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提高农民素质,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是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
【关键词】 农民素质 农民增收
随着市场化的深入推进,农民增收越来越多地依靠知识、技术、信息和资本集约相结合,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要提高农民素质。农民素质特别是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高低,决定着对先进农业技术及工具的采用,决定着对农产品市场信息搜集、分析与判断,也决定着农村两个文明的发展程度。因此,我县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首先要紧紧抓住提高农民素质这个关键。
1当前互助县农村人口素质现状
互助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结合部,全县总面积3424平方公里,共有耕地面积109.8余万亩,总人口为38.74万人,有汉、土、藏、蒙、回等13个民族,县辖8镇11乡,294个行政村。我县是一个标准的农业大县,农业户数81109户,农村人口35.4万多人,农村人口比重大,农村劳动力人口18.18万人,占农村人口51.36%;其中文盲、半文盲3.46万人,占农村人口19.03%,小学文化程度6.95万人,占农村人38.23%,初中文化程度的5.67万人,占农村人31.19%,高中以上文化程度2.1万人,占农村人11.55%,平均受教育程度年限为5.8年,从这一比例可以看出我县农村高中以下的劳动力所占的比例达89%。
2当前我县提高农民素质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2.1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整体素质不高。通过调查,发现我县当前农民的科学文化整体素质偏低,绝大多数没有进行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所从事的农业生产,凭经验耕作,靠老办法种植,有相当多的农民仍旧按部就班,墨守成规,农村靠天吃饭、雨养农业的格局没有多大改观。同时,由于文化素质低下,许多农民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不能科学、准确地判断市场变化规律,对种养品种的取舍只能盲从于市场短期价格波动,在生产经营中出现负效应或微效应后,便心灰意冷,感到增收无门。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村青年为了眼前利益,放弃了对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学习,在对待贫穷上是等待政府救济而不思进取,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和悲观的情绪。
2.2农村劳动力资源出现相对过剩,农民增收渠道不宽。随着近年来科学知识的不断普及,单位劳动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高,农产品出现了总量平衡,丰年有节余但价格波动较大,很多特色农产品被作为原材料廉价出售,使农民收入增加受到严重限制。同时,由于农民素质低,使农村劳动力转移难度越来越大,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剩余时间造成农业资源的巨大浪费,这些是农民增收最突出的制约因素。
2.3低素质导致农民思想观念落后,严重影响农民收入。我县由于农民素质低下,小农意识根深蒂固,他们习惯于传统的生产经验,不愿接受新事物,排斥市场经济、农业科技信息、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经验。农民群众对新技术、新产品表现出“观察别人用的结果再作决定”或“自己试一试”。这种心理和行为虽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风险,但往往容易丧失机遇,使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滞后于市场需求,生产与市场脱节,增加农业生产的市场风险,从而影响农民收入。
2.4理想信念淡化,道德素质偏低,法律意识淡薄。由于我县农民的文化水平总体偏低,承受来自自然和社会所带来的风险和挑战的能力较低,一些农民受拜金主义影响,只重钱不认人,只注重个人财富的积累而对全县、集体事业的发展漠不关心,如村级会议难召集,集体经济搞不好;有些农民表现出道德严重失范。如有的正义感淡化,缺乏责任感和义务感,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唯利是图,损人利己;有的子女不孝敬老人、赡养老人,甚至打骂、虐待、遗弃老人;有的农民为土地征用、占用、婚姻家庭、堵水、房界、相邻等问题发生纠纷,大打出手,从近几年我县农村发生的很多民事案件和几期大的刑事案件可以看出我县农村有一部分人不懂法,更不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全面提高我县农民素质的对策建议
3.1要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近年来,我县一直重视对农村致富带头人的科技培训,努力提高农村能人大户和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当前我县从事农民培训的机构所属管理部门涉及农业、扶贫、劳动、教育、妇联等部门。要健全协调机制,把分散在各职能部门的培训资源盘活,形成合力,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作用。职业技能培训要立足于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要让农民学习、掌握和应用新的适宜技术。职业技能培训还要着眼于农村劳动力转移,既要抓好季节性进城务工农民的技能培训,又要有计划地对即将变为城市人口的农民进行培训,要为农民身份的改变创造就业结构改变所要求的职业技能条件。同时,搞好农民素质培训还要解决培训经费问题。
3.2要全面落实好农村义务教育。正规学校教育是人力资本形成的最主要、最有效的途径。经验表明,农村小学和初中阶段的义务教育投资是各项投资中收益率最高的。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从为我县各民族未来负责的高度真正重视农村义务教育,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从源头上杜绝生产新文盲。教育资源应向农村倾斜,一是继续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设施;二是统筹城乡教育资源,使农村也能享受到较高水平的教育机会。
3.3扶持一批农村能人大户,发挥榜样示范效应。农村能人都是农村中素质高的农民,他们挣钱多,生活消费水平高,他们的经济行为周围农民看得见,对周边农民也最有说服力,他们是周围农民学习的榜样。培养一个农村经济能人,往往能够起到带动一片富裕一方的作用。因此,继续加大对农村能人的政策扶持力度,发挥农村能人的带头示范效应,让这些能人带领周边农民共同发家致富,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3.4对农民进行法制教育。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参与市场竞争的农民,必须遵纪守法。要针对农村实际情况,对农民进行法制教育,提高农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努力做到知法、守法,积极履职尽责,并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用法律手段驾驭管理市场经济的本领。
总之,只有加强农民教育,在农村提倡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的思想,营造一种终身学习的环境和气氛,才能保证农村劳动者素质不断得到提高,使农村沉重的人口负担尽快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只有农民素质提高了,增收才能切实可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才能得以实现。
【关键词】 农民素质 农民增收
随着市场化的深入推进,农民增收越来越多地依靠知识、技术、信息和资本集约相结合,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要提高农民素质。农民素质特别是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高低,决定着对先进农业技术及工具的采用,决定着对农产品市场信息搜集、分析与判断,也决定着农村两个文明的发展程度。因此,我县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首先要紧紧抓住提高农民素质这个关键。
1当前互助县农村人口素质现状
互助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结合部,全县总面积3424平方公里,共有耕地面积109.8余万亩,总人口为38.74万人,有汉、土、藏、蒙、回等13个民族,县辖8镇11乡,294个行政村。我县是一个标准的农业大县,农业户数81109户,农村人口35.4万多人,农村人口比重大,农村劳动力人口18.18万人,占农村人口51.36%;其中文盲、半文盲3.46万人,占农村人口19.03%,小学文化程度6.95万人,占农村人38.23%,初中文化程度的5.67万人,占农村人31.19%,高中以上文化程度2.1万人,占农村人11.55%,平均受教育程度年限为5.8年,从这一比例可以看出我县农村高中以下的劳动力所占的比例达89%。
2当前我县提高农民素质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2.1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整体素质不高。通过调查,发现我县当前农民的科学文化整体素质偏低,绝大多数没有进行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所从事的农业生产,凭经验耕作,靠老办法种植,有相当多的农民仍旧按部就班,墨守成规,农村靠天吃饭、雨养农业的格局没有多大改观。同时,由于文化素质低下,许多农民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不能科学、准确地判断市场变化规律,对种养品种的取舍只能盲从于市场短期价格波动,在生产经营中出现负效应或微效应后,便心灰意冷,感到增收无门。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村青年为了眼前利益,放弃了对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学习,在对待贫穷上是等待政府救济而不思进取,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和悲观的情绪。
2.2农村劳动力资源出现相对过剩,农民增收渠道不宽。随着近年来科学知识的不断普及,单位劳动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高,农产品出现了总量平衡,丰年有节余但价格波动较大,很多特色农产品被作为原材料廉价出售,使农民收入增加受到严重限制。同时,由于农民素质低,使农村劳动力转移难度越来越大,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剩余时间造成农业资源的巨大浪费,这些是农民增收最突出的制约因素。
2.3低素质导致农民思想观念落后,严重影响农民收入。我县由于农民素质低下,小农意识根深蒂固,他们习惯于传统的生产经验,不愿接受新事物,排斥市场经济、农业科技信息、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经验。农民群众对新技术、新产品表现出“观察别人用的结果再作决定”或“自己试一试”。这种心理和行为虽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风险,但往往容易丧失机遇,使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滞后于市场需求,生产与市场脱节,增加农业生产的市场风险,从而影响农民收入。
2.4理想信念淡化,道德素质偏低,法律意识淡薄。由于我县农民的文化水平总体偏低,承受来自自然和社会所带来的风险和挑战的能力较低,一些农民受拜金主义影响,只重钱不认人,只注重个人财富的积累而对全县、集体事业的发展漠不关心,如村级会议难召集,集体经济搞不好;有些农民表现出道德严重失范。如有的正义感淡化,缺乏责任感和义务感,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唯利是图,损人利己;有的子女不孝敬老人、赡养老人,甚至打骂、虐待、遗弃老人;有的农民为土地征用、占用、婚姻家庭、堵水、房界、相邻等问题发生纠纷,大打出手,从近几年我县农村发生的很多民事案件和几期大的刑事案件可以看出我县农村有一部分人不懂法,更不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全面提高我县农民素质的对策建议
3.1要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近年来,我县一直重视对农村致富带头人的科技培训,努力提高农村能人大户和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当前我县从事农民培训的机构所属管理部门涉及农业、扶贫、劳动、教育、妇联等部门。要健全协调机制,把分散在各职能部门的培训资源盘活,形成合力,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作用。职业技能培训要立足于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要让农民学习、掌握和应用新的适宜技术。职业技能培训还要着眼于农村劳动力转移,既要抓好季节性进城务工农民的技能培训,又要有计划地对即将变为城市人口的农民进行培训,要为农民身份的改变创造就业结构改变所要求的职业技能条件。同时,搞好农民素质培训还要解决培训经费问题。
3.2要全面落实好农村义务教育。正规学校教育是人力资本形成的最主要、最有效的途径。经验表明,农村小学和初中阶段的义务教育投资是各项投资中收益率最高的。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从为我县各民族未来负责的高度真正重视农村义务教育,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从源头上杜绝生产新文盲。教育资源应向农村倾斜,一是继续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设施;二是统筹城乡教育资源,使农村也能享受到较高水平的教育机会。
3.3扶持一批农村能人大户,发挥榜样示范效应。农村能人都是农村中素质高的农民,他们挣钱多,生活消费水平高,他们的经济行为周围农民看得见,对周边农民也最有说服力,他们是周围农民学习的榜样。培养一个农村经济能人,往往能够起到带动一片富裕一方的作用。因此,继续加大对农村能人的政策扶持力度,发挥农村能人的带头示范效应,让这些能人带领周边农民共同发家致富,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3.4对农民进行法制教育。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参与市场竞争的农民,必须遵纪守法。要针对农村实际情况,对农民进行法制教育,提高农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努力做到知法、守法,积极履职尽责,并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用法律手段驾驭管理市场经济的本领。
总之,只有加强农民教育,在农村提倡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的思想,营造一种终身学习的环境和气氛,才能保证农村劳动者素质不断得到提高,使农村沉重的人口负担尽快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只有农民素质提高了,增收才能切实可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才能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