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天等你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smallstar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如果你在一个陌生的地方生活,尤其是在大都市里,那么任何关于家乡的点滴都会让你格外在意。它可能是你临出地铁时身后的一句乡音,也可能是小巷深处的一盘家乡美食,也许什么都不是,就像我那样,看到所有带“云”字的招牌都会愣那么一下。
  在北京有一家店,它并不隶属于我,甚至店员和老板都不知道有我这么一个人存在。但是,这家云南土特产商店对我而言意义重大。曾经有很长一段时期,我经常跑到那家店里去买云南昭通酱,然后用父母教我的手法调制出肉酱。从厨房里端出一碗来,味道若是和昆明家里一样,我就会有一点小小的幸福感。那幸福太过微小,以至于我都不好意思和人分享,但它的确存在,也让我慢慢开始喜欢上这座城市。
  要融入大都市的生活并不容易,需要很多时间一点点打磨自己,打磨到头颈灵活,行动如风,打磨到看什么东西都带着司空见惯的漠然和老练,打磨到面皮上混合着矜持和疲惫,进而形成一种疏离,然后你就再也离不开这里了。在这之前,我还有很多时间用小火慢慢熬我的滇式肉酱,前提是那家小店还在。
  所以,我有一次在博客里写过这么一段话:
  如果你时常经过北京花园东路,请你帮忙看看位于高德大厦和图书馆咖啡之间的那家云南土特产品商店,然后告诉我它一切安好,还在卖着各种云南的山货,还有昭通酱、油鸡枞和油腐乳。那么,我就可以一直在厨房里做出自己喜欢的酱来,放在面条里,抹在馒头上,度过北京这漫长的冬天。
  今天,我突然在微信后台收到了一位读者的留言,他说:
  菜头,你说的在牡丹园东路上的那家土特产店还在,但开始和周黑鸭共用一店。我想,它肯定能撑过这个冬天。我在土特产商店对面的大厦上班,今年我们公司业绩不好,整个部门被裁撤……以后我不能够常看到它了。最后再跟你报告一次:它还好,应该能撑过这个寒冬。
  我突然意识到,一年将尽。每到年关之际,许多公司会裁撤人员,补充新人,在上一个财年之内解决问题,这样就可以节省一笔不菲的红包。每一个冬天都同样寒冷,但是对于那些失去职位的人来说,他们在经历一个更加严酷的凛冬。
  对此,我们已经习惯了,习惯了三里屯,也就习惯了唐家岭;习惯了798,也就习惯了圆明园;习惯了这座城市的包容,也就习惯了它的冷酷。而对于我来说,我非常感念这位陌生人,我们甚至都没有见过,他却愿意为我默默守望着那家根本不属于我的店。我们彼此并不相爱,也不仇恨,甚至也说不上是喜欢,那些情感都太重了,重到这繁华的都市根本承载不了。我们之间足够遥远,遥远到足够安全,但是,我们又能够在一家小店的玻璃橱窗上看到对方的面孔,知道对方就在这座城市的什么角落里,那家店就是我们存在的证明。而这证据又极轻,轻到瞬间就可能消失不见,失落在这座城市的深处。
  即便如此,我还是想送上我的祝福。陌生人,无论你在哪里,无论你今天是怎样的境遇、怎样的心情,无论你今天是想开口倾诉,还是缄默不语,我们之间始终存在着某种脆弱而遥远的联系。我们无须见面,但是彼此理解,甚至拥有某种无言的默契。我路过一千个街口,那里必然有你走过的足迹;你路过一万扇橱窗,其中一定有一扇我曾经张望。
  我们没有那样的运气,可以在昏暗的小酒吧对坐,细数着一年来身上留下的伤疤;也没有那样的时机,可以目睹对方的诸多挣扎和脆弱,看见对方如何跌倒在泥泞里,并试着努力站起来。我们只是时空交错里的陌生人,面对面走过也不可能相认的陌生人。
  在这个凛冬,我站在过街天桥上,看太阳如弹丸一样落下,却不知道应该对你说什么好。陌生人,我没有宽慰的话,那样的话从何说起;我没有安慰的手,那样的手没有肩头可以落下。我只是想告诉你:你所经历的我也曾经抵达,我正承受的也许甚于你今天所遭遇的。可是,我还是想和你做一个约定,就像是守望那间小店一样的邀约:我在春天等你,希望你也能同样到达。
  (选自和菜头的《槽边往事》)
  [解〓读]和菜头(1975年~),原名和鉴,昵称和菜头,男,白族,云南人,199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学专业,著名的网络写手,写有大量的网络文章,有作品集如《金刚金刚脸,把戏把戏学》《回忆母校——我的南京大学》《我打不赢爱情》《槽边往事》等等。和菜头说:“因为我总觉得自己是头驴。为了追求脑门前的萝卜,不停地前进,不停地拉磨。我想我身在驴圈,在每一个疲惫的夜晚,站在我的槽边吃着料豆。偶尔抬起头来看星星,那么这头驴子也会想到些什么。因此,记下那些在槽边的心情。”这就是其《槽边往事》一书的来历。本文就选自于他的《槽边往事》。
  《我在春天等你》是一篇非常美妙的散文佳作,读来津津有味,意味无穷。此文含蓄蕴藉,必须透过种种表象,才能触摸到其文的深蕴和本质。
  文章开头自然,起于写念故乡,思故乡之情愫。人往往是有故土、故乡情结的,一个远离家乡的人,常常会不自觉地对身边的带有故乡痕迹的东西产生某种莫名的兴趣或喜好,难怪作者看到所有带“云”字的招牌,都会愣那么一下。
  文章第3段,作者写道“打磨到头颈灵活,行动如风,打磨到看什么东西都带着司空见惯的漠然和老练,打磨到面皮上混合着矜持和疲惫,进而形成一种疏离”,意思是说:城市生活可以改变一个人,可以让人变得矜持、世故、老练、冷漠起来,城市快节奏的生活又让人行动如风,疲惫不堪;在城市生活久了,人就疏离了;疏离是一种感觉,和亲密、温暖的感觉正好相反,是一种很陌生、冷漠、孤立无援,和人很疏远的感觉;疏离常用来形容城市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城市生活可以改变一个人,作者说“在这之前,我还有很多时间用小火慢慢熬我的滇式肉酱”,在没有被城市生活改变之前,作者还是恋恋不忘故乡,保留着故乡生活的某种习性或印迹。而“度过北京这漫长的冬天”,则并非纯言北京季节上的冬天,这显然还含有人生的磨难、精神的煎熬式的“冬天”寒冷之意;“冬天”这里用了双关手法,表面指季节之冬,实则指精神之冬。作者曾经居住于北京的三里屯、唐家岭、798、圆明园……”所以,他说:“习惯了三里屯,也就习惯了唐家岭;习惯了798,也就习惯了圆明园……”所谓“习惯”,则意味着是一种改变或融入,被城市生活渐渐改变,以至于慢慢地融入其中。但要真正的改变和融入,又是异常艰难的,得有一场心灵的“拉锯战”、一场痛苦的“搏斗”。何以見得呢?作者说:“那些情感都太重了,重到这繁华的都市根本承载不了。”
  于漂泊的他乡,能够碰到一个“懂我”的陌生人,作者何其的兴奋与激动。着笔写陌生人,并用较大篇幅写陌生人,是因为这个陌生人“懂我”,“我”和这个陌生人,同是天涯沦落人,惺惺惜惺惺,乃同病相怜也。这个陌生人“懂我”,“我”当然也“懂”这个陌生人,我们彼此之间的距离,既接近又遥远,若即若离。“我们无须见面,但是彼此理解,甚至拥有某种无言的默契。我路过一千个街口,那里必然有你走过的足迹;你路过一万扇橱窗,其中一定有一扇我曾经张望。”这足以说明,“我”和这个陌生人有着同样的境遇、同样的经历、同样的感情、同样的感受、同样的奋斗、同样的……他们太相似了,太了解彼此了;他们身上都留下了奋斗的伤疤,他们都有过诸多的挣扎和脆弱,他们都经常地跌倒在泥泞里,并一次次地试着努力站起来……也难怪作者在文章的末尾说:“我在春天等你,希望你也能同样到达。”
  “我在春天等你”——作者所言的“春天”是精神层面的一种春天:它经受住了思念家乡的煎熬,抵抗住了远离故土后的孤独,并成功地闯过了人生路上的一个个艰难险阻、挫折磨难,最终去除了诸多的茫然与浮躁,让自己变得冷静、沉稳起来后的一种精神状态或人生境界。
  [作者通联:江西樟树市清江中学]
其他文献
2017年高考,面对全国卷和各自主命题卷难度不一的10道作文题,各省市的优秀学子张扬个性、激扬文字,写出了不少令人眼前一亮的精彩之作。从各阅卷点遴选的满分作文看,成功作文之所以成功,根本原因就在于:实力筑才情,创新显机智。  下面,让我们具体探寻部分优秀作文的成功之道,希望能给广大同学以有益的启迪。  秘诀一:高屋建瓴,于大气中显露才情  许多考场作文总是有学生气、孩子气,而大气之作却能视野开阔、
期刊
【主题导语】  梁实秋(1903—1987),本名梁治华,字实秋,浙江杭县人,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1949年去台湾。曾与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书店,主编《新月》月刊。代表作有《雅舍小品》《雅舍谈吃》《看云集》《偏见集》《秋室杂文》《槐园梦忆》等,译有《莎士比亚全集》等,主编有《远东英汉大辞典》。  《雅舍小品》中的作品,是名副其实的小品,虽是“随想随写”,但写来清新隽永,内容涉及的题材
期刊
【作文题目】   请在下面的名词中仍选一个作为线索,自拟题目,自选主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风、花、月、水、纸、车、马、桥、船、路  【思路点拨】  显然,如果我们以上列名词的本义为线索来作文,能联想到的事物是很少的;不过,要是我们以这些名词的引申义为写作线索,则可联想到的事物会很多很多,写作思路也较容易打开。  【佳作展示1】  风  张艺乔  我出生在庄子的时代,曾将一只大鹏送上了
期刊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老子》)  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③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  ④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余岁月以蹉跎。(李颀)  ⑤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高晓松)  ⑥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习近平)  读以上名句
期刊
“有文采”是高考《考試大纲》对作文“发展等级”的要求之一。阅卷老师界定一篇文章的文采时,语句的灵活是重要的判断标准。特别是近年来常考任务驱动型作文及分析性写作,由于整篇文章都在就事说理或者就理析理,语言极易滑入平淡无味的窠臼。为此,考生如果在考场作文中有意识地活用句式,熟练包装一些颇具亮点的语句,就会使作文的语言灵动出彩,从而凭借“有文采”而赢得阅卷者的青睐。  一、整句、散句结合,错落有致  整
期刊
女诗人胡澄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在诗歌《将自己带往哪里》中,细微地描述了自己的心路历程——  脱掉外衣一样  我将她脱在了客厅的沙发、  厨房、卫生间、卧室的床上  让她往来于菜市场、办公室、  某小区……以及笑与愁之间  而将自己带走  我将自己带到无人的地方  一面向阳的山坡?草正在变绿  草的颜色与我的心情一样渐渐  加深  直至黄昏来临  我的心情也由绿转红  ——如山坡上一棵疼痛的红枫  
期刊
【技法阐释】   “散点取材”型散文因其取点较多,叙写时用语容易失之于粗疏,缺少灵动之气。刊于《人民日报》“泥土芬芳”栏目的《晒秋》一文,取材涉及农村动物植物、农具农活等十余种,还有壮男农妇的劳作场面,但因为作者具有高超的淬炼语言功夫,所以文章“晒”出了浓厚的秋天气息,“晒”出了别样的芬芳醇香。  【名家示范】  晒 秋  段吉雄  蟋蟀一声紧似一声的弹奏声中,村庄日渐丰腴。從田野里飘出来的风挟
期刊
当代汉语诗坛卓有成就的诗人胡弦曾经这样解释一首诗的秘密创作过程,他说,这个过程就像对一滴雨进行凝视,并运用慢镜头,“试着将一滴雨的下落作出分解”。其过程如下:  ①它在高处凝聚,犹如思考获得了结果。  ②下落,在加速度中越来越快。  ③变形。(或者仅仅是我感觉上的变形。为什么看上去的一条雨线,落在皮肤上只是硕大的一滴?)  ④进入我的视野,如上所说,像一道明亮的眼神。  ⑤落地……  这个分解步骤
期刊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7年3月23日,杭州萧山发生一起父亲醉驾带发烧40度孩子上医院,被交警当场查获的事件。这位父亲做酒精检测时导致酒精测试棒“爆表”,血液中酒精含量超出醉驾标准两倍有余。交管部门该如何处理,在社交媒体引发争议。人性与法律,人情与规章的对撞往往会让人陷入两难。有人认为,这位父亲事出有因,情有可原,通融一下;还有人认为,不管孩子
期刊
“因爱故生忧,因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诗人能离于爱吗?不能!没有爱的诗人犹如失去权杖的国王,没有爱的诗歌是文字堆砌的尸骸。爱是诗歌永恒的主题,那些不朽诗人的不朽诗篇无一不是爱的结晶。俄罗斯“白银时代”(俄国文学史上继批判现实主义的“黄金时代”之后的又一个“诗歌的时代”)最卓越的天才诗人曼德尔施塔姆在其《一丝轻烟在凛凛的大气中随风消散》里为我们展现了他对俄罗斯大地及人民的真挚而深沉的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