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发展绿色畜牧业

来源 :农产品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minnp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畜牧业,如何处理好家禽粪便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些污染物不及时正确处理,将会给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影响。作为畜牧业大国的澳大利亚又是如何处理鸡粪这类家禽粪便的呢?
  因为鸡粪中含有氮、磷等营养物质,随着社会的变迁,现在也常含有激素、抗生素和重金属等。若处理不当,鸡粪可能产生有毒、恶臭的气体在空气中扩散;污染物可能渗入并污染土壤和水等,带来环境和健康风险,澳大利亚目前采取了三种途径化鸡粪垃圾为有用资源。
  第一招:转化为肥料
  随着技术的进步,澳大利亞的鸡粪处理已经从长期以来仅作为农家肥就近施用的方式,逐渐发展到加工转化为商品化肥料。澳大利亚鸡粪肥料有两大类:第一类是经过充分发酵并和其他种类畜粪等有机肥混合堆沤,充分发酵之后使用;第二类是来自饲养场的单纯鸡粪,用于堆肥。
  “饲养场会把鸡粪做成肥料,”澳大利亚鸡肉联合会执行总经理维维恩·凯特对记者说,“法律并没有要求饲养场必须这样做,只是规定了鸡粪扔掉前必须经过处理。但法律和政府一直在努力维护鸡粪市场。”
  为了鼓励鸡粪肥料市场,政府官方网站上有将鸡粪转化为肥料的科普性指导材料。比如,政府网站介绍,通过堆肥发酵后的鸡粪是葡萄、西瓜、果树和蔬菜的好肥料。鸡粪发酵需要选择在通风好、地势高的地方,最好在远离居住区及鸡舍500米以外的下风向。
  另外,政府网站还指导饲养场工人根据土壤类型和庄稼种类计算所需营养,适量使用鸡粪肥料,防止过度使用肥料污染地下水,或者让土壤中积累过多的养分。
  第二招:转化为宠物饲料
  鸡的肠道较短,其粪便含有大量未消化的营养物质。在实践中鸡粪经常被用于直接饲喂其他动物。不过,由于使用粪便饲喂其他家畜,特别是食草家畜,会带来较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澳大利亚有关部门会对所有禽类养殖场使用的饲料不定期抽检,仅允许使用加工过的鸡粪制作宠物食品,禁止用鸡粪直接喂养饲养场牲畜,特别是食草家畜。
  用鸡粪制作宠物食品的主要方法是脱水干燥,以减少营养损失、抑制微生物生长、杀虫灭菌,然后进行膨化处理。
  由于用鸡粪等废弃物制作宠物食品的设备价格不菲,澳大利亚饲养场主要采取两种生产模式:一是购置或租赁设备,二是把饲养场废物运送到专业的商业处理公司。鸡粪宠物食品的品质由宠物食品相关法规监管。
  “在生物降解、高温分解和烹制等领域,澳大利亚都形成了饲养场可以使用和合作的鸡粪处理商业系统,”凯特介绍说,“这对整个产业的正常运转是必需的。”
  第三招:转化为清洁能源
  相比前两种方式,它的优点更多:可以减少需要处理的垃圾数量,充分利用废物中的能源,减少恶臭,减少地下水污染风险,增加饲养场收入来源等。澳大利亚政府希望培养出鸡粪变清洁能源的新市场,即借助生物能源的收益为鸡粪处理建立一个新的市场。
  鸡粪转化为生物能源有两种方式:一是生物降解法;二是加热和添加化学药剂。鸡粪转化为清洁能源的最大挑战是成本高昂,技术条件要求高,投资收回周期较长。为了摸索鸡粪转变清洁能源的有效商业模式和技术,澳农林渔业部下属的澳大利亚农村产业研究与开发公司组成了由生物能源公司、联邦和州政府、相关农村科研公司和大学等参加的合作伙伴网络。
  该公司向记者提供了一份详细的案例分析,研究了昆士兰州一家私人饲养场建设鸡粪变清洁能源设施的整个过程。这个项目通过政府资助和银行贷款的方式进行共同投资。项目建成6个月后实现了清洁能源满负荷生产,能够提供饲养场60%的电力,每年节省成本可观,预计5年至7年收回投资。
  由于鸡粪转化能源仍属新兴技术,存在投资风险,澳大利亚农村产业研究与开发公司力图通过统计和计算饲养的家禽能够产生的可供转化有机垃圾数量、计算和预测粪便能够产生的能源数量、预测清洁能源的收益和收回投资周期等,为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
其他文献
澳大利亚是全球著名的畜牧业发达国家,地域广阔的维多利亚州也有着许许多多的优质农场。近日,为全面了解澳大利亚的农场运营模式,笔者来到了位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安德鲁农场。  笔者在安德鲁农场进行了为期9天的考察体验,对澳洲的乡村习俗、农人生活习惯有所了解,尤其对当地农场“以林养草、以草养羊,林草牧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经营模式”印象深刻。  农场始建于1838年,位于大洋路附近的Otway地区,面积约2
期刊
灵宝苹果、信阳毛尖、温县山药……伴随着消费结构的日益升级,品牌成为消费者挑选农产品的重要依据。  4月17日,中国农业品牌发展论坛在河南郑州举办。论坛由中国农村杂志社、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华社《中国名牌》杂志社、河南省农业厅联合主办,该论坛采用演讲、对话、访谈等方式,讲述中国农业品牌故事,探讨农业品牌发展路径。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在论坛上指出,推动农业品牌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事关推动现代农业
期刊
湖北省全面实施“一县一标”品牌培育工程,争创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全国“百强”;贵州省设立4000万元的宣传推广基金,着力打造包括绿宝石、湄潭翠芽、都匀毛尖以及遵义红在内的“三绿一红”贵茶品牌;赣南脐橙、五常大米品牌价值均超过600亿元……截至2016年底,全国“三品一标”总数接近10.8万个,逐渐成为人们购物篮里的“常客”。一大批区域品牌农产品得到稳步发展,逐渐成长为具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和较强市场
期刊
胡晓全用11年的岁月扑在养牛的技术上专研,在牛身上下大功夫,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发家致富成就了这位养牛大王。  从最初养牛4头到如今年出栏350头,从保本销售到年盈利60余万元,从“菜鸟”到高手——胡晓全,一个70后农村“打工娃”花了11年时间,创造了让众人称道的 “致富传奇”,带动当地季节性务工达千余人次。日前,笔者走进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龙潭乡金鼓村,见到了这位家喻户晓的养牛大王。  养牛有一套:
期刊
农业要发展,需要龙头企业带动,企业的发展,需要品牌来引领。近年来,我国涌现了一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在发展中,无一例外,均注重品牌的打造。在中国农业品牌发展论坛上,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石聚彬、福建光阳蛋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余劼、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胡晓云分别讲述了农业企业如何创建和打造品牌。  伊利集团:坚守品质第一  
期刊
如今,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只要说起依其艾日克镇喀拉塔什村,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蔬菜村。走进村子,一座座温室大棚错落有致,一个个小拱棚紧密相连。  “我们都是从陈德忠那儿学到的种菜技术。”3月25日,笔者到村里采访时,种菜的维吾尔族村民这样说。  教村民种大棚菜  “陈德忠就是我的师傅,我们父子俩种菜的技术都是他教的。”73岁的村民马合木提·库尔班说。  马合木提种植温室大棚已有十多年,现在他有4座
期刊
国家取消玉米临储政策后,在位于“黄金玉米带”的吉林省,“今年种什么?”这个问题让农民很纠结。记者在吉林多地農村采访时发现,过去农民种地“围着补贴转”,今年种地“订单说了算”,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正悄然调整着种植结构。  “今年签上订单没?”成为记者日前农村调研时听闻最多的话。洮南市黑水镇东安村51岁的农民蔡红阁在温室大棚里育苗,虽然去年粮食价格下降,但他却又是一个增收年。他种植的6.5公顷辣椒,
期刊
用更绿色高效的生产,提供更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农产品,同时让生产经营者获取更稳定的收益,这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题中之义。  从种植结构调整到生产、经营方式创新,记者日前到各地田间地头采访,记录了这个春天农业变革的新气象。  黑龙江延寿:东北大米减产量增品质市场更欢迎  随着气温升高,4月中旬的东北黑土地已松软适度。51岁的张静国已备好秧苗和肥料,再过几天就要下地开工。  他是哈尔滨市延寿县六团镇
期刊
近年来,在我国一些贫困地区,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挂职扶贫干部,他们深入贫困地区,开动脑筋,因地制宜,贯彻党中央关于“精准扶贫”的政策。2016年11月23日,国务院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在产业发展脱贫上明确指出,加快实施农业品牌战略,积极培育品牌特色农产品,促进供需结构升级。在扶贫过程中,品牌化成为各地脱贫工作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业品牌创建推进工作会上,记者采访了部分
期刊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里,一辆辆满载果蔬罐头的大货车从山东省平邑县地方镇运往全国各地,也驶向各大沿海港口,漂洋过海通往国际大市场。目前,地方镇年加工各类果蔬罐头达90万吨,产量近全国1/3,成为全国最大的果蔬罐头生产特色镇。早在2009年,地方镇就被中国罐头工业协会评为“中国罐头第一镇”。  成绩面前,镇党委书记马超群欣喜地说:“这是我们地方镇历届干部群众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