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雨对

来源 :艺术沙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llt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7年3月出生,山东人。毕业于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获硕士学位。现为天津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讲师。


  《艺术沙龙》:您怎样评价“70后”“80后”画家的艺术创作?
  韩雨对:存在即有其合理性。我们之所以这么界定“70后”和“80后”画家,因其整体呈现出不同于“60后”和“90后”画家的创作状态。“70后”和“80后”画家或经历或参与了水墨画的种种新探索和尝试,如“实验水墨”“抽象水墨”“当代都市水墨”“新水墨”“新工笔”等。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他们的创作受到更多新元素的刺激,同时另一方面也有了更多的自觉性。资讯的开放,接受教育背景的不同,随着审美标准的绝对性、唯一性一去不返,社会发生着变化,生活发生着变化,画家身处其中,对生活的态度、对创作的态度也都发生着变化,由此绘画作品也就更加多样化。是保留传统的审美趣味还是将关注点更多地投入到当下,是在传统中寻求寄托还是表现当代人的现实际遇和情感诉求,由创作状态的开放化,反映到技法、题材、形式等这些绘画本体语言的变化,最终呈现出的作品形态还是源自于画家自身的选择。
  《艺术沙龙》:您觉得“新水墨”会成为未来的主流吗?如何看待“新水墨”的发展?
  韩雨对:“新水墨”是我们现在相对于已出现的水墨画形式的提法,在将来又有新模式出现时,现在的“新”也就变成了“旧”。“新”永远是和“旧”相互依存的。多元的社会带来多元的艺术形态,是客观的社会环境决定了当前的艺术环境,也决定着新水墨不会成为主流,但一定会作为一种新的形态存在于艺术中。每当“新”出现时,总会伴随并获得许多追随者,渐渐成为一种作用力。“新水墨”的产生和发展一者源于画家本体的主观表达,二者也不可忽略的是整个艺术环境和艺术市场对艺术家所产生的影响。但是,说“新”并不是否定“旧”,“新”不见得不包含着“旧”,“旧”也不见得不可以表达某种“新”。事实上,有传统意味的“新”往往更加引人注目。所以“新”其实是一种选择方式。“新”不等同于“好”,但新的语言形式给我们带来许多新的视觉体验,也带来新的启发和水墨画发展的可能性。
  《艺术沙龙》:怎样理解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关于时代性,您有什么看法?


  韩雨对:大多艺术形态最终在探索和解决的,我认为都是时间和空间这两大问题。时间的有限性和无限性,有限的空间和无限的空间,相互作用,影响艺术的发展。就中国画而言,由始至今一直是在传承和创新中发展而来的,所以我认为在当下,只要是不丢弃中国画本质、内核价值的创新都是具有传承和有时代价值的创新。时代性,应是在立足中国画艺术的本体语言上,加入新的内容、新的形式。新的环境导致艺术家的语言表达方式也不得不变化,这种变化是自然而然的。人毕竟是在社会中,是在整个大文化当中,所以创新也就不是异想天开的、急于求成的。与此同时,固守不变也是不可能的。 另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是当代观众的观看方式也随时代、随艺术家的创作发生很大变化,并会反作用于创作者,两者在互相作用和影响着,共同对中国画的发展变化起作用。
  《艺术沙龙》:您更在意市场认可还是学术认可?
  韩雨对:市场认可和学术认可并没有截然的分割,但却是有先后的。具有学术水准的就一定会有市场价值。
  《艺术沙龙》:您订阅期刊吗?近期关注的报刊有哪些?
  韩雨对:在微博、微信、豆瓣、国内外艺术网站上已可以获取足够多的资讯内容,近来已很少订阅期刊,遇到喜欢的内容才会买期刊。
  《艺术沙龙》:您认为互联网对自己最大的好处是什么?
  韩雨对:极大方便了信息的获取。


  《艺术沙龙》:您经常在网上购物吗?有作品在网络上成交吗?
  韩雨对:经常,算是“断手族”。还没有尝试过在网上交易作品。
  《艺术沙龙》:相比随时可被删除的电子邮件、140字的微博、符号化的短信,手书信件在当下已具有了别样的意义。如今,您还会提笔写信吗?
  韩雨对:手书信件在当下已经被赋予了更多情怀意义,甚至有隆而重之的意味。木心写“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在信息传递快节奏的当下,我们反而对慢有了更多向往,怀念从前更加仪式化的交往沟通方式,其实还是在寻求感情的寄托。现在确实已经很少手写信件了,信件承载传递讯息的功能于我已基本为零,更多是作为朋友间的抒情方式,间或外出会写些明信片给好友。
  《艺术沙龙》:对未来一段时期的创作,您有何打算?
  韩雨对:安心,执著,好好画,画好画。























其他文献
台湾师范大学设计研究所硕士。现任台湾南美会海外策展人、台南市政府美术品典藏审议委员、台湾艺术文创中心总监。  《艺术沙龙》:女性绘画,经历了封建时代的冰封暗涌、现代化进程中的革命激越,终至今日之自省自觉。您认为其今后的发展,应致力于彰显自身特点,呈现女性独特的气质、情趣、智慧与美,还是要超越自身的性别范畴,获得与男性共有的价值认同?  刘蓉莺:艺术家在其创作中,自然流露对生命的体验,透过技巧的传达
期刊
2014年8月3日下午4点,“诗意的长啸”沈沁水墨作品展在圣之空间开幕,展览由杨卫策划,展出了沈沁2010年至近期创作的以鹰为题材的水墨作品。  在传统水墨画中,鹰通常是一种展翅高飞、遨游天际的形象,它是文人画中托物言志的常见题材。但艺术家沈沁笔下的鹰则显得心事重重,与传统绘画中雄心万丈的鹰的形象大相径庭。她画的鹰极少是完整的,一般取头部特写,最后形成肖像式的鹰,这也是肖像系列得名的来由。这些鹰有
期刊
李仕明 1983年出生于山东潍坊,2003年入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本科课程,2009年应李庚教授之邀,赴日担任京都造形艺术大学讲师并有多幅作品留校作为示范。现为李可染画院李庚执行院长工作室助理。  才华出众的青年画家李仕明最近听说去写生回来,带回来的画稿,看过几件他与道友写生的画,使人想到文徵明的诗句,他的画有几分尘外之音,有几分朴拙之意,随机写来,自成天地。长久以来南风流,北苍雄,仕明出身潍坊
期刊
1983出生,河北昌黎人。2007年毕业于河北大学绘画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写意人物画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就职于中央美术学院。  《艺术沙龙》:您觉得“新水墨”会成为未来的主流吗?如何看待“新水墨”的发展?  李 江:“新水墨”是社会发展和中国画发展的必然现象,但大多数画家“肆意妄为”丢掉了传统的瑰宝。创新是好的,但缺乏传统根基的创新势必越走路越窄。  《艺术沙龙》
期刊
1978年出生,吉林省吉林市人。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美术系,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中国画学会理事。任教于长春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艺术沙龙》:您怎样评价“70后”“80后”画家的艺术创作?  桑 蕾:为艺术的可能性加了无数的注解,但只有真诚者才可以经受时间的洗礼。安于自己,拭目以待。  《艺术沙龙》:您觉得“新水墨”会成为未来的主流吗?如何看待“新水墨”的发展?  桑 蕾:
期刊
1976年1月出生,安徽萧县人。毕业于南开大学中国花鸟画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为湖北省工笔画协会会员,任职于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教研室,主要从事中国花鸟画艺术创作研究。  《艺术沙龙》:您怎样评价“70后”“80后”画家的艺术创作?  李 果:与“80后”画家的艺术创作相比,“70后”的创作面目更为矜持,或者说更为保守,无论是水墨创作还是工笔画都有依托于传统的影子,骨子里试图从传统的给养中
期刊
1957年生,四川双流人。成都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原成都画院副院长,四川省政协书画院副院长,四川省中国画学会、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中国画学会、中国工笔画学会、中国女画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艺术沙龙》:中国古代绘画史几乎是一段女性“缺席”的历史,女画家及其创造的艺术成绩皆被放逐在文化边缘,消失于历史时空。您怎样看待这段历史?  姚思敏:女性缺席大概不只是中国绘画
期刊
1985年出生,台湾苗栗人。2010年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美术学系,获硕士学位。2011年就读于台湾师范大学美术学系研究所美术创作(水墨画)理论组博士班。现为东方彩墨学术联盟(国际彩墨画家联盟FITMA)秘书长,台中教育大学美术学系兼任讲师。  《艺术沙龙》:您怎样评价“70后”“80后”画家的艺术创作?  高甄斈: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多元的面貌。  《艺术沙龙》:您觉得“新水墨”会成为未来的主流吗
期刊
1988年出生。2010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学士学位。2013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硕士学位。  《艺术沙龙》:你怎样评价“70后”“80后”画家的艺术创作?  蒋非然:风格多样,画面关注画家本我。  《艺术沙龙》:你更在意市场认可还是学术认可?  蒋非然:学术认可。被市场认可可能只是昙花一现,被学术认可才能长久。  《艺术沙龙》:怎样理解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关于时代性,
期刊
1984年8月出生,台湾人。先后毕业于台湾艺术大学古迹修护学系、台湾师范大学美术创作水墨组研究所、台湾师范大学美术创作理论组水墨组博士班。现任台北市立明伦高级中学美术资优班教师。  《艺术沙龙》:您觉得“新水墨”会成为未来的主流吗?如何看待“新水墨”的发展?  简志刚:当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快速上升,政治实力崛起,艺术与文化的话语权便会渐渐被重视。中国要居于世界艺术的主导地位或许尚要一段时间,但可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