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文化縱横》2020年4月刊的封面专题中,我们集中讨论了新冠疫情对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提出的挑战。然而仅仅两个月过去,病毒的阴影就已经笼罩全球,成为一场全人类无处幸免的灾难,欧美发达国家更是成为此次疫情的“震中”。病毒直接造成的死亡人数触目惊心,其对人类社会的次生性影响则更为深远:它加速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全球经济衰退,很可能会重构世界的政治经济秩序,甚至会撼动人类文明的一些底层理念。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文化縱横》2020年4月刊的封面专题中,我们集中讨论了新冠疫情对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提出的挑战。然而仅仅两个月过去,病毒的阴影就已经笼罩全球,成为一场全人类无处幸免的灾难,欧美发达国家更是成为此次疫情的“震中”。病毒直接造成的死亡人数触目惊心,其对人类社会的次生性影响则更为深远:它加速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全球经济衰退,很可能会重构世界的政治经济秩序,甚至会撼动人类文明的一些底层理念。在这个病毒的“全球时刻”,本期的封面专题是对疫情之后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沉思与回应。
全球化的未来走向,是朱云汉、张蕴岭、王湘穗三位作者的核心关切。相比历史上以往的传染病,此次新冠疫情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传遍全球,是因为今天的人类社会正在空前紧密的全球化链条上高速运转,一点点预料之外的扰动都会被瞬间放大,并影响整个全球系统。全球化数十年来一路高歌猛进,从未展现它如此脆弱的一面,因此一时间成为众矢之的,各种经济保守主义、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然而,正如朱云汉在《全球化为什么不可逆》一文中指出的,我们不应高估逆全球化的可能性,因为绝大多数国家的经济社会常态运作根本脱离不了过去70年形成的全球相互依存结构。全球多边体制的韧性经得起美国缺席或抵制的考验,中国与其他新兴经济体也力图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一种更能满足包容性增长需求、以南南合作为增长动力的新型全球化模式正在蓄势待发。在《全球化迭代演进:走向多样化世界》一文中,王湘穗认为,疫情之后,单一中心的旧世界将不复存在,更加保守的区域性国际合作将成为主流。新的区域性共同体将构建起内部自给自足的能源结构、货币体系、产业链条以及足以支撑持续发展的市场容量,一个多中心的世界将由此萌生。张蕴岭在《疫情加速第四波全球化》中则认为疫情有可能加快“第四波”全球化——网络全球化的到来。疫情期间,“大封锁”激发了各种网络经济的旺盛需求。这场网络全球化将以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为推动力,物联网将各种经济社会活动纳入网络之中,全球供应链将从链条结构向网络化结构发展,而支撑网络全球化的数字货币也已经登场。可以说,这场疫情一脚把我们踢进了未来。
冯绍雷的文章《疫情危机与世界秩序重构》关切的则是新冠疫情对国际秩序的影响和冲击。冯绍雷首先回顾了历史上危机与世界秩序之间的关系,他发现每一次危机后世界秩序的变更,都是朝着多元、多极方向行进的。在详细分析疫情发生之前人类所处的冷战后国际秩序的结构性特点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文章倾向于相信未来世界各国仍会努力维持尚存合作空间之下的多极化发展态势。
新冠疫情对人类心灵最大的冲击,也许就是将苦难经验重新拉回视域。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已经习惯于这个一切都被驯服到现代系统中的世界,习惯于生活在无处不在的人造嘉年华中,习惯于对自然界理所应当的掌控。在压轴文章《病毒时刻:无处幸免和苦难之问》中,赵汀阳指出,长久以来人文主义的傲慢掩盖了对苦难的感知,直到一场无处幸免的新冠疫情粗鲁地提醒人类:幸福才是生活的例外状态,无处幸免的其实是苦难。没有苦难,人类只能永远无知地生活在伊甸园里,而人被放逐到苦难的世界上才是文明的开端。在这个意义上,新冠病毒重新揭示了被现代性的嘉年华所遮蔽的人类文明和社会生活的常态和本质。
其他文献
2021年1月6日美國国会山暴乱事件,以极其戏剧性的方式再次将“美国危机”暴露在世人面前。冷战结束后,美国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学习的模板,而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体系,也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此次“美国危机”的爆发提醒我们,在中美关系日趋紧张的今天,理解国际格局的演变趋势,仅仅局限于国际关系的视角已经远远不够。我们还应进入对美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国内语境与历史脉络的解析之中,理解美国
[关键词]精英教育 过度保护 社交媒体“钢铁”是怎么没有炼成的?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今年暑假,我在翻译一本2018年的美国新书时,同孟老夫子这段久违的名言不期而遇。这本书叫《娇惯的美国心灵》,去年9月在企鹅出版社出版,面向大众的英文畅销书在取名时往往有套路可循,在主标题故作惊人之论后,经常会拖着一个长长
[关键词]国漫崛起 个人主义 共同体 2019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下文简称《哪吒》)绝对是一部现象级的电影。它首先挤下《复联4》,成功让中国制作、体制外投资的电影作品完美占据中国电影票房前三甲。很快,这部动画电影又以接近50亿的票房,替代了2019年初刚刚掀起科幻热潮的《流浪地球》,晋级排行第二。10月11日,在电影还没有在院线下线的情况下,《哪吒》开始全网放送。据统计,在三大视频网站和B站
一、“慈善”界定及研究困境 中国本土善行义举资源丰厚。自清末引入“公益”和“慈善事业”词汇以来,经民国激荡接续,再至改革开放前30年的官办化、贬义化和后40年借鉴与发展,本土慈善事业跌宕起伏。“慈善”概念至今仍很模糊。甚至《慈善法》立法者所面临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界定慈善。最终,立法者将扶危济困赈灾等传统慈善事业称为狭义慈善或小慈善,将包括小慈善以及促进教科文卫体等增进社会公共利益在内的活动
[新发展知识·栏目导语] 2019年12月,本刊创立“新发展知识”专栏,旨在从后发国家的发展实践出发,总结多元发展经验,探索更加公平和有效的全球发展模式。 这一栏目得到了学界的热烈响应。本期刊登徐秀丽、李小云的《发展知识:全球秩序形成与重塑中的隐形线索》,则是对“新发展知识”带有系统性的考察与研究。作者将“发展知识”置于全球秩序形成的宏观视角加以分析,指出发展知识植根于启蒙运动以来西方追求合意
农村是我国近六亿农村人口赖以生存的土地,是粮食供给和生态安全的根本保障。城市与乡村间要素的流动、整合、转换,贯穿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城乡关系也因此成为理解当代中国的关键线索。2020年,随着最后5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三农”工作重心发生历史性转变。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今后农村工作的重点,这是继2017年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再次将乡村振兴
[公益理论与公益实践·栏目导语] 2019年,在敦和基金会的支持下,修远基金会承担了“中国公益实践与理论的本土化转型研究”项目,旨在推动公益实践与思想生产的融合,建构中国特色的公益理论。该项目的成果,将陆续在本刊 “公益理论与公益实践”栏目刊登。本期,我们将从实践与理论两个角度,呈现中国的公益组织是如何在中国自身的慈善资源的基础上,消化外来理念、创造自己独特的公益形式的。 高小贤从她在陕西妇女
[关键词]扶贫 土地增减挂钩 县域发展 目前,脱贫攻坚已经成为国家的中心工作。当下影响扶贫攻坚最主要的政策之一是土地增减挂钩,即贫困县的地方政府通过土地增减挂钩指标的交易来获得巨额资金,笔者将其称为“土地扶贫”。这一政策的背景,源于《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提出要在“十三五”期间推动约10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按照人均5.7万元的标准,这就需要将近5700亿元。显然,只靠中央和省公
[县域研究·栏目导语] 本期“县域研究”专栏继续关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县域社会在各方面的发展,以及生活于其间的人们的生存状态。本期刊登的两篇文章,分别讨论当前县域教育发展与土地扶贫政策遇到的现实困境。林小英等人在文章中指出,中国的2000多个县容纳了全国50%以上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受教育状况关乎着未来中国社会的面貌和发展。但他们在调研中发现,近年来,由于地方政府对教育规律的认知误区、条块分割的教育
庚子年的疫情危机,正严重冲击着人类社会生活秩序。由疫情危机诱发的经济危机、社会危机乃至政治危机,将极有可能改变中国与世界的走向,终结旧的世界,开辟新的秩序。 认识疫情危机,把握其变化规律,掌握未来的主动权,正成为一项极其紧迫的任务。如何判定危机的性质 新冠病毒疫情危机是一次公共卫生危机,但其演化的突出特征却是扰乱现有经济社会秩序,诱发经济危机与社会政治危机。因此,不能简单地以公共卫生危机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