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指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就像有人所说:“不可否认,教育的最直接目的是传授知识,但不能因此把传授知识作为唯一目的,知识不能解决人的所有问题,构建人的精神家园,安顿人的心灵,还需要人文教育。”而教师是人文教育的实践者,也是人文教育的榜样,教学过程中应该处处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教育理念,尊重、理解和关爱学生。本文试从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内容、课堂评价、作业评语方面论述如何体现人文情怀,从而把人文教育思想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关键词】 人文情怀 教学内容 课堂评价 作业评语
1 在课堂教学内容中要处处体现“人文情怀”
语言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英语课是小学里一门贴近生活,内容丰富多彩、富有异国情趣的课程。但一旦脱离了一定的文化背景和环境,就难以适当地表述,难以施展其表达进行交际活动的实质作用。因此英语教学的开展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动身,进行跨文化意识教学,让孩子们浸泡在英语的气氛中,适度的创设英语学习的气氛,营造宽松、协调、融洽的师生关系。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拓宽学生文化视野。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人文关怀教育,多情势、多角度、多层面地寓教于生活,运用于生活,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英语。
节日是儿童最喜欢的日子。东、西方各国都有各自的节日。开展以节日文化为主题的交际活动,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感受西方文化,深受孩子们的欢迎。教师应该巧借这个话题,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外国重要的节假日及主要庆祝方式。让学生真实直观地感受外国文化,既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学以致用。例如圣诞前夕,教授大家学唱Jingle Bells,感受那份欢乐;圣诞之夜,聆听Silent Night,体会圣诞的宁静与祥和,然后许个心愿再互赠礼品,感受友情和亲情。谈及赠送礼物时,给学生讲解接受礼物的方式,西方人与中国人在接受礼物时的习惯截然相反:在节日里,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接受后一般也不当面打开。西方人收到礼物一般不推辞,而是表示感谢,并当面打开礼物并加以称赞,所以,在使用“present”这一单词时,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告诉学生这一跨文化差异。
在教学“Happy birthday to you!”,当我了解到当天正有学生生日时,便走进课堂边唱歌边为学生的生日祝福,让学生深深感到来自老师的关心之情,与之发生情绪共识,随即在协调的情绪交换中,让学生懂得要学会为别人祝福,学会要关怀你身边的亲人、好友。同时进行了birthday cake、birthday candle、birthday noodle等单词的教学,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以至于碰到一些节日,学生都会自然而然地运用英语祝福一番,从而使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师生情绪的协调体现得淋漓尽。
学生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接触和了解外国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加深对语言本身的掌握。教师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有助于人文情怀的渗入。
2 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要处处体现“人文情怀”
《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指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英语教学活动中表现出的兴趣、态度和交流能力为依据。课堂评价既是一种评价手段,也是一种学习方式。课堂评价的实施,要使学生的兴趣更高、主动性更强、学习动机更明确,从而使学习也变得更轻松。在进行双向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多与学生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多激励表扬,有时摸摸他们的头,拍拍他们的肩,让他们感受教师的亲切及对他们的关爱,让课堂评价体现人文情怀。
在教学“Animal school”一课时,我们班的一名后进生竟然能跟着我的节奏走,并大胆发言:The rabbit isn't a bad student. He can run fast。我笑着边拍他的肩膀,边夸奖说:“Super,super!you are not a bad student too。”这个小男孩儿腼腆地笑了,学得更认真了。有时候,孩子屡试不爽,总是不能成功,这时候,我们不妨轻轻地抚摸着他的头,亲切地说:“Try again!”尽管,我们的评价语言仍然很简练,但是,加上了我们真诚的、充满师爱的动作,孩子们会得到更大的鼓舞,他们会从心理上更乐意接受。
“Baby”、“Honey”、“Dear”等是更具有感情色彩的称呼。碍于中国人的习惯,我们觉得这样称呼很碍口。但学习英语不仅要学会用英语交流,也要学习英美国家优秀的传统。所以,这些亲昵的称呼,我们可以大胆地用到课堂实践中去。当孩子取得进步的时候,我们拥抱一下他,说:“Dear,you are the best!”当孩子们失败的时候,我们亲切地说:“Honey,don't drop it!”这些,都能很快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更有信心。
沟通与交流渗透在课堂上,能每个学生充分感受到尊重和满足的愉悦,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的确,教师的一个赞扬的眼神、一个甜甜的微笑、一句温和的话语和一声鼓励的语言都能使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感到温暖。当学生感悟到这种人文情怀之后,便会激发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从而将教育领向成功之路。
3 在教学作业评语中要处处体现“人文情怀”
作业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反映出学生的“身心状态”。教师在作业评语中对学生“身心状态”的关注,是人文关怀的一种表现。为了有效沟通师生情感,教师在写作业评语时要抱着对学生负责的精神,找出某个学生的特点,采用符合他(她)特点的语气和词语,呈现某种个性。评语语言不求多,但要充满热情、真诚、中肯和激励,使学生看了会受到鼓舞。在英语作业评语上若能有这样的人文关怀……为学生创造“合适的条件”,那么这部分“怕学”英语的学生就会发挥出潜在的学习能力。同时,通过英语作业评语,使学生在英语作业方面的主体地位和自觉探究、自我发现、自我创造的权利一旦被真正得到尊重和保护,他(她)的学习责任心就强了。这是人文关怀的又一种展现。
在很多学校,“差生”常受老师的白眼、家长的训斥和同学的嘲讽。我班的一位学生,成绩在班上一直乌龙摆尾,在作业中表达出自暴自弃的情绪,我在批改完作业后写道:I don't think you are a foolish child。If you try your best, I think you can catch up with other students. I believe it!I'm waiting for your progress!该生后来主动找我谈心,而且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可以说,学生皆有潜在的能力,关键看教师能否“心中有学生”、能否用人文情怀打动学生、满腔热情地千方百计地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教师要信任学生能够发挥潜在的能力,使之能积极的、自信的、兴趣强烈的、斗志昂扬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
4 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呼唤着人文精神的回归,倡导关注人的“生命的成长”,要求“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求还给学生人性的课程和“全人”的教育。总之,人文情怀体现在小学英语教学的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没有环境条件的限制,关键在于我们每一位教师要善于捕捉进行人文教育的最佳结合点,把英语知识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有机地结合起来,适时适度地创设英语学习的氛围,营造宽松、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注重“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策略,多形式、多角度、多层面地寓教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才能培养出具有知识认知、懂得生活、善于做人的完整的人。
参考文献
1 胡炳仙.教育即生成——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解读[J].煤炭
高等教育,2007(1):4
2 教育部.全日制责任教育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
3 卢春媚.浅论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及汉语言的特色[J]
4 外语教育语言学.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5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 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广西教育出版社,2005
【关键词】 人文情怀 教学内容 课堂评价 作业评语
1 在课堂教学内容中要处处体现“人文情怀”
语言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英语课是小学里一门贴近生活,内容丰富多彩、富有异国情趣的课程。但一旦脱离了一定的文化背景和环境,就难以适当地表述,难以施展其表达进行交际活动的实质作用。因此英语教学的开展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动身,进行跨文化意识教学,让孩子们浸泡在英语的气氛中,适度的创设英语学习的气氛,营造宽松、协调、融洽的师生关系。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拓宽学生文化视野。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人文关怀教育,多情势、多角度、多层面地寓教于生活,运用于生活,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英语。
节日是儿童最喜欢的日子。东、西方各国都有各自的节日。开展以节日文化为主题的交际活动,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感受西方文化,深受孩子们的欢迎。教师应该巧借这个话题,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外国重要的节假日及主要庆祝方式。让学生真实直观地感受外国文化,既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学以致用。例如圣诞前夕,教授大家学唱Jingle Bells,感受那份欢乐;圣诞之夜,聆听Silent Night,体会圣诞的宁静与祥和,然后许个心愿再互赠礼品,感受友情和亲情。谈及赠送礼物时,给学生讲解接受礼物的方式,西方人与中国人在接受礼物时的习惯截然相反:在节日里,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接受后一般也不当面打开。西方人收到礼物一般不推辞,而是表示感谢,并当面打开礼物并加以称赞,所以,在使用“present”这一单词时,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告诉学生这一跨文化差异。
在教学“Happy birthday to you!”,当我了解到当天正有学生生日时,便走进课堂边唱歌边为学生的生日祝福,让学生深深感到来自老师的关心之情,与之发生情绪共识,随即在协调的情绪交换中,让学生懂得要学会为别人祝福,学会要关怀你身边的亲人、好友。同时进行了birthday cake、birthday candle、birthday noodle等单词的教学,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以至于碰到一些节日,学生都会自然而然地运用英语祝福一番,从而使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师生情绪的协调体现得淋漓尽。
学生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接触和了解外国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加深对语言本身的掌握。教师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有助于人文情怀的渗入。
2 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要处处体现“人文情怀”
《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指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英语教学活动中表现出的兴趣、态度和交流能力为依据。课堂评价既是一种评价手段,也是一种学习方式。课堂评价的实施,要使学生的兴趣更高、主动性更强、学习动机更明确,从而使学习也变得更轻松。在进行双向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多与学生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多激励表扬,有时摸摸他们的头,拍拍他们的肩,让他们感受教师的亲切及对他们的关爱,让课堂评价体现人文情怀。
在教学“Animal school”一课时,我们班的一名后进生竟然能跟着我的节奏走,并大胆发言:The rabbit isn't a bad student. He can run fast。我笑着边拍他的肩膀,边夸奖说:“Super,super!you are not a bad student too。”这个小男孩儿腼腆地笑了,学得更认真了。有时候,孩子屡试不爽,总是不能成功,这时候,我们不妨轻轻地抚摸着他的头,亲切地说:“Try again!”尽管,我们的评价语言仍然很简练,但是,加上了我们真诚的、充满师爱的动作,孩子们会得到更大的鼓舞,他们会从心理上更乐意接受。
“Baby”、“Honey”、“Dear”等是更具有感情色彩的称呼。碍于中国人的习惯,我们觉得这样称呼很碍口。但学习英语不仅要学会用英语交流,也要学习英美国家优秀的传统。所以,这些亲昵的称呼,我们可以大胆地用到课堂实践中去。当孩子取得进步的时候,我们拥抱一下他,说:“Dear,you are the best!”当孩子们失败的时候,我们亲切地说:“Honey,don't drop it!”这些,都能很快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更有信心。
沟通与交流渗透在课堂上,能每个学生充分感受到尊重和满足的愉悦,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的确,教师的一个赞扬的眼神、一个甜甜的微笑、一句温和的话语和一声鼓励的语言都能使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感到温暖。当学生感悟到这种人文情怀之后,便会激发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从而将教育领向成功之路。
3 在教学作业评语中要处处体现“人文情怀”
作业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反映出学生的“身心状态”。教师在作业评语中对学生“身心状态”的关注,是人文关怀的一种表现。为了有效沟通师生情感,教师在写作业评语时要抱着对学生负责的精神,找出某个学生的特点,采用符合他(她)特点的语气和词语,呈现某种个性。评语语言不求多,但要充满热情、真诚、中肯和激励,使学生看了会受到鼓舞。在英语作业评语上若能有这样的人文关怀……为学生创造“合适的条件”,那么这部分“怕学”英语的学生就会发挥出潜在的学习能力。同时,通过英语作业评语,使学生在英语作业方面的主体地位和自觉探究、自我发现、自我创造的权利一旦被真正得到尊重和保护,他(她)的学习责任心就强了。这是人文关怀的又一种展现。
在很多学校,“差生”常受老师的白眼、家长的训斥和同学的嘲讽。我班的一位学生,成绩在班上一直乌龙摆尾,在作业中表达出自暴自弃的情绪,我在批改完作业后写道:I don't think you are a foolish child。If you try your best, I think you can catch up with other students. I believe it!I'm waiting for your progress!该生后来主动找我谈心,而且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可以说,学生皆有潜在的能力,关键看教师能否“心中有学生”、能否用人文情怀打动学生、满腔热情地千方百计地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教师要信任学生能够发挥潜在的能力,使之能积极的、自信的、兴趣强烈的、斗志昂扬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
4 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呼唤着人文精神的回归,倡导关注人的“生命的成长”,要求“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求还给学生人性的课程和“全人”的教育。总之,人文情怀体现在小学英语教学的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没有环境条件的限制,关键在于我们每一位教师要善于捕捉进行人文教育的最佳结合点,把英语知识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有机地结合起来,适时适度地创设英语学习的氛围,营造宽松、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注重“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策略,多形式、多角度、多层面地寓教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才能培养出具有知识认知、懂得生活、善于做人的完整的人。
参考文献
1 胡炳仙.教育即生成——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解读[J].煤炭
高等教育,2007(1):4
2 教育部.全日制责任教育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
3 卢春媚.浅论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及汉语言的特色[J]
4 外语教育语言学.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5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 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广西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