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涛境界章与中国园艺设计的意境谈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ikg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境界第十》中关于山水画的诸景物构成要素,在最终完成的画面上应该呈现出一种自由、活泼的境界。程式与法则是有限的,在自然的启示下人们的思维观念与创新是无限的,程式和构图是手段,是形式,表现的思想境界是我们的目的,传统园艺设计中所追求的境界和石涛的“境界章”中所体现的内容有些联系。
  
  一、石涛境界章中的“境界”
  
  石涛境界章十中“分疆三叠两段,似乎山水之失,然有不失之者,如自然分疆者”,“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是也”是也。每每写山水,如开辟分破,毫无生活,见之即知。分疆三叠者:一层地,二层树,三层山,望之何分远近?写此三叠,奚啻印刻?两段者:景在下,山在上,俗以云在中,分明隔做两段。为此三者,先要贯通一气,不可拘泥……”。境界的基本内容是对于艺术品的意境要抓整体气势,境界体现在整体;构图与形式的要求也体现境界的深度,体现修养境界。着重指出:山水画的诸景物构成要素,在最终完成的画面上应该呈现出一种自由、活泼的境界。
  石涛美学思想中“随处可见的对人的本性和个性解放的追求,顽强地要求表现自我的愿望,显然已萌发着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要求,是清初这一特定社会历史时期客观存在的时代精神的反映”,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儒道禅结合的美学思想。创作者要“先受而后识”,“画受墨,墨受笔,笔受腕,腕受心”,“借笔墨以写天下万物”,是为了“笔墨资真性”,“寄兴于笔墨”。石涛用“一画”概括绘画艺术的全部要领和奥秘,一是指绘画的基本规律和法则,这是主要的;二是指绘画艺术最高本原,概括了绘画艺术的特点;三是指宇宙生成的道理和本原。石涛认为绘画必须“师自然”,“深入其理,曲尽其态”,要以关注的态度全身心投入自然,物我双向交融,“能贯山川之形”的“一画”之法的核心是要“搜尽奇峰打草稿”。这样创作出来的画便是“自有我在”,
  “从于心”。
  
  二、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境界追求
  
  中国自然风景式园林造景,听觉、味觉及时令气候变化,空间特殊经营手法,比拟和联想,匾额,楹联,诗文,碑刻等方面论述园林意境表现手法,园林造景从大自然山水中选择素材,突破了狭隘的有限空间的局限,模拟大自然的景色,经过概括提炼和艺术加工,使千里江山于方寸一拳,创造出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效果,给人以小中见大,咫尺山林的感受。就是在有限的空间之内,通过人工造景,令人产生广袤自然的意境;使人们在有限的园林中领略无限的空间,从而窥见整个宇宙历史和人生的奥秘,使人领悟到以明月清风为知音的意境内涵;园林空间展现的是风月人之间的配合与和谐,达到了自然与人格美的统一。框景,就是使空间景色以简洁幽暗的景框作为构图的前景,使人的视线高度集中于画面的主景上,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园林景观的意境,还经常借诗句、楹联来破题,这种形式犹如绘画中的题跋,很有助于启发人的联想,以加强其感染力。如:沧浪亭,柱刻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点出山林生机和活力。对于造园来说,这种生动感人的意境,乃是由于造园家倾注了自己的理想、情感和趣味的结果。
  
  三、从符号学看石涛的所谓“境界”与园艺设计
  
  视觉上,使用者会对园林环境的空间、比例、尺度、材质、色调、光线等进行综合体验;味觉上,游者可以体味不同季节鲜花的芬芳,绿叶泥土带来的清新味道。园林四要素:山、水、建筑、植物,以及道路等有机构成,组织成一个富有情趣、饱含艺术意境美的空间。不管在绘画中,还是在园艺设计中,对意境的表达和营造成为了中国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颐和园中有座亭子叫 “画中游”,并不是说这亭子本身就是画,而是说亭子外整个园林的大空间好像一幅大画,进入亭子仿佛进入了这幅大画一样。而“贯通一气”的感觉是其成功的决定因素。“三叠两段”式的构图,石涛艺术的表现观念、形式、语言与现代园林艺术的“情感性”“表现性”“抽象性”有着一脉相承之处。
  视觉符号“点”、“线”、“面”在园林艺术中的审美含意和哲理含意层面,尽管点的体量很小,但它在园林环境中却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山体上的一个小塔会讲述着历史的沧桑。在景观中,小的或者远的物体都可以看作是点。视觉符号“线”在园林艺术中的现实层面含义,线是大量的,而且非常重要。如河流、植被边缘、道路、地块边界等等。斜面会为整个空间带来变化,视平线以上的平面传达着一种向上的审美含意,视平线以下的斜面,常具有较强的引导性,如阶梯、斜坡等都具有较强的动势,使园林空间具有流动感的审美含意和哲理含意。中国园林已经有3000多年的造园历史,特别是古典园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承德避暑山庄、苏州园林、北京颐和园等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些都说明了园林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深远的影响。我国传统造园的精髓之一——“因地制宜”, “源于自然,高于自然”“诗情画意”“意境”等都是老生常谈,但在现当代的人们仍然对此有一种强烈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周武忠.园林美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苏州园林设计院.苏州园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5]孔新苗,张萍.中西美术比较[M].山东: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
  [6]张永桃,赵宪章.美学精论[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
  [7]辞海·艺术分册[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
  (作者单位: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电视广告强大的整合力量能够引导消费倾向,引领社会时尚潮流.研究电视广告对消费文化的影响作用,有助于引导公众确立合理的生活目标及消费行为,重视人的精神需求,传播积极的
田野调查,英文为“fieldwork”,又译为田野工作、田野作业、田野考察、野外考察、实地考察等。在这里,我们主要探讨人类学范畴的田野调查工作。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田野调查”经由人类学家A.C.哈登的强调、博厄斯的倡导、里弗斯的践行,在马林诺夫斯基那里上升到人类学方法论的高度。    一、田野调查的特点    田野调查是经过专门训练的人类学者亲自进入某一社区,通过直接观察、访谈、住居体验等参与
民族精神是在特定社会条件下国家和民族生存和发展中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及行为方式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特点,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社会条件下,在社会实践中体现的主要精神倾向。而我们这里谈的民族精神主要指具有理性、辩证、人本主义等特征的精神。在自然灾害中,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凝聚与融合,得到世界范围的高度赞同,那么,这种高度的认同是否说明现实中真的存在普世伦理道德吗?  针对杜林在他的著作中对整个科学发起
本刊文 [1 ]将文 [2 ]的关于抛物线的一个几何性质推广到了椭圆及双曲线中 ,几个结论综合起来是与圆锥曲线对称轴有关的一个性质 .但文[1 ]中所述的性质只涉及到曲线焦点所在
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地矿工作融入市场经济发展的潮流,实现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成为市场的主体。如何实现科学发展,使企业持续长久立于不败之地,是地勘团队面临的新课题。企业是靠人来经营管理的,稳定人心、凝聚力量要靠统一思想,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原动力,逐步把企业文化建设融入到企业管理中,将推动地矿工作实现科学发展。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二十世纪70年代
鲍德里亚在中提出,“消费社会”是以围绕商品消费为主导组织起来的社会,我们正处在“消费”控制着整个生活的境地,消费已经不是根据商品的使用价值进行,而只是商品具有的符号
元代戏曲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众多文人,堪与唐诗、宋词一争高下,在文坛上赢得了自己的一席之地.相比之下,明代的戏曲似乎黯然失色了不少,但众多的沙粒中总会隐藏着那么
奥林匹克文化与我国农村体育文化的冲突,归根结底是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为了揭示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归纳演绎法等研究方法,梳理分析奥林匹克文化和我国农村体育文化涵义,并对奥林匹克文化与我国农村体育文化的冲突问题加以阐述。    一、提出问题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既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奥林匹克文化融入中国,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农村体育文化欣然走向世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