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一种思路,收获别样精彩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4477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演绎和归纳是科学研究中运用得较为广泛的两种逻辑思维方法。所谓演绎推理,是指从一般性知识推导出个别结论的过程。所谓归纳推理,就是从个别性知识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这两种推理方法是人们思考问题的常用方式,各有所长,互相依存,本無优劣之分。但当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投射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那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方式,而教学效果也迥异。本文着重从用这两种思维方式进行的《半截蜡烛》课堂教学案例的比较中,探讨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实现华丽的转身。
  教法一
  一、读题板画,质疑导入
  本文的题目是什么?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作者为什么要用“半截蜡烛”作题目?
  二、读文理解,讨论释疑
  1. 半截蜡烛里藏着一个重要秘密,要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它。
  2. 文章就是围绕这半截蜡烛展开故事情节,所以以它为题。了解故事梗概。
  三、合作学习,关注保护
  1. 合作交流:当藏有情报的蜡烛被德国军官点燃后,伯诺德夫人一家分别是怎样与德国军官周旋,保护蜡烛,体现了一家人什么精神品质?
  2. 最终是谁保住了蜡烛,她为什么能保住蜡烛?体会她语言的精妙之处。
  四、小组研究,关注剧本
  找出本文与普通的文章的不同之处,领会剧本的特点。
  (剧本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或唱词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
  五、学法迁移,关注表达
  进行续编剧本的小练笔:编写德国军官走后的伯诺德夫人一家谈话的一幕。
  教法二
  一、质疑问难,关注剧本
  读课文,找出本文与普通的文章的不同之处,了解剧本的特点。
  (剧本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或唱词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
  二、理解内容,关注表达
  1. 课文怎样以伯诺德夫人一家与德国军官周旋的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体会剧本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或唱词来推进情节的特点;
  2. 欣赏杰奎琳语言的巧妙之处,体会对话对塑造人物的性格特点与精神品质的作用。体会剧本通过人物对话刻画人物的特点。
  三、学法迁移,关注运用
  进行续编剧本的小练笔:编写德国军官走后伯诺德夫人一家谈话的一幕,进一步领会剧本的写法。
  思考
  “教法一”由题入手,总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性格特点与精神品质,同时紧扣本组“机智应对,语言精妙”的训练重点,并在此基础上关注到文体特点,注意了语言的表达与运用,可谓是全面完整,无可挑剔。观察任教者在教学流程设计上,使用的就是归纳法的思维方式,由因而起,层层推进到果,思维缜密,令人佩服。可以说,运用这种思维方式进行教学,为多数经过十几年教改洗礼的语文教师所采用。但我们在佩服其缜密之余,却发现这种教学方法的立足点和出发点都是从教师的角度考虑的,按教师的思路一路前行,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由因及果,顺势思维,轻松获得知识与技能,可谓皆大欢喜。但实际上学生的思考力、主动探究能力的培养却是很有限的。
  “教法二”从关注剧本的文体特点入手,让学生先通过读课文进行比较,初步了解剧本与其他记叙文的不同,再以课文《半截蜡烛》为例一步一步印证剧本的特点。最后再进行练笔巩固,练习剧本的写法。整个教学流程由果及因。为什么《半截蜡烛》这篇文章要这么写?为什么要写那么多的对话以及要写杰奎琳的巧妙对答?就是因为剧本这种文体特点决定,是为了推动情节的发展,塑造人物的形象,体现人物的精神品质。可以肯定地说以这篇课文为例来学习剧本这种文学体裁这种教法才是正道。而这种教学流程,这种教学方法运用的思维方式很明显是演绎法。
  虽然说教无定法,但通过对比,我们很明显地可以看到,两种教学方式虽然都让学生通过文本的学习,达成了体会人物的机智勇敢和爱国精神、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作品是怎样通过人物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体会语言艺术的魅力这三个教学目标。但是我们发现第一种归纳法的教学思维指向的是文本的思想内容,教师是主体,学生的思维是被教师牵着走的;而第二种演绎法的教学思维指向的文本的表达形式,是语言文字的运用,课本无非就是个例子。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教师起到的是点拨引领的作用。在整个学习过程,学生能更主动地掌握知识,更好地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真正实现“在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北师大肖川教授认为:“从学科角度讲,要为素养而教(用学科教人),学科及其教学是为学生素养服务的,而不是为学科而教,把教学局限于狭隘的学科本位中,过分地注重本学科的知识与内容,任务和要求,这样将十分不利于培养视野开阔、才思敏捷并具有丰富文化素养和哲学气质的人才。”由此可见,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能力,多为提高学生的素养服务,而不再只盯着教材的知识内容来教。所以,语文教师改变传统的归纳式的教学思维,尽量使用演绎式的教学思维,真正实现语文课堂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华丽转身。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翔鹭小学?摇?摇?摇?摇责任编辑:辛铭)
其他文献
2019年10月26日下午,来自浙江省嘉兴市的朱德江老师,在第七届“新课堂·新教师”海峡两岸基础教育交流研讨活动中,执教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一课,围绕着“图形的旋转”要学什么,其本质是什么,如何让学生体会本质特征;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设计恰当的问题或学习任务,让学生的“学”真实发生;如何让学生在表达与思辨中,激发深度思维,形成“深究型对话”等内容进行教学。本文从帮助学生自主建构、激发学
期刊
【编者按】数学模型,是指用数学所创造出来的概念、原理、方法,来理解、描述和解决现实世界中的一类问题。帮助学生建构数学模型,在实践中应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进而培养模型思想提升数学素养,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关键任务。但在实际教学中,只重结论与应用,忽视学生在模型建构中的真实体验,弱化模型思想的培养等问题时有发生。本期话题围绕“重视模型建构过程,强化模型思想培养”展开。  何为“数学模型”?目前尚无公认的定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对广大教师提出做一个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好教师的要求;他也强调,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引路人。但是不可否认,我们有一些教师存在方法固化、情感淡化、知识退化等问题,难以吸引学生,难以成为一名合格的引路人。  在新时代,教师受到了更多的重视,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也承担了更加重大的责任。新时代教师想要更好地担负起新时代的使命,就必须重塑自我,用自身行动与人格魅力来
期刊
摘要:基于知识图谱可视化的方法,对国内1848篇关于小学科学的期刊文献进行分析发现:从1981年到2017年间,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发文量较少且稳定,进入21世纪,尤其是2006年之后,发文量的增长速度迅速提升,主要聚焦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科学探究活动等主题。除此之外,课堂教学、学生科学素质、实验教师、科学素养以及小学科学课程等关键词也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小学科学;研究进展;
期刊
【摘 要】家校群是基于互联网平台为教育而生的特定群组,其设想愿景是利用网络工具进行线上的有效交流,实现家校携手共同育人。但家校群却在教育功利化和家校双方应付心理的双重影响下,逐渐异化为家校之间的无效沟通和隔阂加剧。  【关键词】家校群〓功利化〓应付心理〓异化  中国青年报《谁的学校,谁的孩子》一文的开篇提到:“似乎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家长对教育这么关注。”[1]家长对学生的关注在家校群里得到了充分的
期刊
【编者按】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的编排方式,使得语文要素成为一个高频词,格外受到关注。语文要素随见于单元导读、课前提示、课后练习及语文园地等处,为语文教学内容的恰当选择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准确理解和把握语文要素,成为教好统编版教材的关键。本专辑的两篇文章从学理分析和实践操作两个方面探讨了如何落实语文要素,可供借鉴。  小学语文教学相当大程度上是一种范本教学,这是由小学生的年龄特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知识图谱共现可视化的模式,通过统整类属课堂互动的1392篇有关期刊文献发现:从1996年至今的20多年内,课堂互动一直是热门主题;通过优量期刊和个人、优创机构以及类属核心关键词形成的聚类得出,前沿研讨优量及高被引量文献的研讨核心点主要集中在课堂互动、课堂教学、英语教学、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教学改革、策略;根据数据可视化的进展与趋势,从优创经验转化、有效课堂互动、多视域研究的必要性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课标中这句话,为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语文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借着“语用”的东风,各种形式的随文练笔,在一线语文教师的课堂上层出不穷,但多数处于机械式的重复练习,高耗低效。那么该如何促进练笔效益的提升,优化读写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呢?下面笔者以苏教版语文教学为例,
期刊
为攻克教困难、写不易的写作教学痼疾,我们秉持教学是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沟通的教学观,经过十年探索,构建了基于小学生心理特征的小学写作教学序列与模式——《这样教写作不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5月),由三大教学模式群构成三个学段写作教学序列,其下模式凡十三种。第一学段童话体写话教学模式群有五种教学模式,创设情境居其一。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写话内容为“猫和老鼠”,其情境是老鼠看见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的“关于写作教学”中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可见,阅读教学,不仅是学生获得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还是习作教学的“根”。因此,阅读教学中,在让学生懂得文本“写什么,说什么”问题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破译文本“怎么说,怎么写”的表达“编码”,这样才能有效促进读写结合,获取习作表达方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