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源寻茶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xisno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起始,是一种不经意的偶遇,如同爱情故事中擦肩而过的瞬间,一个念头的相约于寥寥几句电话中的寒暄,便牵手相会在武夷烟雨蒙蒙的青山碧水中。
  高速路渐到终点,车窗外也闪过或雄踞或秀丽的山山水水,如同一副浅绛山水画般,武夷渐入眼中,那一片如汹涌海洋般连绵的绿,或温顺的小坡或险峭的山峰,或蜿蜒的溪畔或错落的农居旁,青翠欲滴的绿色如同一张巨大的画卷,漫天漫地。而我们,汽车、黑色的柏油路只是不经意间点缀在这张画布上间或的一撇。
  车轮在岩茶村口停下,雨中的公泰茶舍,识得久仰的山哥、近观嫩黄的茶芽、轻钦新制的毛茶、深品陈年的水仙与肉桂,耳旁是茶人娓娓道来的制茶与饮茶之道,口间是新茶的清香与陈茶的甘冽。于是,茶韵便丝丝袅袅地飘摇起来,心中似乎忘记了些喧闹,又似乎懂得了些静谧。
  
  止止庵
  
  刚抵达大王峰下,入鼻的是空山新雨的芬芳,自然、清新,仿若空气中也弥漫着一股茶香,似淡似浓,让人忍不住张大鼻翼贪婪地深深吸上几口。雨中的石阶,偶见一抹鲜绿的苔藓,蜿蜒曲折地通向绿树黑岩深处,在不经意的角落时常点缀着些不知名的野茶,在晚春的雨丝中顽强地张开鹅黄色的芽尖。
  拾级而上,止止庵的山门静静地在雨中矗立,古朴而厚重。大殿中白玉蟾低垂双目,嘴唇边是一抹淡泊世事的微笑。那一刹心中仿若闪过悟道般的恍惚、闪过婀娜飘摇的檀香烟雾、闪过神鸟播下茶种的山涧,还有那一撮神秘的白鸡冠,鹅黄而带着红玉般的纹路,犹如田黄石般熠熠生辉,心自脱俗。
  雨渐大了,在青色的瓦檐上雨水汇聚成一片珠帘,远山也渐变朦胧。山哥取过一炉,一壶,一小撮白盐,看清冽的山泉水渐渐散出白雾,变得沸腾。下入一捧白鸡冠,不知不觉中水色呈现出一种蓬勃的金黄。鸦雀无声,众友人融化在浓浓的茶香和淅沥的雨中,就连吹过的风,都带着温润、浓郁的气息。啜饮一小口茶汤,在喉间翻滚着温暖和幸福,小口吞咽难以掩饰的甘甜,如同身处和煦灿烂的一米阳光中,就连雨色中山林间那条九曲的溪流闪烁着的光芒,也愈发变得深隋起来。
  雨,依然丝丝缕缕顺着暗灰色的天幕飘摇而下。滴滴答答的雨珠如同一首高山流水般的古筝曲轻敲屋檐窗棂,而此时的心境,似乎也跟着一起轻飞曼舞。这沉静温润的雨,在水煮白鸡冠的茶香中像一对浣纱溪边轻沾阳春水还未来得及擦拭的白玉手,拂过心弦。而心中,不再愁怨,不再焦灼,只留一份安静,一份清空。
  
  悟源润
  
  是鬼斧神工的远古神灵随意劈砍出如此的妙境,还是乾隆年那十四两纹银在崖壁上打下的古旧栈道,又或是空谷幽涧造就了此闻厚重的韵香。沿着那条不知哪位茶人刀砍斧凿出的山野小径,绕过三姑石,绕过古城寨,绕过桃花窠。绕过猫耳山,在两个小时翻山越岭的艰辛与听风观茶的快乐中,有一幽谧山谷静静坐落,有一清澈山涧汩汩涌来。
  涧旁的石阶上落满了不知名的野花。谷旁的岩缝中蓬勃着丛丛老茶,茶树的上方,是高耸巍峨的崖壁。独特的丹霞地貌,风化的沙砾岩,岩中丰富的矿物质,还有那汪清澈甘甜的山泉,养育了闻名天下的武夷山“三坑两涧”独有的名茶。掬一捧甘洌的泉水,寻找时光从指缝间流走的痕迹。栈道已不在,只有岩壁上那规则的石坑与五十年老丛的枝干上层层叠叠如同海珊瑚般的青苔。就像是树干的年轮记录着岁月沉淀。
  幽谷习习凉风中,起初的劳累与辛苦业已驱散至九霄云外,就连刚踏足此地的兴奋与昂扬,也变得沉稳而空灵起来。手抚山壁上古人凿出的古朴“悟源涧”,任指间在朱红的笔画上游走,仿佛如此便可顿悟天道。似一次神圣的朝拜之旅。寻找到武夷岩茶的本源。抬头放眼,昨日阴沉的云和湿冷的雨,早已融化在了记忆中的袅袅茶香中,此时的天空清澈如洗,湛蓝得晃眼。我们的心,也如头春鲜嫩的新茶般蓬勃地鼓动起来。
  山谷中,有清风和唱,有春阳明朗,淡淡的山野香气从茶树间徐徐飘起,灌入领口、衣袖,暗香浮动,心旌摇曳。就在这样的暖春里,听着山涧叮咚的水声,感受风拂过茶叶轻轻的哗哗声,如此便可沉浸在当下的幸福与安逸中。于是,我们的心灵摘掉城市的面具,洗去喧嚣的铅华,在幽静的沉酣中回味现在的经历与拥有,感受着宁静与恬淡。
  不忍离去,却不得不给自己一个理由离去。如同有很多事情是可以找到借口的,比如说放弃;也有很多事情是可以安慰的。比如感情;还有一种是可以寄托的,比如信任;不过。最让人期盼而不可捉摸的,恐怕还是缘分吧,而与悟源涧的相遇,或许正是在人生如茶的旅途中注定的缘。
  
  垒石精舍
  
  群山,茶园,午后的山风中,五马奔腾状的马头岩巍峨矗立,岩下有一座依崖而起、黄土堆砌的道观,在岁月中静坐,待时光变幻,观白云苍狗。观下有着老丛的肉桂,枝干上依附着如同珊瑚般层层叠叠的苔藓,在崖缝中静静勃发着生命的顽强。
  道观中,有一陈姓道长,隐居于此潜心修道。见众友人来访,摆出手制野茶,虽说不上精致,却胜在质朴地道,香飘四溢,别有一番滋味。席间,陈道长侃侃而谈,论全真七子、言国学根本、斥当下世人之忘祖。不经意抬头,一山鹰在蓝天白云间展翅盘旋,孤独,勇敢,甚至带着莫名的悲壮。
  几泡茶后,道长执一洞箫,微垂双眼,轻轻吐纳,有一阵悠远在茶香中飘起。箫声回旋在精舍的房檐上。在老旧的茶壶中,在门口怒放的仙人掌花间。行云流水的箫声在空谷中随风声渐飘渐远,峰回路转般或缓或急,轻灵而悠远。静心而坐。手中的香烟袅袅地随箫声来来回回地在眼前轻漾。口中尚未化去的回甘与箫声一起在幽静空灵的旷野山林中,缓缓而来。又幽幽而去。轻吹浅吟,似山闻溪流淙淙而下,间中,有空山乌语,有蓝天白云,有茶海婆娑。听着听着,那箫声刹那间就凝住了自己的思绪,这一刻,时间已经变得不再紧致。心,也如水般宁静,似杯中剔透的茶汤,温润清澈。
  但时间总是匆匆而逝。短短数小时。不知觉到了作别的时候。原本没觉得什么,只是耳旁还缭绕着箫声,喉间还留有甘洌的茶香。但当陈道士吹起送别的箫声,那曲、那调,清冽如山,清澈如水。一种如同发酵般的情感在心头汹汹涌涌得几欲喷薄而出,渐行渐远而箫声不绝。一步一回头看着消瘦的身影在远山的那边依然顽固地吹着洞箫,那箫声在风声中似呼啸而来,又似低语般消弭而去,有一种名为感动的情愫如同那泡手制的马头岩肉桂啜饮后喉间的甘甜般蔓延开来。
  山的这一边,众友人注视对面孤寂的道观,孤独的道长,无声。沉默中山哥缓缓说道:“听出来了吗?这是舍不得我们离开的箫声,这是挽留的箫声,武夷岩茶所谓的岩骨花香是什么?那不是什么苔藓味道,更不是石头味道。而现在这种情感才是武夷岩茶真正的岩骨花香!”这句话似骏马奔腾的踢踏声在众人的心头铮铮而过,又似夏日湖畔摇曳的垂柳般在陈道长的箫声中清清而来。此景此情此音,空旷迷离,清澈幽幽。远离俗尘;此时此刻此地。无欲无求,无爱无恨。无忧无虑;此人此身此心,去留随意。荣辱不惊,淡泊随心。
  我们,早已从俗世的喧嚣中解放了出来,而所有的纷纷扰扰都将远离而去,所有的尘圬都消弥于无形里。或许。武夷山水的静谧,雨中水煮白鸡冠的温柔,垒石精舍古朴的野茶和悠扬的洞箫声,才是这次武夷岩茶寻茶之旅真正的目的所在吧:是寻茶,而所寻也非茶。
  此刻,脸上轻绽出如莲笑靥。用力地挥一挥手。用力喊一声“再见”,作别晴朗午后的蓝天、白云;作别苍翠晚春的武夷、九曲溪;作别飘摇婉约的风声、洞箫声;作别缭绕韵香的肉桂、白鸡冠;作别铮铮岩骨的苍鹰。我们下次再见。
其他文献
前些日子与一位长者的聊茶,让我受益颇多。长者的睿智令人折服,更难得的在于她的从容优雅,尽管岁月已然在她的脸上留下了痕迹,但是不凡的气质只是让人觉得在她面前自己的粗鄙不堪。记得她对我说:“现在的年轻人太忙了,忙得没有时间喝茶。在茶馆喝红茶也就只知道祁门红茶,在咖啡馆喝红茶的时候就只知道伯爵红茶,逛超市的时候呢就想起立顿红茶。大概这些就是我们大多数人对红茶的概念了。”  听闻她的惋惜,我知道她是喜爱红
期刊
中国作为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拥有众多优秀的茶种品种和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茶叶在中国长期被当作传统的农业来发展,与品牌、营销似乎挂不上钧。随着世界茶业的发展不断加速,中国茶叶的行业品牌发展却一直不尽如人意。产量第一,产值第四;世界认知度低;行业集中度低;同质化严重;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风靡全球的茶业品牌……拥有5000年历史和8000万从业人口的茶行业如何发展?对此,国内品牌策划大师叶茂中认为,大部
期刊
秋季是该补的季节,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经过了漫长而炎热的暑夏消耗,此时“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大多数人会或多或少地出现气阴两虚的症状,所以中医主张初秋进补应益气养阴、气阴双补。而采用食材进补则不但方便实用,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食补主要以进食饭菜为主,尽可能食用些清淡、富有营养的多种食物。炎夏刚刚过去,我们的胃似乎还难以习惯油腻的料理,这个秋天,我们不妨把清新的茶融进营养的膳食之中,清清淡淡地为我
期刊
喝茶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一个人的安谧,两个人的知己,都是快乐,非常中国味的。茶就是很中国的东西,一杯小世界,山川花木情。有着士大夫的优雅情怀和隐土的恬淡风骨,比较适合“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清幽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散淡。你知道他们是怎样喝茶的:夏天,用绢囊装一撮碧螺春。黄昏搁在将开未开的荷花芯里,第二天早晨拿出冲泡,清香淡远。秋天。用一块纱布,包一勺龙井,挂在盛开的桂花之间,四五个小时
期刊
没有金银茶器的辉煌富贵,没有玉质茶器的婉约温润,没有瓷质茶具的细腻光洁,陶质茶器所具有的是质朴和无华的外表,崇尚的是“师法自然”的宗旨,丢掉矫情与繁缛的饰物,留下的是源自大地最原始的慈爱与智慧,最引人思索启迪慧根,以一种参禅悟道的情感,去感知那一份藏于陶器中的美。  方桌,长凳,一块粘土。方寸之间,灵指微动。眉目欣然一悦,就演绎了一出出造物的神话。一团泥,以肌肤温度暖之,以清冽之水润之,以情感塑其
期刊
茶器:水晶如意壶水晶杯碟 茶品:政和工夫红茶牛奶  地点:晋安河公园    在阳光正满的午后,枝桠隐隐撕碎阳光,满地期许……待嫁的女孩,彷徨、犹豫、期待、决定……约三五闺蜜讲叙她的浪漫嫁衣……  爱情啊,修炼千年的圆满是婚姻;爱情啊,有折磨与甜蜜。是她与他的情爱对峙,黑瞳里有她的影子,胸膛中有她的烙印。深情的他,承诺给她休憩的绿洲。也许,争吵与平淡将是主味,但是与他共度今生已是求佛千年修行,愿今
期刊
最早的茶船,非品茗之所,乃茶具也。我手头有一册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王建荣主编的《中国老茶具图鉴》,里头就有不少茶船的图片——古人真是有心而用功,做得精致而好看。作为古代流行的一种置茶盏的承盘,茶船亦名茶托,或日盏托。其用途大抵是防烫手所用,只是因其形似舟,遂以茶船名之。  据考证,茶船始于南朝,而兴于唐,且由盏托演变而来。李匡义《资暇录》卷下记载:“始建中(公元780年~公元783年),蜀相崔宁之女
期刊
伏夏的暑热在夜风的轻抚下缓缓退却,月光,放肆地将窗外的一切染色,只有阳台被树阴遮挡,留下了一块朦胧的宁静之地。都市的喧闹都在这一刻消融了。月色晚风拂去了心里的烦躁与不安,享受着这份难得的闲适,觉得这样的月夜不应该被打扰,安静地和自己来一场约会,想起之前好友送的“古早味”的台茶,复古的包装不由的想起那名为《国风》的舞蹈。  腾出矮几和蒲团,在高处点一盏烛灯借些许亮。再让熟悉的舞曲古乐轻声流淌,静静地
期刊
读小学五六年级时,祖父常常会把我叫到他身边,考考我:“念了好几年书了,本子写了一摞摞,会不会写一个——字?”  “什么字?”我有些不服气。  “就我喝茶时用的这个癿子癿的,怎么写呀?”祖父一边问,一边用手举起那个被烟火熏得黑压压的锥形器具,眼睛也眯成了一条缝,像是料到我不会写似的,一脸胜利者的表情。我还真不会写,于是仓皇而逃,甚至有好几天躲着不去见他。偶尔,我会噘起小嘴,嘟囔着反击一句:“世上哪有
期刊
编辑整理:汐汐    本期流浪了许久的茶多拉之盒经云南、广西、广东、香港,最后终于回到了台湾莉森茶友的手中,承载着各地茶友对茶的感悟及祝福也让本次活动增加了更多的感动与深切的关怀。尽管由于报道时间的关系,每一站的品鉴未能详尽报道,但是我们不难从中体会到各地茶友对于茶的执著与热忱,而千里茶缘则因这小小的茶盒牵系得更加紧密。    自在的云南站    主持人:阿垚  与前几站茶友的分享不同,云南站的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