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道教旅游文化开发研究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pe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当前,农村地区旅游已经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在中国民间有深远的影响力,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地区是道教全真派的发源地,融于自然的抱犊崮三清观,是全真道文化的载体和集中体现,是众多道观的代表之一,为旅游开发提供了绝佳的资源。然而,三清观道教作为旅游资源面临开发不充分、未形成优势特色等问题。为此,需进一步明确道教旅游开发的目标和思路,挖掘道教文化内涵进而推进三清观道教旅游资源的开发。
  【关键词】 乡村振兴;道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4-0126-0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遵义师范学院博士基金项目“元代自然灾害及其治理研究”(项目编号:遵师BS[2019]19号);2021年度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贵州区域道教宫观建筑研究”(项目编号:2021ZC14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新时代下,关注山区村落和贫困群众的发展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然而,乡村旅游经济开发仍然停留在初始阶段,各类资源要素的潜能尚未得到有效激发。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机遇与挑战往往并存,如何探索一条适宜的乡村经济发展模式,成为当前乡村振兴中需要关注和思考的重要课题。开发利用道教旅游资源,一方面,可以传承弘扬中华传统道教文化。另一方面,有助于促进乡村宜居宜业,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在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大背景下,道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迎来了新的机遇。本文是对道教旅游与乡村宜居宜业的重新审视与再思考。
  一、抱犊崮三清观道教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抱犊崮山深林静,洞奇石美,环境幽邃,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为道士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抱犊崮是道教圣地,道教历史悠久,道教文化资源丰富,旅游开发潜力巨大。三清观的选址是将道教自身之需求、传统文化之审美意识、世俗之审美需要以及适宜的自然环境有机融为一体,蕴含着道教“虚静恬淡”的文化内涵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精髓。从山地道观选址的角度来看,主要是由于抱犊崮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显著特点才成为“洞天府地”的:首先,高峻雄奇,奇花异卉。抱犊崮坐落于山东省枣庄市东北的山亭区北庄镇,海拔584米,为鲁南第一高峰,居沂蒙七十二崮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崮”,历史上素有“鲁南小泰山”之称。抱犊崮在峄县“北六十里”,“壁立千仞,去海三百里,天气澄朗,海上望之,宛然在目”,自古及今几易其名。汉时称楼山,魏晋时称仙台山,那么又为什么称抱犊崮(抱犊山)呢?《峄县志》云:“平田数顷,昔有隐者王老,抱犊耕种其上,后仙去,因得此名。”[1]1992年抱犊崮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
  其次,山奇水秀,环境清幽。抱犊崮因群山环抱,岚霭轻锁,林木杂茂,景致壮观秀丽,遂有洞天福地之誉,成为唐代直至明清时期鲁南地区道教中心。其西南麓有中唐时依山所建的巢云观,幽异的环境与道观相得益彰,使抱犊崮成为远近闻名的道教名山。
  二、抱犊崮三清观道教文化的旅游资源及其价值
  历经千年,三清观道院虽饱经磨难却始终香火不衰,成为当地一代又一代信众的精神家园。进一步讲,这座全真道观是精美绚丽、令人神往的仙境,有利于道教的传播和发展。
  (一) 道教建筑。三清观坐落于抱犊崮西南麓一条幽深的山谷中,此处远离尘世,山清水秀,如诗如画,道徒遂选择此处作为修身养性之地。三清观坐北朝南,道蕴悠长,其建筑格局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思想与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之融合。
  征诸史实,巢云观自唐代始建以来,就以其丰厚深邃的道教历史文化而成为鲁南地区的道教活动场所。由于殿内供奉着三清天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因而又被世人称为三清观。作为山东省重要的道观遗迹,三清观——这个古老的道教名胜古雅精美,其建筑造型既体现了道教文化的精髓,同时亦为中国古代传统建筑艺术的完美诠释。
  (二) 道教树栽文化。中国的道教宫观,除了道教建筑外,道观供奉的塑像,道观中的道士,乃至道观院中的树栽,都是构成道观的重要元素。道士或是信徒通过在道观种植特定的树栽,来传达道教的文化内涵,彰显其实际功效。
  值得提及的是,在三清观主殿——三清殿正前方有一株千年银杏树,虬枝旁逸,冠盖如云,躯干苍劲,高24米,胸围4.6米,树龄在1400年以上。其根部又向西伸出一粗壮茂盛的枝干——“子”树,高10米多,周长2米多,此棵饱经风霜的古银杏于此见证了千年古观的岁月沧桑和山东道教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演化过程。三清观院内的千年银杏树根深叶茂,它默默地生长着,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道观沧桑的历史,体现了庄严肃静、清静无欲、潜隐历练的道教特质。另外需要指出的是,银杏树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的功效与驱疫避害的作用。
  (三) 坤道旅游文化。山东是中国道教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更值得关注的是,金元时期的全真道(全真教)是王重阳祖师在山东创立并发展起来的,成为后期中國道教发展史上最重要的道派之一。尤其是“全真七子”——马钰、丘处机、谭处端、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刘处玄对该教派之形成、传承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使山东道教在中国道教发展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并影响了蒙元以及明清中国道教发展的方向”[2]。因之,长期以来三清观成为全真教坤道修行之地,全真教有舍俗离家、住山修行之教规,抱犊崮三清观即是女冠修行的坤道宫观。
  在中国道教发展史上,潜心修炼的女道士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中国道教历史上第一位女性高道是魏晋时期的魏华存。魏华存(252—334),字贤安,山东任城樊县(今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人,晋司徒剧阳文康公魏舒之女,亦是中国首个女道教学者。《太平广记》载:“幼而好道,静默恭谨,读庄老、三传五经及百氏,无不该览。”[3]三清观的主持孙宇德道长,河南开封人,她童年的成长环境即具有浓厚的道教气氛,受家庭熏陶而虔诚信仰道教,1996年春皈依道教,至泰山王母池道观出家修道,专心向真,在接下来的1997年和1998年随师先后参学湖北武当山、陕西八仙宫和楼观台、山西朝阳宫等著名的道教宫观,1999年赴华山参加道教知识培训班,翌年春又至枣庄抱犊崮三清观静修,并成为三清观主持道长,现为中国道教协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近年来,孙宇德道长还致力于三清观的未来规划和建设。她刚到三清观时,由于年久失修,道观破败不堪,每间房子都漏雨,是她带领坤道众人进行了修缮。   (四)道教文化传承。为了秉承全真道统,重振庙风,2012年秋三清观主持孙宇德道长勒石于三清观院内,碑石上刻有《三清观赋》。该文作者韩邦亭,当代著名辞赋家,现任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文联副主席、作家协会主席。《三清观赋》全文如下:
  闻夫山人采药,野老抱犊。其地多传乎楮墨,此山绝胜于蓬壶。于时千林叶茂,万壑烟浮。窗开碧叶之中,仙家览胜;路远红尘之外,道长结庐。且有馆纳归云,岩生爽气。追万古之幽踪,访三清于旧迹。隋唐之肇造,石径偏幽;后世之经营,芳阶不僻。察其胜也,洞奉吕祖,名传葛仙。霞偎福地,鸟翥高天。仰三清为主宰,察众妙之昌繁。厚土无垠而不改其德,长留草树;高天无际而不移其道,普佑仙凡。况夫宝殿迎人,山门迈古。常属意于黄庭,复凝神于紫府。山禽闹处,喧翠树而愈幽;岩月来时,照苍苔而可睹。斯则风生气象,路转阴晴。仰梯航而有幸,阐法理于未明。观夫洞号巢云,仿佛步瀛洲之境;谷生清籁,恍若闻宝诰之声。考其宗也,祖述全真,院称坤道。可察造化之玄,还赏自然之妙。复有金丹彩映,聚三才以见风云;银杏枝繁,经百世而舒怀抱。昔传帝子巡山,频写鹤书之句;宫娥传信,还分翠叶之痕。已逢盛事,莫叹残文。纵清思于一瞬,瞻峭壁之千寻。烟霞起而无俗客,山野清以仰仙尊。更期悟玄机于奕世,传胜地于万春!
  三、开发中存在的不足及对策
  (一)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抱犊崮三清观成了山东境内的一个旅游热点,但它的开发和旅游业毕竟起步晚,问题不少。
  第一,开发不充分,旅游业态单一。乡村旅游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道教旅游本身是一种文化旅游,但三清观旅游开发不足,未深入充分挖掘道教文化的内涵,在旅游资源开发时仅仅局限于宗教本身,而宗教本身开发出来的旅游产品又比较单一,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缺乏内涵和竞争力。道教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第二,宣传不够,品牌意识差。三清观是枣庄地区最大的全真派道观。三清观主持经常应邀到外地参加庆典活动,因此三清观在外地的名气比较大,不少信众慕名而来,相当于为三清观做了宣传。但在当地,三清观知名度并不高。目前, 大部分游客来自山东省内。省外、国外的游客鲜有人知抱犊崮,登高游览者更是寥寥无几。原因大致如下:首先,宣传力度不够,缺乏特色。对三清观的宣传上停留在感官层面,未对道教文化进行深入的宣传。其次,宣传手段落后。由于宣传手段单一,大多数游客仅知晓三清观是一个道观,大多数游客对道教圣地的了解仅仅停留在风景秀丽方面,对三清观的文化和其构成内容知之甚少,这不利于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再次,在节庆上,三清观举办的庙会、斋蘸等活动,由于宣传不够,导致影响力不大。
  第三,原始语境遭割离。目前,社会追求经济发展,往往忽略对整个建筑聚落的保护,致使古建筑被现代化城市所孤立。在抱犊崮旅游景区,为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存在简化、扭曲道教文化等现象,将道教文化割裂于中华传统文化语境中,这些道教建筑势单力孤,仅僵化成为单个的文化符号,未能真正体现道教的历史文化内涵。
  第四,游客结构不均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壮大乡村经济关键在“人”。乡村旅游缺少游客便缺乏广阔的市场与后劲,发展要素也就受到了制约。由于抱犊崮乡村旅游的开发起步较晚,三清观虽香客众多,但文化层次较低,农民占大多数,而且以中老年妇女居多,消费水平低,其目的仅为朝山、进香。
  (二)未来的开发设想。乡村振兴战略中,道教文化旅游资源是乡村旅游资源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抱犊崮三清观的僻静清幽为隐逸悟道之人造就了修真胜处,如何能更好地利用、傳承和发展?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开发抱犊崮三清观相关的文化创意产业。针对传统文化面临的困境,文化创意产业的良性推动往往能带来转机,不可忽视的是,新的文创产业能为走向衰微的传统文化带来发展契机。在三清观道教文化遗产的保护过程中,需厘清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既保障保护的核心位置不动摇,又能在乡村旅游开发中进行文化创新。
  其次,科学技术带动。现如今,新兴科技高速发展,5G时代的到来重新定义了传播方式。从前受限于地域偏远的道教文化可以通过网络媒体得到高效传播。在保持传统道教建筑文化精髓基础上,科学技术能够去粗取精,使三清观道教筑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更加便利。
  最后,打造品牌。拓宽开发思路,对产品进行科学合理包装,实现从粗放式到集约式的转变,进而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利润空间。如此,景区道教文化产品能够满足不同文化层次的游客,游客结构必然会有所优化,同时抱犊崮三清观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必然会进一步提高。
  四、结语
  道观是许多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吸引物,但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对道观旅游的影响因素研究缺乏共识。三清观建造在风景秀丽、地势开阔的乡村地方,使得道教活动、道教建筑与优美的自然景观有机地融为一体。概言之,影响三清观旅游体验的关键因素有六个:旅游期待、本真性、体验营造、美食吸引力、文化接触和服务品质。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目前抱犊崮道教旅游的开发还处在比较粗放的初级阶段,急需更加完备的乡村旅游开发体系来满足这六个方面的治理需求。“为了加快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创新发展路径势在必行,这也是乡村振兴下产业兴旺的关键”[4]。只有全社会共同关注,群策群力,才能更快更好实现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振录,周凤鸣修,王宝田纂.光绪峄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第9册)[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52.
  [2]赵芃.山东道教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6.
  [3]李昉.太平广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289.
  [4]赵建刚.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产业振兴之路探索[J].山西农经,2021(2):29-30.
  作者简介:
  咸成海,男,山东枣庄人,遵义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中国文化史、中国古代史。
其他文献
【摘要】 新兴词语“柠檬精”作为2019年十大流行语之一,以其新颖的形式和意义被广泛使用。本文首先研究“柠檬精”的来源和语义,又从认知角度探讨词语最初的概念整合过程。认为在概念整合的过程中,隐喻机制起重要作用。本文试图从概念整合角度对“柠檬精”做出分析,旨在更好地说明其形成过程和机制。  【关键词】 概念整合;流行语;柠檬精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 蒙古文古籍文献是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少数民族的文化史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蒙古文古籍文献是千百年来蒙古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在累积中系统、多角度地展现了蒙古族精神、文化及思想多维度的精华与点滴。蒙古文古籍文献不仅仅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更是全人类历史文明的宝藏。结合蒙古文古籍文献的收藏情况,进一步对蒙古文古籍文献进行研究与探索,开发蒙古文古籍文献资源,最终达成保护蒙
期刊
【摘要】 众所周知,宋徽宗赵佶是宋朝的一名皇帝,他非常热爱艺术,在他统治期间,设立了宫廷画院。他不仅在绘画方面造诣极高,对工艺美术也有深远影响。本文对北宋的青铜器、陶瓷、玉器的发展概况以及宋徽宗时期工艺美术对当代的审美能力、审美创造力和生产工艺的作用及影响进行阐述。  【关键词】 宋徽宗时期;青铜器;陶瓷;玉器;审美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J5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期刊
【摘要】 本文基于BCC、CCL和网络上的大量的语料,探讨了“小姐姐”的语义源头,发现“小姐姐”的语义源头是类亲属称谓。“小姐姐”的词义演变是沿着两条路径进行的,一是从类亲属称谓变成亲属称谓,二是类亲属称谓的进一步社会泛化。最后,在认知语言学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小姐姐”一词的语义生成方式是“小姐姐”图式的概念意义和内蕴意义在被强化或弱化的结果。  【关键词】 “小姐姐”;语义;认知;图式  【中图
期刊
【摘要】 中国近年来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形象成为国家文化宣传中越来越重要的一环。翻译作为语言交流的主要手段,在越来越密切的国际交流中具有重大意义。尤其是疫情相关词汇的翻译,很大程度决定了语言的受众如何思考中国疫情问题的视角。因此,从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出发,探讨疫情相关词汇的翻译,能够对中国在国际上的宣传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疫情词汇;翻译技巧;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
期刊
【摘要】 维吾尔语动词时态既是维吾尔语学习者习得维吾尔语的一个难点,也是维吾尔语语法教学的重点。维吾尔语学习者在习得维吾尔语时,动词时态的学习偏误频率较高,这对他们语言综合能力的提高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本文以维吾尔语专业学生研究对象,在母语迁移理论的指导下,采用偏误分析法、抽样调查法进行分析,总结出偏误类型,分析偏误成因,找出其中的特点和规律,探讨应该采取的对策,从而达到帮助维吾尔语学习者提高维
期刊
【摘要】 汉字和汉语是由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所凝成的精华,美声演唱方法是根据意大利语语音进阶形成的,对于美声演唱者们来说应该更加了解汉语的构造才会使自身的唱法与汉语更加契合。《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古诗词艺术歌曲,出自黄自先生之手。他是上世纪30年代最重要的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本文将研究他在这首歌曲中所要表达的是什么,咬字在其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声乐演唱者一直在强调的咬字除了歌唱状态外,文
期刊
【摘要】在现代中国文学的历史中,路遥和他的一系列作品成了独特的风景。他固守传统现实主义,深入现实生活,为读者奉献了一部贴近大众的文学作品《平凡的世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的文学作品也逐渐丰富,但这丝毫不影响人们对《平凡的世界》的追捧与喜爱。本文将《平凡的世界》作为现在乡土中国大众“文学圣经”的价值展开探讨研究,希望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平凡的世界;乡土;文学圣经  【中
期刊
【摘要】 语言素质是青少年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少年成长成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语言素质包含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两个方面,相互依存,不可或缺。在青少年语言素质培養过程中,要注重通过语言学习积累语言知识,通过语言实践培养语感,通过广泛阅读提高文化修养,通过游学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而提高整体素质。  【关键词】 语言素质;青少年;语言能力;语言交际  【中图分类号】H191 【文献标
期刊
【摘要】 《德伯家的苔丝》是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深受广大中国读者的喜爱,许多译者和学者都对各种译本进行了研究。以往关于这部作品的研究都倾向于语言翻译,而翻译环境对翻译过程的影响往往被忽略。2001年胡庚申教授提出了生态翻译学,从一个新的角度对翻译进行了阐释。本文以生态翻译学的理论框架为基础,对张谷若和孙法理的两个译本进行了对比研究,主要运用三维转换策略对两个译本进行分析。  【关键词】 生态翻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