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作者们从1970~1973年采用新的呋喃香豆素制剂――普索比喃(Псоберан)试治了白癜风患者54例。普索比喃是由中亚生长的一种无花果植物的叶子中提取的白色结晶粉末,含3份补骨脂素及一份佛手柑樟脑(Bergapten)。用法:普索比喃10毫克,日服2~3次,饭后,儿童按每昼夜每公斤体重0.8毫克计算。与此同时,以0.1%普索比喃酒精溶液外涂白斑部,经4~6小时后,照射紫外线,每次1~15分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们从1970~1973年采用新的呋喃香豆素制剂――普索比喃(Псоберан)试治了白癜风患者54例。普索比喃是由中亚生长的一种无花果植物的叶子中提取的白色结晶粉末,含3份补骨脂素及一份佛手柑樟脑(Bergapten)。用法:普索比喃10毫克,日服2~3次,饭后,儿童按每昼夜每公斤体重0.8毫克计算。与此同时,以0.1%普索比喃酒精溶液外涂白斑部,经4~6小时后,照射紫外线,每次1~15分钟(依病人皮肤敏感性而定),疗程为3~3.5个月,疗程间中断1~1.5个月。54例中,男性30例,女性24例。16岁以下儿童25仇,成人29例。病期:一年以下者5人,1~3年7人,3~5年12人,5~10年17人,10年以上13人。
其他文献
各家对系统性和局限性硬皮病的相互关系意见不一。作者观察202例局限性和48例系统性硬皮病。系统性者均有畏寒,乏力,易疲劳。局限性中有50例(25%)有同样主觉症状。2例肢端硬皮病并有斑状硬皮病。8例多灶性局限性硬皮病有感染性非特异性多发性关节炎样关节病变,症状明显。
蒽醌(Anthrone)的衍生物,其中包括柯桠素(Chrysarobin)和蒽林(Anthralin)等,是外用药中最强的还原剂,治疗银屑病沿用已久。
皮肤组织中存在多种神经肽,来源于神经系统,有的可产生于局部细胞。它们可通过一系列作用影响和调节皮肤免疫和炎症包括调节白细胞迁移、粘附分子表达,细胞因子产生,辅佐细胞抗原提呈,影响微血管通透性和皮肤细胞的生长、增殖等。神经肽可能借助这些效应参与一些皮肤病病理生理的过程。
急性发热性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在日本皮肤科及小儿科领域内近来很受重视。本病于1961年由川崎初次发现,并于1987年首次报告,命名为“伴有指趾特异性脱屑的小儿急性发热性皮肤粘膜综合征”(简称MCLS),又称“川崎热”。此后,日本各地陆续有同样病例报告。
作者在1974年10月~1975年4月用稍加改良的微量淋巴细胞毒性试验二期法,测定90例彼此无亲缘关系的白种人白癜风患者HL-A抗原类型,341名HL-A表现型已确定的健康供血者作对照,发现90例白癜风患者和341例健康对照者HL-A抗原出现率相似。并测定不同性别、皮损范围,毛囊色素系统受侵犯,外因激发起病者以及25岁以前发病者,结果亦均未发现有诊断和预后意义的HL-A类型。23例有亲缘关系的白癜
作者对90例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RA)、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幼年型和其他伴有或不伴有免疫紊乱的结缔组织病患者的淋巴细胞作了核仁试验。方法是用pH5的缓冲甲苯胺蓝染色干燥未固定的血液涂片,数100个淋巴细胞,具有紧密的核仁和细网状结构的核仁的细胞作为活动性淋巴细胞(即具有合成核糖核酸的核仁的淋巴细胞)。从核仁试验所得的值及淋巴细胞总数计算每立方毫米血液中活动性淋巴细胞的绝对数。
近50年来莫斯科的霉菌丛发生明显改变。小孢子菌病在侵犯皮肤、毛发的霉菌病中的比重,1943年为8%,1960年为80%,1971年为95%。1943年记录的唯一的小孢子菌菌株为狗小孢子菌,1957年82%为铁锈色小孢子菌,而现今又为狗小孢子菌。小孢子菌病原体的变化使研究者们特别仔细研究为发现新菌株的霉菌培养结果。作者从而注意到莫斯科反复出现的新的菌株――扭曲小孢子菌(M.distortum)。在莫
报告了3例面部肉芽肿,其临床症状均为面部紫色或褐色皮肤结节或斑块,不破溃,无自觉症状,活体检查结果均为面部肉芽肿,临床需除外肉样瘤病、淋巴细胞浸润症、网织细胞增多症、虫咬症以及固定性药疹。
糠秕马拉色菌系存在于皮肤表面的嗜脂性酵母.随着胃肠外高营养冶疗的广泛应用及人们对糠秕马拉色菌认识的加深,发现该菌可引起系统感染.从1981年至1995年已报告80余例.根据临床表现结合真菌特殊培养、活检可明确诊断,及时治疗预后较佳.
先天性厚甲症是一少见的先天性疾病,本文报告1例22岁女性患者,双亲非血缘关系。诞生时指(趾)甲呈长管状畸形。2岁时唇部发现疣状损害。4(1/2)岁时,掌跖皮肤增厚。1974年开始脱发,1977年枕后头发脱尽。患者智力一般,发育营养正常。头皮有弥漫性脱发。口唇角化过度,脱屑和多处溃疡。舌红,有白色条纹和无光泽斑块。口腔粘膜也有类似改变。指(趾)甲呈楔形、变窄,向两侧弯曲。甲板明显增厚失去光泽,有纵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