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汗水一层功,真功尽在苦练中

来源 :搏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006633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永福1951年出生于西安市,祖籍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二十世。解放前因战争和天灾频发,很多陈家沟人都辗转定居西安,其中有很多太极拳名家。练太极拳已是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所以就把太极拳这颗种子播撒到了古城西安的热土之上。
  陈永福6岁的时候就经常看长辈们练拳,并帮忙抬大刀等器械,感觉很有趣。族爷陈金榜就教他一些太极拳的基本动作。从此,他就练着玩。他还经常去一街之隔的族姑陈立清家,看到有一些人在平房里学拳,感到很好奇。从长辈的言语中才知道面前这个和蔼可亲的姑姑是位太极拳名家陈立清,系陈氏十九世,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
  1960年,9岁的陈永福正式跟姑姑陈立清大师学习陈氏太极拳小架。陈立清对他说:“在家里我是你姑姑,练拳时我就是你师父,你一定要认真习练。”师父对他要求严格,常说学拳容易改架难,每招每势都必须准确到位,光是一招金刚捣碓就学了一年时间。练习拳术套路的时候,师父要求他从基本功做起,常说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每招每势小腿肚都要贴着地走低架,如果练的好了就奖励一块水果糖,如果一次能坚持练3—5遍就奖励一块点心。当时正值困难时期,糖和点心可是稀缺之物。为了得到表扬,他每天早早起床,天不亮就跑到朝阳门外的树林里,把棉袄往树上一挂就练起拳来,快到上课时间又赶快跑去学校上课。学习单刀套路的时候没有刀,师父就找来一根木棍,一头染成红色,一头染成白色,他就把木棍当单刀,练得虎虎生风。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师父对他的要求也越来越严。师父常说:“厥屁股洼腰拳艺不高。”时刻强调要立身中正,稍一弯腰师父就拿擀面杖在腰后打一下,腰部常常是青一块紫一块的。每套拳一练就是成十遍,中间不能休息,冬天都练得是一身的汗水。就这样,在师父的教导下,他学习了陈氏太极拳小架一路、二路、单刀、单剑、春秋大刀、双锏、梨花枪等太极拳和太极器械套路。
  1969年,陈永福响应国家号召上山下乡,回到了家乡陈家沟村,临行前师父给老家的亲戚写了一封信,让给他继续教拳。但当时正值文革期间,满街贴的都是大字报,人心惶惶,还有谁敢练拳。每天他除了下地干活外,就偷偷地到村里去找会拳的长辈习拳,关起门来在家里和年龄相仿的伙伴一起切磋技艺,比试推手。家乡人对他十分照顾,农闲的时候,他就返回西安去向师父请教,住上一两个月又要返回陈家沟。那时候,火车速度很慢,从西安到洛阳要10多个小时,从洛阳下车再转车到泗水,从泗水坐船过黄河,过了黄河背着行李步行二十多里路才能到陈家沟村,就这样持续了近两年的时间。
  1971年招工他被分配到河南焦作矿务局李封煤矿工作,师父又书信一封,让他有空去沁阳县的族叔陈立宪那里学拳。那时他刚刚二十岁,正是身强体壮的时候,在工作中搬大石头砌隧道,别人都嫌累,他却干得起劲。每搬一块石头他都体会怎样去用腰劲,把工作也当成是练功的一部分。每个星期六下午借辆自行车就往叔叔家赶,从单位到沁阳约有60里路,当时路不好走,坑坑洼洼。他急着赶路,骑得快,颠簸的屁股都坐不到车座上,只能站起身来骑自行车。路和自行车都不好,一路上车链条要掉好几次,按车链条时弄得两手都是黑油,到家后顾不上休息就开始练拳。陈立宪老师人称“陈三绝”,他在太极拳术、中医骨伤和建筑设计方面都有很高的建树。曾在黄埔军分校当过武术教练,对内气运行和推手等方面深有体会。有时还会在家里碰见陈家沟村里来的太极拳名家,族爷陈茂森就曾在族叔陈立宪家小住一段,他经常听长辈们讲拳、解拳,得到了长辈的悉心指点,使他在内气运行和推手技击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1975年他调回西安,在铁路部门工作,又继续跟随陈立清学拳。从1975年至1987年的十几年间,他参加全国各类太极拳比赛均获佳绩,师父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因陈立清大师在全国有很高的知名度,时常有太极拳习练者登门求教。记得有一次一位美国人登门来访,他在美国曾习练拳击,在中国习练太极拳已有多年,身材魁梧,有两米多高。他提出来要和陈永福试试推手。刚转了一圈陈永福一个掤劲,他就失去重心向后倒去,陈永福见状赶快伸手去拉怕他摔倒,不料他反而顺势向前猛推,陈永福没有接招顺势坐在椅子上。陈立清看了陈永福一眼说:“你不要有啥顾虑,和他好好转一转。”陈永福站起身来,对方一个拥劲急速压来,陈永福见状顺势捋中带探拿住对方手腕,对方急忙抽身,陈永福顺势一肘就把对方打了出去倒在地上。对方站起身来揉揉手腕和胸口不愿服输。下个回合,只见美国人双掌向陈永福胸口使劲按来,陈永福双臂逆缠化去来劲,一个迎门靠又把他打了出去躺在床上。这时陈永福示意他起来再试一试,只见他浑身发抖不敢应战。这位美国人、被陈永福高尚的武德和高超的技艺所深深折服,连忙伸出了大拇指赞不绝口。像这样的情景曾发生过多次,使登门拜访者无不佩服太极拳的威力。
  人常说陈氏太极拳大架不出村,小架不出门。小架是功夫架,看家拳,轻易不能外传。随着社会的发展,陈立清大师打破旧规,立志要弘扬陈氏太极拳,使更多的人享受到太极拳的快乐。在众人的支持下,1984年5月经西安市体委批准,成立了西安萃华武术馆。当时是西北地区成立的第一家民间武术馆。陈立清任馆长,陈永福任副馆长。武馆成立之后就着手教练员的培训工作,第一批培养的40多位教练员在太极拳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986年武馆从南郊翠华路搬到了北郊马旗寨,在北郊又培养了一大批太极拳习练者。1998年陈立清大师提出自己年事已高,想由陈永福接任馆长,陈永福考虑到自己还要上班,恐不能担此重任,所以没敢答应。
  1999年武馆换届改选,陈立清大师80岁高龄从馆长职位退下来,陈永福出任了武馆第二任馆长。他深感自己肩上的重任,于是2001年提前从单位退休,全身心的投入到武馆的工作之中。他发现很多人都喜欢到环境优雅、空气清新的公园里去锻炼身体,为了太极拳更广泛的传播,退休后一个月就把武馆从北郊搬到了兴庆公园。通过不断的努力,武馆相继在广东惠州、东莞、江苏昆山、陕西咸阳等地开设分馆,在西安市开设多家陈氏太极拳辅导站。他在扩大武馆影响力的同时,从没放松对自己的要求,除了有全国重大赛事出去讲学表演之外,他每天都坚持去武馆练拳、教拳。当你走到兴庆公园北门里积庆殿旁,听到从九龙坛的亭子里传出的振脚声,这一定是陈永福大师练拳的声音。无论春夏秋冬,他只要一起势就是一路、二路、单刀、单剑、春秋大刀、108式长拳、36式等太极拳套路串起来练,一练就是一个小时左右不停歇,任由汗水从脸庞滑落,看着他呼吸自然、气定神闲地在不断的虚实开合中刚柔相济的拳架,自我陶醉的神态,不由地让人心中升起敬佩之情。
  2001年,他协助陈立清大师出版了《陈氏太极拳小架》一书。2002年受邀录制了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陈氏太极拳小架一路》、《陈氏太极拳小架二路》、《陈氏太极单刀》、《陈氏太极单剑》、《陈氏春秋大刀》、《陈氏长拳108式》等教学光碟。2006年录制了由中国武术协会审定,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监制的《世传陈氏太极拳》光碟,被中国武术协会评定为中国传统武术太极拳小架代表性传承人。曾受邀到韩国、日本等国家讲学,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自1992年,历届国际太极拳年会和全国重要太极拳比赛都会向他发出邀请,请他去讲学或担当名家表演。只要时间允许,他都会欣然前往。他的表演使很多太极拳习练者大开眼界,了解了这个优秀的武术拳种,对他的功夫赞不绝口,纷纷要求与其拍照合影或索要签名。
  他的事迹被《中国民间武术名家典》、《陈氏太极拳志》、《国际太极拳传播大使》等书收录。现任西安萃华武术馆馆长、广东惠州中威太极武术馆名誉馆长、河北保定陈氏太极拳协会名誉会长、江苏昆山萃华武术馆名誉馆长、韩国太极拳协会搠捋挤按太极拳学校教授等职务。在他的努力下。把太极拳这颗造福人类身心健康的种子传播到了海内外。他的弟子也遍及大江南北,其中李体育、秦谷雨、宋长平、职永成、董曙光、戴伟、樊振宝、樊小丽、杨云虎、阎安等众多弟子和学员在全国各类太极拳大赛中摘金夺银近千块。有30多人获得了太极拳名师称号,近百人获得国家武术段位,有6人担任了各级武术协会正副主席职务。在陈永福大师的不懈努力下,为全民健身运动,创建和谐社会和陈氏太极拳小架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其他文献
★实例一    动作说明:恐怖分子右手持枪由我身体右侧挟持我,其枪口指向我右侧腰肋部位,命令我举起双手,并伸出左手欲解除我的武器,我假意顺从,缓慢举起双手,但要刻意将肘尖放低(图1);趁敌人不备,我身体猛然向右拧转、躲闪开射击线,同时左手迅速抓住对方右手腕根部,用力向外推挡(图2);紧接着,身体左转,左手用力翻腕、拧转敌人持枪手腕,令其肘关节转向外侧,并向左上方拉扯,将其臂肘尽量拉直,同时右手握拳
期刊
1 无级学    两腿直立,两脚跟之间的夹角为90度;两臂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手指自然伸直贴垂于大腿外侧;下颌微收,目视前方(图1)。    2 太极学    身体左转,右脚以脚后跟为轴内摆45度(图2)。    3 懒扎衣    (1)两臂上提抬起,两成侧立掌,高与肩平,掌心相对,手指自然伸直,目视两手之间(图3)。  (2)双腿屈膝下蹲,两手下落于腹前,如抱球状,重心右移,左脚跟随之抬起(图4
期刊
中原大地,自古以来就是华夏文明滥觞之摇篮,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历史上,这里历代英才辈出,在中国的政治、思想、文化、科技、医药等等领域都留下了辉煌的篇章。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得这里不断演绎着历史的传奇,走人近代,一幅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太极图又把河南温县描绘得绚丽斑斓,引人响往。循着历史的踪迹一路走来,一个为了武术事业而割舍其他的当代太极传人进入了我们的视野,他就是和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代表
期刊
一、掼山炮单式练习    1 起势  两脚拼拢成“并步”,两手置于身体两侧,身体直立,全身放松,目视前方。(图1)  【要点】  思想集中,做三呼三吸吐纳术。  2 童子拜佛  上动不停,左手置于胸前,掌指向上,右掌置于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左掌。(图2)  【要点】  全身放松,默念啊弥驼佛。  3 罗汉抱拳  上动不停,左脚横向开立,略宽于肩,脚尖稍内扣成“开步”,然后两腿屈膝下蹦成“马步”;同
期刊
太极拳功夫,于细微处见玄妙,“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多年来笔者一直感到此可意会之,体悟之,神通之。用语言表述颇为艰难。一些武术书、刊介绍的“拳技”图片,其间不乏“神功妙技”,但是笔者感到有时未必是那么回事,因为一方并非是另一方任意击打和摆布的“活把子”。笔者下列“俏皮话”,有的不“俏皮”,如能刊发面世,可供太极拳修性养道者、推手爱好者、技法研究者,“默识揣摩”参悟之。    △逢刚即变柔,刚在另一
期刊
2010年6月20日,甘肃天水市武术协会换届会议在天水大酒店隆重召开,来自秦州区、麦积区、武山县、甘谷县、秦安县、清水县、张川县的近百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国家武术研究院专家、中国武术学会秘书长康戈武,人民体育出版社编审、《中华武术》原主编昌沧、天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白志家、天水市体育局副局长李爱平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  天水市体育总会周秘书长主持了大会。会上,上届主席李森林做了协会工作总结;副主席
期刊
2010年7月16日至18日,湖南省太极拳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在湖南省疾控中心商务酒店举行。湖南省体育总会专职副主席冯湘江,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研究发展部主任、中国武术协会副秘书长罗卫民,省太极拳协会副主席、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凌沙,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授张继生,湖南省体育专科医院院长白云峰,省太极拳协会副主席、湖南山猫集团执行总裁吴晖,省太极拳协会顾问黑世梅、易俊文等领导和专家出席开幕式。湖南
期刊
技击中的“心理不应期”,会使人的第二反应迟缓    不管是武术技击还是在街上跟人打架,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急风暴雨的攻击最难防守。  有人憧憬神妙的化解功夫,希望自己能悠然地躲闪疯狂的拳脚,在闲庭信步间将之化解。无奈在现实的技击中,面对密集的拳脚攻击,人们别说悠然的化解,连差强人意的格挡都难以实施,我就经常听到爱技击的小伙子跟我倾诉这方面的苦闷,其中有一个小伙子的话非常典型,他对我说:他在跟人切磋
期刊
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中最能体现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拳术,以文化拳和哲理拳而著称。太极拳起源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多年来,太极拳得到了国家和省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邓小平同志还专门题词“太极拳好”,太极拳已走出国门传播到世界各地。  中国对外开放政策和经济的繁荣兴旺极大的推动了太极拳的空前发展。太极拳及其推手走进全国武术比赛竞技场,各地太极拳交流赛(会)丰富多彩,各类大型国际性交流赛越办规模越大、层次越高;
期刊
陈氏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的优秀拳种之一,是中华灿烂文化中的一支奇葩。陈氏太极拳是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学的经络学说等理论,以及导引、吐纳术,并综合百家拳术之长而创立的。陈氏太极拳以其博大精深的拳术理论、独特的拳术风格、高超的技击效果、显著的健身功能而在中华武林独树一帜,并越来越多地受到全世界人民的认同与喜爱。  陈氏太极拳起源于河南温县陈家沟,由明末清初的陈氏第九世陈王廷在祖传拳械的基础上,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