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幼年烧伤后严重足畸形的手术牵引治疗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gezu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烧伤后严重足畸形修复的新术式。方法:在全麻下行足踝部瘢痕松解,同时手法牵引尽可能使畸形足复位,术中在小腿中远段、跟骨及跖骨留置克氏针,用克氏针做支点及橡皮筋作动力将足跟及跖骨向正常位置牵引,遗留创面植皮修复。术后11d首次更换敷料,术后25d,在术中留置的克氏针基础上制作牵引架,将各足趾及跖骨头向拉长、跖屈、内旋方向牵引;将跟骨向内旋、拉长方向牵引。术后78d,拆除牵引架出院,夜间应用石膏托固定踝关节于90°位,白天逐渐下地负重。结果:瘢痕松解植皮术后260d、牵引架拆除术后182d随访,患者右足外形、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手术植皮区轻度回缩,步行时及步行后右足踝无酸困、疼痛。CT片显示:右足踝各关节基本复位,骨骼体积及骨密度较术前改善。结论:手术松解植皮联合骨牵引是矫治烧伤后严重足畸形的有效方法,创伤小、畸形不容易复发。
  [关键词]足;烧伤;畸形;骨牵引;皮肤移植
  [中图分类号]R6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6)06-0019-03
  2014年5月,笔者单位收治了1例罕见的幼年烧伤后严重足畸形患者,给予手术及牵引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12岁,出生后4月被开水烫伤右下肢,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具体烧伤深度及治疗用药不详,创面自然愈合后右足、踝、小腿及胭窝部有瘢痕增生挛缩畸形,未做过正规的抗瘢痕治疗及手术整形。患儿近2年右足畸形逐渐加重,步行时及步行后足踝部疼痛。入院查体:患儿一般状况好,体型偏胖,右足背、踝部、足跟、小腿、胭窝瘢痕增生挛缩,瘢痕张力线呈纵行、张力大,瘢痕无充血但是未软化;足踝部关节畸形脱位,前足(包括足掌及各趾)向外侧旋转100°~110°,同时向近侧挛缩;足跟向外侧旋转约70°,同时向近侧挛缩;站立时足跟及跖骨远离地面,由距骨及跗骨负重。CT片显示:右足跟距关节脱位,距骨、跗骨、跖骨之间及各跗骨之间的位置关系都不正常,(与健侧相比)右足所有骨质发育均差、体积小、骨密度低、形态异常(图1)。
  2.治疗方法
  2014年5月12日全麻下行右足瘢痕松解、克式针置入及植皮术,术中沿足背、小腿远端、足跟三者之间的瘢痕粘连处切开,术中注意观察层次,切开范围局限于瘢痕深面至皮下组织,尽量不使肌腱、关节及骨组织外露,没有做肌腱切断延长、没有做关节囊切开松解;一边手法牵引足趾及足跟,一边切开、松解瘢痕粘连。术中切开瘢痕后发现足跟及前足均处于习惯性脱位状态,将其勉强牵拉至相对正常位置后不能维持稳定性;于右小腿中段横向或斜向留置直径2.5mm克氏针1枚、直径3.0mm克氏针2枚,于右足跖骨横向、斜向留置直径2.5mm克氏针3枚,跟骨横向留置直径3.0克氏针1枚,在跟骨与跖骨之间留置一个u形克氏针,将二者作分离式牵引;以克氏针为支点,用橡皮筋在小腿、跟骨及前足跖骨克氏针之间作桥接,将前足向正常位置(内旋、跖屈)牵引。瘢痕松解完毕至牵引装置安装结束,足踝部没有肌腱、骨、关节外露,形成的创面植中厚皮打包固定;在跟骨处交叉留置3枚直径1.0mm克氏针,两端折弯,末端束状结扎,为跟骨牵引锚,备用;右胭窝、小腿近段的纵向索条状瘢痕用4对连续z成形皮瓣修复。术毕用无菌纱布及棉垫加压包扎右下肢术区,石膏托固定右膝关节于伸直位、踝关节于90°位。因为患者右踝关节的各骨质发育差、骨质之间没有发育形成正常的关节面及韧带联系,因此术中没有作即时影像检查试图解剖复位。
  3.结果
  术后11d首次更换敷料,见足踝部皮片全部成活,胭窝小腿皮瓣全部成活。清洁消毒后继续维持原位置加压包扎、石膏托固定(图2)。术后25d,在术中留置的克氏针基础上制作牵引架,将各足趾及跖骨头向拉长、跖屈、内旋方向牵引;将足跟向内旋、拉长方向牵引(图3)。术后78d,右足各足趾及足跟复位,足踝部及足背植皮区明显扩张(图4);拆除牵引架出院,夜间应用石膏托固定踝关节于90°位(图5),白天逐渐下地负重。2015年1月27日,瘢痕松解植皮术后260d、牵引架拆除术后182d,患者右足外形、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手术植皮区轻度回缩,步行时及步行后右足踝无酸困、疼痛,CT片显示:右足踝各关节基本复位,骨骼体积及骨密度较术前改善(图6)。
  4.讨论
  秦泗河等认为跟腱挛缩马蹄足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股四头肌瘫痪是主要原因之一。股四头肌瘫痪后站立或行走时为防止膝关节跪跌,小腿三头肌高度紧张,向后牵拉股骨内外髁及胫骨上段,久之跟腱挛缩。秦泗河将马蹄足畸形分为4型:跟腱挛缩型,跗骨高弓型,跖骨头下垂型和混合型;并分析了马蹄足畸形的6种特殊表现形式:隐性马蹄,下垂样马蹄(马蹄和膝反屈畸形共存),下垂足,腓肠肌挛缩性马蹄足,跟腱瘫痪性马蹄足,伪性马蹄足。根据不同的类型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
  本例患者的病因,发病机制,表现形式都有很大的特殊性。该患者没有股四头肌、胫骨前肌的瘫痪。原因是婴幼儿期小腿、足部深度烧伤处理不当或延误治疗,导致小腿及足踝部严重瘢痕挛缩,在生长发育期间局部发育受阻,数年以后出现瘢痕挛缩与发育障碍的复合畸形,前足及足跟均外旋、外翻、短缩,足负重点异常,足负重及行走步态类似于摇椅,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外形、心理等。
  传统的马蹄足治疗方案强调肌腱松解、延长、转位,截骨,关节融合,骨牵引等手段。本例患者在分析病因及畸形现状的前提下,采用瘢痕松解植皮联合骨牵引的治疗方案。
  本例患者没有做关节融合,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足踝部骨质发育差,每一块骨骼的体积都明显小于健侧,如果做关节融合切除部分骨质,势必使相应骨质更小,加剧患侧肢体短缩;二是关节融合可能破坏骨骺,影响骨骼体积及形状的进一步发育;三是通过瘢痕松解植皮及牵引治疗,使足踝部每一块骨骼都位于相对正常的位置,在负重行走的应力刺激下,可能更有利于相应骨骼、关节的发育。
  严重的瘢痕挛缩畸形,在瘢痕松解植皮术后因为术区回缩,畸形容易复发,本例患者更由于其足踝部没有形成正常的骨关节结构,术中不能形成常规意义上的关节复位,甚至即便在术中固定于某一相对正常位置,术后拆除固定材料后畸形也极易复发。因此,这种病例治疗的目标不仅仅是术中瘢痕挛缩松解,更重要的是术后维持关节稳定性、为骨关节向正常位置发育提供条件。本例患者采用了手术松解挛缩联合骨牵引的治疗,可以有效的避免术中过度瘢痕松解,减轻手术创伤;避免术后术区瘢痕回缩、畸形复发,改善手术效果;诱导骨关节向正常位置发育。
  传统的马蹄足伊氏架牵引治疗,没有提到足趾的牵引。本例患者因为足趾挛缩严重,我们在足跟、跖骨牵引同时做足趾的拉长、内旋方向牵引。在每个足趾末节采用双克氏针、十字交叉置入,末端束状捆绑结扎作为牵引锚,有效解决了足趾单克氏针牵引导致的疼痛、切割、针孔感染等问题。在该病例观察到,严重马蹄足畸形同期作足趾牵引是有价值的,有助于前足复位,对足功能改善有帮助。
  该方法的缺点是需要一个相对长的牵引周期,3~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部分患者不容易接受。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观察WaveOne机用镍钛锉和不锈钢K锉分别用于老年人残根残冠一次法根管治疗的时间以及术后疼痛反应情况,为老年人残根残冠的桩核冠修复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临床就诊的115例老年患者,共187颗残冠残根,随机分成两组,WaveOne组(98颗患牙)和K锉组(99颗);两组患牙均采用一次法根管治疗术,其中WaveOne组在完成根管预备时采用WaveOne机用镍钛锉冠向下法,K锉组则使用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联合曲安奈德注射液序贯注射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实用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笔者科室治疗的70例瘢痕疙瘩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联合曲安奈德注射液序贯治疗。观察治疗有效率、复发率及并发症情况,综合判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序贯注射治疗方法的实用性。结果:治疗70例患者,总有效率94.3%,6个月、12个月后的复发率分别为38.6%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对老年中重度烧伤患者的陪护人员进行人际沟通训练,观察其对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本院诊治的老年中重度烧伤患者60例,按照男女性別和烧伤程度分层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陪护人员均行专业知识学习;实验组陪护人员额外进行人际沟通技巧培训,对照组陪护人员不参与。入院后第10天对患者和陪护人员的焦虑、抑郁情绪及社会支持领悟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药艾条灸对青年群体中脾肾阳虚型肥胖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脾肾阳虚型肥胖患者随机分为清艾组与药艾组,每组50例。清艾组给予单纯艾条治疗,药艾组给予复方药艾条治疗,疗程均为20d,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20d后,相较于清艾组,药艾组患者体重、腰围数明显下降(均P<0.05),且BMI指数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清艾组总有效率为34%,药艾组总有效率为8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患者基底细胞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了解中国西北地区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发病情况。方法:回顾2006年1月-2016年10月笔者科室病理诊断为基底细胞癌的患者病历资料,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收集251例基底细胞癌患者,男女比为1.06:1,平均发病年龄(55.86±13.64)岁,平均就诊年龄(60.08±13.35)岁,头面部发病最多(占88.4
期刊
[摘要]目的:探討两种根管封闭剂配伍两种根管充填方法对根尖区微渗漏的影响。方法:选择近期拔除的单根管前牙40颗,采用机用Protaper预备至F3号后根据随机数字表分成iRoot SP组(A组)和Roekoseal组(B组),再根据充填方式的不同分为两个亚组,冷牙胶侧方加压充填组(1组)和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组(2组)(每组10颗)。即:iRoot SP根管封闭剂+冷牙胶侧方加压充填技术(A1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自体肋软骨联合颗粒脂肪矫正Binder综合征的鼻部畸形和面中部凹陷,术后通过观察鼻部形态变化和鼻腔通气、发音等功能变化,对其效果行综合评价。方法:对8例Binder综合征患者,常规切取第6/7肋软骨,雕刻成长条状、片状、块状和碎颗粒状,用来修复构建鼻小柱、鼻背、侧鼻、鼻翼、鼻中隔等鼻部亚单元结构,并采用自体脂肪和肋软骨颗粒混合物填充塌陷的梨状孔周围、鼻槛和上颌窦凹陷。结果:8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火针蟀刺治疗于青:少年囊肿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火针组:34例,采用火针焠刺对青少年囊肿型痤疮患者皮损处进行穿刺排脓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暗疮针穿刺排脓治疗。均1次/周,1个疗程4R,待疗程结束后观察患者痤疮囊肿皮损数量,并统计积分,进行疗效判定。结果:两组治疗后痤疮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火针治疗青少年囊肿型痤疮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无明显副作
期刊
[摘要]目的:比较应用微螺钉种植体和口外弓支抗矫治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颌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例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颌畸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分别采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和口外弓支抗结合直丝弓技术矫治,分析治疗前后头影测量指标的变化和正畸疗程的差异。结果:实验组的0J、UI-SN、UI-NA和U6-Ptm治疗前后的变化较对照组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骨性Ⅱ类错颌成年患者颧牙槽嵴区不同植入角度下的骨质厚度与植入高度,并与个别正常颌者进行比较,探讨骨性Ⅱ类错颌患者颧牙槽嵴区适宜的植入位置,为临床上微种植钉在颧牙槽嵴区的安全植入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符合实验要求的骨性Ⅱ类错颌和个别正常颌者各20例,收集实验对象的CBCT图像,测量两组对象当植入角度为45°、50°、55°、60°、65°、70°时第一磨牙近中颊根和第二磨牙近中颊根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