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re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在分析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存在的一些不良心理倾向及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体育活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 体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简介]达桂邕(1967- ),男,满族,四川成都人,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健系讲师,主要从事学校体育、民族传统体育研究。(广西柳州545004)
  [中图分类号]G8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30-0189-02
  
  一、引言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了科学而全面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①。心理健康是指人在生活中能保持稳定的情绪,愉快的心境,敏锐的智力和具有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能力的心理状态。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校体育教学担负着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任务,不仅要促进学生生理功能的健康发育,还要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而大学生是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人群,大学生心理疾病已经成为高校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②。目前大学在校生日益严重的心理问题,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状况,成为大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③。基于这种状况,越来越多的各级各类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机构,帮助大学生疏导、排解在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心理问题,减少直接因心理因素所导致的异常现象。可见,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而体育活动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独特的作用。学校体育教学担负着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任务,不仅要促进学生生理功能的健康发育,还要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长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家庭的影响
  当前的大学生大多为“80后”,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一部分大学生生活在“6+1”式的家庭环境中,在“一切满足孩子的需要”的成长模式下,过度溺爱使他们从小娇生惯养,养成了以我至上、以我为中心的性格;在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下,孩子们一天到晚关在屋子里,容易导致年青一代养成相对封闭的性格。当他们离开父母进入学校这一大家庭后,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便会感到迷惘,不能妥善处理好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另一方面,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但却只注重孩子的智力,忽视孩子们道德和心理的健康成长,日积月累,在情绪没有得到纾解和郁闷情绪得不到宣泄的情况下,往往会产生自闭、焦虑、偏执、逆反等不良的心理倾向。部分大学生意志力薄弱,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比较差,容易产生过激行为,由此直接或间接造成对心理的伤害。“刘海阳事件”“马加爵事件”等反映出一些大学生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在如今这个压力倍增的社会,更需要家庭的真情关爱和正确的引导教育,以改善、促进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影响
  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等原因,大学生就业难度越来越大,为获得锻炼和工作经验的机会,有的大学生甚至还打出了“零工资打工”的牌子。目前,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中,仍然存在把上大学作为改变身份、改变命运的一种途径,没有把自己当做劳动者、而把自己当做高级知识分子的优势心理。但是现实中,就业的严峻形势,给大学生的美好理想泼了一盆从头凉到脚的冷水,从“天之骄子”可能“沦落”为“打工仔”或“无业者”,大学生们感到前途渺茫,理想与就业现实存在较大差距。从小学到大学奋斗了十几年,在这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中,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更倾注了家人的全部希望,当大学毕业即走上失业之路时、“精英式培养”与“草根式就业”现象的反差,倾尽了所有人力、精力和财力的大学生,面对失业或面对“投入与产出”的严重失衡,难免会产生不平衡心理,这种心理长期积压在心里,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纾解,容易产生抑郁、焦虑、敌对等不良的心理倾向。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上一些人在道德、精神方面存在的多种不健康的状况,诸如职业道德的缺乏、贪污腐败现象严重,加上赌博、传销及黄色网站等渗透进校园,对大学生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容易产生消极、颓废的学习倾向和生活倾向。
  (四)校园生活环境的影响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是一个不稳定的动态过程。进入大学,面对陌生的环境、生疏的集体生活和学习方式的差异,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独立能力和适应能力差,对新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环境等不适应。其中还有部分大学生由于离开父母,失去了家庭对他的约束力,加之学校管理不到位,便产生了很多不良的嗜好,如吸烟、酗酒、沉迷电子游戏、热衷泡网吧、饮食不规律等,这些因素都很容易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伤害。
  (五)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不够
  大学生本身缺乏身心保健意识,心理保健知识更是贫乏。由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对薄弱,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除班主任外很少有人过问,高校体育教学重视身体素质而忽视心理素质教育的现象相当严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没有落到实处。尽管不少学生意识到自身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但得不到及时的帮助、疏导和有效的矫治,日积月累使得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增多。
  
  三、体育活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大学设置心理健康课程教育必不可少,但在实践教育中,体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方式,自然成为很多大学生的首选。参加体育活动不仅让大学生们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为他们学习中的紧张、生活中的不快提供了倾诉和缓解的对象和场所。这种健体和心理调节活动基本上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成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可缺少的实践内容。
  (一)体育活动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其心理素质
  由于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他们都有着自己的习性和当地的民族文化背景,通过人际交往可以了解到许多新的知识、信息,可以培养自己与人交际的能力。而体育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它总是与人群发生交往和联系,尤其是集体体育活动的游戏、球类等项目。这些活动会增强大学生之间感情上的交流,使他们忘却烦恼和痛苦,减轻孤独感;使大学生变得开朗、活泼,增加亲密感和安全感;使大学生体验到合作的乐趣,有利于摆脱猜疑和不信任;而毽球、跳绳等门槛低简单易学、又容易获得成就感的项目更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而且现在大学生上体育课,都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来选择项目的。自己的能力与水平的高低都会在活动中表现出来,使大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自己,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这样,会使大学生精神百倍,以愉快积极向上的态度去迎接每一天,同时可满足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二)体育活动有助于解决大学生的身心矛盾,减轻心理压力
  大学生的心理有其自身的特点,他们在激烈的竞争和完善自我的奋斗中承受着不同的压力,反映出不同的心理变化。通过参加某些体育活动,就会使运动中枢神经兴奋,并释放出一些能引起精神愉快的物质,从而抑制由于挫折而造成的焦虑和抑郁,起到转移、分散注意力和放松神经的作用,使学生忘掉那些失意、压抑以及悲伤等不愉快的事情,最终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去面对挫折,克服心理障碍,减轻心理压力。而且体育活动作为一种多元的群体活动,多发生于师生之间的合作,而高校体育的社会辐射功能也加大了活动的现实空间,这无疑对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及人际交往能力有积极的作用。
  (三)体育活动能改善人的智力
  体育活动能让人的大脑获得充分的氧气,消除大脑疲劳,从而改善人的智力。焦虑症患者往往由于内心的紧张和不安,造成思维混乱,逻辑性变差,学习与工作效率降低。如果经常选择一些可促进脑细胞发育、提高心理功能的项目(如爬山、打拳),就能使大脑供氧充足,脑细胞功能增强,从而有利于人恢复到正常的心理状态,有效地缓解或消除心理疾病。
  (四)体育活动可消除疲劳
  在身心疲惫的情况下,做一些轻松的体育活动,对其身心可以起到调节的作用。大学生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既可提高心肺功能,延缓疲劳的出现,同时又得到休闲娱乐,这对减轻学习压力有很大帮助。
  
  四、利用学校体育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方法
  要想提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首先要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把学生的心理特点与体育活动的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如开展太极拳、游戏、慢跑等体育活动,可使学生身心放松,缓解其强迫症症状;开展足球、排球、篮球等体育运动,可使人际关系融洽,消除其人际关系敏感的困扰;经常开展毽球、健美操等娱乐性较强的活动,使学生身心放松,缓解心理压力,增强自信心。只有了解和掌握这些项目的特点,才能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改善学生的心理环境,使他们的身心素质得到培养与提高。
  (二)提高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当前,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外活动中,体育教师很少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几乎没有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课外活动大多追求单一的身体运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仅仅涉及交际心理因子。在强调体育达标和体质测试合格率的同时,忽视体育活动的心理教育功能,一方面凸显体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水平低下,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边缘化。因此,利用体育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应从培养和提高体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出发,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
  学校体育氛围包括体育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体育场地设施、学校体育竞赛活动等因素。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有利于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同时也会给大学生心理调节带来积极影响和原动力,对提高大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使他们逐步摆脱妒忌、自卑自傲等不平衡的心理,潜移默化地施加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心理影响,体验到高尚的体育情绪,保持和促进大学生良好的、乐观的、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四)有针对性地设置体育活动项目
  采用体育活动的方式来调治心理疾病时,要分别开设相应有效的体育活动项目:一是个体特别喜爱的活动项目;二是个体比较熟悉的、感觉有趣的活动;三是针对自己的心理疾病的活动。正确、合适的体育活动,不但能改善学生的心理环境,而且还能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非常必要的。
  
  五、结束语
  
  体育运动不仅表现为体育活动的主体在体力、技术、战术等方面的角逐,而且也是智慧、精神、意志的较量,体育活动对体育活动参与者的身心发展的积极作用已毋庸置疑。大学生应培养文体兴趣,通过有益的文体活动调节身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因此,在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应重视运用这一廉价、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调节和促进大学生心理活动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注释]
  ①②李开平.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建立心理健康档案[J].档案与建设,2006(1):56-57,56-57.
  ③汪颖.学校体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65-66.
其他文献
先进军事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编辑作为先进军事文化传播的生力军,应牢牢把握先进军事文化的特性,并以此来提高自身素养。提出了把握先进军事文化的政治性
百年风雨,五年新姿。2007年3月21日,台州学院迎来了升格本科五周年暨台州学院办学一百年的光辉时刻。
期刊
[摘要]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不同的观点。概括起来大概有“总量过剩说”“结构失衡说”“社会继替原则失范说”等,都不同程度地揭示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症结所在,也提出了许多可行性建议。如果从更深层面进行研究就不难发现,现行的人事编制才是阻碍大学生就业的制约“瓶颈”,因此,只有打破僵化的人事编制的硬约束,才能真正实现大学生的充分就业。  [关键词]人事编制 硬约
【摘要】《嘎达梅林》是苏少版八年级上册《草原情曲》单元的内容,重在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交响诗,感受交响诗的内涵。本节设计正是基于这一目标,通过优化方法,契合学生认知实际而进行的。  【关键词】嘎达梅林;设计;反思  一、教材分析  交响诗《嘎达梅林》描写并歌颂了蒙古英雄嘎达梅林为了保护草原,对抗当时残酷的封建王爷和军阀,率领牧民起义所进行英勇顽强的战斗的悲壮事迹。音乐素材取自同名的民歌。作品体裁为交响
【正】 本文以“优质不优价”为题,谈谈医疗价格不合理的表现、对医疗事业的影响及医疗价格改革的初步设想。一、优质不优价问题在医疗价格中十分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 大连 116000)  【摘要】中国的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它被分为许多的种类,其声腔也有不同的分类,其中最著名的有“四大声腔”皮黄腔、昆腔、梆子腔、高腔。这些声腔均与我国现流行的民族唱法有很大的关联。我国的民族唱法在很大程度上是起源于我国的戏曲唱法,它的咬字、行腔等都与中国戏曲声腔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首先将介绍中国戏曲的起源与特征,随后简述戏曲声腔的发展,然后介绍民族唱法
岁末年初,正是猎头最忙碌的时候,因为一场新的“跳槽运动”正在酝酿当中。用人单位的“挖脚”之风愈演愈烈,不管是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还是崭露头角的新兴企业,都对行业的精英人才
<正> 当前,在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教育的各个层面,包括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学行为等正在发生变革。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是我们适应信息化浪潮的必然举措。本文力图从国际现状、国
【正】 1982年我对瑞典进行了2个月的访问,专门考察了他们的福利国家和福利设施。瑞典福利设施很多,包括医疗、养老金、保险、退休、失业救济、住宅补贴、教育等。他们自吹瑞