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课堂节奏,把课堂还给学生

来源 :教育·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karg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学生都认为数学枯燥、难学,没有解题灵感。所以上数学课时,总会出现讲台上教师讲得热火朝天,讲台下学生走神儿、睡觉、说话、干其他的事等现象。就算有些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也是上课听明白了,课下一做题就又没思路了,或是做到半截而卡壳,或是在解题过程中丢三落四。课堂上,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和伴奏者,而学生则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要时时注意挖掘教材精髓,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千方百计激发学生进行探究的欲望,控制好课堂节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影响学生课堂表现的原因


  一是基础知识掌握太差。学习就像建一座大楼,如果地基没有打好,自然大楼也不会建成。有些学生因为某些原因前面有一个阶段的知识没有学好,导致越往后学越不明白,课上所用的定理、公式、概念不知所云,听课像听天书,对学习数学越来越没信心,上课时也就只能自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了。二是教师所讲的知识太容易或者太难。太容易学生没有听的兴趣;太难学生难以理解,思维跟不上,导致听不进去。三是教师在授课时,速度快,跳跃性大,不让学生自己分析,不给学生思考时间,不讲为什么,只讲解题过程,不讲解题思路,尤其是解题的切入口。这样时间长了,人的大脑会出现疲劳期。四是课堂提问设计不合理,包括问题太简单、问题太难、针对全班进行提问、给学生思考时间过短等。五是教师和学生感情沟通不好。在具体学习活动中,毫无情绪反映的纯知识学习是不存在的。由于学业不良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家长埋怨,老师指责,同学歧视,导致他们自暴自弃,不思进取,并且形成胆怯、压抑、惰性、逆反等负面心理。

采取的有效措施


  一是引導学生自主探究。“将课堂交给学生”并不是要教师将课堂创设成“放羊式”的课堂,而是指在教师的精心设计、规划、指导下,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二是在课堂上进行有效提问。有效选择提问策略,着力提出思考性、高水平、发散式问题,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而且有助于学生以教师为榜样,敢问、能问、会问。善于提问的教师能很自然、自由、自觉地把问题带进课堂,并能使学生自然、自由、自觉地把问题带出课堂。如针对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的正确做法应是继续启发,而不宜把提问转移到另一学生。而对于学生回答正确而不充分的,教师要适时追问。
  三是在分析例题过程中启发学生思考。在分析例题的过程中,不要怕学生说不出解题思路而耽误时间,也不要教师一人叙述解题过程,把学生当作观众,而是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四是调整学生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信心,课上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跟上课堂节奏。要让学生知道学习是为了掌握知识,而不是显得比他人聪明能干。给学生制定个人化的目标,进行纵向评价,淡化横向的学生之间的比较,这样会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进步和成功,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同时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奇思妙想,容忍异己观点,保护创新思维火花,倡导鼓励学生多疑善思,不迷信老师,勇于挑战权威,“于无声处听惊雷”,让学生突破心理定式、思维定式,积极开拓创新。
  五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个人独立思考、尝试练习、解决问题,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的过程。它可分为课前自学、课堂探索和课后反思三个阶段。具体措施即:课前引导学生自学,课上引导学生探索,课后引导学生反思。
  六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学生思维节奏为课堂节奏。笛卡尔说:“从最简单的情形开始。”教师把自己的外在学术性话语都隐藏起来,不以知识丰富的指导者自居,将自己的思维降格到学生的思维水平,充分关注学生的原有知识储备和经验背景,有意识地返回到与学生相仿的思维状态,设身处地揣摩学生的思维,努力切合学生的心态,通过与学生相近的认知情趣、学习情趣、探究行为来完成教学的和谐共创,从而达到与学生的思维保持同频共振的一种教学状态。

效果


  笔者采用以上教学法开展了三年教学活动,在高考时,学生整体考试成绩优异。但因没有对比,还不能充分说明此种教学法的科学性。因此,笔者在所教的两个班进行实验,两个班重新分班,学习基础相似,在高三(1)班采用传统式教学法,在高三(2)班采用以上教学方法,通过一年的教学,(2)班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成绩都好于(1)班。
  总之,课堂上多听取学生的见解,让学生充分发表对问题的看法,不要把学生的思路强行纳入自己事先设计好的轨道中来,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要以鼓励为主,有时表扬的力度还要加大,即使学生讲错,也不能批评,更不能讽刺挖苦,而应该关注他为什么这样想,找出合理因素。学生应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应活跃起来,学生是参与者、操作者,而不是参观者、观众。
  (作者单位: 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中学)
其他文献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是围绕着学生的生活展开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经历各种活动式的体验学习,从而养成一种习惯,形成一种观念,学会一种方法,最后还会回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学会主动地获取知识,将新旧知识建立联系并进行结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真问题、 真情境、真思维、真收获”尤为突出,只有“真问题、真情境”才能引发学生的“真思维”,最终获得“真收获”,全面落实德育树人。本文中,笔者以《家乡物产养
期刊
随着近些年新课改政策的实施,切实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此背景下,古诗词鉴赏教学亟需由原来的“满堂灌”转变为学生对诗歌的自主阅读,切实提高学生的诗词解读能力。基于此,本文以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为例,探讨如何在高中诗词教学中应用文本细读方法,帮助学生读懂诗歌,从而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文本细读的概念和基本方法  什么是文本细读?“所谓‘细读’,指对文学作
期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特别强调立德树人,以核心素养为本。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我们教学的重中之重。《课标》同时提出了“学习任务群”这个概念,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设置学习任务群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思维懒惰、不愿意思考、只想直接得到最后答案的情况,这就会导致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低。这时教师可以设计丰富生动的学习任务群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发
期刊
在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不再拘泥于传统游戏形式,教师会有意识地引进现代教育技术,如录音机、可触屏幕、互动平板等电教媒体。多媒体教学与五大领域七大学科整合的思想,已深入人心。电教媒体的运用既有利于提高幼儿学习积极性,更有利于辅助教师突出教学活动重难点,优化教育活动形式,提高整体教学效率。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对于电教媒体的使用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使用形式单一,只利用
期刊
音乐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音乐学科则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具有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等特征。小学低年级指的是小学一、二年级,该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年龄小,活泼好动,模仿力强,喜欢表现,乐于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容易被有趣新颖的内容所吸引。因此,学生更乐于通过参加课堂中声势律动的方式体验音乐内容,在师生互动、生生模仿中,他们能够很好地集中注意力参与音乐课堂。结合音乐特点,
期刊
活动背景  户外劳动时,陈小弟小朋友发现了树上的“果子”,便萌发了摘果子的想法。只见他双腿屈膝,努力向上跳起,同时右手使劲向上够,但是大树太高,努力了几次,都没有成功。陈小弟急躁地挠了挠头,望着高处的果子,迫切的眼神让人动容,像极了故事《想吃苹果的鼠小弟》里的鼠小弟,一个摘果子的故事就开始了—活动内容与过程实录  镜头一:陈小弟变成了光头强 陈小弟张开双手,紧紧抱住大树,来回使劲摇晃,未果。他又找
期刊
课前调查探究是教师有效教学的必要前提,教师需引领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前调查体验中,在与学生的对话和情感的交流中打造高效的课堂。本文主要从“课前调查的常见问题、课前调查的内容选择、课前调查的指导方法、课前调查的实效运用、课前调查的重要评价”五方面来谈谈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前调查实效性的方法。课前调查的常见问题  一是布置粗略。教师在平日课堂中,尤其不是公开课的时候,对于学生的课前调查多数是口头上随意布置
期刊
新一轮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发展和培养学生数学六大核心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数学课程实施主要在课堂,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近些年一线教师做了很多实践探索,也有很多课题研究结果。本文是在这些前辈基础上以《利用导数研究函数图像与性质复习课》为例,浅谈通过绘制函数图像、研究函数性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理解数学核心素养,分析教学内容,确立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成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成为真实自然的师生互动过程,成为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只有在课堂教学實践中力求“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追求真实、有效、互动、生成的课堂教学新局面,数学课堂教学才能更具有生命的活力。构建真实课堂,悉心研磨,善待差错  陶行知曾言:“
期刊
在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领域的教学中,学生通常采用动作模型实验来探索地球的运动规律。本文不仅提出了动作模型与原型之间的三种联系,即外显特征一致性、内部关联相似性、动作过程多元性,同时提出了动作模型实验的课堂教学流程,并以《昼夜交替现象》教学为例,阐述了动作模型实验在探索地球运动规律中的环节指导过程。《昼夜交替现象》教学的局部再现  老师引导学生从现象的观察出发,对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进行多角度的假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