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名篇中的辩证思维

来源 :初中生学习指导·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ny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辩证思维,既强调从整体、发展的角度来看待事物,也要求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避免认识的片面化。这种思维古已有之,透过文字,我们可以从古人那里学习这种思维方式。
  1.全面、整体地观察和分析问题。
  《河中石兽》讲述了寻找落水多年的石兽的故事。寺僧在河的下游“寻十余里无迹”,这招来了讲学家的嘲笑。讲学家认为,“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这话听起来非常有道理,而且“众服为确论”。但老河兵却对此“又笑”,他认为,“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故事的结果是,“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老河兵的观点为什么正确?除了他有丰富的经验外,还因为他不是孤立地看问题,而是全面整体地观察与分析问题,从石头、水流、泥沙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到的结论当然是正确的。所以,课文结尾的议论发人深省:“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这就告诉人们,不能主观臆断,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而是要学会全面整体地观察、思考与分析问题,最后才能得到正确答案。
  2.透过现象看本质。
  有时候事物的现象会欺骗我们,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相。所以,我们要学会透过现象去看本质。《狼》中的屠夫在与狼对峙之后,发现“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这里呈现在屠夫面前的是一个假象。当屠夫“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之后,“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这时屠夫“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屠夫在事后才明白狼的狡猾。而我们在认识事物时,更需要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这样才能不被假象所蒙蔽。
  3.运用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
  事物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联系的、变化的,应当运用发展的眼光去分析问题。《愚公移山》中愚公对智叟的反驳,就是典型的例證。对于愚公移山这件事,智叟极力反对:“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对他的观点进行了有力地驳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智叟的错误,就是用静止的眼光去看待问题,他只看到愚公个人的力量,所以得到的结论是“不能毁山之一毛”。而愚公则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他认为“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这种发展的观点,就是一种辩证思维。要用长远的眼光去分析问题,不要被眼前的形势束缚住。
  4.一分为二地认识和分析事物。
  看待问题不能绝对化,而是要一分为二,既看到消极的一面,也要看到积极的一面。《出师表》的开篇,作者从当时蜀国危急的形势写起:“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这段论述中,“中道崩殂”“益州疲弊”“危急存亡”,表现出了形势的严峻,这是问题的一方面。而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士“不懈于内”“忘身于外”,这又是蜀国的希望所在。诸葛亮在分析问题时,运用了一分为二的方法,既有危机的一面,又有希望的一面。这样就能够正确地看待形势,从而正确地进行决策。
  5.抓住主要矛盾。
  在众多矛盾中,一定有主要矛盾,而辩证思维就是要学会抓住主要矛盾。《曹刿论战》中,面对强大的齐国,曹刿问鲁庄公怎样才能取胜。鲁庄公先是把希望寄托在近臣身上,“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然后是寄托在神灵保佑上,“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但这些都被曹刿一一否定。最后,鲁庄公才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最后这一点,曹刿予以肯定,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在强敌压境之时,各种矛盾同时存在,需要抓住主要矛盾才能解决问题。在鲁庄公需要处理的众多关系中,有与近臣的关系、与神灵的关系以及与民众的关系。其中,曹刿认为最重要的是处理好与民众的关系,这是主要矛盾所在。在需要处理的矛盾有多个的时候,一定要学会抓住主要矛盾,只有解决了主要矛盾,其他的矛盾才能迎刃而解。
  中国古人运用他们的辩证思维认识事物和世界,解决各种问题,透过文字,我们可以汲取他们的智慧,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恩格斯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中国古人的辩证思维,还只是一种感性的思维,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所以,我们还需要从理论中去学习。哲学其实离我们很近,我们如果能够用哲学的思维来武装自己,一定能够走得更远。
其他文献
[典例精析]   例 如图1所示,小红用绳子把一个小球悬挂起来,用手将其拉到自己鼻子处的A点。松手后,小球沿一条弧線从A点经B点,摆动到C点,已知B是最低点。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从A点到C点的过程中,小球的动能越来越大  B. 小红保持不动,小球返回后不会砸到鼻子  C. 在B点时,小球位置最低,重力势能为0  D. 当小球停止摆动后,机械能总量与摆动前相同  解析:小球
期刊
在功和机械能中,涉及很多易错知识点,如功与功率的概念、动能与势能的影响因素等。下面通过两道典型例题对这两个易错点进行分析。  易错点一:对功与功率的概念理解错误  功与功率在本质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功率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例1 如图1所示,用大小相等的拉力F,分别沿光滑的斜面和粗糙的水平面拉木箱,木箱在力的作用下
期刊
考点一:机械能  1.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2.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所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质量越大,位置越高,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  3.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弹性形变越大,物体的弹性势能越大。  例1(2020·湖南·郴州)下列物体具有动能的是( )。  A. 悬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 B. 静止
期刊
你正在经历的每一天,看上去都是没什么了不起的日子。但你却可以將每一天过得很耀眼、很幸福。如果,你懂得感恩的话。  作家张晓风曾问过你我:“在这个茫茫大荒的宇宙中,我们究竟付出了什么而这样理直气壮地坐享一切呢?我们曾购买过‘生之入场券’吗?我们曾预订过阳光、函购过月色吗?对于我们每一秒钟都在享用的空气,我们自始至终曾纳过税吗?我们曾喝过多少水?那是出于谁的布施?”  原来,我们还不懂得感恩。  唯有
期刊
【真题回放】  从以下两个作文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1. 你有多重要。  2. 别着急,慢慢来。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作文题解】  1.你有多重要  这道题着重考查考生关注自己和他人、肯定自我和他人的能力。题目中的“你”可以指人,如父母、老师、同学、朋友、历史人物等;也可以指物,如故乡、动植物或物品等。写人符合大多数人的
期刊
任何成功的背后,都有鲜为人知的奋斗历程。也许你攀登多日也没有到达顶峰,也许你埋头数载也没有成为佼佼者,也许你耕耘多年也没有丰盈收获……请不要烦恼灰心,青春其实就是一个奋斗的过程,努力了就应问心无愧。生命是一次播种的过程,播种了不一定都会结果,但不播种永远不会结果。  素材快递  钟南山享受奉献的过程  2020年9月8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钟南山被授予“共和国勋章”。钟南山获此殊荣
期刊
在山林清新的暗香中醒来,眼前的层林笼罩在霞光中。环视四周,我身处崎岖的山路边。忽然天色转阴,一阵急雨不期而至,风卷起地上的尘土乱飞,雨点打在树叶上啪啪作响。隔着隐形防护罩,我看见山路的转弯处,走出了一群步履匆忙的行人。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都在左躲右闪、狼狈不堪地避着雨,唯有一位40多岁的中年男子,拄着一根竹杖,气定神闲地缓步走着,雨点密密地打在他高大的身躯上,他却似浑然不觉。他脸上一片红润,大概是刚
期刊
圆心角与圆周角关系定理是圆中一个重要的应用性定理,下面举例介绍其应用.  一、构造直径上的圆周角  例1 (2019·山东·聊城)如图1,BC是半圆O的直径,D,E是[BC]上两点,连接BD,CE并延长交于点A,连接OD,OE. 如果∠A=70°,那么∠DOE的度数为( ).  A. 35° B. 38° C. 40° D. 42°  解析:如图1,连接CD,∵BC是半圆O的直径,∴∠BDC =
期刊
关于修身、齐家,先辈们参悟了哪些智慧;关于治国、平天下,前人积累了哪些经验——文字会说话,它会告诉你。  1.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安石《题张司业诗》)  【小语解读】这是王安石评价唐朝张籍的诗所作的评诗中的两句,常被用来赞美一个人的成就来之不易。如诗句所言,人生前进的道路中,有平川也有高山,有缓流也有险滩,有丽日也有风雨,有喜悦也有哀伤。心中有目标,脚下有力量。坚持不懈,人生才能
期刊
探究物体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是机械能部分的重要实验之一,这里需要进一步巩固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在探究实验中的作用。   [实验要点]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称为动能,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如图1是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速度关系的实验装置图,实验中涉及以下知识要点。(1)水平面上木块的作用:通过木块被撞后移动距离的远近反映物体动能的大小(转换法);(2)由于动能大小与质量、速度有关,因此本实验需要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