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生物是一门自然学科,其教学内容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都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相关,需要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进行掌握。初中生物教学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生物概念、规律,还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更加注重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实施,将生物教学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从树立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引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布置生活化的课后练习等方面来研究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物 生活化教学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5-0128-02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每位生物老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将教学活动根植于学生现实生活体验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
一、课堂导入借用生活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只要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前不久,腮腺炎在学校流行,很多学生被感染了,一时间人心惶惶,我灵机一动,把“传染病”这一节提前进行。我问学生:想不想知道腮腺炎是一种什么病?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同学都病倒了?我们应该如何预防?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紧接着我让患腮腺炎的学生谈他患病的具体感受,最后全班同学通过交流得出“传染病”的有关知识,又请学生扮演“家庭小医生”,讲一下如果你遇到这种病应该做哪些工作?为什么要这样做?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使学生消除了心理恐惧,而且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同时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以生活中的事例或现象为切入点,让现实生活走进学生视野,能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二、初中生物教学方式的生活化
仅仅是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还远远不够,再加上有效的教学方式的配合才能使教学真正地生活化。生物这门学科不同于数学、语文等科目,生物研究的是人类、动植物、生态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这就为初中生物课堂的生活化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在讲台上讲自己备好的课,学生在下面被动地听、做笔记。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容易走神,而且缺少与教师的互动。缺少互动的课堂,课堂气氛会显得很沉闷,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应响应新课改的要求,变“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为“引导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自主地学习。举个例子来说,在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章有几个公式需要学生记忆,虽然死记硬背可以完成这一学习任务,但是结果是学生只记得公式,不能理解公式的意义,这样的应试学习是没有意义的。为了避免这一情况,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在课堂上拿一盆绿叶植物当堂做实验,让学生推测实验结果,并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自己去验证推测。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使得老师和学生有良好的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三、应用生活化生物实验
实验是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为了实现生活化教学,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生活化的生物实验。首先,应设计与实际生活存在密切联系的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方案时,教师不但要充分考虑教材中的内容以及教材设置的教学目标,同时应根据当地的生物资源情况与地域特点设计可行性较强的实验方案,尽量确保可以直接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素材开展生物实验。例如,在对植物嫁接的知识点进行教学时,可以设计仙人掌嫁接实验。仙人掌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具有适应能力强的特点,方便于就地取材,且嫁接过程相对简单,仅需要衔接好维管束即可,嫁接后的仙人掌具有成活率高的特點,能够让学生体验到实验操作的乐趣。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行设计生物实验,设计的过程中可以直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及物品等,引导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中注意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同时积极讨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此外,在应用生活化实验的过程中应保证实验结果可以对学生的现实生活产生指导作用,进而让学生能够明确初中生物实验可以指导生活,同时转化成生产经验。例如,在对茎部疏导功能进行教学时,可以将相应的实验安排在植物生长较快的季节,研究环割实验对果实生长过程产生的影响,从而缩短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之间的距离。
四、利用生活中的现象理解生物概念
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举出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把一些抽象的生物概念和具体的实例联系起来,逐步引入概念。如《酵母菌的发酵作用》就可以利用生活中面包的制作过程来让学生理解发酵。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两个面包机,把学生分成两个组,让学生自己做一次面包,有的学生做出的面包很松软,有的做出的很硬。学生阅读课本,再根据自己做面包的实践,总结酵母菌发酵需要适宜的温度,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教师可以建议有条件的同学回家后再做一次面包,给辛苦一天的父母尝尝。通过实践学生对发酵的概念有了深层的理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在学习中体会到了父母的不容易,学会感恩父母。概念是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逻辑思维的表现形式,是思维的产物,是人们对一个复杂过程和事物的理解。教学中概念的落实就是让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生物现象,创设一定的生物学情景,为学生概念的形成提供前提条件。这更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五、布置生活化的课后练习
初中生物的课后练习不仅可以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复习巩固,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内容,还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能够在练习过程中进行自主探究,提高学习能力。所以这就需要老师布置生活化的课后练习,与生活化的教学相联系,而不是进行题海式练习,这样既会浪费时间,又收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布置生活化的课后练习主要是使学生在练习时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或者是从生活中寻找问题的答案,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总之,生物作为我们生活环境中时刻接触的学科,教师要善于运用生物的这一特点,提升学生对于生物学科的感知、喜爱与好奇,从而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慧敏.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初探[J].学周刊,2015(23).
[2]高中知.关于初中生物实现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快乐阅读,2013(34).
【关键词】初中生物 生活化教学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5-0128-02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每位生物老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将教学活动根植于学生现实生活体验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
一、课堂导入借用生活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只要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前不久,腮腺炎在学校流行,很多学生被感染了,一时间人心惶惶,我灵机一动,把“传染病”这一节提前进行。我问学生:想不想知道腮腺炎是一种什么病?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同学都病倒了?我们应该如何预防?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紧接着我让患腮腺炎的学生谈他患病的具体感受,最后全班同学通过交流得出“传染病”的有关知识,又请学生扮演“家庭小医生”,讲一下如果你遇到这种病应该做哪些工作?为什么要这样做?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使学生消除了心理恐惧,而且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同时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以生活中的事例或现象为切入点,让现实生活走进学生视野,能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二、初中生物教学方式的生活化
仅仅是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还远远不够,再加上有效的教学方式的配合才能使教学真正地生活化。生物这门学科不同于数学、语文等科目,生物研究的是人类、动植物、生态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这就为初中生物课堂的生活化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在讲台上讲自己备好的课,学生在下面被动地听、做笔记。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容易走神,而且缺少与教师的互动。缺少互动的课堂,课堂气氛会显得很沉闷,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应响应新课改的要求,变“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为“引导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自主地学习。举个例子来说,在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章有几个公式需要学生记忆,虽然死记硬背可以完成这一学习任务,但是结果是学生只记得公式,不能理解公式的意义,这样的应试学习是没有意义的。为了避免这一情况,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在课堂上拿一盆绿叶植物当堂做实验,让学生推测实验结果,并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自己去验证推测。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使得老师和学生有良好的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三、应用生活化生物实验
实验是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为了实现生活化教学,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生活化的生物实验。首先,应设计与实际生活存在密切联系的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方案时,教师不但要充分考虑教材中的内容以及教材设置的教学目标,同时应根据当地的生物资源情况与地域特点设计可行性较强的实验方案,尽量确保可以直接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素材开展生物实验。例如,在对植物嫁接的知识点进行教学时,可以设计仙人掌嫁接实验。仙人掌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具有适应能力强的特点,方便于就地取材,且嫁接过程相对简单,仅需要衔接好维管束即可,嫁接后的仙人掌具有成活率高的特點,能够让学生体验到实验操作的乐趣。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行设计生物实验,设计的过程中可以直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及物品等,引导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中注意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同时积极讨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此外,在应用生活化实验的过程中应保证实验结果可以对学生的现实生活产生指导作用,进而让学生能够明确初中生物实验可以指导生活,同时转化成生产经验。例如,在对茎部疏导功能进行教学时,可以将相应的实验安排在植物生长较快的季节,研究环割实验对果实生长过程产生的影响,从而缩短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之间的距离。
四、利用生活中的现象理解生物概念
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举出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把一些抽象的生物概念和具体的实例联系起来,逐步引入概念。如《酵母菌的发酵作用》就可以利用生活中面包的制作过程来让学生理解发酵。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两个面包机,把学生分成两个组,让学生自己做一次面包,有的学生做出的面包很松软,有的做出的很硬。学生阅读课本,再根据自己做面包的实践,总结酵母菌发酵需要适宜的温度,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教师可以建议有条件的同学回家后再做一次面包,给辛苦一天的父母尝尝。通过实践学生对发酵的概念有了深层的理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在学习中体会到了父母的不容易,学会感恩父母。概念是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逻辑思维的表现形式,是思维的产物,是人们对一个复杂过程和事物的理解。教学中概念的落实就是让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生物现象,创设一定的生物学情景,为学生概念的形成提供前提条件。这更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五、布置生活化的课后练习
初中生物的课后练习不仅可以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复习巩固,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内容,还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能够在练习过程中进行自主探究,提高学习能力。所以这就需要老师布置生活化的课后练习,与生活化的教学相联系,而不是进行题海式练习,这样既会浪费时间,又收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布置生活化的课后练习主要是使学生在练习时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或者是从生活中寻找问题的答案,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总之,生物作为我们生活环境中时刻接触的学科,教师要善于运用生物的这一特点,提升学生对于生物学科的感知、喜爱与好奇,从而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慧敏.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初探[J].学周刊,2015(23).
[2]高中知.关于初中生物实现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快乐阅读,20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