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银行业创新发展调查思考

来源 :当代青年·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jialaog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金融业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催化力量,也是结构调整的重要环节。面对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加快的要求,本文从西安市银行业创新发展现状出发,提出了西安市银行业创新的总体目标、指导原则和方向,进而提出西安市金融业必须加快创新改革,强化资源整合,促进金融供给与西安经济创新转型有效对接。
  【关键词】银行业;创新发展;调查
  “十二五”时期是西安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经济加快转型发展、突出创新驱动的攻坚时期。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业,既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催化力量,也是结构调整的重要环节。面对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加快的要求,金融业必须加快创新改革,强化资源整合,促进金融供给与西安经济创新转型有效对接。
  一、西安市银行业创新发展现状
  近年来,西安市银行业机构注重改革和创新发展,以组织和文化创新为保障,以产品和服务创新为抓手,在支持经济较快增长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同时,逐步实现银行业自身的创新转型。
  (一)银行业机构创设成效显著,农信社改革持续深化
  近年来,西安市围绕全面开放、竞争充分、层次丰富和功能齐备的要求,全面加强银行机构引资创设工作。一是银行机构引资工作迈出新步伐。北京银行、齐商银行、宁夏银行、昆仑银行、重庆银行、成都银行等外地法人分支机构纷纷入驻西安。二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创设工作走上新台阶。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小额贷款公司25家、村镇银行1家、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正在筹划中。三是科技金融机构发展探出新路径。适应创新型经济发展的需要,科技金融合作步伐加快,长安银行在高新区设立科技支行,专门服务高新区科技企业。在银行机构引资创设成效显著的同时,农信社改革工作持续深化。近几年,人民银行积极推进农村信用社新一轮改革试点,积极指导全辖13家农村信用联社申请兑付专项中央银行票据资金10.52亿元,壮大了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完善了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
  (二)银行业组织创新不断深化,金融文化创新理念增强
  在宏观审慎管理和资本监管强化背景下,银行业发展的外部约束不断增强,内部集约化要求明显提高。为适应金融转型、促进经济创新的需要,全市银行业机构在组织结构、服务体系和经营理念上全面优化整合。一是组织结构创新。全市各银行业机构不断整合内部机构,倡导“小前台、大后台”的组织模式,逐渐由“金字塔”式结构向扁平化管理组织转变;纷纷成立个贷中心、小企业中心、农村金融部业务专营机构。二是服务体系创新。各银行业机构大力推进电子化和信息化水平,同时在内部管理上,引进内部信用评级体系、资金转移定价、财务核算系统等先进管理信息系统。三是经营理念创新。各银行业机构开始摒弃依靠信贷增量扩展的发展方式,逐步转向风险与收益匹配的资本节约型发展模式,开始启用以风险调整资本收益率和经济增加值指标为核心的绩效评价体系。
  (三)银行业产品创新明显加快,服务创新稳步推进
  当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是银行业创新的主体部分和主要表现形式。在银行业经营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各银行业机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组织管理为基础,对金融要素进行重新配置组合,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满足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多样化金融需求。
  1.中小微企业金融创新
  近年来,全市银行业机构根据人民银行关于加强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要求,以“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为载体,加快中小企业信贷产品创新,推出商标使用权质押融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股权质押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以及融资租赁等新型贷款业务,有效解决了一部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截至2012年6月末,全市中小微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2.88%,高出各项贷款增速15.75个百分点。同时,个人经营贷款作为小微企业贷款的重要补充,2012年3月末贷款余额284.08亿元,较年初增加17.06亿元,同比增长33%。
  2.农村金融创新
  近年来,人民银行大力推动“民生金融惠农工程”,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载体,全面开展农户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信息征集和信贷需求调查,引导农村金融机构创新“农户+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业龙头企业”信贷模式,优先满足春耕备耕、种养殖大户、农业产业化项目,延伸信贷支持农业产业链条,着力支持农村中小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农户创业致富,支持现代农业、观光农业和特色产业发展。截至2012年6月末,涉农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8.78%。
  3.惠民金融创新
  近年来,人民银行积极指导督促全市银行业机构切实增强社会责任感,认真贯彻落实“民生金融创业”工程,联合市政府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推出大学生村官创业贷款、妇女创业贷款等,为高校学生、大学生村官、下岗失业人员、妇女创业者提供信贷支持。截至2011年末,有关银行业机构累计发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13.49亿元,吸纳就业人员近15万人。
  4.融资渠道创新
  近年来,人民银行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引导全市银行业机构在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积极推进“双推双增”融资工程,为实体经济提供直接融资服务。2012年1—6月,全市银行业机构通过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以及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等渠道,共向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167亿元,同比多增40亿元。
  5.表外金融创新
  近年来,全市银行业机构加强业务转型,大力发展表外业务,从支付结算到融资担保,从金融租赁到委托理财,从个人财富管理到企业金融服务,表外业务拓展了银行的经营空间,拓宽了企业和个人融资与理财渠道。特别是,在当前稳健货币政策环境下,各银行机构大力拓展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委托贷款等表外资产业务,对全市信贷供给补充效果明显,较好地满足企业融资需求。
  二、西安市银行业创新的总体目标、指导原则和方向   银行业创新既要考虑国内外银行业的发展方向,也要立足西安市银行业的发展现状;既要体现金融业创新转型的内涵要求,还要切合西安市经济转型发展的现实规划。西安市银行业创新应紧紧围绕以下总体目标,遵循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前瞻性和稳健性相结合、系统性和政策导向性相结合的原则。
  (一)总体目标
  西安市委、市政府提出“把西安建设成为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的战略目标。在间接融资主导着金融市场的格局下,银行业创新发展应紧紧扣住建设区域金融服务中心这一目标,成为金融业创新发展的主力军。建议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思考和谋划:一是从银行业的功能细分、平台打造和产业链延伸上求突破;二是从银行业的理念创新、模式选择和政策激励上求突破;三是从经济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综合性服务上求突破。因此,银行业创新发展应以构建金融集聚区为定位,以组织制度创新为保障,以重点领域的产品服务创新为核心,通过整合政策资源,畅通金融资本、人才和技术等要素的流入渠道,着力打造集聚度高、辐射力远、创新力强的银行业,成为金融业创新发展的先头军和主体,实现金融供给与经济转型发展的有效对接。
  (二)指导原则
  1.目标性原则
  紧紧扣住区域金融服务中心主力军这一目标,围绕市委、市政府有关打造区域金融集聚区、加快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实施意见,结合各银行机构发展战略实际,将未来发展与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有机结合起来。
  2.前瞻性原则
  银行业创新要站在国际金融市场发展和国内金融业转型的高度,着眼于银行业创新的重点领域,构建各自特色的经营模式,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实现金融要素的集约化和综合化配置组合。
  3.稳健性原则
  稳健性运营是银行业创新的前提。一方面要求经营理念和文化的稳定,稳健的企业文化将为银行业创新提供稳定的环境;另一方面保持客户群体稳定。银行业创新必须紧紧以客户为中心,认真落实“企业金融顾问制度”,加大中小企业融资培育力度,实现企业与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三)创新方向
  1.机构创新方向:机构多元化,功能差异化
  加大银行业机构创新力度,形成机构多元化的银行业体系。加快新型金融机构发展步伐,避免银行业经营的同质性,注重服务功能的差异性,突出市场竞争的互补性,通过建立特色各异的经营模式,满足各类客户的多样化金融需求。一要加快延伸银行业的产业链。在吸引境内银行业机构后台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大力开拓国际银行业机构后台业务市场,将西安市打造成集数据处理、信息服务、人才培训、数据备份、银行卡服务为一体的金融后台中心。二要大力增粗增长银行业的产业链。银行业要引导建立相关中介机构和配套服务平台,如担保、征信、评估、金融信息和技术服务平台等。三要着力加大银行业机构创设。鼓励国内外银行机构总部或分支机构入驻西安,鼓励辖内银行机构开设分支机构,特别是成立与战略新兴产业对接的科技支行、科技小贷公司等科技金融机构。四要重点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扶持壮大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快组建地方金融投资集团;充分借鉴经济发达地区发展经验,积极设立社区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中小金融机构。
  2.制度创新方向:文化先进化,管理扁平化
  当前,银行业经营环境面临着深刻的变化。一是存款的变化。受货币政策收紧、监管要求提高以及金融脱媒等因素影响,存款竞争加剧,负债来源少增,与资产匹配压力加大。二是审慎经营和监管要求的变化。借鉴国际金融监管改革成果,监管部门按照巴塞尔协议III要求,出台实施了新监管标准,提高了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性和贷款损失准备等监管标准。银行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对银行业文化理念、经营模式以及风险管理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各银行业机构不仅应注重资本的集约化运营,更应在文化理念、组织架构、服务体系上全面优化整合。在经营文化上,各银行业机构应确立资本管理的新理念、新目标和新方法,推动银行经营以效益为核心向以价值为核心、以业务为核心向以客户为核心转变;在组织架构上,应推进机构扁平化和营运集中化管理;在服务体系上,应大力推进电子化、信息化,节约人力成本,提升服务效率。
  3.业务创新方向:产品多样化,服务精细化
  银行业创新的落脚点最终要落实到产品和服务创新上。未来银行业产品与服务创新的重点领域主要有:一是科技金融。当前经济增长的内容和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西安市明确提出了要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新兴产业和科技金融正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各银行机构应抓住契机,加快科技支行、科技小贷公司的设立,加大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力度。二是低碳金融。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西安市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各银行机构理应积极践行低碳金融理念,通过绿色信贷产品,引导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推进西安经济转型升级。三是民生金融。民生金融是个发展的概念,因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而异,当前应围绕市委、市政府“民生金融创业惠民”工程,按照市委、市政府惠民生、促和谐的各项政策部署,深化中小企业、三农以及社会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履行好银行业的社会责任。
  三、政策建议
  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对政策资源进行梳理整合,畅通金融资本、人才以及技术流入渠道,以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质的服务和最优良的环境,引导银行业加快创新发展,积极打造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积极支持我市“创新型经济,创新型城市”建设。
  (一)统筹制定政策扶持体系,促进银行产业集聚
  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结合西安市实际,围绕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要求,大力发挥政策的引导扶持作用,促进银行产业集聚,提升银行业区域竞争、辐射和创新能力。一是建设区域性银行业后台、技术服务以及配套中介中心。引进全国性、区域性银行业机构总部、后台、技术以及中介服务企业,加大政策扶持和奖励。二是加快银行机构引进和发展。鼓励银行业机构进驻西安,建立财政存款与信贷投放挂钩制度。三要重点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展。整合现有金融资源和加大财政资金注入,组建现代金融投资集团;提供包括财政存款、税收、土地等政策优惠,促进地方合作金融机构优先做大做强;加快农村新型金融组织建设,支持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机构,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覆盖面。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提高资本质量,增强资本实力。   (二)降低银行业商务成本,提高市场交易效率
  建议政府部门降低金融商务成本,提高银行业的交易效率。一是减少资产抵押登记环节,改进资产评估,对金融机构一致认定的评估机构,同一评估标的评估报告应被一致认可。同时允许融资双方对抵押物的价值进行协议定价,不强制要求评估,自愿选择合同公证。金融交易公证,服务简洁高效,收费公开透明,努力降低收费标准。二是尽快组建服务功能完善、业务范围全面的西安产权交易所,切实满足企业发展和融资需求。应建立和完善金融中介服务体系,提高金融机构服务外包意识,加大金融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三是对金融机构日常展业和金融业一般项目,各项建设、许可等收费按服务业的最低收费标准执行,对入驻金融集聚区的重大项目确保土地供应,土地出让金按工业重大项目标准执行。
  (三)加强金融人才引进培养,提高人力资源支持
  制定实施《西安市金融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着力抓好金融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大金融人才的引进力度。采取团队集体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等方式,形成常态化的金融人才引进机制。加强海外金融人才引进的国际合作,造就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职业金融家。完善金融人才引进的激励机制,搭建金融人才服务平台,为金融人才在西安集聚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就业、创业、培训和生活等全方位服务。二要加强专业金融人才的教育培训。持续加大金融教育培训的投入力度,加强与国家部委、先进地区以及各类金融机构在金融人才培训项目上的合作,同时与国外金融机构和知名国际金融专家建立交流平台,探索建立“西安金融人才培训基地”,依托培训基地培养金融人才,充实金融机构管理队伍。
  (四)全面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构建金融稳定机制
  银行业的创新发展离不开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一要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努力推进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各部门信息交流与共享,构建失信约束和惩罚机制,切实推进诚信社会建设。二要加强金融生态优秀县和信用乡镇创建。引导各县(市、区)及各乡镇积极争创金融生态优秀县、信用乡镇,并纳入地方政府目标考核体系。三要构建金融稳定机制。加强对民间融资行为的规范引导,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活动,稳妥推动民间资金投向实体经济。在推进银行业创新的同时,要把银行业创新风险监测与防范摆在突出位置,建立健全银行业创新风险防范和处理机制,确保全市金融稳定。
  【作者简介】
  庞正阳,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营业管理部。
其他文献
【摘 要】当前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已到达顶端,新型城镇化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不仅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途径。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政策脉络  城镇化建设关系到党执政的根本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在现阶段集结了经济结构调整、内需拉动、分配政策改进,以及政治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等等众多问题在内,抓住了它,就抓住了一个核心的问题、统筹发展全局
期刊
【摘 要】当前,个人消费信贷已成为激发潜在需求,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方式。本文探讨了宝鸡、天水两市在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全面建设的大背景下,两地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以及消费信贷能否成为提振居民消费,拉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增长点。  【关键词】个人消费信贷;居民消费;经济发展  近年来,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快速发展,已成为激发潜在需求,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方式。宝鸡、天水两市共处内陆,地缘
期刊
【摘 要】大力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是推进西安市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本文就西安市如何实现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建成一体化发展的国际化大都市进行了认真思考探讨。  【关键词】文化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际化大都市;探讨  2012年,陕西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省市共建大西安,加快推进创新型区域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支持旅游业加快发展,加快建设临潼旅游休闲度假区、秦岭终
期刊
【摘 要】促进残疾人就业是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和目标。本文通过对西安市残疾人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就西安市残疾人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残疾人就业;特点;问题;对策  就业是民生之本。残疾人就业问题关系到公民权利的实现和生产力的解放。残疾人拥有平等的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和能力。促进残疾人就业既是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也是构
期刊
【摘 要】城中村改造的空间模式选择,对于城中村生命延续及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具有基础性的根本意义。本文结合西安市的改造实践,提出了西安市城中村改造空间模式的思路、原则和途径。  【关键词】城中村;改造模式;思路;原则;途径  所谓城中村改造的空间模式,是在指城中村改造中,对城中村已形成空间布局改造的思路、原则和途径,涉及到对城中村原有空间物体的保留、拆除或其他行为,其实质问题是空间发展权利的公平分享。
期刊
【摘 要】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城乡共同繁荣,笔者深入凤翔、太白、千阳等县区,对我市县域经济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并与市委政研室、市发改委、供销社等部门专家学者进行了协商探讨,以期对激发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潜能,形成县域竞相发展良好态势,培育一批“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县域经济;模式分析;制约因素;对策建议  一、县域经济的特征及模式概述
期刊
【摘 要】 本文认为,在广大高中学生中迅速流行的影视、流行歌曲、卡通动漫、网络游戏等快餐文化,使他们对戏曲文化意识越来越淡薄,传统戏曲越来越隔膜,因此,唤起广大高中生对戏曲的热爱尤为必要。文章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就新时期如何使传统戏曲文化在高中音乐课堂得到发扬光大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戏曲鉴赏课;音乐课堂;必要性  当前,在广大高中学生中迅速流行的影视、流行歌曲、卡通动漫、网络游戏等快餐文化,
期刊
【摘 要】水资源承载能力是城市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本文作者根据《西安市水利建设规划》(2003—2020)和自己多年的实践与思考,就西安市近期城市供水水源建设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城市供水;水源建设;问题;建议  一、西安市城市供水水源建设回顾  西安市是资源性缺水城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6.6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14 立方米,不足全省人均占有量的1/3、全国的1/6、世界的1/2
期刊
【摘 要】重视特殊教育、做好普通中小学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工作,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而在普通师范院校进行《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概论》课程建设,明确课程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及时间节点,完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概论》课程建设的措施,是从源头上解决随班就读教师队伍素质、提高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特殊教育;随班就读;课程建设;构想  根据《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十一五”期间,
期刊
【摘 要】本文认为,增收问题是农民问题的关键。因而,要正确认识农民增收现状,找准破解农民增收问题的突破口,寻求加快农村发展的治本之策。  【关键词】增收问题;农民问题;现状;治本之策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增收问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如何正确认识天水市农民增收现状,找准破解农民增收问题的突破口,寻求加快农村发展的治本之策,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是我们当前深入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