无缝地连接在一起。我禁不住它的诱惑,在那里一阵流连。随后,安徒生童话世界里的各种画面,先后在我的视界出现,让我快乐得神魂颠倒。这些画在村路中消失,又在村路中出现,让人宛如陷入遥远的时空。我注意到,许多小孩经过3D壁画时得到的某种乐趣,完全像我一样。我在这些画里尽情穿梭了一个多小时,发现果园与壁画,始终是柘村人生活合奏的蓬勃之歌。在一幅尚未完工的壁画面前,我停下脚步,站在画画人的身后,看一幅画的进展,色彩缤纷的魅力,朝我涌来。
  继续在柘村果园和3D画面交错延伸的路上行走,在放眼就是丰收果实的甜蜜景象中行走,在村民不出村就能购物与销售的土地上行走,暗忖理想生活是什么,不就是现在的这个样子吗。他们以青山为背景,既种出了生活的甜蜜,又绘出了古老村庄的童话魅力,多么神奇。再于村中觀景台上四顾,美丽的村庄,丰收的果园,还有什么朝代的农村、农业、农民,会比现在更美。返程时路遇村里富有情调的小车队伍红红火火迎亲,我立马就想起学生时代遇见的自行车队迎亲。时代不同了,现在的每一个人都非常幸运。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果实,成了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
  5
  我在奔向荔浦革命老区大张村时,有意识地把家中小朋友也带去了,她还未满十岁。关于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她只在课本上了解了一点点。我想到时光的流逝也许会让人把这个地方、这条道路淡忘,就把年幼的她带了出来,带到这条路上来。这是广西众多革命老区中的一个,也是我叔叔年轻时来过的地方。时值金秋,大地一派祥和,历史在水田成熟的稻浪上起伏荡漾。当国道旁边大张村的庄严拱门出现时,很自然地,我就想起了七十多年前活跃在这里的那些共产党人神秘来去。那时候的他们有梦想有抱负,但是一定想象不出中国现当代的繁荣富强。于拱门外面向里瞭望张村半是金黄半是刈割后的田野,我感到有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将自己拉进这片土地的岁月深处。
  我在刈割后一扎扎禾把码得相当漂亮的田野上行走,在一个百年和另一个百年之间奔流的历史中行走,也不向谁打听。想到年轻的叔叔也许经过一番化装来到这里的样子,心生敬意。叔叔是我们家族最早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人,也是最早动员全家参加公私合营的人。我记得父亲生前说得最多的话是:“共产党好啊,我上班二十年退休,到现在已经领了二十几年的养老金了。”
  在张村展览馆,我看到了中共荔蒙修地下党组织早年装订的、写着宣传资料的小册子,里面有许多永不过时的故事。还有中共荔蒙修地下党人早年用过的秤、口盅、水壶、马灯、鸟铳、子弹、手枪皮套等。我好奇地想要了解我的叔叔,看看他的名字在哪个本子上出现。看完才想起,1949年11月26日解放军抵达荔浦全境前,他老人家还只是一个向党靠拢的进步青年。在我想要向叔叔打听他何时就读荔浦简师,何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又在何时当上新中国刚刚成立的荔浦二区区长时,他老人家已经过世。而我无须查询的是,中国的完美社会,正从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中衍化出来。每一户、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在变得越来越好。
  面对蒙北游击队长住所、蒙北游击队活动场所、游击队的办公场所,我静默了良久。游击队员在远处也在近处。我朝他们的方向走去,没有偏离。天地间的中国万里无云,光明照耀。告别宁静祥和、丰饶的满是稻田和果园的大张村,从弯弯山路那边,我居然看到了1949年解放军南下的两支队伍,从迢迢的远方启程,朝荔浦全境开来。他们步调一致,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历史的航船驶到1949年11月26日这天,打腰鼓、扭秧歌,荔浦全城一片沸腾,社会主义成了令人梦想的未来。   6
  有梦想是件幸福的事情,梦想催人奋斗,使人得到收获与宽慰。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荔浦,太丰富太有诗意了。过去的七十年是过去数以万计个七十年无法抵达的理想。当年解放军翻山越岭来荔浦经过的大路小路,早已郁郁葱葱,芬芳袭人。全市所有村屯亦在广西村村通的工程中,在扶贫攻坚的事业中,实现了路通、水通、电通、电视通、宽带通、物流通。你不要小看这些成果,它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年的非凡丰碑。我一再向喜欢自驾游的朋友推介我去过的村庄,它们不是旅游景点,但是美,就是这么回事。当然,我也热情推介荔浦魅力无限的银子岩、丰鱼岩、荔江湾、银龙古寨、天河瀑布等旅游胜地,它们令我忆起早年失去的诗意和远方。其中天河瀑布所在区域,可是1950年解放军英勇剿匪的重地呢。
  于出生地得胜路上老家屋顶四顾,城市轮廓日益扩张的荔浦,除了巍巍宝塔,周围的一切全是新的。四通八达的街道,鳞次栉比的高楼,视野开阔的广场,琳琅满目的商场,绿意盎然的公园,沿江逶迤的防洪堤,式样不同的大桥,明亮整洁的学校,秩序井然的医院,来来往往的大车小车出租车……同样的防洪堤建设,挖掘机、推土机等替代了上个世纪人山人海的劳动,工程速度与质量有目共睹。荔浦博物馆的历史烟霭,一再将人心中本然的梦想唤醒,令人逐梦。非物质文化遗产荔浦文场,则在东南西北唤起人的记忆,使人愉快。现代化的天眼遍布大街小巷,把坏人坏事从好人好事中分离出来。还有一大群一大群的鸟儿,喜欢在江心的草地上度过属于它们的时光。这是令人眷恋的土地,1949年解放军南下时如期抵达的荔浦,无论你从哪个方向看,它的景色都是那样的赏心迷人。只是民用无人机的拍摄,我以为政府安全部门要提高警惕,加强管理。
  在农贸市场的一角,我停下来买菜,可供挑选的肉食和果蔬令人眼花缭乱。我看见一对年轻恋人手上提着虾蟹,在卖菌菇类的摊前犹豫,不知道是买蘑菇、草菇、鲜香菇,还是买鸡腿菇、金针菇、茶树菇好。一个手拿青菜豆腐的老人,清闲地听着手机里播出的歌曲从我身边微笑而过。一对年过不惑的夫妻,似乎在为吃荤还是吃素起了点并无恼意的争执。市场上的空气说不上十分清新,但也绝无污浊,各种熟食散发的香气,叫人胃口大开。面对如此丰富稳定的市场,我常常不知道买什么才好。
  华灯初上以后,年轻的荔浦市特点更加突出。一江两岸,既有建筑的高大伟岸,霓虹的闪烁璀璨,更有夜市的缤纷多彩,江水的无尽温柔。一年四季,天天都有一群群悠闲的人在江边的霓虹灯影里跳舞唱歌。各自为阵的舞队,通常和着节拍一来一往地旋舞。行头十足的人,脸上挂著笑。在灯光的明亮处,可以看清他们脸上的幸福、快乐和自豪。
  在荔浦撤县设市正式挂牌的夜里,在张灯结彩的滨江路上,我发现新的时代正在把每个女子变成仙女。自夜幕升起的烟花,在众人头上掠过。这些烟花一朵接一朵地升到空中,此起彼伏。看着这一个时代的生活,我不由得想到20世纪70年代得胜路人的普遍梦想。那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和出门有车,现在全都实现了。那时没有梦想到的生活,如今也拥有了。比如微信带来的问候与商机,新农村合作医疗带来的便利,市民社会养老保险带来的安逸。就是在很偏远的地方,种植户、养殖户、电商、微商、实体商,亦有头有脸地生活在人群当中。这就是荔浦,一个集汉、壮、苗、瑶等世居民族聚居的地方,始终被中国梦环绕着,拥抱着。这个梦的影响是那样的广泛,那样的包罗万象,以至于我一想到自己生在其中,就感到幸运无比。
  责任编辑   韦 露
其他文献
1  我觉得很困,整整三个日夜难受得没有合眼,盯着灵堂的照片看了会儿,心如死灰。那是我父亲吗?也许是太累了,我觉得神情恍惚。  他们排着队走来安慰我,又迅速消失于我的人生。从没人跟我详细地讲过父亲的往事。关于他的工作,他死前经历的事情,他们对我的痛苦一无所知,仿佛真相是一坨狗屎,人人可以避谈。  总之我的父亲就这么没了,在一个糟糕透顶充满霉味的季节,永远而彻底地撒手人寰。我知道父亲死前的一年都在执
期刊
郭丽莎 笔名琉璃瓦,广西钦州人,现居广西河池都安县。广西作家协会会员,河池市文艺创作“1+2”工程签约作家,入选广西“文学桂军”新锐作家扶持计划项目。2008年开始发表诗歌、小说,2016年底开始儿童文学创作,2017年获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于《中国校园文学》《南方文学》《安徽文学》《广西文学》等报刊发表作品近两百篇(首),有作品入选《语文主题学习》《小画眉的歌:广西壮族自治区六十年儿童文学精品》
期刊
→ 罗 海 广西柳州人。广西作家协会会员,一些文字见于《散文选刊》《山西文学》《山东文学》《安徽文学》《黄河文学》《广西文学》《青岛文学》《椰城》《红豆》《金沙江文艺》《意林》等刊物。  1 .下海小试,停薪留职开店  我的父亲一直想着要让我赚更多的钱。1990年我退伍后分配在安徽省马鞍山市硫酸厂工作,每个月可以存下两百块钱,我就有点着急了,靠每月两百块钱的存款,我要存到猴年马月,才买得起房子、娶
期刊
车海朋 广西百色人,2014年起发表小说,刊于《青年作家》《湖南文学》《广西文学》《作品》《红豆》等杂志。  1  2006年9月,我去大学报到。操场上阳光晃眼,人头攒动,不想大学里人竟这么多。我拖着一口箱子,肩上还背一个包。在中文系报到处填表时箱子脱手,往旁一歪,嘭的一声跌在地板上。身后的人手快,抢在我前面把箱子扶起来。我赶紧回头作谢,看到此人细高个头,腿似麻秆,肤色黝黑,留很长的斜刘海,盖住了
期刊
一  我小的时候,爷爷一个人在乡下生活,我的祖籍是河北省深县,现在叫作深州。深县位居滹沱河故道,属黑龙港流域,曾为上谷、钜鹿郡地,那个地方以盛产“深州蜜桃”而闻名。我的老家在郗家池村,是一个与饶阳、安平三县交界的地带,往南走,距当时的公社所在地辰时村三里地;往北走,距离饶阳县的五公村八里地,五公村在合作化、人民公社时期曾经出现过一位著名的全国劳动模范,叫耿长锁。上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初,从我不到
期刊
黄宏慧 笔名勒一,1968年出生。广西作家协会会员,高级工程师,黄酒及葡萄酒和果露酒国家级评委。业余爱好文学,2006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幽默小品集《不敢陪领导喝酒》,2012年由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酿酒文集《酒海拾贝》。  D县市政局蓝天崩副局长一脸无奈地拨通了局长古儿伟的手机:“古局好!这帮刁民太不讲道理了,简直是木棍不通风!我和环卫站几位正副站长软磨硬泡苦口婆心地说了一个上午,他们硬是不
期刊
芒果假想  沉着干脆,啪的一声  芒果落在树下路过的我一尺开外  奇妙的是,眼下并非芒果季  而是芒果花开——莫非  这是一只去年掉队的芒果  一直挂在树上,专等我经过?  假如芒果砸在我头上  我说的只是假如——  假如我加快步伐,抹去  我和芒果之间的空隙?  假如它该结果的时候结果  该成熟的时候成熟  抹去它和季节之间的时差?  假如它没有一直垂在去年的枝上  而是早早被时间的手收走?  
期刊
罗仁通 南宁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学语文教师,作品散见于《广西文学》《百花园》《天池小小说》《红豆》《故事会》《南宁日报》等。小小说《一碗姜糖水》入选《2018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  一  除夕,下午三四点钟光景,厅堂上祭祀的供品撤走,香炉内的香烛燃尽,喧响了一上午的鞭炮声彻底沉寂。打开尾箱,掀开箱盖,塞进回来时卸下的用箩筐装载的熟鸡、年糕、粽子、米花,一辆辆汽车甲壳虫似的驶离村庄。一句句祈福就此带
期刊
我叫依娜,这是我的故事。  一  山峦起伏,树木疯长。面前的湖泊,烟波浩渺。它的名字叫乒湖。那山叫乒山。湖是后来才命名的,因山而得名。之前,这里是一个村庄,后来上游修水库,这里的人们都被迫迁走了,这里才变成一个湖,说是湖,其实是水库的一部分。此地距离卡尔里海港口一百公里左右,我是开着车,从大连港口上船,和车一起坐船回来的。这么多年流离他乡,可是我心里面惦念着这里,这里是给我生命恐惧的地方,像心里面
期刊
偷 窥  偷窥像是潜伏在我身体里的顽疾  它会在冬天复发  在我身后,雪,静静地陪我落泪  我退避到松林的后面  只在梦里相遇的人,她一层层退去罪孽  暗夜里淌下的泪水,不能冲淡欺骗  当悸动沾染了太多的谎言时  大地也无声无息地静止在一瞬  神坛里焚烧的香烛  在抖落的下一秒,苍白而静寂  我深知,忧虑在一点点加重  猫头鹰不会放过暗夜里出逃的人  在冬夜,偷窥者永远孤独  孤独地看松林摆荡、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